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和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本源,是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体现,是企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推动力。钱学森同志曾经说过,科技创新就是自主研发拥有曾经“买不到、买不起、买回来已落后”的核心技术;即使买到产品,也买不到产权;买到产权,买不到知识;买到知识,买不到人才。由此说明,创新、产权、知识、人才是核心资源,自主创新是第一要务。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应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重视和加强研究与开发,并将相关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权,夺得先机。
一、技术创新研发的制度框架
按照技术创新流程进行风险分析,可以将技术创新业务分为立项、研发过程管理、结题验收、研究成果的开发和保护。下图列示了一般生产企业研究与开发活动的业务流程图。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应当充分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构建和优化本企业研发业务流程。
一般企业研究与开发活动的业务流程图
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研发活动主要风险:
(1)技术创新项目未经科学论证或论证不充分,可能导致创新不足或资源浪费。
(2)研发人员配备不合理或研发过程管理不善,可能导致研发成本过高、舞弊或研发失败。
(3)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不足、保护措施不力,可能导致企业利益受损。
企业应当着力梳理研究与开发业务流程,针对主要风险点和关键环节,制定切实有效的控制措施,不断提升研发活动全过程的风险管控效能。
(一)立项
立项主要包括立项申请、评审和审批。企业建立完善的立项、审批制度,确定研究开发计划制定原则和审批人,研究项目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批,重大研究项目应当报经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集体审议决策
(二)研发过程管理
研发过程是研发的核心环节。实务中,研发通常分为自主研发、委托研发和合作研发。。自主研发是指企业依靠自身的科研力量,独立完成项目,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在引进消化基础上的再创新三种类型。,企业应建立研发项目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和研发项目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委托研发是指企业委托具有资质的外部承办单位进行研究和开发。合作研发是指合作双方基于研发协议,就共同的科研项目,以某种合作形式进行研究或开发。企业应加强委托(合作)研发单位资信、专业能力等方面管理,建立相关管理制度。
(三)结题验收
结题验收是对研究过程形成的交付物进行质量验收。结题验收分检测鉴定、专家评审、专题会议等三种方式。企业应建立健全技术验收制度,严格执行测试程序。
(四)研究成果开发
研究成果开发是指企业将研究成果经过开发过程转换为企业的产品。企业应建立健全研究成果开发制度,促进成果及时有效转化。建立研发项目档案,推进有关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应用。
(五)研究成果保护
研究成果保护是企业研发管理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有效的研发成果保护,可保护研发企业的合法权益。企业应建立研究成果保护制度,加强对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业秘密及研发过程中形成的各类涉密图纸、程序、资料的管理,严格按照制度规定借阅和使用。禁止无关人员接触研究成果。
(六)核心技术研究人员管理
企业建立严格的核心研究人员管理制度,明确界定核心研究人员范围和名册清单并与之签署保密协议。实施合理有效的研发绩效管理,制定科学的核心研发人员激励体系,注重长效激励。
(七)技术研发的后评估阶段
后评估是研究与开发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环节。企业应当建立研发活动评估制度,加强对立项与研究、开发与保护等过程的全面评估,认真总结研发管理经验,分析存在的薄弱环节,完善相关制度和办法,不断改进和提升研发活动的管理水平。
二、技术创新管理的制度模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制定目的和依据】本制度规定了××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有关技术创新方面的具体要求,旨在落实公司战略目标,规范技术创新过程,防范技术创新和研发过程中的各种潜在风险
第二条 【制度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技术创新及研发管理。
第三条 【制度遵循原则】销售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
(二)坚持程序规范、内容合法;
(三)技术创新相关信息记录应真实、可靠。
第二章 职能部门及职责
第四条 领导机构
(一)为加强科技创新组织领导和具体管理,公司成立科技创新领导小组。
组 长:公司总经理
常务副组长:公司总工程师
副 组 长:公司副总经理
组 员:公司各部部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公司工程部。
公司按照科技创新规划项目成立专业技术攻关小组。
(二)各参建单位成立科技创新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科技创新组织领导。分别以项目经理、总监理工程师、设计总体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组员。设置办公室进行日常管理,结合工程实际成立专业技术攻关小组。
第五条 科技创新管理机构职责
(一)建立完整的技术创新实施体系,制订技术创新管理制度。
(二)研究本单位科研攻关方向,确定科研课题;对现场进行专题调研,掌握工程建设中存在的技术难题,对现场工程质量技术存在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及技术难点,研究确定攻关方向,确定技术攻关课题。组织进行科研课题申报;
(三)组织科研课题小组和专业技术攻关小组,制定攻关计划和措施,组织进行科研和技术攻关。
(四)定期召开科技创新专题会议,研究科技创新活动中的问题,协调解决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等相关问题。
(五)定期对科技攻关工作进行总结;组织撰写科技创新报告。
(六)组织每年一度科技创新大会。
第六条 机构职责科技创新项目分为三类:
Ⅰ类:争创国家级奖项项目;
Ⅱ类:争创省、部级奖项项目;
Ⅲ类:引进、推广应用“四新”技术;创新工艺、工法。
第七条 项目分级管理。科技创新分级管理
(一)公司管理项目。
(1)在三类项目中,公司提出或由各参建单位提出的属于重大原始创新或集成创新课题和对关系全局的重大课题、上述Ⅰ类和Ⅱ类课题,经公司科技创新领导小组研究由公司立项,需要向铁道部或国家申请立项的,由公司申请立项;
(2)按照公司决定,对公司立项的项目中的某个或若干个,公司直接组织实施,并负责对项目的管理。
(3)按照公司决定,对公司立项的项目中的某个或若干个,委托某参建单位或几个参建单位联合组织实施;项目由公司进行管理,被委托单位对公司负责并向公司提交研究报告。
(二)参建单位自管项目。
(1)在公司立项的项目中,除由公司管理的项目外,由某参建单位或几个参建单位联合组织实施,研究成果属实施单位所有,由实施单位进行管理。
(2)由各参建单位立项的项目,由立项单位将项目报公司核备,立项单位自行组织实施并进行管理。
(3)对自管项目,参建单位按其隶属关系,由其上级主管单位(例如施工企业的集团公司)管理或由项目部自管,由参建企业自定,但必须在上报公司的科技创新规划中予以说明。
第八条 技术创新管理主要工作内容
(一)编制本单位的技术创新规划,执行上级下达的科技发展计划,检查、分析和总结本单位科技工作。
(二)组织科技计划项目的立项审核、合同签订、过程管理,适时跟踪、检查合同项目进展情况,为合同项目提供技术服务,协助完成合同项目。
(三)做好技术创新投入经费管理。组织有关部门编制科技投入经费、科研器材申报计划,认真测算科技投入经费,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四)组织科技成果鉴定、评审或验收,组织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创新工法的评审、推荐上报,组织其他科技奖励的评审工作。
(五)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施工一线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六)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交流活动,做好技术信息管理工作。
(七)收集、整理技术创新信息,及时总结、评价。
第九条 技术创新规划和创新项目申报
(一)科技创新规划。
在各级科技创新领导小组领导下,各级科技创新办公室负责组织编制本单位科技创新规划。技术创新规划主要内容应包括:
(1)确定科技创新项目。包括技术开发与创新项目、技术革新与技术改造项目、推广“四新”成果项目等内容。设置各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及其研究方法和预期研究成果。科技创新项目分列为向公司申报立项、向其上级集团公司申请立项和项目自行立项三种。
(2)组建各项目的专业攻关小组方案。
(3)各项目推进计划。
(4)推进各项目所需资源配置(含经费预算)及资源供应方案。
(5)工程创优项目如已列入创优规划,可不再列入科技创新规划。
(二)科技创新项目申报。
(1)各参建单位将科技创新规划报公司科技创新办公室。公司科技创新办公室对申报项目进行汇总。
(2)拟向公司申请立项或申请铁道部立项的项目,应进行专项申请。专项申请书内容含项目名称、研究主要内容及其主要研究方法、人员和设备配置、预期研究成果及其在应用上的意义、研究工期计划、经费预算。
(3)项目部自拟的项目需向其上级集团公司申报的,按该集团公司科技管理办法办理。(www.xing528.com)
第十条 技术创新项立项
(一)公司根据各参建单位申报情况筛选由公司立项项目,并批复申报单位。
(二)项目部自拟的项目经其上级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审查、批准,科技部编制年度科技计划下达。
第十一条 技术创新项目的实施
(一)签订科技合同。
由管理单位与专业科技创新小组(课题组)签订科技合同,管理按合同约定投入科技开发经费,课题组按合同条款要求完成课题。
(二)科技创新计划实施。
(1)科技创新计划下达后,项目课题组应制定具体的研究试验大纲和工作计划,落实经费和科研组织机构及人员。
(2)课题组要严格执行合同,不得随意变更。如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变更,必须报原审批单位批准。已被证明失败的项目要总结经验教训写出总结报告,作为项目终结的依据。中途停止或未按要求完成的项目,管理单位可视具体情况回收全部或部分经费。
(3)管理单位应督促、检查项目进行情况,掌握项目进展动态,及时协调实施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完成科技创新计划。每年定期将科技项目阶段报告或总结报告报管理单位和公司科技创新办公室。
(三)科技创新信息资料收集整理。
(1)管理单位应围绕科技开发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科技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交流和反馈工作。
(2)技术创新合同项目档案管理。在执行科技创新合同中,要做好各项记录、存留影像资料、电子档案,建立健全相关台账。做好技术资料的积累、整理、总结工作。
(3)技术交流。管理单位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科技信息交流活动。建立技术交流会议报告制度,派出参加各类学术专业会议的人员应在会后向管理单位提交相应的专题报告。
第十二条 技术创新成果评审鉴定
(一)科技创新合同项目完成后,由课题组所在单位提出书面验收申请,填写成果验收证书并附相关技术文件,提交管理单位申请验收。
(二)内部评审
按分级管理归属,由管理单位组织内部评审。对技术创新项目成果的技术先进性和可靠性、研究方法合理性等方面提出评审意见,课题组按照评审意见进行完善改进。
(三)专家评审鉴定
(1)对不申报铁道部或省、国家鉴定的科技成果,包括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和其他成熟、适用的科技成果,由管理单位组织专家鉴定评审。通过专家评审鉴定的成果,即可促进成果转化,推广使用,并可作为报奖的依据。
(2)对管理单位拟上报省部级以上或涉及重大科技创新的项目,在内部评审的基础上,邀请国内外专家论证评审,对科技创新项目科学性、合理性、创新性及在国际、国内的所处水平进行评价评估,提出结论性意见。按铁道部和相关省份规定程序办理申报。
第十三条 技术创新成果推广应用
各单位对通过鉴定、能提升施工能力和施工技术水平的科技成果,包括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和其他成熟、适用的科技成果,要积极推广使用,促进成果转化,使其发挥作用。
第十四条 技术创新考核
(一)根据参建单位实际情况,各现场管理机构及其上级主管单位应制订相应的技术创新管理办法,明确考核办法、评审条件、奖励范围、奖励等级及奖励金额、奖金分配等办法,并贯彻执行。
(二)参建单位除接受其上级主管单位考核外,还接受大西公司的考核。
第十五条 技术创新总结
(一)项目阶段总结。各课题组于预设的研究阶段结束时,或每半年向管理单位提交阶段总结报告。由公司立项的项目的阶段总结报告应同时向公司科技创新办公室提交。
(二)年度总结。各参建单位在每年度末向公司提交科技创新年度总结报告。报告应对本年度科技创新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并分述每个项目的进展情况。
(三)项目总结报告。课题研究结束时,课题组向管理单位提交项目研究总结报告。由公司立项的项目的总结报告应同时向公司科技创新办公室提交。
(四)公司每年专门召开科技创新大会总结科技创新情况,对“优秀成果和科技创新先进单位进行表彰。
第十六条 评选优秀成果和技术创新先进单位
(一)评选条件。
(1)优秀科技创新成果评选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
①项目经申报立项;
②经专家鉴定评审推荐为向国家、省部级申报科技进步奖及以上奖项的;
③经专家鉴定评审,具有一定先进水平的;
④成果经实践证明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或潜在科技价值的;,
(2)科技创新先进单位评选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
①领导重视,有领导机构,有可行的科技创新规划;
②有具体的科技创新项目,按规定程序立项;
③落实组织课题组(专业技术攻关小组),认真组织实施科技创新项目;研究所需资金、人员、设备有保证;
④课题研究有计划、有措施,按照计划积极开展研究活动;
⑤有分阶段总结和研究总结;
⑥取得一定研究成果。
(二)优秀成果和科技创新先进单位的评选组织。
(1)优秀成果和科技创新先进单位的申报。
各项目管理单位按照公司通知,于年度可创新大会召开之前30天,向公司提出书面申报。申报时附以下材料:
①项目立项批复;
②项目进行计划(优秀成果申报)或科技创新规划(科技创新先进单位申报);
③项目进行的分阶段总结(优秀成果申报)或总结报告或科技创新活动的分阶段总结或总结报告(科技创新先进单位申报);
④管理单位内部评审意见或专家鉴定评审意见(优秀成果申报)。
(2)评选时间和评选机构。
①公司每年评选一次;
②评选机构。
在公司科技创新领导小组领导下,由公司科技创新办公室经办,遴选公司内外(含参建单位)专家9名,组成评选委员会进行评选,评委会评选结果报公司科技创新领导小组批准。
③按评委会对成果的评价,优秀成果分为一等和二等。
(三)对优秀成果和科技创新先进单位的表彰。
(1)在每年度的公司科技创新大会上表彰;
(2)公司行文表彰;
(3)公司给予物质奖励。
第十一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本制度由行政部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制度自××年××月××日起施行
三、制度要点解读
技术创新对每个企业具体开展方式和流程都有所不同,关注的风险点也会有所差异,但是通过合理制度设计,可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按照技术创新管理的流程,企业大致可以针对以下风险点进行技术创新管理的制度设计。
(一)技术创新立项阶段的风险管理
(二)技术创新研发阶段(自主研发)的风险管理
(三)技术创新研发(委托或合作研发)阶段的风险管理
(四)技术项目结题验收阶段的风险管理
(续表)
(五)技术核心研发人员的风险管理
(六)技术创新成果开发的风险管理
(续表)
(七)技术创新成果保护阶段的风险管理
(八)技术创新成果评估阶段的风险管理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