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低碳科普馆:穿上低碳服装,舒适又健康

低碳科普馆:穿上低碳服装,舒适又健康

更新时间:2025-01-21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低碳经济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绿色环保的消费主张在一批“先锋”消费者中风起云涌。

五、选择低碳,从“衣”开始

低碳经济理念的深入人心和日益增长的服装消费现状,让我们不得不扪心自问,一件服装怎样才算低碳?为了一件产品自始至终的低碳化,产业链该如何联合起来实现“绿化”?市场需求是产业行动的动力,位处产业链后端的服装企业该怎样倡导低碳化消费?作为产业链条中的你,又发现了哪些低碳商机?

随着低碳经济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绿色环保的消费主张在一批“先锋”消费者中风起云涌。而服装业界一些“先锋”企业也不甘落后,高举绿色旗帜与消费者一起摇旗呐喊。一件服装怎样才算绿色?除了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改进,服装企业该怎样倡导一种低碳生活?在这场行将席卷全产业链的“绿色浪潮”中,隐藏着何种商机?

1.从一份调研报告说起

60%的人至少每一季都会购买新衣服,12%的人一件衣服买回来只穿几次就不穿了。一件旧衣的命运无非两种,一是通过各种方式延长使用寿命,二是“葬身”垃圾填埋场。绝大多数衣服走的都是一条“不归路”。

随着国人消费能力的提高、国外快速时尚理念“西风东渐”,国人的穿衣取向变得不仅敢穿,而且爱穿,恨不得一周七天,一天一套新衣轮着穿。

近期,一份最新出炉的公众着装习惯城市调研报告也印证了人们越来越快的购衣速度,衣服的使用周期越来越短,在穿衣购衣习惯上,人们似乎变得越来越“喜新厌旧”。

珍古道尔(北京)环境文化交流中心“根与芽”北京办公室项目负责人介绍说,“根与芽”志愿者经过专门培训后,在北京、成都、大连、兰州四个城市分发问卷。他们在学校、车站等人口密集的地方,针对不同的人群现场分发问卷,从每个城市收回了600份有效问卷,再与网上的调查数据相结合,调查结果显示,35%的调查对象会在换季时购买衣服,25%的人会每月甚至每隔两周买一次衣服,这意味着60%的人至少每一季都会购买新衣服,而购衣频繁的人群大多以年轻的女性消费者为主,只有不到15%的人一年才购置一次新衣服;对于衣服的使用周期,只有35%的调查对象表示一件衣服要穿2年以上,28%的人会穿1~2年,25%的人会穿3个月至1年,还有12%的人一件衣服买回来只穿几次就不穿了。

2.假如“衣”有来生

不论是乐活族还是低碳族,都倡导消费天然纤维的衣服。而化纤产品,可以通过回收再利用创造“来生”,比如帝人集团的ECOCIRCLE技术。尽管衣服循环再利用在经济效益上并不占优势,但从长远来看,环保再生服装终将成为发展大势。

如果一件衣服在消费者手中度过了“一生”、而回收再利用为它创造了“来生”,那么,所有衣服的“前世”都是面料,面料的特性决定着旧衣服是否能被回收循环利用。

天然纤维面料制成的衣服可以回收,但回收成本可能比再生产一件还要高,而且品质也很难达到原有水平,所以目前一般棉、麻制成的服装二次利用完就进了垃圾填埋场;而像羊毛这类比较贵重的天然纤维,国内一些羊毛制衣企业会在其专卖店设点回收,二次利用。

不过,天然纤维一般可以自然降解,与化学纤维相比,对环境的危害要小些。因此,不论是乐活族还是低碳族都乐于炫耀自己购买的是天然纤维的服装。

但是化纤产品可以通过旧衣回收利用的方式让其拥有“来生”,而在化纤行业里发展最快、普及最广的就是聚酯纤维。

江苏霞客环保色纺股份有限公司就是领跑者之一,一直非常重视生产过程中的环保和环保面料的开发。据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冯淑君介绍,公司在废弃聚酯的处理上有非常成熟的技术,能够对PET瓶、涤纶纤维成品废料进行加工,再利用“原液染色技术”最终制成环保彩纤,既节约了资源,也减少了印染过程中的水污染。

再比如日本帝人纤维株式会社的ECOCIRCLE技术,可将由聚酯纤维制成的旧衣回收,重新加工成聚酯纤维,从而实现“纤维到纤维”的循环。这与用石油直接加工成聚酯纤维相比,不仅节约了石油资源,而且能减少80%的碳排放量。

据了解,帝人与服装生产商的合作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服装生产企业的员工制服运用ECOCIRCLE技术,制服使用完以后,企业自行回收后返给帝人,由帝人加工处理,再生出制服,形成闭合循环系统;二是对一般消费者而言,如果购买了印有ECOCIRCLE商标的衣物,使用后可将其返回给购买点,再由帝人集中再生。

美国知名户外品牌Patagonia从2005年开始就与帝人合作,推广服装的回收再利用计划。Patagonia曾承诺:当消费者穿破一件该公司的服装,只要将其邮寄或直接送到该公司的服务点,就可以被回收制造成新的服装。2007年,Patagonia公司使用了50%以上的回收再生原料,并正在努力使其产品实现完全的可回收利用,从而使Patagonia每年销售的100多万件衣服永远存在和被使用。

而在不久前,李宁也推出了运用这一技术的女子健身和网球系列运动服,在业界被传为佳话。(www.xing528.com)

虽然李宁在衣服的回收再利用上刚刚起步,但已经制定了明确的回收再生计划。据李宁品牌服装系列女子健身与运动生活产品经理林颂恩介绍,李宁已于2010年在全国挑选50家店面实施回收再生计划,2011年扩大到了100家。而回收的方式主要是在李宁专卖店设置专柜,由消费者自发将废旧衣物直接送到专卖店或通过邮寄的方式送到,并配备专人将这些旧衣服汇总,运往帝人位于江苏南通的工厂再利用。

不过,运用ECOCIRCLE技术实现聚酯产品的再生利用,与采用石油生产相比,生产的化纤面料在质量上虽然毫不逊色,但在生产成本上却并不占优势。再加上建设回收渠道的成本,李宁的ECOCIRCLE产品在市场竞争上并不处于优势地位。但李宁方面人士说,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高,会有越来越多的服装企业加入到衣服回收利用的“大循环”中,环保再生服装将是一个大的发展趋势。

3.不能承受的碳之重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后,低碳生活的理念深入人心,“绿色生活方式”将是未来城市发展以及人居生活必须考量的内容。尽管大部分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产业碳排放上,我们依旧应当关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所带来的碳排放。

尽管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结果尚未明朗,但至少它让“碳观念”形成了“气候”。于是很多人开始关心,130位国家和国际组织领导人出席的这次会议带来了多少“碳排放”?比如大会上使用的、面积足以覆盖近5个足球场的高档地毯,它们去哪了?是否会被作为垃圾而遭到弃用,造成浪费与污染?答案是否定的。这些地毯将被送到位于比利时的回收工厂,并利用一个全新的回收系统,变为原料用来生产第二代产品。

据悉,这些超低碳排放的地毯是由IngeoTM纤维制成的,这一纤维是NatureWorks公司采用100%可再生天然植物制造成的。会议结束后,地毯制造商SommerNeedlepunch将其交给乳酸生产商Galactic公司,使用其全新的LOOPLA工艺,将其回收处理变为可再用乳酸。

在这样一个链条里,低碳环保得以实现。

当然,如果仅把碳排放的注意力放在生产环节上,还是远远不够的。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以及世界钢铁协会的测算,美国居民生活碳排放已经占到总量的40%;而在中国,这一比例目前仅为20%左右。显然,这与目前美国高度发达的第三产业以及富裕的生活水平有关。但可以预期的是,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居民收入的提高,以及快速的城市化,中国城市居民生活将会带来更大比例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所以,除了产业碳排放,我们仍应当关注每个人的生活所带来的碳排放。

近来,在网上逐渐流行起了碳排放计算器,这从侧面证明了公众对低碳生活所持的积极性。根据衣、食、住、行、用5个方面的21个基本参数计算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一年的碳排放值,它的本质是用量化的方式追用使用者的碳足迹。打开这个碳排放计算器,几乎每个人都会诧异:一件衣服的碳排放是5.7公斤,它与7.22度电的碳排放量相当,而消费5件衣服将超过乘坐飞机出行100公里的碳排放量。当然,这里实际包括了两类碳足迹:第一碳足迹,即生产生活中直接使用化学、石油能源,比如开车、发电等产生的碳排放量;第二碳足迹,指消费者使用各类商品时因制造、运输等过程而产生的隐藏在商品中的碳排放量,这也就是为何低碳消费主张消费本国产品的原因。

了解了碳足迹后,也许人们会问,买一条涤纶运动裤和买一条真丝裙子所产生的碳足迹是否会一样?一件耐克T恤和一件李宁T恤的碳足迹又有多大差别?如此精细的问题可能无法通过任何一款碳足迹计算器来计算,但在未来,也许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答案——因为那就印在吊牌上。

最近,ZUOAN左岸服饰正在尝试推出一个GreenLabel系列,就是环保系列服装。同时,在这一系列服装中,将具体测算出每一件服装的“碳排放量”。其设计总监洪金山表示:“我们倡导青年消费者们购买服装时,也为自己的碳排放自掏腰包埋单。我相信这种环保方式也是最时尚的生活方式。”

然而,一件衣服的碳消耗信息是来之不易的,而在消费者使用过程中的碳排放量更是令人大吃一惊。洪金山介绍说,以一件纯棉T恤为例,从棉花种植过程,到成衣的制作环节,再到销售终端,以及被消费者买回家后经过多次洗涤、烘干、熨烫(以25次计),整个过程将会排放7k9左右的二氧化碳,也就是说终其一生,一件仅有2009左右的纯棉T恤,将排放出接近其自身重量的30倍左右的二氧化碳。而化纤面料的衣服,碳排放量会更高,比如一件100%涤纶裤子,假定其使用寿命为两年,包括生产和消费环节,整个碳排放量约47kg,相当于其自身重量的117倍。

这样看来,人们不该诧异于碳排放计算器算出的一件衣服的碳排放量,它仅仅是到达消费者手中时的排放量,而消费过程中的碳排放更加超乎人们想象。

“当然,这些数值只是我们做的一个初步估算。更为具体的数据,我们会在相关权威机构的帮助下,从我们的面料采购,到生产工艺的整个流程,一直到最后的消费终端,进行较为准确的测算。这个工作需要较长的时间,所以我们这个带碳排放标签的环保系列服装也会逐步地推出。”

正如我国台湾地区的减碳达人、“低碳生活部落格”创立人张杨乾所言:“当商品在贩卖时,除了要标明生产时的碳足迹标签外,最好能一并标示商品在生命周期内所可能消耗的能源及碳排放总量。如此一来,消费者才不会被商品价格所迷惑,而愿意选择价格较高的节能商品。”他有过一个记忆深刻的教训,有一次他趁特价买了两条西装裤,裤子穿脏后一直按照洗涤标识送到洗衣店干洗,直到后来老板跟他提起,干洗其实是用石油在洗衣服。由于洗涤方式不同,干洗两条西装裤中所排放的碳足迹,也许将会是可水洗裤子的数百倍,而一年的干洗费也足够再买两条同款的裤子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