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情绪为中心和自我暗示作用
我们因为心情的作用误导了对实际判断的事常有发生,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1]说明强烈的爱情左右了视觉。没钓到的鱼,印象中往往是逃掉了一条比实际要大得多的鱼,痛惜的心情常常会混淆正确的判断。一个怕蛇的人在山里碰到了蛇,往往会被他说成碰到的是大得不得了的蛇。
神经症的人们,往往把与自己的症状有关的事会超过实际程度地去重视并主观地夸大,这是和我刚才提到的“症状的主观虚构性”有关。不安恐惧时,由于受到情绪的渲染,提高了主观感受性(被暗示性),会超过实际地强烈感受到认为对自己不利的事,这里有自我暗示在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不安的心境下,对威胁自己的内外刺激会变得敏感起来,这主要是由于自己给自己添加的暗示作用所致。对某位有疾病恐惧倾向的患者的治疗,当医生说“血压有点高,要注意啊。”患者就会产生“会不会脑出血呀?”的恐惧;医生看了心电图,说“这里稍微有些异常”,患者马上就会担心“会不会引起心脏麻痹”等。由于医生轻率的片言只语而造成神经症的病例,称为医源性神经症。这是由他人因素和自我暗示一起作用下产生。具有神经症状的人,因为有预期恐惧造成的自我暗示而强化了症状的例子很多。(www.xing528.com)
主诉容易疲劳的人,一开始工作或学习,就马上出现“是不是疲劳啦”的预期担心,并开始厌倦起来,并由于这些自我暗示助长了疲劳的感受。为头重感而苦恼的人,平时有意无意地注意到自己的头部,通过觉得头重这种自我暗示强化了症状。
尤其是“焦虑神经症”(也叫发作性神经症)的人,“心动过速会不会发作”这样的预期恐惧十分强烈,一联想到以前痛苦发作的经历,“看来又要发作了”这种自我暗示,使不安越发剧烈起来,由此而诱发了心动过速的发作;失眠症的人,给自己施加又睡不着的自我暗示,即使睡着了也觉得没睡着。其他种种神经质症状的发生和固着,大多都有这种自我暗示在发挥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