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建筑初步下册:形态基础-研究领域、构成规律及相关知识点

建筑初步下册:形态基础-研究领域、构成规律及相关知识点

时间:2024-01-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1单元形态基础单元课题概况单元课题时间:本课题共6课时。1.1.1.2形态构成的研究领域形态构成研究的是“形”以及形的构成规律。形态构成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形态构成是一种造型能力的培养,一种建立在视觉与审美基础上的造型设计语言与思维的训练过程。1.1.2.2相关知识点“形”是物体的外部可见特征,基本形就是用点、线、面等基本元素构成设计形态的基本形象。

建筑初步下册:形态基础-研究领域、构成规律及相关知识点

第1单元 形态基础

单元课题概况

单元课题时间:本课题共6课时。

课题教学要求:

(1)了解形态构成的概念与相关知识。

(2)掌握建筑专业学习课程的方法。

(3)熟悉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和美学原则。

(4)熟悉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和美学原则。

(5)理解平面构成与立体构成的关系。

课题训练目的:

(1)初步体验空间与形态,认识运用构成手法创造空间形态的无限可能性。

(2)培养对空间美的感受和把握能力,为建筑形态构成的学习奠定基础。

课题作业:空间与形态(一)

1.1 导 论

1.1.1 形态构成的概念

1.1.1.1 平面构成的核心公式

形态构成=形态+构成。其中形态由形状与情态两部分组成:形状包括物体的几何形状、大小、色彩、肌理等识别性;情态则指人对物体视觉特点的心理感受。构成指的是关系,各种形态之间的组合或组成的方式与方法。

1.1.1.2 形态构成的研究领域

形态构成研究的是“形”以及形的构成规律。形态构成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形态构成相关知识的运用涉及了工业设计商业设计、建筑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时装设计等多个与造型相关的设计专业范围。

形态构成是一种造型的概念,将不同形态的若干单元,按照一定的组织原则重新织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组。形态构成是一种造型能力的培养,一种建立在视觉与审美基础上的造型设计语言与思维的训练过程。形态构成是一种造型的方法,通过研究形态自身的规律,找出符合审美要求的构成原则,创造美的形态。

通过对形态构成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形态的认知能力;了解形态的组合方式,增加对造型和构图美的观察能力和感受力。

1.1.1.3 形态构成的研究内容

形态构成的组成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1)两大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

(2)三大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

(3)五大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光构成、动画构成。

1.1.2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形态构成的学习特点

1.1.2.1 建筑专业内容设置特点

建筑设计领域主要关注形态构成中最基本的部分,即空间限定、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三方面。空间限定、空间形体由二维维空间生成的过程以及三维形体在直角坐标系的二维对应表达,与建筑设计中建筑整体和平、立、剖面表达相似。所以,建筑专业形态构成的课程设置必须将空间与基本形的训练结合在建筑平面、立面、形体的生成过程之中,即把点、线、面、体、空间的训练与建筑平、立面以及形体与空间的设计直接联系在一起

1.1.2.2 相关知识点

“形”是物体的外部可见特征,基本形就是用点、线、面等基本元素构成设计形态的基本形象。无论是二维的平面构成、三维的立体构成还是空间限定,学习时都必须牢牢把握与基本形紧密相关的知识点。

(1)基本形的提炼。学会如何在复杂的图形中提炼出点、线、面等基本元素构成的基本形。

(2)基本形的关系。了解基本形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更好地提炼出基本形。

(3)基本形的构成法则。掌握基本形的构成法,找出符合审美要求的构成原则,可以更好地理解与学习创造美的形态。

1.2 平面构成的相关内容

1.2.1 平面构成的概念

1.2.1.1 平面构成的核心公式

平面构成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表达:基本形+构成法则(骨骼关系/形式美学法则)=美的图形。

平面构成是一门研究二维空间内造型元素的课程,包括视觉特性、形与形、形与空间的相互关系、形的特性与变化。平面构成是在二维平面上进行的造型活动,它的构成元素是点、线、面,按一定的法则,用规则或不规则的方法创造出新的、美的形态,使之产生有规则的起伏、有节奏的韵律、有条理的动感,形成新颖、奇特的视觉感受,如图1-2-1所示。

图1-2-1 平面构成系列作品

(a)作品一;(b)作品二;(c)作品三;(d)作品四

1.2.1.2 平面构成的基本材料和工具

传统平面构成作品的完成主要借助笔和纸。

(1)笔类。

平面构成用笔可分为三大类,用于打底稿的铅笔类、用于涂色块与勾线的毛笔类以及用于勾画细线和小点的针管笔。

(2)纸张。

平面构成用纸可分为白卡纸绘图纸素描纸三种类型。

(3)颜料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涉及的平面构成训练色彩一般仅限于黑、白、灰三色,可用浓缩的黑、白色水粉、碳素墨水等进行调和而成。

(4)辅助工具和材料。

直尺、圆规、三角板、双面胶橡皮、美工刀、剪刀以及为表现肌理效果所用的各种材料。

现代平面构成作品的创作可以借助电脑,通过各种不同的绘图软件进行绘制与加工,具有便捷、易于修改与保存等特点,可以更有效地实现构思、表达想法。

1.2.2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

1.2.2.1 基本形的概念与特征

1)分类

现代平面构成的基本形主要包括抽象和具象的各种形式,但是与建筑相关的平面构成基本形主要是几何形。

(1)抽象的形。抽象的形可分为几何形、有机形和偶然形三种。

(2)具象的形。具象的形可分为自然形和人为形两种。

2)属性

与建筑相关的基本形具有以下几个方面属性:

(1)概念属性。基本形的概念属性是指高度概念化与抽象化的基本要素———点、线、面。

图1-2-2 基本形的正负属性

(2)视觉属性。基本形的视觉属性是指形的大小、形状(圆形、三角形、矩形等)、色彩、肌理、位置、方向等。

(3)正负属性。任何“形”都是由图与底两部分组成的,要使形被感知存在,必然要有底将其衬托出来,画面中成为视觉主题的叫图,其周围虚空的部分叫底。平面构成的基本形与底具有正负关系,能够进行图底转换,如图1-2-2所示。

(4)转换属性。基本形的转化属性是指平面构成的基本形态要素点、线、面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如图1-2-3所示。

图1-2-3 基本形的转换属性

1.2.2.2 基本形的关系

1)基本形的相互关系

两个基本形之间有三大类关系:分离、第三方连接、相交。分离是指形与形之间不接触,有一定距离。第三方连接是指形与形通过第三种不同的形相连接。其中相交的关系最为复杂,根据相交的不同情况又可以分为7种,如图1-2-4所示。

图1-2-4 基本形的相互关系

(1)接触。接触是指形与形在互相靠近的情况下,边缘发生接触,正好相切。

(2)联合。联合是指形与形互相交叠而无前后之分,可以相互结合成为较大的新形状。

(3)覆叠。覆叠是指形与形靠近时,比接触更近一步,由此产生上下、前后的空间关系。

(4)透叠。透叠是指形与形交叠时,交叠部分产生透明感觉,形象前后之分并不明显,不产生上下、前后的空间关系。

(5)差叠。差叠是指形与形交叠部分产生出一个新的形,其他不交叠的部分消失不见。

(6)减缺。减缺是指形与形覆叠时,形被覆盖的地方被减掉。

(7)重合。重合是指形与形完全重合,变为一体,也称为重叠。

2)基本形的群化关系

群化是基本形重复构成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它不像一般重复构成那样在上、下或左、右连续发展,而是具有独立存在的特质。群化以一个图形为单位,把每个单位按照形与形之间的关系原则再组合,通常有两个以上基本形集中排列在一起并相互发生联系时才构成群化。基本形的特征必须具有共同元素产生同一性而形成群化,如图1-2-5所示。

图1-2-5 基本形的群化关系

(a)群化关系一;(b)群化关系二

3)基本形的综合运用

点、线、面是平面构成最基本的三大要素。这三种最基本形态的相互结合与作用可以形成多种表现形式。点、线、面的表现力极为丰富,既可以表现抽象,也可以表现具象的各种形态。以图1-2-6为例着重介绍一下综合运用点线面的案例分析。

(1)案例分析。

基本类型:线、面构成。

基本单元:圆形、矩形。

基本方法:形的分割与叠加。

(2)案例步骤。

步骤1:圆形与扭转的矩形骨架。

步骤2:圆形的分割、位移。

图1-2-6 综合运用案例

步骤3:矩形的分隔、位移。

步骤4:面的线化处理。

将圆形和矩形按照45°和135°方向进行交叉分割,并按照一定规律进行位移,然后将两者分割后形成的子形进行叠加,注意两者之间的大小及疏密对比,使整个图形表现出明显的韵律感。同时,分割后的圆形虽然有位移,但基本上保持了圆形的特点,从而形成图面统一的效果,稍显无序的几块矩形也因此有所归依,如图1-2-7所示。

图1-2-7 综合运用案例步骤

1.2.3 平面构成的构成法则

1.2.3.1 基本骨格关系

基本骨格关系是指通过骨骼线给基本形以一定的空间和位置,控制基本形的彼此关系,支配图形构成的顺序,形成一定美感的方法。控制基本形的骨骼线,主要有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骨骼线在水平与垂直两个方向上可以均匀排列,也可以在其阔窄、方向或线质上加以变化,得出各种不同的骨格排列形状。基本形控制在骨骼线内,在固定的空间中可以根据整体形象的需要旋转、调整与变化,超出骨骼线的部分需要去掉。基本形依照基本骨格线排列变化,产生强烈的秩序感,骨骼线在形象完成后可选择擦去或者保留。

基本骨格关系主要有重复、渐变、发射和特异等几种基本类型,如图1-2-8所示。这些基本类型组成方法可以通过图示语言进行图解分析,如图1-2-9所示。

图1-2-8 基本骨骼关系

(a)重复;(b)渐变;(c)发射;(d)特异;(e)近似;(f)积聚

图1-2-9 基本骨骼关系图解分析

1)重复

平面构成中的重复是指在一个画面中使用一个形象或两个以上相同的基本形进行平均的、有规律的排列组合。可利用相同重复骨格进行形象、方向、位置、色彩、大小的重复构成。

(1)骨骼线。重复的骨骼线表现为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上成等比例的重复。

(2)基本形。重复的基本形可采用抽象形、几何形或组合基本形等。基本形可以在骨格内重复排列,或者在位置、方向、图底关系上进行排列、变动,基本形超出骨格的部分必须切除。

2)渐变

平面构成中的渐变是指基本形或骨格逐渐地、规律性地、循序地无限变化。在渐变构成中,基本形或骨格线的变化,要注意节奏的连续性、循序感,其节奏与韵律感的好坏是至关重要的。变化如果太快就会失去连贯性,循序感就会消失;变化如果太慢,则又会产生重复感,缺少空间透视效果。

(1)骨骼线。渐变的骨骼线在水平线与垂直线的宽窄、方向上呈现出逐渐、规律性的渐变。

(2)基本形。渐变的基本形依据骨骼线的变化在形状、位置、方向、色彩上相应变化。

3)发射

平面构成中的发射是骨格单位环绕一个共同的中心点向四周重复,具有特殊的视觉效果

(1)骨骼线。发射的骨骼线包括发射点和有方向性的发射线。根据骨格线的形状、方向和放射点的位置,发射分为向心式、离心式和同心式三种类型。

向心式,骨格线来自各个方向向中心迫近。

离心式,发射的骨格线都由中心向外发射。

同心式,围绕着发射中心以同心圆的形式一层一层向外扩展。同心式的变化很多,有多圆中心、螺旋形等。

(2)基本形。发射由于发射中心与骨骼线在方向的变化构成不同的图形,造成光学的动感和强烈的视觉效果,具有多方的对称性。发射的基本形在形状、位置、方向、色彩上相应发射渐变。

4)特异

特异是指规律的突破,在规律中突出个别的要素而引人注目。这种规律指的就是重复、近似、渐变、发射。要产生特异现象,必须要有大多数、大面积的规律和次序的关系,这样才能衬托出少数部分的特异。若想打破设计中单调规律的画面,可采用特异的方法。特异具有比较性。特异部分不应数量过多,最好选择放在画面中比较显著的位置,形成视觉的焦点,打破单调格局,使人惊奇。

(1)骨骼线。特异的骨骼线是指在重复、渐变、发射等形式规律作出突然改变而形成的特异。

(2)基本形。任何元素皆可做特异处理,如大小的特异,方向的特异,形状的特异,色彩的特异,位置特异,肌理特异等。

5)其他关系

其他关系包括近似和积聚等。

近似是指一种基本形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现象,是重复的轻度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近似与非近似是相对而言,通过比较得出的。

积聚也可以称为密集,是指基本形不受严格的骨骼限制,而作比较自由的组合,有时趋向于点,有时趋向于线,这样就构成了密集或积聚的形式。

1.2.3.2 形式美学法则

在西方自古希腊时代就有一些学者与艺术家提出了美的形式法则的理论,时至今日,形式美法则已经成为现代设计的理论基础知识。

图1-2-10 多样统一

1)多样统一

统一中求变化,对比中求统一。变化体现了各种事物的千差万别,统一则体现了各种事物的共性和整体联系。多样统一反映了客观事物本身的特点,即对立统一规律。如图1-2-10中所示范的一组热带鱼,它们同属于某一类品种,但是因为单个的大小、形状、位置的差异而形成了多样统一性。

2)平衡

平衡分为造型和视觉上的平衡。根据图像的形状、大小、多少、轻重、明暗、色彩及材质的粗细分布作用于视觉判断的平衡。平衡也可分为绝对平衡与相对平衡两种类型,如图1-2-11(a)和(b)所示。

图1-2-11 平  衡

(a)平衡一;(b)平衡二

3)对比

对比是指由大小、强弱等互为相反的东西放置在一起形成的效果。构成的要素越多,对比的类型也越多,如图1-2-12所示。(www.xing528.com)

4)对称

对称分为以对称轴基线的左右对称、上下对称与点对称几种类型,如图1-2-13所示。

5)节奏

形体按照一定的方式重复运用,如重复、渐变、韵律(按一定规则变化的节奏)等,如图1-2-14所示。

图1-2-12 对比

图1-2-13 对称

图1-2-14 节  奏

(a)节奏一;(b)节奏二

6)比例与分割

比例是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全体之间的数量关系。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生活活动中,以人体自身的尺度为中心,根据自身活动的方便总结出各种尺度标准,体现于衣食住行的器用和工具的制造中。恰当的比例有一种谐调的美感,成为形式美法则的重要内容。美的比例是平面构图中一切视觉单位的大小,以及各单位间编排组合的重要因素,如图1-2-15所示。

分割是指原形按照一定法则进行分割产生子形,子形重新组合后形成新形。分割包括等形分割、等量分割、比例(黄金)分割以及自由分割几类。

图1-2-15 比例与分割

(1)等形:分割后的子形相同。

(2)等量:分割后的子形体量大致相同,形状不同。

(3)比例(黄金)分割:形体之间按照数学比例概念进行相对比较,黄金分割比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已被发现,目前世界公认的黄金分割比是1∶1.618,这也正是人眼的高宽视域之比。

(4)自由分割:子形相对自由,注重子形与原形的关系。

1.3 立体构成的相关内容

1.3.1 平立关系

1.3.1.1 平立不同

1)维度不同

平面构成是在二维平面里的造型活动,它所产生的效果只是平面的图案。而立体构成是在三维空间的造型活动,在三度空间中把具有三维的形态要素,按照形式美的构成原理进行造型的过程。立体构成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三度空间和三维物质材料。通过材料在三度空间的构成训练理解造型原理,探索造型规律,掌握造型方法,如图1-3-1所示。

图1-3-1 平立不同

(a)平面构成;(b)立体构成

(1)平面构成(二维)。

基本形(点、线、面)+构成法则=美的图形。

(2)立体构成(三维)。

材料(点、线材、面材、块材)+制作方法(构成法则、构造做法)=空间形态。

2)空间形态不同

二维的平面构成创造出的空间形态,是利用图形之间排列错位的技巧产生了人的视错觉而构成空间平面;三维的立体构成所创造的三维空间,是通过物体长度、宽度、高度的变化组合,表达的立体是一个真实的空间展现。

3)材料和制造方法不同

二维的平面构成运用的是传统的纸、笔介质;三维的立体构成用的是各种材料。材料决定节点的构造、制作、加工方法;不同材料有不同的视觉心理感受和不同的制作方法;

1.3.1.2 半立体构成

半立体构成是由二维平面形象向三维立体形态过度的基础,是在各种平面材料上进行立体加工,形成具有浮雕效果的立体形态。半立体构型的三维空间形态是通过二维平面形态进行变化得到的,没有多的要素额外产生,又称之为基于平面形态的空间生成。

1)概念

一个平面,经过造型构思进行切割、折叠和穿插,使之达成浮雕或立体形态效果,如图1-3-2所示。

图1-3-2 半立体构成概念

2)特征

半立体构型可以恢复为一个平面。该立体具有阳形和阴形两方面重要的美学要素。阳性是指浮形,向上折起的形;阴性是指底形,被挖除的形,如图1-3-3所示。

3)手段

在用平面构成为底进行立体构型之前,首先将分割不同形状和不同大小的面和线的造型设计出来,然后通过弯折、曲压、叠插、交接加工变形等方法改变平面与立体的关系,构成一个创新的空间,如图1-3-4所示。

4)案例

(1)优秀案例(见图1-3-5半立体构成优秀案例)。

(2)反面案例(见图1-3-6半立体构成反面案例)。

图1-3-3 半立体构成特征

图1-3-4 半立体构成手段

图1-3-5 半立体构成优秀案例

(a)优秀案例一;(b)优秀案例二;(c)优秀案例三

反面案例点评:

图1-3-6(a)中的两组基本形所形成的形态及构成法则缺乏联系。一组是半圆面,呈现渐变的交替变化;一组是圆环,呈现放射状变化;

图1-3-6(b)中的两组基本形所形成的形态矩形和弧形缺乏主次,粗细变化过于凌乱的矩形没能和弧线形成相应的对比。

图1-3-6(c)中的出现过多的基本形:三角形、1/4圆、1/2圆环、半圆、矩形,显得杂乱无章。

图1-3-6 半立体构成反面案例

(a)反面案例一;(b)反面案例二;(c)反面案例三

1.3.1.3 平立转换

(1)平立转化的概念与特征。

平立转化的概念简单地说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达:三维=二维+第三维向度。

任何一个立体的投影,都是平面图。一个立体形态在某一个方向可以投影形成一个平面的造型。最基本的三维立体造型,都可以从一个平面的造型形态演变而来的。同一投影图,可以生成无数不同的立体和空间形态。最基本的立体形态,可以通过相加、重叠、相减等各种手段,形成无数个形态各异的造型。

(2)平立转化的方法与步骤。

在进行平立转化前,首先要明确平面构成中哪些两维的基本形需要立起来,特别是对于几个基本形相交在一起的复杂情况,哪一部分或哪些部分需要立起来更需要清楚;然后要考虑立成什么样的三维基本形,用什么材料成型,如何处理第三维向度,立体成型后的三维形和形之间是否也存在与平面构成相似的构成法则;

如图1-3-7所示,同样两张二维平面构成作品进行平立转化,不同构思形成的立体构型如此不同。以其中一张蒙特利安平面图为例,这张著名的平面构成作品由线、面构成,基本形线和矩形面之间的关系相对简单:水平、垂直方向的不规则排列的线条形成一个网状,其间不规则地点缀着几个颜色鲜亮的面。以这张平面构成作为投影图,可以发现用钢丝为线材弯折形成的高低不同穿插的网状和用卡纸为线材弯曲形成的弧形网状如此不同。而基本形矩形面立体化的方法就更加丰富了:一个依然保持着二维面的特征,将其第三维向度用钢丝线材支撑起来;一个则选取用卡纸做出顶端略呈弧形的立方体

图1-3-7 平立转化

(a)平立转化作品一;(b)平立转化作品二;(c)平立转化作品三

1.3.2 立体构成的基本形

1.3.2.1 基本形的概念和特征

1)属性

(1)立体构成基本形的几何属性。立体构成的基本形因为是三维的,所以具备都是几何体的属性,而非二维的几何形,如图1-3-8所示。

图1-3-8 基本形的几何属性

(2)立体构成基本形的材料属性。比起平面构成基本形的点、线、面,立体构成基本形几何体都需要用具体材料(木材石材、金属等)进行制作,故称之为块材、线材、面材。

2)特征

(1)材料的不同制作方法。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制作方法,比如块材类适合切割,面材料适合折叠或粘接,线材类适合弯曲、缠绕等。在选择材料时一定要考虑材料的制作工艺和制作效果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标。

(2)材料给人的不同心理感受。正如钢铁给人以冰冷,木材给人以温暖,丝绸给人以光滑一样的感觉,不同材料、质感和肌理效果给人的心理感受也是不同。一般来说,块材给人以重量感和体量感;线材起的是结构性和支撑感;面材在形状、大小方面则比线材更具有明确的空间占有感,如图1-3-9所示。

图1-3-9 材料给人的心理感受

1.3.2.2 基本形的关系

(1)基本形的相互转化。立体构成的基本形相互关系非常紧密,块材、线材、面材都可以通过线化、面化、体化进行相互转化,如图1-3-10所示。

图1-3-10 基本形的相互关系

(2)基本形的比例。比例的不同可以造成块材、线材、面材的相互转化。立体构成基本形(块材、线材、面材)的形状正是由其比例关系决定的,如图1-3-11所示。

图1-3-11 基本形的比例

(3)基本形的虚实关系。

立体构成基本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实际上也是虚实关系的转化。图1-3-11中的三个基本形投影都是正方形,但是第三维度分别处理成实体、框架、线条,视觉效果因此也大不相同。在立体造型时,应该充分利用基本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使作品营造得更加丰富生动,如图1-3-12所示。

图1-3-12 基本形的虚实关系

1.3.3 立体构成的构成法则

立体构成的构成法则可以用一个公式简单表示:构成法则=基本造型方法+形式美学法则

1.3.3.1 基本造型方法

1)单个基本单元造型法

(1)变形法。

变形法是指单个基本单元形(块材、线材、面材)通过扭曲、挤压、拉伸、膨胀等方法形成的新形,如图1-3-13所示。

图1-3-13 变形法

(2)分割法。

分割法是指对单个基本单元形进行分割处理产生的子形,子形通过减缺、穿孔、消减、移位、错落等操作重新组合形成新形。单纯分割又可以分为等形或等量分割、按比例分割以及自由分割,如图1-3-14所示。

图1-3-14 分 割 法

(a)分割法一;(b)分割法二;(c)分割法三

2)多个基本单元造型法

多个基本单元形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重复运用而形成新形的造型法,称为单元法。单元法按照结构方式有无规律可循分为骨架法和聚集法两种类型。

(1)骨架法。形的基本单元按骨骼所限定的方式组织起来形成新形的方法称为骨架法。骨架法分为平面网格式和空间网格式,多个基本单元形在其中按照一定骨骼关系(重复、渐变、近似)进行变化,如图1-3-15所示。

图1-3-15 骨 架 法

(a)骨架法案例一;(b)骨架法案例二;(c)骨架法案例三

(2)聚集法。聚集法无明显的结构方式和规律可循。但是以聚集法进行造型时,多个基本单元按照一定骨骼关系(重复、渐变、近似)进行变化,如图1-3-16所示。

图1-3-16 聚 集 法

(a)聚集法案例一;(b)聚集法案例二

1.3.3.2 形式美学法则

1)简练与单纯性

越是简单的东西越容易被记忆和集中视觉效果。简单的基本形经过简单的重复和略作变化,也一样可以变得生动有趣,让人印象深刻,如图1-3-17所示。

图1-3-17 简单的基本形

(a)简单基本形一;(b)简单基本形二

2)多样统一

相同性质、不同元素的一组或几组形体有规则、有秩序的连续反复出现,会加深视觉形象,而适度的差异变化又可以减弱视觉疲劳,完成动静结合。如图1-3-18所示,两个立体构成作品,一个采用的基本形是两组相同性质,但是大小、数量、位置摆放形成了明显差异的弧形面材;另一个虽然采用两组性质完全不同要素———弧形面材和线材,但是渐变的弧形面材占主导地位,线材通过面化处理和弧形布局,使得整体保持既丰富又统一的效果。

3)对称与平衡

对称与平衡是一个静中有动的空间表现手段,强调的是视觉中心的稳定,而不是两边力量的绝对等同。

图1-3-18 多样统一

(a)多样统一作品一;(b)多样统一作品二

(1)平衡。平衡可分为物理平衡与心理平衡,心理上的平衡并非绝对的物理平衡,如图1-3-19所示。平衡也可分为稳定平衡、不稳定平衡和随遇平衡三种。稳定平衡是指移动后又恢复其原来的倾向,如不倒翁。不稳定平衡是指受外力作用立即倾倒,如单脚站立。随遇平衡是指不管如何施力,重心在一定位置上不变,如球。

图1-3-19 平  衡

(a)平衡作品一;(b)平衡作品二

(2)对称。对称是一种固定形式的均衡。对称可以分为左右轴对称中心对称、平移对称、旋转对称等,如图1-3-20所示。

4)比例

比例是指部分与部分,部分与全体的比数的研究。无论是平面构成还是立体构成,当其中某种比例关系符合一定的规律,就会给人带来美和具有内在的生命力的感受。

图1-3-20 对  称

5)主次与对比

“红花还要绿叶配”其实就是指因对比而产生的美,在立体构成中,也需要有主有次,这样才能突出重点,如图1-3-21所示。

图1-3-21 主次与对比

6)节奏与韵律

立体构成的节奏表现为形态、色彩、肌理等造型元素既连续又有规律、有秩序的变化。它能引导人的视觉运动方向,控制视觉感受的规律变化,给人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节奏感受,并使人产生一定的情感活动。韵律本质是反复,对于造型来说,由造型要素的反复出现而表现韵律是表达动态感觉的造型方法之一,如图1-3-22所示。

图1-3-22 节奏与韵律

(a)作品一;(b)作品二

单元作业

1.作业内容

运用形态构成原理完成1组(4个)空间与形态作业的其中2个立体构成。作业名称:空间与形态作业。

2.作业要求

1)底板要求

(1)黑色KT板(500×3600)。

(2)标注作业名称、班级、姓名、学号;字体样式、大小自定。

(3)1组(4个)150×150小底板。

2)限定要求

(1)材料、手法不限。

(2)尺寸不大于150立方的2个立体形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