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北少数民族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制约因素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信息资源开发水平低、发展慢的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献信息资源总量仍不够丰富,结构性贫乏依然存在
从整体上看,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文献信息资源总量不足、结构性贫乏问题依然存在。人均占有藏书量少;学科覆盖面窄,有很多学科或文献类型仍处于极其薄弱甚至空白的状态;引入外文文献品种少;重复浪费现象严重,在文献资源数量,特别是品种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又存在着大量重复浪费。各图书情报机构独家经营,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缺少协调与合作,结果导致文献数量增加,而文献信息量却没有同步增长,造成大量的浪费;资源分布很不平衡,“信息鸿沟”严重,西北欠发达地区,文献信息资源贫乏,无法满足读者用户的信息需求。
(二)经费普遍不足,信息资源建设开发仍存在盲区
虽然西北地区的信息资源在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我们依然不能忽视这样一个现状:在西部,像青海、甘肃、内蒙古、宁夏等地,信息资源建设重心主要倾向于省会城市和中型城市,经费投入难以面面俱到。据调查,十几年无法补充新书的地县级图书馆不在少数。由于图书陈旧,读者越来越少,许多图书馆只能靠订几份报刊勉强维持,少数图书馆大多时候干脆关门谢客。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在地县级这一行政层面内的传统的信息资源维护和开发难以为继,电子信息资源与网络信息资源的官方建设开发更是停滞不前。除了共建共享工程的各地方节点的工作外,信息资源建设开发的增长点主要由当地居民自发自觉的个人需求的引导下进行,这一现状与我国同期的其他省份相比,无论在信息资源的硬件设施建设、利用水平、占有量等多个方面均明显落后。
(三)技术环境有待改善,标准化程度低
主要体现在网络信息资源利用方面。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要实现若干数字化信息资源之间数据的频繁交换,并满足大量用户的远程访问与检索,必须依赖国家信息高速公路主干网。目前,西北地区的通讯网络主干线路带宽过窄,信息传递速度慢,严重制约了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发展。标准化程度低也是影响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因素。目前,西北地区的许多图书馆在自动化、网络化建设过程中,不论是图书馆管理系统的选择,还是网络建设标准,多是各自为政,缺少整体统一标准规范,存在着各信息资源建设单位自主选择数字化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标准的混乱现象,不仅用户检索界面、检索语言和管理系统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且大量的数据库与电子出版物结构本身也不兼容,各系统之间难以相互沟通、相互应用。
(四)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投入不足,制度保障有待加强
一方面,信息资源建设经费从总体上看仍然是短缺的,特别是西北部地区的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和利用的矛盾仍很突出,文献资源购置和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建设都迫切地需要稳定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重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轻信息资源建设问题突出,相关的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布局、经费等问题缺乏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也造成了信息资源建设难以取得更大突破。
(五)信息资源生产力很低
受观念、经费、人员素质等因素制约,西北部地区未能很好地利用自己在特色文献信息资源拥有量上的优势,未能把这些优势生产成“含金量”更高的数据库、电子书刊等产品,网络信息资源这块市场的份额几乎拱手让给了东部发达地区。信息资源开发所需的经费来源更加单一,这对于本来就弱的西北部信息资源建设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二、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信息资源建设发展路径
要提升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必须加大信息资源建设力度。
(一)信息资源建设
信息资源建设是指一定范围内的信息机构对信息资源进行有计划的积累和合理布局,以满足、保障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需要的全部活动。信息资源建设包括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宏观信息资源建设是指根据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国际间的需要而进行全局的信息资源布局和协调发展工作;而微观信息资源建设是指各个文献信息机构对信息的收集、组织、管理、贮存等工作。(www.xing528.com)
(二)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信息资源建设发展路径
1.由单一的传统信息资源建设结构模式向复合化方向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环境的形成,使数字信息资源的涌现成为势不可挡的潮流。印刷型文献资源与数字化信息资源共同构成了当今图书馆赖以提供服务的资源体系。毫无疑问,图书馆仍然要重视印刷型文献的收藏,但是也必然从单一的、有物理形态的馆藏结构模式转向现实馆藏与虚拟馆藏并存的模式,从单纯追求对文献资源的“拥有”转向关注各类信息资源的“存取”,而选择是“拥有”还是“存取”的标准是图书馆在用户需要文献信息资源的时候,能否方便快捷地向用户提供使用。对大多数图书馆来说,不是要建立保障性的“库存”,而是建设有保障性的“供应链”。
2.促进信息资源存储中心之间的多元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的构建
传统的信息资源存储机构的合作模式基本上是一种单边纵向的合作,即同一系统内的合作。从某种意义上说,这还是一种放大了的、封闭式的内部合作形式。而现代信息资源建设在网络环境下,所谋求的是纵横网络化的共建与共享。因此,要使信息资源建设向全新的多元化合作建设模式转化,一是参与者的多元化,不仅是图书馆之间的合作,还可以是图书馆与企业、个人、行政机构、社会团体之间的合作;二是经费来源的多元化,不仅有国家拨款,还可以有企事业单位投资、私人投资、民间集资等;三是开放式建设,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图书馆等信息机构在进行信息资源建设决策时,将不只是考虑国家宏观决策方向,同时还要关心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及投资者的意向和需求。
3.更加注重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信息资源采集、整理加工、存取利用上应用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已经十分普遍,而且会越来越深入。从发展趋势来看,近两年出现的WEB2.0技术,包括博客(Blog)、简易聚合(RSS)、WEB服务、维客(WiKi)等,以开放透明、去中心化、共同参与、自我组织、交流互动、社会共享为特色,各种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信息资源建设的效率,而且使信息资源建设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可以合理利用网上信息,将通过网络导航系统下载的大量信息加以开发、分门别类地进行重新组织,利用超文本的链接技术进行虚拟链接,链接各种数据库系统,包括电子期刊数据库、文化信息数据库、专业文献数据库等,成为图书馆的虚拟馆藏,向用户提供查询和读取服务。
4.扶持信息中介机构,培育信息市场
受历史原因的影响,政府曾经把本应由信息服务中介发挥作用的领域也纳入政府行政职能领域。从实践效果来看,这样既不利于信息服务中介的发展,不利于信息市场的培育,也不利于政府满足自身的信息需求。要配套政府机构改革,转变思想,进一步促进信息的高效流动和充分利用,扶持信息中介机构,培育信息市场。利用具有比较优势的专业信息服务机构提供的优质服务可以更好地满足信息需求。
5.完善信息资源建设的体制机制设计
信息资源建设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但信息资源建设不是一项单纯的技术活动,它更有赖于国家信息政策和法律的保障。在信息政策方面,近几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制定的《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等,都是指导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政策文件。在信息法律法规方面,我国已经制定的《著作权法》、《标准化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等等,都对规范和促进信息资源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信息资源建设涉及许多方面的政策和法律问题,不可能通过一两部法律解决所有的问题,因而必须运用系统理论,对分散的信息资源建设政策法律进行协调,使之相互联系,构建一个功能互补、和谐协调的政策法律体系,从而为信息资源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
6.统筹规划西北地区信息资源体系,加快信息资源的软硬件建设
由于西北各省在民族语言文字、经济结构等方面有很多共同特点,信息资源重复利用率相对于东南地区来说也比较高,在西北地区内实施信息资源的整体规划和共建共享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可以由各省、市、区分管信息工作的部门牵头,组成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信息资源工作协调小组,负责对西北地区信息资源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合理布局,在此基础上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促进整个西北地区的协调发展。各级政府要加大信息资源建设的经费投入,提高通讯网、电视网、计算机网的覆盖率,增强信息资源的购买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信息资源的占有率。要确定信息资源的中心城市,以中心城市带动周边片区的发展,进而覆盖所有地区,形成以点成线带面的循序渐进式的发展战略。
【注释】
[1]张彩萍.对加强西部地区信息资源保障能力建设的思考[J].开发研究,2007(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