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常用临床检验方法-不孕不育实效经典

常用临床检验方法-不孕不育实效经典

时间:2024-01-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精液量减至数滴甚至不排出,称为无精症,常见于生殖系统结核、非特异性炎症、睾丸发育不良、内分泌疾病等。临床意义:①精子密度<20×109/L为不正常,连续3次检查皆低下者可确定为少精子症。两者是诊断男性不育症的主要指标。当<35%时,精子活动力为0级和Ⅰ级时,常为男性不育症的原因。③畸形精子应少于10%,超过20%为异常,若异常精子>50%即可成为不育原因之一。

常用临床检验方法-不孕不育实效经典

1.精液外观

参考范围:灰白色或乳白色、半透明。

影响因素:禁欲时间长短影响精液外观,正常人的精液刚射出时呈灰白色或乳白色,但久未射精的精液呈淡黄色。

临床意义:①黄色、棕色脓样精液,见于精囊炎或前列腺炎;②鲜红色、暗红色或粉红色、黑色的血性精液,见于生殖系统的炎症、结核或肿瘤,如精囊炎、前列腺结核。

2.精液量

参考范围:2~6ml。

影响因素:①精液的排出量与排精间隔时间长短有关;②精液量变化范围很大,当出现异常时应间隔1周后,再反复查2~3次以得出正确结果。

临床意义:①精液量过多>8ml,可因腺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亢进,使雄激素的水平升高所致,也可见于禁欲时间过长者。精液量过多也可造成精子密度偏低导致不育。②若禁欲5~7d,精液量<1.5ml,则视为异常,常见于精囊和前列腺的病变,特别是结核性病变。精液量减至数滴甚至不排出,称为无精症,常见于生殖系统结核、非特异性炎症、睾丸发育不良、内分泌疾病等。③精液量检查是检查男性不育症的主要指标之一,应结合精液检查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3.精液黏稠度与液化

参考范围:37℃下30min内自行液化。玻璃棒标本接触,提棒可拉起黏丝形成不连续的悬滴,正常精液黏丝长度一般不超过2cm。

影响因素:①精液标本留取后,应立即送检,运送过程中温度应保持在25~35℃。观察液化时间,应将标本置于37℃环境下。②病理因素如前列腺炎等可使精液黏稠度与液化时间有所改变。

临床意义:①刚射出的精液不能凝固或者黏稠度过低,多见于射精管缺陷或先天性精囊缺如,也可见于生殖系统炎症。②1h仍不液化或含不液化凝块的精液应视为异常,常见于前列腺感染或病变者,其分泌的蛋白水解酶缺乏;也可见于精囊、尿道球腺的病变。精液不液化可影响精子活力而导致不育。

4.精液pH

参考范围:正常精液呈弱碱性,pH为7.2~7.8(试纸法)。

临床意义:①精浆主要由精囊和前列腺分泌物混合而成,其中精囊分泌的弱碱性物质约占精浆量的70%,而前列腺分泌的弱酸性物质约占30%,因此精液pH呈弱碱性。②精液pH<7.0,见于慢性感染性疾病,当精囊功能减退或先天精囊缺如以及输精管阻塞时,pH也可下降。③当附属性腺或附睾有急性感染性疾病时,精液pH可>8.0。

5.精子计数

参考范围:>20×109/L(显微镜检查法)。

影响因素:黏稠度或液化异常、精子聚集到黏液丝上或精子凝集,都可能导致标本的均匀程度降低,从而影响计数。

临床意义:①精子密度<20×109/L为不正常,连续3次检查皆低下者可确定为少精子症。②精液多次未查到精子,应将标本离心,取沉淀物镜检,若仍无精子可确定为无精子症。主要见于先天性或获得性睾丸疾病(如睾丸畸形、萎缩、结核、淋病、炎症等)、先天性输精管、精囊缺陷或输精管阻塞(此类通过果糖含量测定可以鉴别)、迷走神经切除术后、精索静脉曲张、有害金属中毒和放射线损害、老年人在50岁以上者精子生成减少等。

6.精子活动率和活动力

参考范围:①一般将精子的活动力分为五级:0级死精子,无活动力,加温后仍不活动;Ⅰ级不良,精子原地旋转、摆动、或抖动,运动迟缓;Ⅱ级较好,运动方向不明确,不呈直线运动,也不活泼;Ⅲ级为中速运动,但波形运动的较多;Ⅳ级良好,为快速的直线运动,很快超过一个视野。②正常人精子活动力为Ⅲ~Ⅳ级。③正常人精子活动率为射精后1h≥70%(显微镜检查法)。

影响因素:长期禁欲也可降低精子的活动力。

临床意义:①精子活动率是指活精子的数目占总精子数的百分比,是测定活精子与死精子的定量方法,而精子活动力是活动精子的质量,是测定精子活动能力的定性方法。两者是诊断男性不育症的主要指标。②正常人精子活动率,在射精后30~60min,精子Ⅲ级活动率应>70%。当<35%时,精子活动力为0级和Ⅰ级时,常为男性不育症的原因。主要见于精索静脉曲张、生殖系非特异性感染、垂体功能低下、甲状腺功能低下、结核病,以及使用某些抗代谢药、抗疟药、氧化氮芥等。

7.精子形态学

参考范围:正常精液中的异常精子应<20%(显微镜检查法)。

影响因素:①生殖系感染。②化学药物作用。③遗传因素。

临床意义:①正常精子有头、体、尾三部,头部呈梨形或卵圆形,长为4.0~4.5μm,平均宽3.2μm,中间段7~8μm,正常精液中也有异常精子,但一般不超过20%。②精子形态变异最主要的变化是头部,亦可见中间段和尾部。头部异常包括大头、小头、梨形头、空泡样头、双头等。体部包括折裂、弯曲、不规则等,尾部包括短尾、多尾、断尾。③畸形精子应少于10%,超过20%为异常,若异常精子>50%即可成为不育原因之一。大量畸形精子的出现,与睾丸、附睾的功能异常密切相关,可见于精索静脉曲张,睾丸或附睾细菌病毒感染,雄性激素水平异常;呋喃类药物、遗传因素也可影响睾丸生精功能,导致畸形精子增多。阴囊温度过高或饮大量咖啡,精子畸形率亦增高。④精子正确的形态识别必须通过精子染色的方法。

8.精子泳动速度

参考范围:>30μm/s(血细胞计数板法、显微镜摄片法)。

临床意义:①临床上常用观察精子的活动力和活动率来反映精子的质量,这种方法简便但主观性强,误差大。精子泳动速度的检测相对比较准确,客观地反映了精子活动力。②测定精子泳动速度有两种方法:显微镜摄片法仅作为科研用;血细胞计数板法,利用白细胞计数区域一小格的距离,以秒表计时,观察并记录精子每秒运动的微米(μm)数;精子泳动速度下降的临床意义与精子活动力和活动率相同。

9.精液细胞学检查

参考范围:有少量未成熟的生殖细胞,<1%;白细胞≤5/HP;红细胞镜下偶见(显微镜检查法)。

临床意义:①正常精液中有少量生精细胞,当精曲小管的生精功能受到损害时,精液中可以出现较多的病理性幼稚细胞,这种细胞表现为形态、大小及核的形态、大小都不规则。②白细胞增多多见于生殖道炎症或恶性肿瘤,慢性前列腺炎常可出现多核上皮细胞,若同时见到较多的淋巴细胞应考虑前列腺结核。在输精管道恶性肿瘤时,可查到癌细胞。③红细胞增多见于血精症、睾丸瘤、前列腺癌等。

10.精液果糖

参考范围:精液果糖>8.3mmol/L(间苯二酚化学法)。

临床意义:①精液中富含果糖,由精囊腺将血糖转化分泌而来,是精子能量的主要来源。其含量高低直接影响精子的活力。精液果糖含量不仅能反映精囊的分泌功能,而且还间接反映睾丸内分泌功能。②先天性精囊缺如、输精管或精囊发育不良所致的无精症及逆行射精,果糖为阴性。雄激素分泌不足和精囊炎时,果糖含量降低,而单纯性输精管阻塞所致的无精症,果糖含量正常。(www.xing528.com)

1.促卵泡激素(FSH)

参考范围:放免法:男性:3~30U/L(3~30mU/ml)。女性:成年期0.6~17.2U/L(0.6~17.2mU/ml)。滤泡期5~21U/L(5~21mU/ml);排卵期5~21U/L(5~21mU/ml);绝经期后20~312U/L(20~312mU/ml);黄体期6~15U/ L(6~15mU/ml)。

影响因素:①由于血清中FSH浓度有较大的变异性,仅用1次测定值解释结果应特别小心。②雌激素治疗和某些药物可以影响FSH的测定结果。

临床意义:FSH升高见于①原发性卵巢功能低下、卵巢排卵障碍;②早期腺垂体功能亢进、完全性性早熟、原发性不孕、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③男性不育症、睾丸精原细胞癌、原发性或继发性闭经、溢乳闭经;④垂体FSH瘤,异位激素分泌综合征、Turner综合征。FSH降低见于:①垂体性或下丘脑性性腺功能减退、腺垂体功能减退、席汉综合征、月经失调、子宫内膜异位症。②孕酮及雌激素治疗。③月经周期中测定或尿中的FSH和LH峰,可准确判断排卵期,从而确定受精的最适时间,排卵前可见明显FSH峰,测定FSH的变化有助于鉴别闭经是在卵巢、垂体或下丘脑水平。④男性性功能低下及青春期延迟。在男性其他系统疾病时,血睾酮降低,不伴有FSH增高,提示严重疾病时有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受抑。

2.促黄体激素(LH)

参考范围:男性:5~28U/L(5~28mU/ml)。女性:青春期5~10U/L(5~10mU/ml);成年期4.2~124.8U/L(4.2~124.8mU/ml)。滤泡期2~30U/L (2~30mU/ml);排卵期40~200U/L(40~200mU/ml);黄体期0~20U/L(0~20mU/ml)

临床意义:①血清中LH在排卵时出现在时间上比雌二醇、FSH更为准确的峰值,是目前首选的判定排卵的指标。②LH升高多见于多囊卵巢综合征,余参见FSH项。③LH降低多见于垂体功能障碍,可导致不孕症

3.催乳素(PRL)

参考范围:放免法:男0~20μg/L(0~20ng/ml);女2~25μg/L(2~25ng/ml)。

影响因素:①某些药物可影响PRL的产生和释放。②因PRL睡眠时增高,起床后缓慢下降,因在上午8:00~10:00安静状态下采血。

临床意义:PRL增多见于:①某些生理情况:新生儿期、月经排卵期、妊娠、胸壁刺激、产后、哺乳期、活动过度、应激状态、夜间睡眠等;②药物性增高:雌激素、利舍平、雷尼替丁、氯丙嗪、甲基多巴、西咪替丁、阿片等;③垂体病变:垂体泌乳素瘤,垂体其他内分泌瘤、脑膜瘤、肢端肥大症、库欣综合征;④丘脑病变:肿瘤、肉瘤、垂体蒂肿、浸润性病变、脑膜炎,功能性紊乱、青春期下丘脑综合征、产后闭经-溢乳综合征;⑤其他内分泌和非内分泌疾病: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伴闭经、肢端肥大症、卵巢全部或部分切除、慢性肾功能衰竭、肝硬化;⑥男性性功能低下,伴骨质疏松者;⑦其他:特发性溢乳、糖尿病肝病肾衰、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结节病。

PRL减少见于:垂体功能减低、席汉综合征、单一性PRL分泌缺乏症、原发性不孕症、多囊性卵巢综合征、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乳腺癌次全切除后。

4.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HCG-β)

参考范围:3.1μg/L。

临床意义:①HCG的测定可用于早孕、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细胞癌的辅助诊断,以及对某些避孕药和化疗药物的疗效观察,完全或不完全流产的鉴别、绝育效果评价。②HCG增高见于妊娠(包括宫外孕)、绒癌、葡萄胎、睾丸肿瘤,异位分泌HCG综合征(乳腺癌、卵巢癌、肠癌、胰腺癌、子宫颈癌、肺癌胃癌)。③HCG降低见于先兆流产。

5.尿垂体促性腺激素(HPG)

参考范围:放免法:生育期:6.6~5.28mU/24h尿。

影响因素:尿HPG测定个体差异大,直接测血清FSH及LH水平优于尿HPG的测定。

临床意义:①测定尿对鉴别垂体闭经和卵巢性闭经有一定帮助,多囊卵巢综合征、功能性子宫出血病、痛经等HPG排量可在正常范围。②尿HPG排量显著升高常见于:更年期、绝经后期、卵巢切除及卵巢发育不良等。

6.血清雌二醇

参考范围:放射免疫法。滤泡期20~110Pmol/L;排卵期100~480Pmol/L;黄体期50~265Pmol/L。

临床意义:①雌二醇增高:见于多胎妊娠、糖尿病孕妇、肝硬化、卵巢癌、浆液性囊腺癌、睾丸间质细胞瘤、男性乳房发育症、女性性早熟、系统性红斑狼疮,此外生理性升高见于排卵前期和黄体期。②雌二醇减低:见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无脑儿、下丘脑病变、垂体卵巢性不孕、氢化可的松增多症、席汉综合征、胎儿宫内死亡、更年期综合征。

7.血清黄体酮测定

参考范围:放射免疫测定法。滤泡期0.11~1.65ng/ml;黄体期2.37~30.9ng/ml;绝经期后0.10~1.61ng/ml。

临床意义:①血清黄体酮增高病理情况下见于葡萄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原发性高血压、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糖尿病孕妇、先天性17-羟黄体酮发生障碍所致肾上腺皮质综合征、卵巢颗粒层膜细胞症、卵巢脂肪样瘤。②血清黄体酮减低见于先兆流产、宫外孕、早产、死胎、不孕症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症、黄体功能不全、绒毛膜上皮细胞癌、肾上腺和甲状腺功能严重失调及妊高征等。

8.血浆雌酮

参考范围:放射免疫测定法。男性(110.7~387.4)pmol/L。女性166pmol/ L。增生期(265±67.8)pmol/L;排卵期(1480±418.8)pmol/L;黄体期(799.6± 143.9)pmol/L。

临床意义:①血浆雌酮增高:见于睾丸肿瘤或肾上腺肿瘤,卵巢颗粒细胞肿瘤,心脏病肝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肌梗死。②血浆雌酮减低:见于原发性和继发性闭经,高分泌乳血症,垂体促性腺激素细胞功能低下,卵巢功能减退Turner综合征。

9.人血清睾酮

参考范围:男性成人(5.75±1.5)ng/ml;女性成人15~74ng/ml。

临床意义:①增高:见于睾丸良性间质细胞瘤,睾酮往往高于正常人50~100倍,先天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真性性早熟症,氢化可的松增多症、女性男性化肿瘤、女性特发性多毛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如药物用睾酮或促性腺激素、肥胖以及中晚期孕妇等。②减少:见于男性性功能低下、临床上常见的先天性精曲小管发育不全、睾丸功能低下、阳痿、隐睾、垂体病变或垂体肿瘤引起垂体功能减退、系统性红斑狼疮、甲状腺功能减低、高PRL血症或腺瘤、部分男性乳房发育、外伤后性功能减退、隐睾炎等。

10.血浆双氢睾酮

参考范围:放射免疫测定法。男性(1.5±0.38)mmol/L;女性(0.31±0.06)mmol/L。

临床意义:①双氢睾酮增高:见于前列腺肥大症、睾丸肿瘤、女性男性化肿瘤、女性多毛症、甲状腺功能亢进。②双氢睾酮减低:男性睾丸发育不良、睾丸女性化、性腺功能减退、5α-还原酶缺乏症。女性外阴硬化性苔藓增生症、无睾症,17α-羟化酶缺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