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教育与文化重建:学习从独白转向对话

教育与文化重建:学习从独白转向对话

时间:2024-01-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0月21日,在浙江省宁波市举行的“教育与文化重建——2012年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上,“学习共同体”倡导者、日本东京大学教授佐藤学指出,“学习应该以对话为中心”,而现实是,“校长、教师和学生都在独白”。在西方历史上“学习”有两个传统,修养的传统和对话的传统。从苏格拉底的对话思想出发,佐藤学对“学习”进行了再定义,认为学习是“相遇与对话”,是对“意义与关系的再编”。

教育与文化重建:学习从独白转向对话

时间:2012年10月31日   来源:中国教师报   作者:翟晋玉

http://paper.chinateacher.com.cn/zgjsb/html/2012-10/31/content_81470.htm

 “教育文化重建——2012年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在宁波举行,佐藤学、加里·鲍里奇等世界著名教育学者来华演讲——  

 “没有那个地方像学校一样这么被强调对话,也没有哪个地方像学校一样被独白支配。”10月21日,在浙江省宁波市举行的“教育与文化重建——2012年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上,“学习共同体”倡导者、日本东京大学教授佐藤学指出,“学习应该以对话为中心”,而现实是,“校长、教师和学生都在独白”。

 真正的学习是相互倾听

 佐藤学是当前日本学校教育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随着其著作《静悄悄的革命》等中译本的出版,近年来佐藤学的教育思想在中国也引起了巨大反响。

 “21世纪学校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质量和平等。”佐藤学在演讲中说,当前教育正面临三大变化:课程由按部就班的“阶段型”向以探索为中心的“登山型”转变,课堂以同步教学向协同学习转变,教师由“教”的专家向“学”的专家转变。

 佐藤学提出了一个很“原始”的问题——“何为学习?”他认为,学习比教育出现更早,有更深的意义。在西方历史上“学习”有两个传统,修养的传统和对话的传统。前者是基督教的传统,为了道德完善;后者是苏格拉底的传统,旨在引人深思。

 从苏格拉底的对话思想出发,佐藤学对“学习”进行了再定义,认为学习是“相遇与对话”,是对“意义与关系的再编”。他吸取了康德福柯关于启蒙的思想,认为学习包含三个对话性实践:与课本对话(建构客观世界),与他人对话(建构伙伴关系),与自己对话(探索自身模式)。学习是这三种对话的三位一体

 在苏格拉底那里,倾听是一对一的关系,是对未知的探索。而在佐藤学看来,教师和学生就是互相倾听的关系。“倾听他人的声音是学习的出发点,越会倾听的学生越善于学习。”教师还要鼓励和引导家长参与倾听,教师与校长也应该互相倾听。对话性实践在相互倾听的关系中才能成立。                                      

 “倾听远比发言重要。”佐藤学认为,“目前多数教师仍然以学生发言为中心了解学生,而并不认真仔细对待倾听。与其鼓励学生发言,不如鼓励学生倾听。在教室里,学生的倾听能力培养起来之后,语言才变得丰富。”

 “那些声音最大的教师并不是最优秀的,经常大声说‘我会’的学生通常也不是最善于学习的学生,相反,善于学习的学生都喜欢安静地思考,认真地倾听。”佐藤学说。热烈的讨论也并不是真正的学习,学生只是有一个想法想告诉别人,并没有思考“哦,原来是这样的”。真正的学习反而在并不顺利的讨论中。

 佐藤学提出,真正的学习包含三个因素:相互倾听,有挑战性,符合学科本质。

 针对近年来日益流行的小组合作学习,佐藤学指出,很多小组合作学习走进了误区。小组合作不是协力学习,而是协同学习。“前者只是相互说话,后者才是相互促进思考。前者改善关系,后者改善学习,学校不是改善关系而是改善学习的地方。”

 协同学习是在最近发展区中有挑战性的学习,“学习就是跳跃,在教师和同伴或其他工具的帮助下摘到桃子。”

 佐藤学强调,小组内部不是相互教的关系,而是相互学的关系。被教的学生在等待中会产生怨恨,因为他是被动的。“学习应该从主动求助开始,主动问‘这里出了问题,怎么办呢?’”

 佐藤学认为,教师不应该把提升学生的学力作为目标,而应该把实现“高质量的学习经验”作为目标,如此学生的学力自然提高。(www.xing528.com)

 “学习是最重要的权利。”佐藤学最后强调,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公,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真正的自我。“学生在学习时是认真的,只要对学习有希望,他就是有希望的。”

 用更成功的方法吸引学生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有效教学的代表人物加里·鲍里奇在演讲中提出,判断一节课的效果可以用7个维度来衡量:学生的投入、任务导向、学习气氛、班级管理、课程清晰度及深度、教学变化、学生成功。

 现实中,学生的投入和教师的期望常常相差十万八千里。鲍里奇指出,学生的投入度和教师的反馈有密切关系,教师如果经常反馈、跟进,和学生互动,而非单一地对他们进行测试,学生的投入度就高。“教师应该经常给学生反馈,有人说‘一个班30个学生,教师哪里有时间反馈啊’,其实不是,反馈不一定需要很长时间,30秒就可以做一个很好的反馈。”

 “教师教得多不一定对学生就好,教师教学的时间多少并不重要,教师的教学效率才是最重要的。”鲍里奇说,作为教师,要给学生自我表达的机会,让学生畅所欲言,如果教师一味强迫学生如何做,学生投入的积极性就会很低。

 鲍里奇建议,教师不要一次教得太多,否则学生无法接受消化吸收。要循序渐进,而非一次告诉学生正确答案。

 很多教师害怕看到学生的错误,避之唯恐不及。而在鲍里奇看来,错误是很有效的教学工具。“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犯错,比单纯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听教师讲有效得多。”鲍里奇说,“学生为什么错,要让他们分析原因,思考如何答对。教师要启发学生,鼓励他们自学和探索,有错误及时予以纠正,让学生再做,再错再纠正,不断继续下去,一步步接近正确。”

 鲍里奇介绍了一些帮助学生提高注意力的方法,比如引入课外资源,讲述社会和世界的变化等多样丰富的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结合,增加案例和故事等,这些都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鲍里奇指出,在一个温暖的有支持的环境里教学效果更好。“不要轻易惩罚学生,可以用更成功的方法吸引学生。一种方法不行,可以试试另一种方法。”学生是教师的合作互动者,教师要变化提出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自主地学习探索。

 对于有效教学来说,最大的问题是教师的态度。鲍里奇说,教师是冷冰冰的还是热情洋溢的,教学效果会判若云泥。

 教育是文化重建的重要途径

 “教育是解决当前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的一把钥匙。”来自澳大利亚的资深华德福培训教师本·切瑞说“教育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要让学生的身心获得发展,而非只是让他们学会考试。”学校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智力,包括艺术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能力。

 本·切瑞特别关注教师的状态。“教师的压力非常大,通过爱和担当才能有体力和毅力做下去。”本·切瑞说,教师要学会观察学生,观察他们如何发展,如何成长。“要鼓励孩子成长,成为未来的人,而不是把孩子框起来。”

 本·切瑞的同事、华德福教育成员彼得现场展示了自己的工作经历,他曾经做过多年戏剧演员,现在德国一所华德福学校当教师。彼得通过戏剧课程让学生学习历史。在他的指导下,德国8年级学生自导自演了关于法西斯主义的戏剧,更深切地认识了希特勒的纳粹历史,这是德国教育中存在的对二战大量而深刻的认识与反思的一瞥。

 教育学者布鲁纳曾说:“教育不是孤岛,而是文化大陆的组成部分;教育的功能是将受教育者导入文化的规范之道。”不能脱离文化的发展孤立地思考教育,否则教育就会被简化为教学的技术细节。

 为了探讨教育之于文化重建的意义,加强中国与世界教育界的对话和交流,10月20-22日,中国新教育和宁波市教育局联合举办了本次论坛。来自中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著名教育学者和专家分享了他们的研究和思考,会后发布了《宁波宣言》,提出教育是文化重建的重要途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