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信息资源开发与阅读文化调查分析

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信息资源开发与阅读文化调查分析

时间:2024-01-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本次调查采集到的有效样本中,城市样本占42.32%,农村样本占57.68%。与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4.25本相对比,是低于全国国民阅读数量。

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信息资源开发与阅读文化调查分析

1949至今的60多年,中国社会始终处于急速的变化之中,与此相伴,中国人读书生活也不断变幻着场景和主题。60多年的阅读史,某种程度上就是一部思想史,也是一部社会变迁历史。流行阅读从一元走向多元,从一个整齐划一的阅读共同体走向复杂、无序、庞杂、多向,从深层聚合走向表层、发散式的阅读。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作为国民的一个组成分子,他们平时都看哪类书呢?他们的读书习惯究竟又是怎样?他们的阅读文化环境是怎么样的呢?为此,课题组先后深入少数民族地区了解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也做了个别访谈。阅读调查从2011年3月开始全面启动,问卷调查选取甘肃临夏市及所辖的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以下简称积石山县)和东乡保安族自治县(以下简称东乡县);张掖市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固原市以及彭阳县和西吉县;青海的互助土族自治县;新疆的伊宁市以及霍城县等省(区)少数民族地区聚居地区作为问卷的地点,对这些地区进行抽样问卷调查,一是了解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信息资源开发目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了解人们对未来信息资源开发的建议。二是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少数民族阅读概况,少数民族地区不同职业群体的阅读需求,阅读习惯、渴望解决的阅读问题;阅读在工作中的作用、获得阅读信息渠道、购买图书册数、阅读活动开展情况、频率、阅读带来的益处以及他们对一些阅读文化设施建设反映等。本课题本次调查在调查点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对于满足条件的少数民族个人没有年龄、性别等配额限制。课题组先后在甘肃临夏市发放问卷100份,积石山县发放问卷150份,东乡县发放问卷150份,这三个县市收回有效问卷359份;在甘肃张掖市肃南县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9份;宁夏固原市以及彭阳县和西吉县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8份;青海互助县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3份;新疆伊宁市和霍城县发放问卷250份,收回有效问卷217份。在这几个地区共发放问卷1250份,收回有效问卷1156份。共执行样本7个县,3个地级市,基本覆盖了西北少数民族地区。

本次调查采集到的有效样本中,城市样本占42.32%,农村样本占57.68%。从性别结构看,调查对象男性共589名,占被调查者总数的51.42%;女性567名,占48.58%。从年龄分布上看,年龄在18岁以下占被调查者总数的14.16%;年龄在18~25岁之间的324人,占28.62%;年龄在26~35岁之间的381人,占32.6%;年龄在36~45岁之间的116人,占10.26%;年龄在46~55岁之间的99人,占8.6%;年龄在55岁以上的16人(年龄最大的为63岁),占1.3%。

问卷所涉及受访者的民族有:藏族(6.7%)、回族(15.3%)、维吾尔族(15.3%)、哈萨克族(0.9%)、土族(12.6%)、东乡族(11.6%)、撒拉族(6.0%)、保安族(6.7%)、裕固族(9.0%)、锡伯族(0.2%)、柯尔克孜族(0.1%)、蒙古族(0.2%)乌孜别克族(0.4%)塔塔尔族(0.1%)等民族,其他民族,主要是汉族占14.7%。

一、对阅读作用的认知及国民综合阅读率调查

(一)阅读作用认知程度较高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对阅读作用的重要性认知程度较高,69.8%的认为当今社会阅读对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来说“会产生巨大影响”。这说明居民还是非常重视读书的作用——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的目的也非常明确——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国民综合阅读率偏低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29.2%,比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77.1%低47.9个百分点。

(三)国民人均年图书阅读量不高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家庭藏书(不算课本)量10本以下的占43.4%;10-50本之间的占42.8%;50-100本之间的占9.6%;100本以上的占3.7%。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国民人均年阅读图书1-2本的占50.4%,人均年阅读图书3-5本的占30.2%。与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4.25本相对比,是低于全国国民阅读数量。

二、阅读偏好调查

(一)图书阅读率与全国调查数据接近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国民对书报刊等传统纸质媒介的阅读率呈现出基本均衡的态势。其中,图书阅读率为52.1%,比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低0.2个百分点;

(二)报刊阅读率与全国调查数据差距大

报纸阅读率为13.3%,比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低53.5个百分点;期刊阅读率为31.8%,比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低15.1个百分点;

(三)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较低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19.6%,比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32.8%低13.2个百分点。2.1%的国民使用PDA/MP4/电子词典等进行数字化阅读,比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2.6%低0.5个百分点;7.4%的国民用光盘阅读。

1.手机阅读高于全国调查数据

对数字化阅读方式的进一步分析发现,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国民中分别有44.2%的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比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23.0%高21.2个百分点;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中,手机的接触率最大。

2.网络阅读略低于全国调查数据

调查数据显示,14.7%的国民通过网络在线阅读,比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18.1%低3.4个百分点。

三、阅读方式调查

当问及“将一周时间平均下来,您每天的网络∕报纸∕杂志∕图书/电视/广播的阅读时间”时,1小时及以上电视阅读率最高,分别占45%和21.6%;约半小时的杂志最高,占25.9%;约15分钟的报纸最高,占32.5%;从不阅读的网络最高,占25.2%(见表4-1)。数据显示西北少数民族地区识字国民每天接触的传统纸质媒介以图书的接触时间最长,图书仍然是读者阅读时间最多及最主要的读物,杂志和报纸处于消遣性阅读地位,阅读基本比较均衡。将一周的阅读时间平均下来,人均每天看电视的时间最长,人均每天听广播的时间最短,人均基本、从不上网的比例最高。

表4-1 将一周时间平均下来,网络、报纸、杂志、图书每天的阅读时间人数比例(%)

四、手机阅读群体及阅读内容分析

(一)手机阅读群体

1.近半数是农村居民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过手机阅读的群体中有46.5%是农村居民,可以说随着信息产品的普及化,农村居民也逐步使用信息产品和技术手段获取信息。

2.青年成为手机阅读的主要群体

从年龄结构上考察发现,手机阅读群体58.3%集中在18~25周岁这一年龄段,其次为26~35周岁的人群(22.3%),36~45周岁这一年龄段(10.4%)、46~55周岁年龄段的占6.8%,50周岁以上的占2.3%。在18~25周岁之间的集中度最高。

(二)手机阅读内容

手机阅读群体中,有14.9%通过手机“听音乐或玩游戏”,21.4%进行“手机QQ、飞信等”交流活动,35.5%通过手机“随便浏览网页信息”。30.3%通过手机“阅读手机报”。手机报和随便浏览网页信息是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国民手机阅读的两大主要内容。

五、阅读目的调查

在阅读目的上,较多的人选择掌握和丰富知识、学习专业知识等。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居民阅读目的排在前三位是:丰富知识占72.7%、掌握知识,明辨事理占42.2%、专业学习占37.8%,其他具体见图4-1。(www.xing528.com)

图4-1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居民阅读目的不同的比例

阅读目的的不同,所导致的就是阅读的杂志类别花样繁多,喜欢阅读的书籍内容呈现多样化。当问及“您目前较多阅读什么类别的杂志(可多选)?”时,排在前三位的是:文化娱乐类占52.6%、文学艺术类占46.3%、家居生活类占43.8%,其他具体见图4-2。喜欢阅读的书籍排在前五位的是:文学小说类占47.1%、学习参考类占34%、休闲娱乐类占33.7%、健康家庭类占22.4%、流行时尚类20.3%。

图4-2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目前阅读不同杂志类别的比例

现代社会时间高度稀缺紧张,在单位时间里需要处理的各种信息、事物早已令大脑不堪重负,大脑不得不用“浅阅读”的方式为自己减压,这使得现代社会的阅读愈来愈功利化。当然,功利阅读并不自今日始,古人“头悬梁、锥刺股”“寒窗苦读”,无非也是希望通过科举考试金榜题名,从而踏入仕途改变命运。今天走进书店,满目皆是升学、考试辅导书,职场打拼励志书,或是各种养生、充电、实用技术的图书,而那些开启智慧、滋润心灵、培育情趣、提升品位的图书则阅读者寥寥。

六、阅读状况满意度调查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对个人阅读数量评价中,只有0.2%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多,10.5%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比较多,52.5%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如图4-3所示)。

图4-3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国民对个人阅读数量状况的评价比例

对个人阅读情况满意度的调查中,表示比较满意的仅占10.6%,表示不太满意的比例占58.2%(如图4-4所示)。

图4-4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国民对个人阅读状况的评价比

七、城乡居民利用图书馆和农家书屋的状况调查

所居住的地方有图书馆(室)的占39.7%,无图书馆(室)的占51%,不了解的占9.4%。所在地图书馆(室)距家距离约一公里的占60.7%,约四公里的占7.1%。经常去图书馆的占17.6%,从没有去过图书馆的占22.1%。

居住的地方有农家书屋的占31.9%,无农家书屋的占53.6%,不了解的占14.4%。所在地农家书屋距家距离约半公里的占50.8%,一公里的占13.1%,约三公里以上的占9.9%。经常去农家书屋的占18.8%,从没有去过农家书屋的占35.9%。从实际来看,图书馆(室)一般是在城市,农家书屋都建设在农村,所以问卷有问及居民对图书馆(室)、农家书屋的利用情况,其中城镇居民利用图书馆(室)的情况如图4-5,农村居民利用农家书屋的情况如图4-6。

图4-5 城镇居民利用图书馆(室)的情况比例

图4-6 农村居民利用农家书屋的情况比例

从城镇居民利用图书馆(室)的情况和农村居民利用农家书屋的情况可以看出居民没有较好地利用图书馆和农家书屋资源,而且不经常利用图书馆和农家书屋资源。在甘肃省关于“农家书屋”的调研中,关于是否需要设立“农家书屋”?如果所在村有图书馆,你会去看吗?有不少农民答:“无所谓”、“不去”。说明当地不少农民对阅读的重要性认识还不深入。因此,在“农家书屋”发展的进程中,加强农民学习科学文化素质的意识,调动农民读书的积极性刻不容缓。作为“农家书屋”的利用主体若缺乏主动需求,“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就难以预计了。

八、购书方式及书刊来源调查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56.5%的国民普遍认为目前图书市场的图书价格很高,24.2%的国民认为比较高。一年中用于购书的经费为50元以内占21.8%;购书的经费为50-100元之间的占35.9%(这个花费包括购买辅导资料的费用),一年中在购书中没有花费的为2.5%。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国民购买书籍76.7%的在新华书店,11.2%在私营书店购买,在书市或者书摊上购买的占9.3%。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居民选书的主要方式呈现多样性,选书方式排在前三位的为学习需要占34.5%、逛书店占28.5%、经人推荐占21.4%。其他方式具体见图4-7。

图4-7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居民选书的主要方式

当问及阅读过程中,对书的选择80%的人最先考虑内容。阅读的报纸或杂志的获得途径中个人订阅的占31%,报摊购买占27.1%,单位订阅的占8.9%,其他占24.5%,阅报栏仅占8.5%。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国民阅读的书刊主要来源途径从调查数据来看呈现多样化的途径,排在前三位是:同事、同学、朋友处借阅占51.3%、书店购买占33.7%、图书馆(室)借阅占18.3%(见图4-8)。

图4-8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居民所阅读书刊的来源比例

这说明农家书屋作为农村文献信息中心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没有为广大读者文献信息需求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虽然网络资源共享和获取便利,但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网络环境的建设问题,网上购买和网上下载没有成为读者获取图书的重要方式。

九、影响居民阅读的因素分析

(一)地方图书馆(室)、农家书屋建设滞后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信息量呈几何级增长,图书的种类与数量越来越多,但少数民族许多地方一室多用现象较为普遍,空间狭小已成为制约地方公共图书馆发展的首要问题。其次,少数民族地区地方图书馆设备普遍陈旧、老化,不符合现代馆藏载体与装帧要求,许多文献由于修补不及时或无法修补,毁损严重,仅藏不用,无法正常提供对外服务。另外,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地方图书馆管理人员编制严重不足,专业素质不一,非专业人员占了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绝大比例,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专业管理水平、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欠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服务质量。少数民族地方图书馆数字化改造滞后。随着当今社会计算机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和网络化进程的逐渐加快,每天注册的互联网用户日益增加,网上信息越来越丰富,互联网日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而许多地方图书馆的数字化却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影响人们信息的获取和阅读。

农家书屋是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公益性事业,政府拨款往往只能购买基本的书刊,无法保障农家书屋长期运行所需要的资金。目前多数地区兴建的农家书屋因为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书刊得不到及时更新和添置,损坏和老化现象普遍存在。农家书屋的房屋修建、设备配置和日常维持费用,都只能靠村庄自我解决,在缺乏集体经济收入而又不能向农民收取费用的情况下,多数农家书屋只能因陋就简,勉强维持。图书管理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而农家书屋的管理员大多由村民兼职,兼职管理员待遇上没有保障,在图书管理上就没有形成责任和义务的关系,很难长期把工作做好。部分农家书屋基本的管理制度都没有制定出来,有些虽然制定了管理书屋的规范制度,但仅是停留在纸面上,没有具体落实。这样人们都很少到农家书屋中读书。

从上分析可见,地方图书馆和农家书屋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影响着信息资源开发和阅读文化构建。

(二)受教育程度低和生活、工作压力大等多重影响造成居民“没时间”阅读

从我们的调研来看,少数民族地区的很多居民受教育的程度都比较低,一些书刊对他们来说,读起来很有困难,家长缺乏相应的读书意识,与此同时也很少买书给孩子读。他们大多把教育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认为只要和学习有关的都是学校的事。一些机关单位的工作人员由于工作繁忙导致没有时间读书。从访谈中我们知道,工作人员因为每天要按时上下班,因工作性质还要有一些应酬,下班之后要做家务,周末要去看父母,还要抽时间陪孩子学习、玩耍,所以留给自己读书的时间实在很有限。像学校做老师的,整个白天给学生上课、备课、改作业,下班以后做做家务,陪陪孩子,所以读书时间很难保证。调查中得知,读书环境也影响人们阅读。就算下班休闲娱乐时间,但很多休闲场所到处都是麻将声,唱歌声,阅读的人文环境不尽如人意,难以阅读。

(三)图书价格过高影响人们阅读

出版物价格虚高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诟病,社会各界也一直在呼吁降低书价,但多年来一直未能如愿。图书价格高导致少买少读。从调研来看,影响人们阅读的一个很主要原因是图书价格高。对于普通工作人员来说每月工资两千元钱多点,有的甚至不足两千元,要养家糊口,孩子上幼儿园,老人还要看病,日常必要开销很大。现在图书定价高,几本就要一百多元。所以人们除了买必备必须和自己特别喜欢的书,每月花在购书方面的开支不多。而对于农村的居民来说,更是不买书,经济能力限制他们没有办法买书。2011年甘肃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3909.4元,每月的收入仅为325元,所以轻易不买书。2010年末甘肃临夏东乡县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为24149.3万元,年平均工资额2692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14元。对于农民来说,平均月收入仅为151元,这点钱买不了几本书,如果买了书,那么全家人一个月的生活就无法保证。所以说,现在的书籍价格过高,影响着阅读文化的构建。

(四)民族语言阅读物不丰富

从我们了解到的情况看,目前,在新疆各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与音像制品中,使用少数民族语言的占到70%以上。甘肃、青海、宁夏民族语言阅读物都不丰富,少数民族语种图书偏少。由于缺少多文种、贴近少数民族生活的读物,少数民族读者的选择的余地就少,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少数民族居民的阅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