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江西抚州文昌桥导游词

江西抚州文昌桥导游词

时间:2024-01-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江西抚州文昌桥导游词我们来到的抚州市是江西东部的重镇,这是一个历史悠久、钟奇毓秀、人才辈出的地方。在当时,这座桥显得十分雄伟,也坚实稳固,并定名为“文昌桥”。有一年,一位新知府到任抚州,当官轿到达文昌桥时,遇到四个男子袒胸露腹,躺在桥上,拦住了去路。

江西抚州文昌桥导游词

江西抚州文昌桥导游词

我们来到的抚州市是江西东部的重镇,这是一个历史悠久、钟奇毓秀、人才辈出的地方。早在东汉永元八年(96年)就已设县,初名临汝,三国时置郡,名临川。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废郡设州。总管杨文通来这一带安抚,于是命名为“抚州”。

大家听说过“文昌桥上晒文章,无才莫入抚州门”的说法吗?这两句话听起来似乎有点狂,但抚州历史上的确文风鼎盛,是一个藏龙卧虎之地,被誉为“才子之乡”。尤其在宋、明两代集中涌现了不少名垂青史的人物,唐宋八大家中,这里有两位,一位是大家熟知的政治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还有一位是曾巩。

北宋著名词人晏氏父子,既晏殊、晏几道,也是抚州地区人氏,“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就是晏殊词《浣溪沙》中的名句。

到了明代,抚州诞生了著名戏剧作家汤显祖,等等。

文昌桥是一座古桥,位于现在的城区上、下沿河路的分界处,“文昌桥上晒文章,无才莫入抚州门”之说,实际来源于发生在桥上的传说故事。现在我们就去参观文昌桥,顺便讲讲在那里发生的故事。(www.xing528.com)

各位游客,文昌桥到了,它挺立于抚河之上,经历了8个多世纪的人间岁月,见证了这座古老城市的沧桑变化,是现在城内不可多得的古物之一。它现在桥面颇为宽阔,且有几分现代风格,那是经过多次修缮才出现的面貌。这座桥始建于南宋乾道元年(1165年),当时是木结构,没有几年就被洪水冲毁。无奈就改建为浮桥,用船54搜串联,横跨于东西两岸之间,这毕竟也不是长远之计,因为一到雨季,水位升高,浮桥无法立足,此时两岸交通就十分不便。至南宋嘉泰年间(1201——1204年),附近六个县,共同集资,建成了一座石桥,桥面用木板铺成,有护栏,有顶棚,类似于风雨桥。由于风雨侵袭,也多次损坏并修复。直至名嘉靖年间(1522——1566年),人们又采石大修,前后共花了6年时间,耗费白银17万两,建成了一座全石结构的桥梁,桥长73丈,宽2丈,下有桥孔12个,共11个墩。在当时,这座桥显得十分雄伟,也坚实稳固,并定名为“文昌桥”。到明国时期,又进行过维修,更名为“行易桥”。20世纪50年代初进行了全面大规模的修缮,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景况。过去,在抚河大桥没有建成之前,这里既是市中心,又是过河的唯一路上通道,所以热闹非凡,桥两头商店林立,人来人往,熙熙攘攘。

请各位看看桥西的这组雕塑,塑造的是四位各具神态的书生,他们看起来有点放荡不羁,玩世不恭,恃才傲物。它们的原型就是明末临川的四位才子:陈际泰、罗万藻、章世纯、艾南英。这四人都出生于明神宗万历年初,都饱读诗书,博览经史,政治上都不得志,称得上是志同道合。陈际泰崇祯年间中进士,晚年才受一官,可惜雄图未展,便于崇祯十三年,奉使护故相蔡国用灵柩南行时,患病死于济宁途中。他著有《四书读》、《五经读》等。罗万藻幼年拜汤显祖为师,天启七年中举。曾任上杭知县、礼部主事。当时朝政腐败,国弱民穷,四处乱起,清兵入关,他忧国忧民,悲愤而死。他学问渊博,为文清秀,著有《欢喜堂集》等。章世纯天启元年举于乡试,授翰林孔目,名闻京城,70岁任柳州知府时,得知京城沦为满清之手,便悲愤成疾而死。他的著作有《四书留言》等。艾南英也出于汤显祖的门下,他身处明代末期,由于社会政治腐败,虽才高一等,却得不到一个仕途的机会。他很注意文学批评,但他的著作和手稿大部分毁于战火,现存的只有《天佣子集》和《禹贡图注》两部。

传说他们四人在抚州时,常与外来的官员为难,尤其在外来官员到任时,喜欢给他一个下马威。有一年,一位新知府到任抚州,当官轿到达文昌桥时,遇到四个男子袒胸露腹,躺在桥上,拦住了去路。他们身边放着一只陈旧的萝,里面装着几株艾草,知府便得知此事,心里也明白了几分。“陈旧的箩装艾”,隐含“陈”、“罗”、“章”、“艾”四姓,这就是早闻其名的“临川四大才子”。他们这样做是要与自己这个新任抚州知府为难。他当然不甘示弱,立即对衙役说:“叫他们出题,如果是对对联,就快报上联!”四位才子翻身坐起,高声吟道:“上文章,下文章,文章桥上晒文章。”这上联妙就妙在“文章”二字的巧用。“上文章”寓意四位才子满腹学问,一肚子文章;在抚州方言中,“章”与“昌”同音,“下文章”就是指“文昌桥”;全句的意思就是四位才子趟在文昌桥上晒满腹文章。

知府听到这个绝妙的上联,一时怎么也想不出下联,十分尴尬,无奈之余,只好吩咐手下先退回去。他们沿着抚河往北一路走来,到黄昏时来到一个渡口。知府便打听这渡口叫什么名字。摆渡的人告诉知府说,这里前后有两个村子,前村叫前黄昏,后村叫后黄昏,这渡口正在中间,所以名为“黄昏渡”。知府当即收到启发,想出了一句下联。于是赶紧回头,去会那四位才子,当轿子赶到文昌桥时,有一位书童拿着一张纸条给知府看,上面写到:“前黄昏,后黄昏,黄昏渡前渡黄昏。”这正是知府想出来的下联,他看后,心中佩服,惊叹四位才子的确才气过人。所以后人总结了两句话:“文昌桥上晒文章,无才莫入抚州门。”并传为佳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