首页 百科知识 调查发现:西北地区民族信息资源与阅读问题

调查发现:西北地区民族信息资源与阅读问题

时间:2024-01-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仅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一项,国家对青海的补助自“十一五”以来达到1.3亿元。同时,公共文化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机制。

调查发现:西北地区民族信息资源与阅读问题

一、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与产出不协调

近年来中央和青海省级财政加大了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建设的资金投入。如“十一五”期间,青海文化新闻出版系统基础建设总投入资金11.108亿元,是“十五”时期投入的17倍,其中:乡镇综合文化站工程1.362亿元;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1600多万元;文化“进村入户”工程4350万元;“送书下乡”工程309万元;农牧家书屋工程6100万元;“文化基础设施装备”工程1920万元。从总量上来看,近几年来,国家和青海省政府投入到青海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资金总量是相当可观的,但青海仍不能从根本上走出公共文化建设屡遭经费紧张、设施闲置、活动缺失的困境。一方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经费匮乏。青海大部分县级财政经费紧张,运转困难,财政收入只够用于维持政府公务人员工资,而用于公共文化服务的资金比较匮乏。绝大多数乡镇文化站常年没有活动经费;地方广播电视台自办广播和电视节目覆盖面大多限于县城附近;乡镇广电站设施老化,缺乏维修资金致使许多地区重新成为盲点地区。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发展的瓶颈。与此同时,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资金大部分投入到基础外观建设上,没有预留运行保障资金,地方政府也无力负担运行保障资金。由于缺乏后续资金,已建成的文化设施有相当一部分只是停留在外部建筑物的使用上,至于内部图书资料的购置以及文体器材和影视设备的配备等,却往往投入很少。由于资金配套不到位、保障机制不健全,文化设施无法正常使用,各种文化活动无法正常开展,时间一长,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基本功能弱化、数量减少,或被挤占挪用,甚至成为“空壳”。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买得起马配不起鞍”的现象普遍存在于青海的农村地区,使得公共文化设施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公共文化服务产出效果不佳。目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工程主要有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建设等。仅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一项,国家对青海的补助自“十一五”以来达到1.3亿元。尽管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在农村地区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但调查数据显示,农牧民希望获得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和现实供给仍存有较大差距,农牧民对于公共文化服务不太满意的比例高达48.4%,很不满意的比例达到13.1%,仅有11.6%的农牧民对当地开展的文化活动感到很满意。

二、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难以兼顾少数民族群体的需求

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是各级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各级政府应当按照本辖区民众的实际需要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才能满足民众不同的文化诉求。但就青海公共文化服务而言,县乡两级政府是主要的供给主体,但由于本级政府财力有限,服务内容主要围绕中央和省级政府所确定的项目进行,以争取中央和省级项目支持为主要目标,因此发掘本地特色文化,开展民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则缺乏必要的财力支持,对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诉求缺乏特殊对策。少数民族大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和独特的传统文化,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适应少数民族的文化发展需要,应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重点。但是由于少数民族地区财力上的困难,具有民族特色的电视节目制作、民族语言出版物的发行等存在着经费不足、人才紧缺的现象。虽然我国高度重视对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青海地方也积极争取国家投资项目,但中央的许多项目都需要地方政府予以资金配套支持,而实际上,青海大部分县级政府根本无力承担配套资金,从而导致项目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三、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滞后(www.xing528.com)

根据青海省政府机构设置可以看出,管理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机构是基层政府以及所属的文化部门。而具体的日常管理和运营则由各乡镇的文化站、广播室以及村委会或者将农家书屋设立在自家房屋的农村居民负责。但由于基层文化服务部门归属管理不明确。乡镇文化站干部普遍以乡镇为主进行管理,县级文化主管部门对乡镇文化站干部缺乏必要的业务培训和优化调配职能,导致文化站干部得不到及时的专业培训,缺乏进行工作创新的有效激励机制。同时,公共文化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机制。目前,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部门主要有:宣传部、文明办、文化局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民俗馆、报社、广电局体育局、影剧团、歌舞团、文联、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宫、团委等数十个机关和单位(以县级政府为例),各部门各自为政,资金只用于专项利用,各地区无法根据本地区的实际需要在建设资金充裕的项目和资金短缺的项目之间进行统筹安排,难以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效用。

四、公共文化从业人员选用机制不完善

文化人才队伍是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核心和基本要素。文化机构从业人员的素质能力决定着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就目前实际看,各级政府给基层文化设施核定的人员编制数都很少,有的甚至没有人员编制,基层文化设施的主要负责人都是由乡镇政府工作人员兼任。同时,由于人事制度方面的制约,造成人员进非所用,专业人才缺乏,现有人员得不到及时培训,队伍老化、学历偏低、知识陈旧、素质低下、专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日益突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