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1日
“当把偶像工业体系更专业化、细分化的时候,我们的偶像才能真正称得上偶像。这个产业链条更完整、成熟的时候,他才能得到一个真正的偶像地位。”
三联生活周刊:天娱传媒是一个最初依靠选秀起家的公司,现在这种产业模式是否已经被认可?
龙丹妮:昨天我和朋友去钱柜唱歌。在没有点唱的歌曲时,电视屏幕上播放的是歌曲MV。我看到10首MV中,有八九个歌手,都是选秀出来的艺人。当然不是每个人都出自天娱公司,但是基本上是从“超级女声”这类选秀节目走出去的。这说明,从2005年开始,中国对娱乐业,特别是对偶像娱乐的看法发生了质的改变。
天娱从诞生时起就是行业里一个新奇的模式。因为之前业内的主流模式就是传统的五大唱片公司,以及传统的造星方式。她的身上带着刺,拿在手里不舒服,还整天在你面前晃来晃去,让你无法回避。但这三四年中,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天娱,而且越来越多的公司来和我们合作,就说明天娱的付出在慢慢得到回报。从现在的情况看,我觉得天娱获得主流认可,只需要再花两三年的时间。
到时再回头看天娱,就会觉得它已经成为娱乐业主流的运营模式,而且这个模式已经产生了实实在在的价值。偶像工业在中国是一个空白,我们要用新的模式去解决新问题,去对接需要偶像的群体。这并非我们一家公司所能完成的。
三联生活周刊:你们当初是否已经把偶像产业的模式考虑清楚了?
龙丹妮:选秀活动诞生了天娱这个公司,那么天娱就成了一个为选秀而服务的公司,这是最初的界定。从2005年开始,选秀活动搅乱了中国娱乐圈的秩序。这一年李宇春站在领奖台上的时候,标志着偶像时代来临了,但这并不代表偶像工业时代来临了。
2005到2007年间,天娱一直在做商业模式的摸索。我们还承办过大型的政府活动,像旅游节、佛教文化节等等。天娱在这个阶段损失了一些利益,它没有一个具体合理的营运模式。但从核心体系看,利益还是增加的。直到2008年,天娱划入湖南卫视,才明确定位为一个以偶像产业为主体的公司。
偶像工业公司就不该再局限于选秀这样的活动。比如不仅有选秀、电视剧、偶像剧,我们还会致力于各种偶像产品的开发。前三年我们看到了偶像带给我们的利益,包括代言、广告和商演,但是我们当时并没有真正去想过怎么把偶像工业具体化、成熟化和完善化。后来我们发现,当把偶像工业体系更专业化、细分化的时候,我们的偶像才能真正称得上偶像。这个产业链条更完整、成熟的时候,他才能得到一个真正的偶像地位。
三联生活周刊:天娱对于偶像的商业开发包括哪些方面?
龙丹妮:对天娱来说,第一要制造好偶像;第二,围绕这个偶像生根,扩张整合偶像的资源体系,对偶像的价值进行360度的开发。但并不是每一个方向都是自己来做,而是拿到了偶像价值的核心,然后进行拆解和分销。哪一块无法分销,我们就自己来做;如果能够合作,就去寻求合作。
2009年,我们的所有工作,都体现了对偶像工业的思考。我们的偶像选秀是通过音乐这样的方式脱颖而出的。但我们知道,唱片业已经走进一个死胡同了,目前为止好像大家都没有找到一个拯救的方法。
我们单从音乐做偶像,是做不起来的,因为音乐唱片的时代已经过去了。10年前,年轻人一年也许才能听到100首歌,但是今天,一天他就可能听到了100首歌。这是一个资讯爆发的年代。一首歌突然红了,这是一个奇迹,但永远不要指望一首歌。我们要做的,是由这个人所诞生的所有东西。当年我们的艺人出来了,因为都是歌手,所以曾投入很多钱用来做音乐,但是我们越投越亏。我们可能还没有真正想清楚,怎么去拆解他品牌的魅力。可能他表现的第一属性是音乐,但是我们忽略了他的第二属性、第三属性和第四属性。
而在我看来,唱片就只是一个偶像主要的衍生产品,我们并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唱片上。音乐对我们公司来说很重要,但它不是我们的核心和龙头。核心就是围绕偶像360度开发他个人品牌魅力所衍生的产品,包括音乐、电视剧、电影,或者漫画。天娱对偶像价值的开发有一个整体的理解,把偶像工业当成一个立体的产业链去考虑。
三联生活周刊:价值的拆解与分销是这个偶像产业链的两个重要步骤?(www.xing528.com)
龙丹妮:是的。我们要把偶像的价值,像商品一样把它拆解,之后形成一个围绕这个核心的产业链。这其中有我擅长的工作,比如为偶像塑造形象,那么我们公司就继续在这方面发展。这两年中,一个是选秀,拍摄偶像剧都和这方面相关。而不擅长的工作,我们就全部拆解给别的公司操作。比如今年的“快乐女声”出来后,我们签了10个人,几乎把这10个人的唱片约都分别签到不同的唱片公司,以后还可能签到不同的影视公司。
同时,对偶像价值的拆解是一个逐渐细化的过程。细化首先降低了我们的运营成本,降低了我们的风险成本。如果10个艺人都由我们自己运作,很难每个都做好。但随着我们拆解的体系越来越成熟,当我们发现某项拆解出的价值更大,我们可能用资本的方式去注资或收购来实现价值。
三联生活周刊:你对偶像范畴的理解有多大?
龙丹妮:可能不是一个人,也可能是一本书,是一本小说,甚至说它是一部电视剧。我们应该换位思考,我认为偶像工业不仅是人的工业。可能我一部剧拍红了,但是剧中的每个人,都没有这部剧红。那么围绕这个剧的商业价值,我也要做360度的拆解。
当然在初级阶段,我们围绕的是人。接下来我们会慢慢调整,这也是为什么天娱会签约郭敬明这样的作家。因为我们看中了他的书在市场上的领军作用,但是我们现在还需要对价值体系进行细化拆解,并不是说现在我们看上他,就马上需要经济回馈。
三联生活周刊:你们所面对的是怎样的市场?
龙丹妮:我们做偶像工业,既不会去拍一部《集结号》那样的电影,也不会去拍那些家长里短的电视剧,这不是我们的元素。
我们针对的是青少年阶层,他们处于12岁到35岁之间的这个年龄段。现在的人心态越来越年轻,所以这个年龄段的上限可以拉长一点。像我们公司的人,都还处在这个年龄段。经过十几年娱乐电视的打磨,我们已经能够比较充分地去理解这个阶段的年轻人的需求,知道他们希望看到什么。这个群体是很有发展空间的。
三联生活周刊:去年天娱尝试拍摄偶像剧《流星雨》,也有网络评论为“雷阵雨”,你怎么看待这部剧的价值?
龙丹妮:在中国,大家冒风险的勇气是很低的。但是一旦一个产品成功了,后面继续做的人就无数了。我们认为偶像剧会越来越有价值,而且是低成本的投入,和电影完全不一样,为什么不去做?我们走在了前面,也会有更多公司尝试偶像剧。他们会接下来使用我的偶像艺人。
这个行业没有一上来就是标杆的产品,只要我现在去做,我就是标杆,因为目前是空白的。没有完美的产品,包括好莱坞,它做得最好吗?我觉得也不一定。最重要的是我们一直在做,永远在进步。
从《流星雨》的市场价值看,它是成功的,而且超出了预期。它创造了《还珠格格》之后,10年以来的最高收视率,全国3%,而且收视率是逐步上升的。这部戏中植入广告超过1000万元,得到了客户的广泛认可。演员郑爽拍完这部戏后,连续接到五六个广告。
明年还会继续拍摄偶像剧,有很多客户找到我们,希望在这个平台上合作。所以,不要去看有多少人骂你,14亿人里面,有100个人骂你都是很多人在骂了。但还有很多人是不骂的,而且他们已经消费了,最重要的是看有多少人消费。
(本文合作者丘濂 谷亚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