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信息资源开发与文化构建

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信息资源开发与文化构建

时间:2024-01-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少数民族”是相对汉族人口居少数的民族的总称。我国共有56个民族,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共有55个。统计表明,四个省区的少数民族人口达到近2000万,占西北四省区总人口的40%以上。青海有43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约260多万,35个民族县,占全省总人口的46%多。

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信息资源开发与文化构建

“少数民族”是相对汉族人口居少数的民族的总称。我国共有56个民族,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共有55个。西北少数民族分布地区广阔,约占西北地区总面积的90%以上,分布地形复杂,既有相对集中的居住地区,又有相互交错的小集中,同时还形成了一些跨国民族。在这样一个复杂、广阔的地理环境下,必然孕育出丰富多彩的多元民族文化

一、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基本状况

西北少数民族的含义由三个概念组成:历史的概念、民族成分的概念和居住区域的概念。就历史的概念来说,西北少数民族指的是世世代代在西北地区居住的少数民族群体,不是指单个或者数量不多的非西北地区的其他少数民族。因此本文的西北少数民族的概念不包括临时来西北地区经商、打工、旅游、休闲或者与当地居民通婚的非原住的西北地区的外来少数民族,而是西北少数民族的原住民族。

(一)民族构成

就民族成分来说,西北少数民族由信仰伊斯兰教的回、维吾尔、哈萨克、塔吉克、东乡、保安、撒拉、乌兹别克、柯尔克孜、塔塔尔等十个民族和信仰藏传佛教的藏、蒙、土、裕固、锡伯等五个民族所组成。就居住地域来说,这些少数民族大分散,小聚居,主要居住在新疆、宁夏、青海、甘肃四个省区的28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统计表明,四个省区的少数民族人口达到近2000万,占西北四省区总人口的40%以上。

西北民族地区民族众多,除汉族外,主要有回族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土族、裕固族、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哈萨克族锡伯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俄罗斯族蒙古族满族藏族达斡尔族等18个少数民族组成,人口达1221万,占西北区总人口的55.5%。维吾尔、哈萨克、东乡、柯尔克孜、塔吉克、乌孜别克、保安等民族的分布最广。

人口在100万以上的有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10万以上的有东乡、土族、柯尔克孜族、锡伯族;1万以上的有撒拉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保安族、裕固族;1万以下的有塔塔尔族。这14个民族又相对集中于新疆为主的和以甘宁青为主的两大地区。新疆为主的少数民族主要有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哈萨克族、锡伯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俄罗斯族。以甘宁青为主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回族、保安族、东乡、撒拉族、土族、裕固族、藏族。

(二)民族自治地方的设置与人口密度

分布地域辽阔。少数民族在西北县级行政区域都有居住,新疆、宁夏、青海绝大多数县和甘肃部分地区都有两个以上民族成分。共有2个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13个自治市(州、地区),其中:甘肃2个,青海6个,宁夏5个,新疆14个;175个自治县(市),其中:甘肃21个,青海35个,宁夏21个,新疆98个;1567个自治乡,其中:甘肃271个,青海307个,宁夏191个,新疆798个(见表2-1)。

西北土地面积31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1/3强。除宁夏人口密度较大外,其他省区人口密度较小(见表2-2)。西北民族地区地广人稀,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总人口2201万,仅占全国总人口密度的1.9%,平均每平方公里12.5人,只相当于全国平均人口密度的1/ 9,是我国人口最稀少的地区之一。就区内而言,差异更大,宁夏和甘肃临夏地区人口密度分别高达71人/平方公里、198人/平方公里,而新疆和甘肃甘南分别仅9.2人/平方公里、11.5人/平方公里,相差近8.17倍。

二、西北少数民族人口概况

西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也是各民族混杂居住的重要地区。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形成了西北地区各民族组成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西北地区主要集聚着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东乡族、土族、锡伯族、柯尔克孜族、撒拉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裕固族、保安族、塔塔尔族等14个民族。

(一)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西北五省区都有多个少数民族分布,除陕西的少数民族人口较少外,占全省人口的

表2-1 西北民族自治地方行政区划 单位:个

资料来源:《中国民族统计年鉴》(2010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

表2-2 西北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及人口密度

资料来源:《中国民族统计年鉴》(2010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

0.49%,陕西有少数民族人口约20万,无民族自治县。其中,回族人口超过10万;满族、蒙古族、壮族和藏族超过千人;朝鲜族苗族侗族、土族、白族和锡伯族超过百人。而其他省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均比较高,其中新疆59.9%、青海46.98%、宁夏35.42%和甘肃9.43%,都是典型的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也是中国最主要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表2-3)。

表2-3 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单位:%

资料来源: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人口数量最多的是新疆,民族人口在1000万人以上,青海、甘肃、宁夏的民族人口在200万人以上(表2-4)。

表2-4 少数民族人口分组(www.xing528.com)

资料来源: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二)民族人口的分布特点

甘肃有少数民族44个,少数民族人口约240多万,20个民族县。千人以上的有回、藏、东乡、土、满、裕固、保安、蒙古、撒拉、哈萨克;东乡、保安、裕固族是甘肃特有民族。

宁夏是我国最大回族聚居区,回族人口200多万,占宁夏总人口的35%多和全国回族人口的1/4以上,20个民族县;此外还有满、藏、蒙古、朝鲜、东乡等33个民族。

青海有43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约260多万,35个民族县,占全省总人口的46%多。藏、回、土、撒拉、蒙古族等为世居少数民族。其中,藏族约110万,回族约76万,土族约19.5万,撒拉族约9.2万,蒙古族约9万。

新疆有46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约1300多万,87个民族县。其中,维吾尔族约830万,哈萨克族约135万,回族80万,柯尔克孜族17万,蒙古族16.5万。

各少数民族在西北主要分布情况为:蒙古族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回族分布于宁夏、甘肃、新疆、青海、陕西;藏族主要分布在青海、甘肃;维吾尔族分布于新疆;哈萨克族分布在新疆、甘肃;东乡族分布于甘肃;柯尔克孜族分布于新疆;土族分布在青海、甘肃;达斡尔族分布于新疆;撒拉族分布在青海、甘肃;锡伯族分布在新疆;塔吉克族分布在新疆;乌孜别克族分布在新疆;俄罗斯族分布在新疆;保安族分布在甘肃;裕固族分布在甘肃;塔塔尔族分布在新疆(表2-5)。

表2-5 西北各省(区)少数民族人口数量

续表

资料来源:《中国民族统计年鉴》(2010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

西北少数民族人口分布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分布极不平衡。西北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30%多,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新疆、宁夏、青海、甘肃。少数民族分布相对集中,新疆主要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回族、东乡族、柯尔克孜族、锡伯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塔塔尔族;宁夏主要有回族;青海主要有藏族、土族、回族、撒拉族;甘肃主要有回族、藏族、东乡族、土族、保安族、裕固族、蒙古族;陕西主要有回族。

2.大杂居、小聚居。在几千年的民族发展的大部分时间里,应该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杂居状态。西北各民族经过几千年的不断相互交往,形成了各民族既杂居又聚居,互相交错的居住状况。有些少数民族既聚居在一个地区或几个地区,又散居在其他地区。

3.民族地区人口密度较小。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口为1661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7577.5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3.7%,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27人,仅相当于全国平均密度126人的1/5。

4.与外国接壤地区的民族语言和习惯的相同性。新疆、甘肃和内蒙古都与外国接壤。尤其新疆,不仅是我国交界邻国最多、边境线最长的省区,而且俄罗斯、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塔塔尔、乌孜别克、蒙古等民族在周边国家都有分布,彼此具有相同的语言和习俗。

(三)民族人口的增长情况

西北地区民族构成日益丰富,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看,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66537177人,增长5.74%;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7362627人,增长6.92%。说明民族人口的流动性加快,各民族和谐相处。

目前西北民族地区的人口文化素质较低,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文盲占1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12.07%,高于全国9.08%的水平,尤其是少数民族聚集区域更为突出。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这与对少数民族生育照顾政策有很大关系,人口的高出生率通常与早婚、早育、多胎生育相伴随。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新疆的少数民族人口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2097594人,增长了19.12%。全区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515789人。宁夏的少数民族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336108人,增长17.73%,其中回族人口增加328505人,增长17.64%。全区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391737人。青海的少数民族人口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284951人,增长了12.08%。全省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575773人。甘肃少数民族人口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各少数民族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74个百分点。全省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2222734人[1]。比同期汉族人口增长水平相比较,少数民族人口增长率都高于汉族。较高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一方面,民族人口得到有效增加,另一方面,则加大了西北的人口压力和生态压力(表2-6)。

表2-6 西北少数民族构成

资料来源:《中国民族统计年鉴》(2010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注:“六普”公布的人口数据不全,为了便于对比,课题组有些数据采用了“五普”数据。

少数民族人口的增速高于西北地区平均水平,早婚早育、多生多育、近亲婚配以及一些落后习俗是造成少数民族人口快速增长和素质低下的主要原因。特别是近几年,这种增长率上的差异更加明显,一方面,增长的人口要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不得不千方百计将荒地、林地、草地开垦为耕地,给脆弱的生态系统带来巨大压力;另一方面,人口增长速度快,人口文化素质低,给本来就十分贫困的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沉重的压力,成为制约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西北少数民族在业人口中,主要从事体力劳动的农林牧渔劳动者和生产运输工人占大部分,服务性工作人员、商业工作人员只占一小部分,也就是大部分在业人口从事体力劳动。这种职业构成现状表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偏低,这必将阻碍少数民族地区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制约民族地区的现代化进程,阅读文化发展十分缓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