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调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全身及内外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存在。
功能性子宫出血可发生于初潮至绝经间的任何年龄,育龄期占30%,青春期占20%,绝经前期患者占50%。常表现为月经周期长短不一,经期延长,经量过多或不规则阴道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可分为排卵性和无排卵性两类,约85%病例属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
【病因】
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节以及大脑的控制和反应维持正常的月经周期。而促性腺激素或卵巢激素在释放或平衡方面的变化,精神过度紧张、恐惧、忧伤、环境和气候骤变以及全身性疾病等多种因素,均可通过大脑皮质和中枢神经系统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相互调节。营养不良、贫血及代谢紊乱也可影响激素合成、转运和对靶器官的效应而导致月经失调引起功能性子宫出血。
1.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 多发生在青春期和更年期妇女。青春期由于下丘脑和垂体的调节功能尚不成熟,与卵巢间尚未建立稳定的周期性调节和正负反馈作用。此时期FSH成持续低水平,LH无高峰形成。因此卵巢内虽有成批卵泡生长,却无排卵。
更年期妇女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卵泡几乎耗竭,剩余卵泡也对垂体促性腺激素感应性低下,雌激素分泌量减少,对垂体负反馈减弱,导致FSH水平升高,但不能形成排卵前高峰。正常月经的发生是基于排卵后黄体生命期的结束,雌激素和孕酮的撤退,使子宫内膜皱缩坏死而脱落出血。大多数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是雌激素撤退出血或雌激素突破出血。
2.排卵性月经失调 多发生于生育年龄妇女。患者虽有排卵功能,但黄体功能异常。①月经周期中有卵泡发育及排卵,但黄体期孕激素分泌不足或黄体过早衰退,导致子宫内膜反应不良。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紊乱,LH/FSH比例异常造成性腺轴功能紊乱,生理性原因引起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紊乱等均可导致黄体功能不足的发生。②患者有排卵,黄体发育良好,但萎缩过程延长,导致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
【检验】
①基础体温测定: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者呈单相型;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呈双相型,其中黄体功能不全者上升缓慢,黄体期短。黄体萎缩不全者体温下降延迟或逐渐下降。
②诊断性刮宫:可排除子宫内膜病变和达到暂时止血目的。了解宫腔大小,形态、宫壁是否平滑。为确定排卵或黄体功能,应在经前期或月经来潮6h内刮宫;怀疑子宫内膜脱落不全,则应在月经来潮第5天刮宫;不规则出血者可随时刮宫;更年期出血者如需排除肿瘤,需做分段诊刮。
③宫腔镜检查:直视下选择病变区活检,提高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率。
④宫颈黏液结晶检查: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者可在经前出现羊齿状结晶。
⑤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检查: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者涂片一般表现为中、高度雌激素影响。
⑥激素水平测定:测雌激素、睾丸酮、孕二醇、17-羟酮等可推测卵巢功能;测血清孕酮或尿孕二醇可确定排卵功能。
【诊断】
主要表现为子宫不规则出血,不同类型功能性子宫出血其临床表现也不相同。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不规则子宫出血,出血时间长短不一,出血量时多时少。有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周期规则,但经量过多,经期长,或月经周期缩短,月经频发。
此外可因黄体功能不全导致不孕或流产,因长期出血,造成不同程度贫血,还可有腹痛,分泌物臭秽等。
1.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 青春期和更年期多见;不规则子宫出血,出血时间及出血量无规律;妇科检查子宫及附件正常。
基础体温呈单相;阴道细胞涂片无排卵性的周期性变化;宫颈黏液在月经前仍持续呈不同的羊齿植物叶状结晶;B超检查排除了宫腔肿瘤;宫腔镜检查排除了黏膜下肌瘤、内膜息肉等;诊断性刮宫后病理检查子宫内膜呈增殖期变化,无分泌现象。
2.有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
①有排卵性月经过多:月经周期规则,但经量过多,经期长于7d,出血量超过80ml。妇科检查生殖器无明显异常;宫颈黏液在卵泡期有典型的羊齿状结晶,在黄体期转变为椭圆体;阴道脱落细胞有排卵型的周期性变化,但伊红指数比正常周期高,细胞较肥大,提示有雌激素偏高现象。基础体温为典型的双相曲线,经前内膜呈分泌反应。少数成高度分泌反应,提示性激素的过度分泌,内膜的过度反应或激素代谢紊乱。
②黄体不健:黄体期过短,9~11d(黄体期为基础体温开始上升到月经来潮之间的日数,正常约14d),或黄体日数正常,而功能不足,即孕酮分泌量偏低。黄体过短者,可具有正常的早、中期功能,但萎缩过早,使月经提前来潮,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少于23d。基础体温呈双相,但排卵后体温上升缓慢,上升后维持时间短,少于10d;黄体期查血清孕激素水平偏低;经前的子宫内膜病检提示分泌反应不良;育龄妇女,常见有早期流产,习惯性流产及不孕史。
③黄体萎缩不全:多见于育龄妇女,常发生在产后或流产后,表现为月经周期正常,但经期延长超过8d,量不太多。妇科体检无明显异常,基础体温双相,但在经期才逐渐下降;子宫内膜病理变化提示不规则脱落,主要表现在月经5~6天,仍有部分子宫内膜呈分泌反应。
④月经中期出血:出血发生于月经中期,即为接近排卵期出血,可伴有中期腹痛,出血量少,一般为3~4d,最长1周。体检宫颈和阴道无出血点或赘生物;基础体温呈双相;内膜呈早期分泌期,部分可为晚期增生期。
【治疗】
1.无排卵性功血治疗 具体方案应根据患者年龄、病程、血红蛋白水平,既往治疗效果,有无生育及避孕要求,医疗及随诊条件等多因素全面考虑。总的原则是:出血阶段应迅速有效止血及纠正贫血。血止后应尽可能明确病因,并根据病因进行治疗,选择合适方案控制月经周期或诱导排卵,预防复发及远期并发症。
(1)止血
①诊断性刮宫:对于病程较长的已婚育龄期及围绝经期妇女应常规使用,不仅可迅速止血,还可在诊刮时了解宫腔及内膜情况。
②孕激素内膜脱落法:即药物性刮宫。针对无排卵型功血缺乏孕激素影响到病理生理改变,给患者足够量的孕激素使增生的内膜转为分泌期,停药2~3天后内膜规则脱落,出现7~10天的撤退性出血。因本法需在一定基础的雌激素水平下加用孕激素,内膜软厚,撤退性出血会造成进一步失血,故本法只能用于血红蛋白>60~70g/L的患者。常用方案为黄体酮每日20mg肌注,连续3~5天,或安宫黄体酮每日6~10mg,连续7~10天。为了减少撤退性出血,可配伍丙酸睾酮,每日25~50mg与黄体酮同时肌注。若撤退性出血量多时,给一般止血药。
③雌激素内膜生长法:原理是以大剂量雌激素使增生的子宫内膜在原有基础上,修复创面而止血。适用于青春期功血及血红蛋白<60~70g/L时,一般采用苯甲酸雌二醇3~4mg每日肌注,分2~3次注射。若出血量无减少趋势,可逐渐加至每日8~12mg,重度贫血者需同时输血,加用止血药,血止2~3天可逐步减量,速度以不再出血为准,直至每日1mg时不必再减,维持用药20天左右,当血红蛋白>70~80g/L时,再用黄体酮及丙酸睾酮使内膜脱落,结束这一止血周期。本法不同患者的有效雌激素剂量与其内源性雌激素水平的高低正相关,原则上应以最小的有效剂量达到止血目的。
④合成孕激素内膜萎缩法:本法适用于育龄期或绝经过渡期患者,血红蛋白<60~70g/L,近期刮宫已排除恶变者或血液病患者,病情需要月经停止来潮者。方法是采用大剂量合成孕激素,如18甲基炔诺酮每日1~3mg,炔诺酮(妇康)每日2.5~5mg,醋甲地孕酮(妇康)每日4~8mg,醋甲孕酮(安宫黄体酮)每日10mg等,连续22天。目的是使增殖或增生的内膜转变为蜕膜样,继而萎缩。血止后可逐渐减量维持。
(2)诱导排卵或控制月经周期:出血停止后应继续随诊,测基础体温及体内性激素水平,根据患者的不同要求,制定诱导排卵或控制周期的方案以免发生再次不规则子宫出血。
①对要求生育的患者可根据无排卵病因选择促排卵药物。最常用药物为氯米芬(克罗米芬)。首次剂量为每日50mg,从周期第5天起,连服5天,可酌情增至每天100~150mg。若因高催乳素血症所致无排卵,则应选用溴隐亭,剂量每天5~7.5mg,定期复查PRL以调整剂量。
②对要求避孕的患者可服用各种短效避孕药。
③对未婚青春期,或氯米芬无效的患者,可周期性用孕激素7~10天,使内膜规则脱落,从而控制周期,对体内雌激素水平低落者应用雌孕激素序贯替代治疗控制周期。
④对绝经过渡期患者可每隔1~2个月用孕激素配伍丙酸睾酮使内膜脱落1次,用药15天内无撤退性出血,表示体内雌激素水平已低落,绝经为时不远,只须随诊观察。
2.排卵性功血治疗
(1)排卵型月经过多:一般体内雌激素水平偏高,可用丙酸睾丸酮、甲基睾丸素等。
(2)黄体功能不全
①孕激素:经前8~12天起肌内注射黄体酮10~20mg,每日1次,连续5天;或口服安宫黄体酮8~12mg;亦可在基础体温显示排卵后肌内注射长效黄体酮250mg1次。
②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于基础体温上升后第3天肌内注射绒促性素1000~ 2000U,每日或隔日1次,共5~6次,达到刺激和维持黄体功能的目的。
(3)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
①孕激素:经前3~5天加用孕激素,使内膜及时全部脱落(用法同上)。
②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有促进黄体功能的作用(用法同上)。
(4)排卵期出血:应于月经周期第10天起口服炔雌醇0.005~0.01mg,每日1次,连服10天。
功血可分为无排卵性及有排卵性两类。前者占70%~80%,多见于青春期及绝经过渡期妇女;后者占20%~30%,多见于育龄妇女。无排卵性功血相当于中医学称的“崩漏”;排卵性功血相当于中医学所称的“月经先期、经期延长、月经过多、经间期出血”等疾病范畴。
一、崩 漏
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称为崩中或经漏;后者称漏下或经漏。崩与漏出血情况虽不同,但两者常相互转化,故概称为崩漏。崩漏是月经周期、经期、经量严重失常的一种月经病,相当于西医学之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本病的主要症状是阴道出血,表现为月经不按周期而妄行,出血量多势急或量少淋漓不断。出血时间长短不一,血量时多时少,流血时断时续,或骤然大量出血,继而淋漓不断,或淋漓连月不休,也有停经数月又暴下或淋漓的。应了解患者的年龄、月经史、产育史、避孕方法,一般健康情况,有无慢性病史,如肝病、血液病、高血压、代谢性疾病等,有无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环境变迁等影响正常月经的因素。详询阴道出血情况,如出血时间、出血量、持续时间、出血性质、出血前有无停经等病史。
【病因病机】
崩漏的证候有虚有实,虚者多因脾虚、肾虚;实者多因血热、血瘀。临床以虚证多而实证少,而且多为虚中夹实;热证多而寒证少,而且热证中多为虚热。
【辨证论治】
1.阴虚血热证
主证:经血非时突然而下,量多势急,或量少淋漓不净,血色鲜红而质稠,心烦潮热,小便黄少,或大便燥结,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治则:滋阴清热,止血调经。
方药:保阴煎加减。
生地黄、熟地黄、芍药、山药、续断、黄芩、黄柏、生甘草、沙参、麦冬、五味子、阿胶。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2.实热证
主证:经血非时突然大下,或淋漓日久不净,忽又增多,色深红或紫红,质黏稠,夹有少量血块,或有小腹、少腹疼痛,面赤头晕,烦躁易怒,口干喜饮,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或滑数。
治则:清热凉血,止血调经。
方药:清热固经汤加减。
生黄芩、焦栀子、生地黄、地骨皮、地榆、阿胶、藕节、棕榈炭、龟甲、牡蛎、生甘草、沙参。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3.脾虚证
主证:经血非时而至,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血色淡而质稀,神疲懒言,面色萎黄,动则气促,头晕心悸,纳呆便溏,舌淡胖或边有齿痕,苔薄润,脉芤或细弱。
治则:补气摄血,养血调经。
方药:固本止崩汤加减。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4.肾阳虚证
主证:经乱无期,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尽,或停经数月又暴下不止,血色淡红或淡黯,质稀,精神不振,面色晦暗,肢冷畏寒,腰膝酸软,小便清长,夜尿多,舌淡嫩,苔白润,脉沉细无力,尺脉尤甚。
治则:温肾固冲,止血调经。
方药:右归丸加减。
附子、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杜仲、黄芪、覆盆子、赤石脂。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5.肾阴虚证
主证:经乱无期,淋漓不净或量多,或停经数月又暴下不止,经色鲜红,质稍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夜寐不宁,舌红或有裂纹,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治则:滋补肝肾,止血调经。
方药:左归丸合二至丸加减。
熟地黄、山药、枸杞、山茱萸、菟丝子、鹿角胶、龟甲胶、女贞子、墨旱莲。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6.血瘀证
主证:经血非时而下,淋漓不净,或时下时止,或停闭日久又突然暴下,继而淋漓不断,色紫黯,有血块,小腹疼痛拒按,血块排出痛减,舌紫黯或有瘀斑,脉沉涩或弦紧。
治则:活血化瘀,调经止血。
方药:失笑散合四物汤加减。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二、月经先期
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日一行,连续两个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期”,既往亦称“经期超前”“经行先期”“经早”“经水不及期”等。
若每次月经仅超前五六天,或偶尔提前一次,虽提前日期较多,但下次月经仍然如期者不作先期论。《景岳全书•妇人规》说:“所谓经早者,当以每月大概论”,“勿以素多不调而偶见先期者为早”。
【病因病机】
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是气虚和血热,以血热为多。血热有虚实之分,实热多由素体阳盛,或过食辛辣助阳之品;或情志伤肝,肝郁化火;或瘀血阻络,气血逆乱,久蕴成热。虚火多由形瘦阴亏生热,热伏冲任,下扰血海,血海不宁而下行,则经血早泄。气虚有脾气虚及肾气虚之分,脾气虚可由饮食、劳倦、思虑过度损伤脾气,脾虚失于统摄;肾气虚可由先天禀赋不足,或多产房劳伤肾,肾虚失于闭藏,冲任不固,则不及期而先行。
【辨证论治】
1.脾气虚证
主证:月经周期提前,量多色淡质稀,神疲乏力,倦怠嗜卧,气短懒言,或脘腹胀闷,食少纳呆,少腹空坠,便溏。舌淡红,苔薄白,脉虚缓无力。多有久病或素体虚弱或有脾胃损伤史;每次月经周期不足21天。
治则:补脾益气,固冲调经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人参、黄芪、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若月经过多者,去当归,重用黄芪、党参以益气摄血;经行期间去当归,酌加艾叶、阿胶、乌贼骨以止血固摄;便溏者,酌加山药、砂仁、薏苡仁以扶脾止泻。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2.肾气虚证
主证:月经提前7天以上,量多色淡质稀,腰脊酸冷,下肢疲软,手足不温,小便清长,夜尿频频。舌淡黯,苔薄白,脉沉细而弱。多有先天肾气不足或胎产房劳过频史;多见于青春期或绝经期前。
治则:补肾益气,固冲调经。
方药:固阴煎加减。
人参、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远志、炙甘草、五味子、菟丝子。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3.肝经郁热证
主证:经期超前,量多少不定,色紫红有块,质稠,头晕目眩,胸胁胀满,少腹胀痛,精神抑郁,心烦易怒,口苦咽干,喜叹息。舌黯红,苔黄,脉弦滑数。多有精神抑郁史。
治则:疏肝解郁,清热调经。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4.阳盛血热证
主证:经行超前,经血量多,色深红或紫黑,质稠有块,面赤口渴,心烦,喜冷饮,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滑数或洪滑。素体阳盛,或过食辛热助阳之品,或感受热邪史。
治则:清热泻火,凉血调经。
方药:清经散加减。
牡丹皮、地骨皮、白芍、熟地黄、青蒿、茯苓、黄柏。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5.阴虚血热证
主证:月经提前,经血量少,色红质稠,形体消瘦,皮肤干燥,头晕目眩,心烦咽干,手足心热,或颧红潮热。舌体瘦小,色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多有素体阴虚,或久病或多产房劳病史。
治则:养阴清热调经。
方药:两地汤加减。
生地黄、玄参、白芍、麦冬、阿胶、地骨皮。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三、月经过多
月经的周期、经期基本正常,月经量较常量明显增多者,称为月经过多,又称“经水过多”。一般认为月经量以30~80ml为适宜,超过100ml为月经过多。
【病因病机】
月经过多的主要病机是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导致本病的病因则有气虚、血热、血瘀和虚寒。气虚则血失统摄,血流无度;邪热则扰动血海,迫血妄行;瘀血内阻冲任,则血不归经;寒则血凝,阻滞冲任胞宫;均可致冲任不固而引发本病。
【辨证论治】
1.气虚证
主证:经行量多,色淡红,质清稀,面色白,神疲体倦,气短懒言,小腹空坠,舌淡苔薄,脉细弱或缓。
治则:补气升提,固冲止血。
方药:安冲汤加减。
白术、黄芪、生龙骨、生牡蛎、生地黄、白芍、海螵蛸、茜草、续断、升麻。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2.血热证
主证:经行量多,色鲜红或深红,质黏稠,身热,口渴饮冷,心烦多梦,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则:清热凉血,止血调经。
方药:保阴煎加减。
生地黄、熟地黄、黄柏、黄芩、白芍、山药、续断、甘草、地榆、仙鹤草、槐花。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3.血瘀证
主证:经行量多,色紫黯,质稠有块,小腹疼痛,舌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脉涩有力。
治则:活血化瘀,调经止血。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经行腹痛甚者,加延胡索、香附;兼口渴心烦者,加黄芩、黄柏、麦冬。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4.虚寒证
主证:经行量多,色淡黯有小血块,腰膝酸冷,小腹冷痛,四肢不温,平素带下清稀,舌淡苔白,脉沉细迟。
治则:温经散寒,止血调经。
方药:温经汤加减。
当归、川芎、白芍、甘草、人参、桂枝、吴茱萸、牡丹皮、阿胶、半夏、麦冬、生姜。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四、经期延长
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期持续时间达7天以上,甚至淋漓2周始净者,称为“经期延长”。又称“月水不断”“经事延长”等。
【病因病机】
本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是外感或内伤,致脏腑经脉气血失调,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导致本病的病因可有气虚、血热、血瘀等不同。气虚则失于统摄,冲任之气不能制约经血;热邪内扰血海,血热沸腾不宁,迫血妄行;血瘀阻滞胞宫胞络,瘀血不去,新血难安;其均可导致经期延长。
【辨证论治】
1.气虚证
主证:行经时间长达7天以上,甚或2周方净,量多,色淡质稀,肢倦神疲,气短懒言,面色萎黄,腹满纳呆,舌质淡,苔白,脉细缓。
治则:补气升提,固冲止血调经。
方药:举元煎加减。
人参、黄芪、白术、升麻、炙甘草、阿胶、艾叶、乌贼骨、仙鹤草。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2.虚热证
主证:经行时间长达7天以上,甚或2周方净,经量少,色鲜红,质稠,咽干,潮热颧红,手足心热,大便干结,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则:养阴清热,凉血止血调经。
方药:清血养阴汤加减。
生地黄、牡丹皮、白芍、玄参、黄柏、女贞子、墨旱莲。五心烦热明显者,加地骨皮、白薇、银柴胡;口渴甚者,加麦冬、天花粉。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3.湿热蕴结证
主证:经行时间长达7天以上,甚或2周方净,量或多或少,色黯如败酱,气味臭秽,身热起伏,腰腹胀痛,大便黏滞,平素带下量多,色黄,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则:清热利湿,止血调经。
方药:三妙红藤汤加减。
黄柏、苍术、薏苡仁、红藤、败酱草、大蓟、小蓟、仙鹤草、益母草、夏枯草、香附。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4.血瘀证
主证:经行时间达7天以上,甚或2周方净,量或多或少,经色紫黯有块,经行小腹疼痛,舌黯或有瘀点瘀斑,脉涩有力。
治则:活血化瘀,固冲止血调经。
方药:棕蒲散加减。
棕榈炭、蒲黄、归身、白芍、川芎、生地黄、牡丹皮、秦艽、泽兰、杜仲。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五、经间期出血
出血在两次月经中间,即氤氲之时,出现周期性的少量阴道出血,称为经间期出血,又名氲期出血。
【病因病机】
经间期出血的主要机制是由于氲期阴精充实,阳气内动,加以肾阴不足,或湿热内蕴,或瘀血内留等因素,动血伤络所致。
经血来潮,血海空虚,阴精不足。月经过后,阴血逐渐滋长,阴精逐渐充盛,至两次月经之间,阴精充盛,精化为气,阴化为阳,阳气内动而出现缊动情之期,标志着排卵的到来。若体内阴平阳秘,调节功能正常者,自可适应这种变化,而无特殊反应。若素体阴亏阳盛,或体内宿有湿热、瘀血,则经间期内动之阳气即可引动伏火或湿热、瘀血,扰动血海,伤及血络而出血。氲期过,肾的阴阳渐趋平衡,气血调和,血海宁静,即使素有太过或不及,也不足扰动血海,波及阴血,故血可自止,但病因未除,下次再值此期,又反复发作。
【辨证论治】
1.肾阴虚证
主证:经间期阴道出血量少,色鲜红,质黏,无血块,无腹痛,头晕腰酸,或失眠多梦,咽干口燥,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红苔少,脉细弦略数。
治则:滋阴止血。
方药:两地汤合二至丸加减。
生地黄、玄参、麦冬、地骨皮、阿胶、白芍、女贞子、墨旱莲、菟丝子、续断。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2.湿热证
主证:经间期阴道出血,量少或稍多,色黯红,质稠或有块,或赤白带下,或有臭气,少腹刺痛或胀痛,胸闷烦躁,神疲纳呆,腰骶酸楚,小便短赤,或平时带下量多,色黄白,质黏腻,舌黯红或有瘀点,苔黄或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则:清热利湿止血。
方药:清肝止淋汤加减。
白芍、当归、生地黄、黄柏、牡丹皮、牛膝、香附、黑豆、小蓟、茯苓、薏苡仁。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3.血瘀证
主证:经间期阴道出血,量少,色黯黑,质稠或有块,少腹刺痛或胀痛,胸闷烦躁,口干不欲饮,舌黯或有瘀点,脉细弦或细涩。
治则:化瘀止血。
方药:逐瘀止血汤加减。
大黄、生地黄、当归尾、赤芍、牡丹皮、枳壳、龟甲、桃仁。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一、针刺疗法
方1
取穴:主穴为隐白、复溜、关元。配穴:偏热者加血海;脾气虚者加足三里;阴虚者加内关。
用法:选用2.5~3寸不锈钢毫针,用弹针进针法进针,得气后留针30min,每隔10min大幅度刮针1次,针感传导至大腿内侧者为佳。偏虚者用捻转补法(手大拇指向前示指向后),实热者用捻转泻法(手示指向前大拇指向后)。每日针1次,10次1个疗程。主穴交叉使用,如左刺复溜穴,则右刺隐白穴;反之亦然。配穴则辨证选取。
适应证:主治崩漏。
方2
取穴:主穴为隐白。配穴:实证取太冲、中极;虚证取气海、三阴交。
用法:选1寸针,常规消毒后,在双隐白穴呈45°斜向上快速刺入0.1~0.15寸,施轻捻转,有胀痛针感后,留针25~30min,点燃艾条对准穴位灸20min,隔日针灸1次。10天为1个疗程,疗程期间休息5天。治疗时间为3个月。
适应证:主治崩漏。
二、穴位注射法
方1
取穴:关元、三阴交、中极、血海穴。
用法:用5%维生素B12注射液,每穴注入0.5ml,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适应证: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方2
取穴:耳穴子宫、膈。
用法:用维生素K3注射液两耳每穴注射0.1ml,每日1次,连续注射3次。
适应证: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三、沐浴疗法
方1
配方:吴茱萸50g,杜仲50g,蛇床子50g,五味子50g,秦皮50g,丁香25g,木香
25g。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取25g用生绢袋包裹,加水煎煮,滤汁,倒入盆中,乘热熏洗阴部。每日早晚各1次。直至经净。
适应证:主治崩漏。
方2
配方:诃子20g。
用法:加适量米醋与水煎煮,滤汁,倒入盆中,熏洗下阴部。每日2次。直至血止。
适应证:主治崩漏。
方3
配方:当归、白芍、熟地黄、川芎各15g,益母草30g。血热者加牡丹皮15g,生地黄20g;寒凝者加艾叶30g,生姜10g;气滞者加香附30g,血瘀加红花20g。
用法:每日2剂,1剂水煎服,每日服2次;1剂加水1000ml,煎沸10min,将药液倒入脚盆内,待温浸泡双足。每日2次,每次30min。也可每日用1剂,头煎内服,每日服2次,二、三煎泡脚,每日2次。
适应证:主治月经不调。
四、推拿疗法
方1
取穴:生殖腺(位于足底内、外踝下之中点)、肝俞、脾俞、肾俞、三阴交。
用法:按揉生殖腺穴3min;按揉双侧肝俞、脾俞、肾俞穴各2min;按揉三阴交穴3min。
适应证:用于月经失调性女性不孕症。
方2
取穴:关元俞、八髎、归来、三阴交。
用法:用指压法。以双手拇指指腹强压双侧上述有关穴位。刺激量大小应视病情和体质而定。每穴3~5min。于经前5日施术,至经来后停止。每日或隔日1次。
适应证:月经不调,兼治赤白带下。
方3
取穴:第2、3腰椎棘突间两旁及关元俞(双)。
用法:用指压法。以双手拇指指腹强压上述部位和穴位3~5min。每日1次。经前施术,经来停止。若月经不畅、量少者亦可在经期施术。多年使用,均有一定的效果。
适应证:月经不调(月经异常)。
方4
取穴:大赫(双)、气海、关元、三阴交(双)。
用法:用指压、揉压法。以双手拇指指腹揉压双侧大赫和气海、关元穴各3~5min,再强压三阴交1.5~3min。每日或隔日1次。
适应证:月经不调。
方5
取穴:主穴:气海、三阴交、八髎。配穴:太冲、太溪、地机、肝俞、肾俞、关元、血海、足三里。
用法:先以大鱼际揉按气海穴3~5min,摩腹,按顺、逆时针各5min。再以拇指罗纹面着力拿点三阴交穴50~100次,然后用掌根按揉并擦热八髎穴。同时酌选2~3个配穴各按揉30~50次。每日治疗1次,1个月为1个疗程,至少连续治疗3个月。
适应证:月经不调,兼治闭经。
五、耳压疗法
方1
取穴:子宫、附件、卵巢、内分泌、肝、脾、肾。配穴:皮质下、神门、脑点、三焦。
用法:选准耳穴,用0.5cm2胶布将王不留行子一粒固定于耳穴上,每隔2h顺次按压耳穴,共10min左右,双耳交替,隔天贴换1次,6天为1个疗程。
适应证:用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方2
取穴:子宫、卵巢、肝、心、肾、内分泌、脑、脾。
用法:每耳用磁珠贴4穴,每次按压3min,每天按压3次,1周后两耳交替使用。
适应证:用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方3
取穴:子宫、卵巢、内分泌、脑点。配穴:皮质下、肾上腺、神门、膈、肝、脾、胃、肾、盆腔。
用法:用菜子贴压上述耳穴,每4h按压1次,每次按5~8min,两耳交替,隔天贴1次。
适应证:用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方4
取穴:子宫、卵巢、输卵管、盆腔、皮质下、内分泌、肾上腺、神门、脑干、脑点、肝、脾、肾、胃。睡眠者差加安眠。
用法:将油菜子用胶布贴压耳穴。出血重者隔天1次,3~5次后改为每周1次,双耳交替,连续用4周。
适应证:用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六、穴位疗法
方1
配方:红蓖麻仁10g。
用法:上药捣烂如泥,贴在百会穴。
适应证: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
方2
配方:蓖麻叶1张。
用法:捣烂,包在患者头上,一日换药1次,即止血。
适应证: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
方3
配方:乳香15g,没药15g,白芍15g,丹参15g,山楂15g,木香15g,川牛膝15g,红花15g,冰片18g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取适量用姜汁或黄酒调成糊状,贴敷脐与子宫穴(脐下4寸,旁开3寸处),纱布覆盖,胶布固定。在行经期间每2日换1次。
适应证:主治月经不调。一般3个月即能调准。
方4
配方:党参15g,白术15g,炮姜15g,海螵蛸15g。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取适量用醋调成糊状,敷脐,胶布固定。每日1次。一般2~3日即净。
适应证:主治崩漏。
七、埋线疗法
方1
取穴:三阴交、血海、关元、生殖区(头针穴)。配穴:脾虚者加足三里、脾俞透胃俞;肾虚者加肾俞、命门;心悸者加内关;气滞者加肝俞;虚脱者加百会、气海。
用法:用注线法。穴位消毒局麻后,取1号羊肠线1cm装于9号穿刺针内。四肢穴直刺1寸;关元向下斜刺于腹部肌层;生殖区平刺于头皮下肌层1寸。10天埋线1次,3次为1个疗程。
适应证:用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方2
取穴:关元、脾俞、三阴交、地机、血海。
用法:躯干穴用穿线法。用三角针穿上2号羊肠线,从穴位上方1.5cm和下方1.5cm进出针,埋入羊肠线2cm于肌层内。四肢穴用直刺法,略加提插,埋入1号羊肠线2cm。10天埋线1次,3次为1个疗程。
适应证:用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八、刺血疗法
方1
取穴:腰阳关至腰俞穴之间水平段,任选3点,低位效好于高位。
用法:用三棱针划痕法。用三棱针将表皮横行划破1~2cm,深0.2~0.3cm,以微出血为度,每隔0.2cm,自上而下连续3针,对出血严重者,可挑断皮下纤维组织,以月经量最多天为治疗时机,每次月经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出血量多可连续治疗,但不能超过3次。
适应证:用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方2
取穴:隐白、大敦。
用法:用三棱针刺络法。穴位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2穴,出血2~3滴。每日或隔日1次。
适应证:用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方3
取穴:隐白、大敦。配穴:关元、气海。
用法:用火针刺络法。将火针在酒精灯上烧至发红,对准两穴分别快速点刺出血,不留针;出针后,用创可贴盖上,配穴用电针30min。火针每3天1次,体针每天1次。(www.xing528.com)
适应证:用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方4
取穴:神阙、八髎。
用法:用梅花针刺络拔罐法。在八髎穴用梅花针叩刺出血,再拔罐15~20min。起罐后,神阙穴加隔盐灸,用食盐、生地黄炭各等份,共研细末,每取5g填于患者脐孔内,将艾炷放于盐药面上,点燃灸治至阴道停止出血为度。
适应证:用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方1 理冲丸
配方:生水蛭30g,生黄芪45g,生莪术15g,生三棱15g,当归18g,知母18g,桃仁18g。肝肾亏损型加紫河车100g;肝气郁结型加香附60g;痰湿阻滞型加瓜蒌60g,生山楂60g。
用法:上药为细末,炼蜜为6g/丸,每日2次,1次1丸。
功用:活血化瘀,调经通络。
适应证:下丘脑中枢神经性闭经。
方2 温经汤
配方:小茴香10g,干姜10g,肉桂5g,当归15g,川芎10g,郁金10g,五灵脂10g,蒲黄10g。
用法: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月经期开始服用,连用7~12剂为1个疗程。
功用:温经散寒,活血止痛。
适应证:宫寒血瘀型不孕。
方3 紫石英汤
配方:紫石英50g,荆芥12g,当归10g,羌活12g,熟地黄20g,菟丝子30g,杜仲15g,川芎10g,淫羊藿30g,枳壳12g,甘草6g。面色晦暗、腰膝酸软、性欲淡漠者加巴戟天15g,狗脊30g;经前乳房胀痛、烦躁易怒者加郁金15g,香附12g,王不留行12g;月经后期量少、色黑、有块,少腹疼痛拒按者加桃仁15g,红花12g,延胡索10g。
用法:经期水煎服,每日1剂,经过则止。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辛辣、油腻之品。
功用:温补肾阳,活血祛风。
适应证:继发性不孕。
方4 温经化瘀汤
配方:当归20g,赤芍15g,乌药、小茴香各12g,川芎、桃仁、红花、香附、延胡索、炮姜各10g,炙甘草6g。兼气滞、腹部胀满者,加枳壳12g,厚朴10g;阳虚内寒、腹凉较甚者,加肉桂6g,吴茱萸10g;瘀血阻滞、腹痛较剧者,加蒲黄、三棱各10g。
用法:于月经来潮前6天开始服药,每日1剂,水煎早晚温服。月经来潮后按原方适当减量,再服3剂,为1个疗程。
功用: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适应证:痛经。
方5 一贯煎加味
配方:沙参、枸杞子、生地黄各15g,麦冬、白扁豆各12g,当归、川楝子、枇杷叶、桑叶、地骨皮各10g。两乳胀者加麦芽15g;鼻腔火气过大者加桑白皮10g;少腹挛急者加白芍25g。
用法:每日1剂,煎2次。每次上药加水3碗,煮沸后文火煎20min。每月服14剂。
功用:养阴柔肝。
适应证:痛经。
方6 自拟消癥汤
配方:桂枝6g,土茯苓10g,桃仁10g,牡丹皮10g,赤芍10g,三棱12g,莪术12g,延胡索12g,浙贝母15g,牡蛎30g,白花蛇舌草30g,甘草5g,水蛭粉6g(吞服)。
用法:水煎,每日1剂,每日2次分服,20天为1个疗程。
功用:破血消坚,理气化滞。
适应证:囊肿性不孕症。
方7 自拟助黄汤
配方:熟地黄30g,何首乌20g,枸杞子、玄参、麦冬、牡丹皮各10g,益母草30g,覆盆子10g,菟丝子15g,淫羊藿、巴戟天各10g。
用法: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功用:补肾益精血。
适应证:月经不调造成的不孕症。
方8 失笑四物汤加减
配方:当归、熟地黄、赤芍、蒲黄、五灵脂各12g,川芎10g。体虚气弱者加黄芪、党参各15g;腰痛明显者加桑寄生、续断各12g;小腹恶寒者加桂枝、小茴香各10g;肝郁气滞者加柴胡、香附各10g;月经量少、色暗者加桃仁、红花、益母草各12g。
用法:经前1周,每日1剂,水煎,早晚2次分服。连服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功用:养血活血,理气化瘀。
适应证:痛经。
方1 自拟痛经汤
配方:丹参15g,当归9g,赤芍9g,泽兰9g,三棱9g,桃仁9g,红花9g,牛膝9g,延胡索9g,制香附9g,益母草9g,川芎6g,木香6g,柴胡5g,菟丝子9g,川续断9g,橘叶6g。
加减变化:属寒湿凝滞者加橘肉3g,干姜9g;属湿热下注者加牡丹皮20g,败酱草20g。
用法:经前服用,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5剂为1个疗程,症状缓解后再用1~2个疗程。
功用:理气活血,补肝益肾。
适应证:痛经。
临床运用:48例患者,经治疗,痊愈30例,好转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8%。
患者女,29岁,已婚。痛经4年,曾在西医妇科治疗,诊为膜样痛经,婚后半年痛经无改善。末次月经5月16日,现月经来潮第1天,小腹剧痛,伴腰骶部酸痛,经量少色暗红有块。经前5日感乳房胀痛,舌苔薄,脉细弦,证属肝气郁滞,气血瘀阻。治宜理气活血调经,服上方5剂,疼痛消失嘱平日服逍遥丸,二诊,月经将行,腹痛未发作。乳房胀感明显减轻,舌苔薄,脉细弦。为防余瘀未化,再服原定方5剂,于7月27日因月经过期未行而来就诊,患者神疲肢倦,偶有恶心,查尿妊娠阳性,B超证实宫内怀孕。
经验体会:自拟痛经汤中,桃仁、红花、益母草、泽兰、三棱活血化瘀;延胡索、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丹参、当归活血补血止痛;续断、菟丝子补肝肾,行血脉;香附、木香疏肝理气,调经止痛;柴胡疏肝解郁;赤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牛膝活血祛瘀,补肝肾,引血下行。全方共奏理气活血,补益肝肾之功。
方剂来源:赵迎春,等.理气活血补肝肾法治疗痛经48例.滨州医学院学报,2001,24(5):510
方2 调经通窍煎
配方:柴胡、香附、川芎、赤芍、苏木各10g,菟丝子、生地黄、仙茅、淫羊藿各15g,合欢皮、紫石英各30g。
加减变化:偏肾阳虚者,加附子、肉桂、鹿角霜以温补肾阳、温经散寒;偏肾阴亏损者,加山茱萸、天冬、山药以滋补肾阴;偏血虚者,加当归、白芍以补血调经;偏气滞血瘀者,加桃仁、红花、卷柏以活血通经。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25剂为1个疗程。连服1~3个疗程。
功用:疏肝理气,补肾养血,调经通窍。
适应证:闭经。
临床运用:38例患者,经治疗,治愈34例,未全愈4例。治愈率为90%。
王某,女,27岁。结婚3年未孕,继发性闭经6个月。多次妇科就诊,诊断:继发性闭经。曾B超检查:幼小子宫。子宫内膜病检:晚期分泌期改变。在当地医院用人工周期疗法3个疗程,用药时月经来潮,但量少色暗淡,少腹胀痛,停药后又闭经。症见小腹胸胁胀满,烦躁易怒,失眠腰痛,带下色白量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弦。证属肾虚肝郁,治宜调经通窍。方选调经通窍煎加山栀子10g,连服15剂,症状消失。仍用原方去仙茅、淫羊藿,加川牛膝10g,红花6g,水煎服,连服5剂,停药3d后月经来潮。后又以原方加减服用2个疗程、月经周期如常,但未孕,改为丸剂,8个月后怀孕。
经验体会:方中用柴胡、香附、合欢皮为主药,以疏肝解郁;辅以菟丝子、山茱萸、淫羊藿、紫石英补肾之阴阳、调补督脉;佐以生地黄、川芎、赤芍、苏木养血化瘀,活血通窍。全方具有疏肝解郁,补肾养血,调经通窍之功。
方剂来源:梁忍霞,等.调经通窍煎治疗闭经38例.陕西中医,2000,21(5):221
方3 膈下逐瘀汤
配方:当归15g,赤芍12g,川芎9g,桃仁10g,红花6g,五灵脂12g,延胡索12g,牡丹皮10g,香附15g,乌药10g,枳壳10g,甘草6g。
加减变化:若肝气郁结者,加柴胡;小腹痛甚有寒者,去牡丹皮、枳壳,加吴茱萸、小茴香;瘀热便秘者,加大黄、栀子;经血成块者,加三棱、莪术。
用法: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经前3天开始服药,月经过后再服5天。3个月为1个疗程。
功用:理气活血,化瘀止痛。
适应证:痛经。
临床运用:28例患者,年龄20~46岁;其中未婚6例;病程1年以内3例(占10.7%),1~3年19例(67.8%),3年以上6例(21.4%),病程最长者10年。经治疗,临床治愈19例(67.85%),显效7例(25%),无效2例(7.1%)。总有效率为92.8%。
齐某,26岁,已婚。痛经5年余,末次月经4月26日,患者月经不调,临经小腹胀痛,经期剧痛拒按,腰臀部酸胀痛,经血色紫有血块,每次经前胸胁、乳房胀痛,脉弦,舌质暗,苔薄白。脉症合参,诊为痛经,证属气滞血瘀型。治以理气止痛,活血化瘀之法。方拟膈下逐瘀汤加减:当归15g,赤芍12g,川芎9g,桃仁10g,红花6g,五灵脂12g,延胡索12g,牡丹皮10g,香附15g,乌药10g,枳壳10g,柴胡6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二诊:经水将临,小腹胀痛较前锐减,乳房胸胁胀痛亦轻。效不更方,前方继服。三诊:患者月经周期未到,自觉腰酸,白带多,治疗拟前方去柴胡,加茯苓15g,山药15g,川续断12g健脾利湿补肾止带之味。该患者先后治疗4个疗程(每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月事已调,痛经消失,经色如常。后因月经未行就诊,化验尿妊娠试验阳性。
经验体会:中医学认为,痛经的发生,多为情志抑郁,冲任失调,气血郁滞,经血运行不畅而成。《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谓:“经前痛则为气血凝滞,若因气滞血者则多胀满,因血滞气者则多疼痛,更当审其凝滞作胀痛之故。”临床所见痛经者属气滞血瘀型者为多。瘀是痛经引起腹痛的关键。故临床治宜活血祛瘀理气止痛。方选王清任之膈下逐瘀汤治之。
该方中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具有活血行瘀之功效;延胡索、灵脂活血化瘀止痛;牡丹皮活血凉血,凉血使血不妄动,血活而郁通;香附、乌药、枳壳皆能疏肝解郁,理气止痛;甘草调和诸药缓和疼痛,诸药合用,共奏理气活血、化瘀止痛之功,使冲任气顺血调而疼痛自止。以本方为主随证加减,灵活应用,从而收到良好效果。
方剂来源:梁玉兰.膈下逐瘀汤加减治疗痛经28例疗效观察.河南中医药学刊,2001,17(2):43
方4 紫芪暖宫汤
配方:紫石英50g,炙黄芪、菟丝子各30g,当归、赤芍、枳壳、厚朴各12g,川芎、羌活、荆芥各10g,续断、桑寄生、淫羊藿各15g,炙甘草6g。
加减变化:面色 白,体弱乏力者加人参(先煎)15g,鹿茸(为末冲服)3g;四肢不温,小腹冷痛,得温痛减者加制附子(先煎)、蛇床子各15g,仙茅12g;腰酸腿软者加杜仲、巴戟天各15g;便秘者加锁阳15g,肉苁蓉20g;精神抑郁、烦躁易怒者改赤芍为白芍20g,加香附、郁金、茯苓各15g;形体肥胖、胸闷泛恶者去枳壳、川厚朴,改炙甘草为生甘草10g,加制半夏、苍术各12g,石菖蒲、陈皮、茯苓各15g。
用法:水煎,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连服5剂。在月经干净后2~3天或月经7~9天开始服药(因此段时间恰逢卵泡发育期),连服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服药期间禁房事,服完药后1~3天恰逢排卵期,可行房事。
功用:补肾益精,养血暖宫,调经促孕。
适应证:不孕症。
临床运用:67例患者,经治疗,痊愈56例,占83.58%;无效11例,占16.42%。
田某,女,26岁。结婚3年一直未怀孕,曾多方求治不效,有痛经史,月经多延后,量少,色淡红或暗红,小腹隐痛喜按,腰膝酸软,形寒肢冷,胃纳欠佳,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证属脾肾两虚,宫寒不孕。用上方加减服药3个月怀孕,足月顺产一男婴。
经验体会:不孕症为肾气不足,冲任失调,精血亏虚或实邪阻胞所致。紫芪暖宫汤中紫石英,《本草经疏》谓:“此药填下焦,走肾及心包络,辛温能散风寒邪气,故为女子暖子宫之要药”。炙黄芪补益元气,温三焦,壮脾胃,两者共为君药;当归、赤芍、川芎调血养血,活血通络;川续断、桑寄生、菟丝子、淫羊藿补肝肾、调血脉、益精髓、祛寒湿,7味共为臣药,可助君药补肾、祛寒、通经络;羌活气清属阳,善行气分,舒而不敛,升而能沉,雄而善散;荆芥为血中风药;两者可以祛风寒、散瘀血、破结气、通经脉。枳壳、川朴可以散滞调中,破气消积,共为佐药,甘草为使,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则可共奏补肾益精,养血暖宫,调经促孕的作用,故能获效。
方剂来源:刘娥,等.紫芪暖宫汤治疗不孕症67例.实用中医药杂志,2003,19(6):292
方5 自拟助孕方
配方:助孕Ⅰ号方:生地黄、熟地黄各10g,沙苑子10g,菟丝子10g,狗脊10g,肉苁蓉15g,覆盆子15g,续断12g,山茱萸10g,陈皮6g,女贞子12g,野料豆10g。
助孕Ⅱ号方:红藤15g,蒲公英15g,赤芍、白芍各10g,莪术、白术各10g,香附10g,石见穿12g,刘寄奴10g,丹参15g,路路通10g,丝瓜络10g,陈皮6g,生甘草6g。
加减变化:Ⅰ号方:畏寒肢凉,小腹觉冷,带下清稀,或妇检子宫发育不良者,加紫石英15g,鹿角6g,巴戟天12g,锁阳10g;内热口干、舌红者,加制何首乌12g,白芍6g,桑椹15g,墨旱莲10g;经前乳胀者,酌加路路通10g,丝瓜络10g,娑罗子10g,山海螺5g;月经稀发或闭经者,加紫河车9g,当归15g,川芎6g,茺蔚子15g,月季花9g,凌霄花5g;期中加淫羊藿10g,石楠叶10g,蛇床子9g,仙茅10g,以促排卵,益肾助孕。
Ⅱ号方:湿热内阻、胞脉不通者,加穿山甲(代)6g,地龙15g,皂角刺6g,王不留行10g;热象不显,少腹隐痛,胞脉不通者,加炒小茴香6g,乌药6g,沉香6g;带黄气秽者,加粉萆薢15g,樗白皮10g,败酱草12g,车前子15g(布包);盆腔炎性包块者加桃仁6g,瞿麦10g,马鞭草15g;少腹疼痛明显者,加延胡索10g,川楝子10g;经前乳胀者加橘叶6g,娑罗子10g,刺蒺藜10g,漏芦12g。
用法: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功用:益肾助孕,清热疏络。
适应证:不孕症。
临床运用:以妊娠为治愈,治疗后未能怀孕为无效。所治46例中,经1~3个月经周期治愈24例,4~5个月经周期治愈4例,12、14、16个月经周期各治愈1例。共治愈31例,治愈率67.4%。无效15例中,1例双侧巧克力囊肿术后,4例慢性盆腔炎症伴双侧输卵管不通,7例月经稀发或闭经,1例原发不孕伴输卵管通而欠畅7年,2例原因不明。
尹某,女,27岁。婚后3载不孕。做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提示两侧输卵管不通。带下脓性,兼有阴痒,少腹坠痛,腰脊酸楚,经期尚匀,舌暗,苔白腻,证属湿热夹瘀,聚于胞脉,气机不利。治拟清热疏络,祛瘀通管。药用:红藤15g,黄柏10g,刘寄奴10g,石见穿12g,香附10g,椿白皮10g,续断12g,桑寄生12g,败酱草10g,延胡索10g,穿山甲(代)6g,赤芍、白芍各10g,陈皮6g,生甘草5g,嘱服10剂。患者以本方加减,服药1年之久,加味药物计有:柴胡6g,川楝子9g,皂角刺10g,路路通10g,丝瓜络10g,莪术10g,丹参15g,地龙15g,乌药15g,蒲公英15g,重楼15g。1990年12月行子宫输卵管碘酒造影,提示两侧输卵管通而欠畅,建议继续中医药治疗。1991年2月4日来诊,停经60余天,查尿妊娠免疫试验阳性,B超:宫腔内胎囊2.1cm×1.6cm×1.2cm,内见胎芽,胎心约150/min,而有育麟之喜。
经验体会:作者通过多年临床实践,针对本病最常见的肾虚精亏和胞脉阻滞2大类型,分别采用益肾助孕为主的Ⅰ号方和清热疏络为主的Ⅱ号方进行治疗,疗效尚属满意。补肾益精中药,能促使卵泡发育,诱导排卵,又能调节月经周期,对子宫发育不良、月经稀发、闭经、基础体温单相、黄体功能不足等不孕患者,最为合拍。清热化瘀、疏络通管中药,具有很好的抗炎作用,又可改善盆腔瘀滞,因而能促进盆腔炎症的吸收和粘连的松解,使阻塞的管腔再通,对慢性盆腔炎症所致的输卵管不通有一定疗效,如条件许可,配合中药制剂行输卵管通液治疗,治愈率会进一步提高。
《女科要旨》在论述“种子”时说:“一曰择地,二曰养种,三曰乘时,四曰投虚”,很有见地。养种是针对男方而言;择地指女方月经调和,气血充盛;乘时即待时而动,可以理解为排卵期性交;投虚乃补益男女双方精血,所谓“男子贵在养精,女子贵在调经”。在不孕症的治疗过程中,如能做到这4个方面,提高本病的治愈率是完全可能的。
助孕Ⅰ号方适应证:久婚不孕或继发不孕,月经量少色淡,经期延后,月经稀发,甚则闭经,伴有腰脊酸楚,神倦乏力,白带清稀,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基础体温单相或爬行双相,或高相期<11d者。各种检查排除输卵管不通因素,均可应用本方为主治疗。
助孕Ⅱ号方适应证:继发不孕,少腹坠痛或隐痛,腰背酸楚,带下色黄气秽,经事正常或先后无定期,经前乳胀,经色紫暗,伴有瘀块,舌质暗或有瘀点,脉弦。妇检:附件增厚,有压痛,B超提示慢性盆腔炎症,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或输卵管通液提示,两侧输卵管不通或一侧通而欠畅,均可应用本方为主治疗。
方剂来源:黄兆强.自拟助孕方治疗不孕症46例.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0,12(3):197
方6 自拟益气方
配方:党参30g,黄芪20g,菟丝子10g,淫羊藿12g,丹参30g,赤芍12g,桃仁9g,牡丹皮12g,香附12g,鸡内金6g,炙甘草6g。
加减变化:兼有口苦、白带黄、苔黄腻者可加蒲公英、败酱草,经期可加益母草活血通经,少腹痛重者可加用延胡索、川楝子等。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期间B超监测卵泡发育,如监测卵泡成熟并排卵可停用中药并指导受孕,如未孕(月经来潮),则继续用药,并重复以上过程,如无成熟卵泡或未排卵,则连续用药,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功用:益气温肾,活血化瘀。
适应证: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
临床运用:30例患者,2年累计妊娠共17例(56.7%),对照组妊娠5例(33.3%)。
经验体会:方中党参、黄芪扶助正气,气旺以促血行;淫羊藿、菟丝子温补肾气,使瘀得温而行;牡丹皮清瘀热助丹参活血化瘀之力;香附理气调经止痛;鸡内金散结软坚;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全方配合,扶正而不留邪,祛瘀而不伤正气。全方标本兼顾,使脏腑气血阴阳平衡,通过调节免疫功能阻断异位内膜的生存环境,有利于促进其吸收、溶解而达治疗目的。同时,活血化瘀能改善血黏度,防止盆腔内粘连,散结软坚,能抑制盆腔内结缔组织增生。
方剂来源:吕晓顺,等.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30例疗效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9):850
方7 四物汤加味
配方:当归12g,川芎9g,赤芍、白芍各15g,生地黄、熟地黄各15g。
加减变化:肾阳虚者加紫石英10g,仙茅、淫羊藿、菟丝子、覆盆子各15g,每次选加其中的1~2味;肾阴虚者加女贞子、墨旱莲、枸杞子、五味子、玄参、麦冬各15g,每次选加其中的1~2味。
用法: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每个月经周期(20±2)d为1个疗程。经期及妊娠后停用。
功用:养血,活血,调经。
适应证:黄体功能不全。
临床运用:单纯中药治疗20例,平均服药45剂,治疗后获妊娠15例,流产2例(1例于流产后继续治疗,再妊娠);中药加克罗米芬治疗6例,妊娠2例;中药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4例,妊娠3例。妊娠率66.7%。已娩出新生儿15例,均无畸形。经单纯中药治疗获妊娠者15例,其中于用药后3个月内妊娠者10例,4~6个月3例,7个月以上2例;加用西药克罗米芬的6例亦全部于治疗后6个月内妊娠。
经验体会:四物汤具有养血、活血、调经的作用,佐以补肾阴、肾阳之品,更有助于改善循环,激活黄体功能。本组治疗后5例未来月经即妊娠,BBT大部分患者由治疗前Ⅱ~Ⅳ型转化为Ⅰ型(正常双相)。其中单纯中药治疗者妊娠率为75%,对中药治疗不理想者加用克罗米芬或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又可获得成功。对以上治疗均无效者应考虑其黄体功能不全可能与高催乳素血症有关。本组有效病例多在服药后6个月内妊娠,为此作者认为以3个周期为1个疗程较为合适。所娩新生儿均无畸形,显示了中药治疗黄体功能不全的安全性。
方剂来源:苑淑肖.四物汤加味治疗黄体功能不全30例.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20):2672
方8 二仙促孕汤加减
配方:仙茅、淫羊藿各20g,紫石英、菟丝子、当归、熟地黄各15g,穿山甲(代)10g,路路通20g。
加减变化:肝郁气滞型二仙汤加柴胡、青皮各15g,合欢皮、香附各20g,乳胀较重者加王不留行15g,橘核20g;经血块多者加香附20g,三七粉10g。肾阳虚型方用二仙汤加鹿角霜15g,川椒10g,熟地黄20g;便溏或带下量多者,酌加山药、白术各20g,补骨脂10g。气血亏虚型以二仙汤加当归20g,黄芪30g,川芎10g,阿胶15g;久病伤及肾阴者加枸杞子、女贞子各20g,墨旱莲15g;血量较多者加升麻10g,煅龙骨30g。热盛瘀阻型方用二仙汤去紫石英、菟丝子,加萆薢20g,黄芩15g,夏枯草、红藤、蒲公英各20g;血瘀较重、夹有血块者酌加丹参、牛膝、蒲黄等。痰湿内阻型方用二仙汤加制半夏10g,苍术、陈皮各20g,经闭不行者加三棱、莪术各10g,红花20g;偏热者加天竹黄、黄芩各15g,荷叶20g。
用法:于月经后3日始服,每日1剂,服6剂左右至排卵期停服,3个月1个疗程。
功用:温肾助孕,调升冲任。
适应证:不孕症。
临床运用:经多年临床应用,疗效满意。
经验体会:不孕症在临床上总与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癥瘕等疾病相伴发。所以在治疗时,应先着重治疗引起不孕的疾病。本病的发病机制错综复杂,但究其根源总与肾主生殖及气血阴阳失调有关,治疗上通过补肾药的应用,能够通过调节生殖内分泌功能,使血清激素的含量发生明显变化,进而促进周期性排卵,达到治疗不孕的目的。二仙促孕汤就是通过性腺轴、肾上腺调节,起到降低雄激素、提高雌激素、促进排卵的作用。二仙促孕汤从温补肾中阳气入手,来带动一身之气血,结合临床辨证,针对痰、瘀、湿聚等病理产物,以温阳补肾、活血化瘀、散结通络为大法,通过调节气血阴阳,使冲任二脉气血充盈和畅,胞宫藏泄有度,则胎有所养,子有所育,不孕之证方可治矣。
方中仙茅、淫羊藿、紫石英、菟丝子有温宫暖肾,填经益髓,补益冲任之功效。当归、熟地黄养血滋阴,补益肝肾;穿山甲、路路通活血通经,排卵促孕。全方共奏温肾助孕,调升冲任之功效。
方剂来源:徐兆宪,等.二仙促孕汤加减治疗不孕证经验.辽宁中医杂志,2004,31(11):937
方9 自拟排毒扶正汤
配方:金银花15g,连翘10g,板蓝根15g,生地黄15g,玄参15g,茯苓15g,白术10g,山药10g,黄芪20g,厚朴15g,半夏10g,陈皮10g,炒三仙各10g,甘草10g。
加减变化:月经周期5~10天,服用促进卵巢、子宫发育及卵泡成熟的方药,如紫河车、肉苁蓉、熟地黄、当归等。月经周期11~15天,服用促进血液循环、促排卵的方药,如当归、茺蔚子、赤芍、牛膝等。月经周期25~28天,服用促内膜充血、脱落、产生月经的方药,如丹参、赤芍、川芎、桂枝等。
用法:每天1剂,煎2次兑匀分3次口服。15天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3~5天。3个月为1个疗程。
功用:排毒扶正。
适应证:毒品依赖引发月经不调及不孕症。
临床运用:29例患者,经治疗,月经不调治愈9例,显效1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1.6%;不孕症治愈1例,显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80%。
陈某,31岁,已婚。1990年结婚,同年流产1胎。1991年开始吸毒,吸毒8年,至求诊之时一直未孕。1999年8月戒断,10月求诊希望生育。自诉自吸毒3~4个月后即出现月经不正常,以后情况日益严重,经期紊乱,经量极少,至求诊之时已闭经近8个月。经妇科检查,见阴道干涩。B超示子宫、双附件未见异常。内分泌检查示高泌乳素血症,性激素分泌失衡。自诉性冷淡、失眠、便秘、精神欠佳等。男方经精子常规检查基本正常。投自拟排毒扶正汤15剂,加重蒲公英、板蓝根等用量,加制大黄6g。患者自觉发热、烦躁的感觉明显好转,有食欲,大便基本正常。睡眠一般,精神仍欠佳。二诊加柴胡、枳实、白芍、远志、石菖蒲继调10剂,患者基本情况稳定。作者为患者制定内分泌周期治疗方案,调整月经周期9月余,月经基本恢复正常。继续调补肝肾及冲任,患者于2000年10月自然怀孕,后足月顺产一女婴。
经验体会:作者通过临床数十例病案的总结,对于毒品依赖引发月经不调、不孕症的女性吸毒者,在其戒断后,如何调节内分泌平衡,恢复其女性生理功能,有些粗浅的体会。中医学对中医妇科范畴的月经不调、不孕症的病因病机、治则论述颇详。而因吸毒引发的月经不调、不孕症的病因病机又有其特殊性,加之毒品依赖往往造成的是多系统、多脏器的损害,因此其论治往往较为复杂。若单纯责之内分泌紊乱或见症治症,恐收效难全。作者临床治疗时除发挥中医论治优势——辨证施治外,认为继续排毒(戒断后)及扶正是非常关键的。继续排毒指戒断后仍需荡涤五脏六腑,扶正当以培补脾土为首。
毒品应属苦温燥烈之品,走窜之力极强,易致火毒内蕴,毒燔气营,毒结三焦,充斥血脉,日久气血必虚,五脏六腑阴阳必致失调。毒皆胀腹,脏腑郁闭当荡涤脏腑,日久毒甚,脾肾两虚,心肾不交,当攻补兼施,通泻六腑,逐毒于外,填精固髓,培补脾土。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谷气盛则血海满”,“冲脉隶于阳明”,脾胃健旺,则气血生化有源,肾气盛,冲任脉通,天癸至,为月经调和,胞宫受孕育胎,调治一段时间,再辨证施治建立内分泌周期,每获佳效。遵以上论证,作者每遇吸毒戒断后月经不调、不孕症患者,先以自拟排毒扶正方加减调治一段时间,再辨证施治建立内分泌周期,每获佳效。
方剂来源:贾毅,等.自拟排毒扶正汤治疗毒品依赖引发月经不调及不孕症29例临床报道.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2,9(1):30
方10 自拟调经促孕汤
配方:菟丝子15g,五味子15g,覆盆子12g,枸杞子12g,当归12g,赤芍10g,白芍12g,牛膝10g,泽兰12g,益母草15g,香附10g,路路通15g,丹参30g,鸡血藤30g,紫石英20~30g。
加减变化:偏肾阳虚者加仙茅12g,淫羊藿15g,肉苁蓉12g;偏肾阴虚者加熟地黄24g,何首乌15g;阴虚有热者加女贞子15g,墨旱莲30g,牡丹皮10g;宫寒者加艾叶15g,乌药6g,小茴香6g;腹痛者加延胡索10g,三棱10g;腰痛加续断15g,桑寄生15g;黄体功能不足者减泽兰12g,加仙茅12g,淫羊藿15g,龟甲12g,鹿角胶12g;继发不孕者加穿山甲(代)6g。
用法:月经周期正常每月服药7剂。月经第1天开始服药,连服3日,每日1剂,每剂煎200~300ml,早晚2次分服。月经第11天起服上方加仙茅12g,淫羊藿15g,肉苁蓉12g,再服4剂。同时配合基础体温测定。月经周期在40~50天的,用上方于月经第7天开始服药,每日1剂,连服5日停2日,每月服药15剂。月经周期2~3月一潮或闭经者用上方加仙茅12g,淫羊藿15g,每日1剂,连服7日停3天。至月经来潮时再服3剂,停药1周后再开始服药。
功用:补肾益精,调补冲任,疏肝解郁,活血通络。
适应证:适用于女性不孕属肾虚精亏,气滞血瘀者。
临床运用:74例患者,经治疗,原发不孕38例,受孕20例(52.6%);继发不孕36例,受孕29例(80.5%)。总治愈率为(66.2%)。好转10例(13.5%);无效15例(20.3%)。
艾某,女,30岁。婚后5年同居未孕(爱人精液常规正常)。月经16岁初潮,每30~38天来潮1次。行经3~4日即净。现月经量少,带经3日,色黑有血块。经前腰酸疼痛,经行时小腹冷痛,两乳房胀痛,性情急躁易怒。白带色黄有味。妇科检查左侧附件稍厚,输卵管通液良好,测基础体温为单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证属肝肾不足,肝郁血瘀。治以益肾疏肝,活血通络。方药:菟丝子15g,五味子15g,覆盆子12g,枸杞子12g,当归12g,赤芍、白芍各12g,牛膝10g,泽兰12g,益母草15g,香附10g,路路通12g,紫石英20g,鸡血藤30g,丹参30g,延胡索10g,乌药6g,败酱草30g。服上方治疗4个月后基础体温呈双相。后正常分娩一女婴。
经验体会:促孕调经汤的组成特点为补肾气、益精血、养冲任、调月经而促进受孕。通过临床观察,该方对于人工流产术和刮宫术后之继发不孕效果最佳。手术损伤胞宫冲任是本病证与其他病证不同之处。胞宫冲任隶属于肾。若其受损必累及于肾。且术后致使气血亏虚,冲任受损,精血亦伤,加之胞宫内尚有败血未净,复感外邪,瘀阻胞脉,致血行不畅而受孕被阻。故方中用菟丝子、覆盆子、五味子、枸杞子补肾益精,调补冲任,促进卵子生成;香附、当归、赤芍、丹参、鸡血藤养血疏肝,活血化瘀;赤芍配泽兰、益母草、路路通有通经行瘀、增强子宫收缩之功用,使瘀阻胞脉之血得以散行;泽兰配牛膝、化瘀生新、理气破血、引血下行,使气血通畅;紫石英温补肾阳,促进排卵。全方配伍,使肾气旺、精血充、冲任通、月经调,故易受孕。
方剂来源:杨桂芬.自拟调经促孕汤治疗不孕症74例临床总结.北京中医,2000(6):24
方11 自拟温经止痛汤
配方:吴茱萸9g,肉桂6g,香附20g,当归、川楝子、阿胶、党参各15g,白芍、川芎、牡丹皮,延胡索各10g,甘草5g。
加减变化:经血紫暗伴血块者加丹参、莪术、红花、失笑散;胸胁及乳房胀痛者加柴胡、木香、枳壳;腰腿酸痛者加续断、牛膝;手足不温或痛剧出冷汗者加附子、艾叶;经痛拒按伴舌红苔黄者加黄芩、生地黄。
用法:每日1剂,水煎400ml,分2次服。一般月经来潮前1周开始服药,共服15剂,连服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功用:疏肝理气,缓急止痛。
适应证:原发性痛经。
临床运用:56例患者,经服药1~2个疗程,症状消失,月经正常为痊愈,共31例(55.35%);服药2~3个疗程,症状明显减轻为好转,共18例(32.14%);连续服药3个疗程,症状无改善为无效,共7例(12.51%)。总有效率87.49%。有效49例中,随访0.5~1年41例,8例不孕患者已生育子女,而未婚38例中有16例结婚后已生育子女。
黄某,女,26岁,已婚4年未生育。患者14岁月经初潮,周期28天,经期6~7天,经量150ml左右,色紫暗且伴有血块,初潮时少腹胀痛,半年后加重,每次月经来潮前3天开始少腹下坠胀痛,且伴有胸胁乳房胀痛,痛时面色苍白,得温则减,喜按,恶心呕吐,须用止痛药方能缓解,近年来疼痛加剧,止痛剂亦难以奏效。结婚从未采取避孕亦未生育。曾在外院中西药治疗均未见效。查脉弦细,舌质淡红,边有瘀点,苔薄白。参合脉证,辨证为寒凝胞宫,气滞血瘀。当温肾暖宫,理气化瘀,散寒止痛。拟温经止痛汤加减:吴茱萸9g,桃仁、川芎、延胡索、川楝子、柴胡各10g,白芍、香附、当归、阿胶各15g,肉桂6g,甘草5g,艾叶20片。每日1剂,水煎400ml,分2次服。月经来潮前开始服药,共服15剂,连服2个疗程。服完第1个月经周期后疼痛明显好转,服完第2个周期,痛经止。坚持服完1个疗程后则痛经痊愈,半年后喜得一子。
经验体会:《万病回春》云:“血虚有寒,治当温痛散血。”温经止痛汤方中吴茱萸、肉桂温经散寒,吴茱萸擅长于行气止痛,肉桂长于温通血脉,对血瘀寒凝腹痛之证用之效果颇佳。当归、川芎补中有动,行中有补,为血中之气药,二药润燥相宜,祛瘀不伤气血,养血而不致气滞血凝,活血祛瘀不伤气血,养血而不致气滞血凝,活血祛瘀,养血调经。川楝子、延胡索合用,气血并行,共奏疏肝理气,泄热之效,尤能止痛。香附、延胡索理气开郁,又能活血调经,一气一血,血畅气顺,气血并治,且有较强的止痛作用。白芍、甘草配伍,酸甘化阴,甲乙化土,具有缓肝和脾、益血养阴、缓急止痛之功。党参、肉桂温经散寒补阴。阿胶、白芍益血养阴,补血通络。牡丹皮可助肉桂、川芎祛瘀并能清血分虚热。党参、甘草益气和脾,以资生气之源,阳生阴长、血源可充。该方擅长温经止痛,活血祛瘀,重在温经,温中寓补,并注意到肝脾同治。肝脾调和,阳阴不偏,寒热不生,血脉畅通;寒热并用,气血双补,有补有行。
方剂来源:沈志忠,等.自拟温经止痛汤治疗原发性痛经56例.四川中医,2000,18(9):36
方12 温胆汤合膈下逐瘀汤
配方:温胆汤合膈下逐瘀汤加减:茯苓15g,半夏10g,枳壳10g,竹茹10g,陈皮15g,延胡索10g,赤芍15g,当归10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香附10g,夏枯草15g,橘核10g。
归芍地黄汤加减:当归20g,赤芍10g,熟地黄15g,丹参10g,阿胶10g,牛膝15g,枸杞子10g,菟丝子10g,杜仲10g,桑寄生10g。
用法:初期以化痰散结,行气活血为法,服温胆汤合膈下逐瘀汤加减治疗,每日1剂,经前1周始服,经净后停服,3个月为1个疗程。后期以补肾养血为法治疗。方以归芍地黄汤加减,每日1剂,连服3个月。
功用:化痰散结,行气活血,补肾养血。
适应证:子宫内膜异位不孕症。
临床运用:36例患者,经治疗,痊愈26例,其中5例为原发性不孕,21例为继发性不孕(72.2%);好转6例(16.7%);无效4例(11.1%)。总有效率88.9%。受孕时间,6个月内受孕11例,6个月至1年内受孕10例,1~2年受孕3例,2~3年受孕2例。
经验体会:中医对本病的研究多集中在气滞血瘀上。作者认为血瘀固然是本病的关键,瘀血阻滞胞宫、胞络、冲任,气血运行不畅,但痰湿亦不容忽视,宿痰瘀血,日久不散,经络阻滞,精卵结合受阻,乃至不孕。故初期应以行气,化痰,消瘀兼顾之法治疗。以茯苓、半夏、枳壳、竹茹、陈皮行气化痰,以延胡索、赤芍、当归、川芎、桃仁、红花、香附行气活血化瘀,辅以夏枯草、橘核软坚散结。全方畅行气血,消痰散结。后期痰瘀已消,但血海空虚,肾精不充,故治疗以补肾养血为法,以当归、赤芍、熟地黄、丹参、阿胶养血调血,以牛膝、枸杞子、菟丝子、杜仲、桑寄生补肾填精。妇人以血为本,气血调和,冲任脉盛,肾气充足,而能安然受孕。
方剂来源:王峥.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不孕症36例.中国民间疗法,2004,12(7):58
方1
配方:黑木耳30g,大枣40g。
用法:将黑木耳、大枣洗净,共煮汤服用。每天2次,可经常服用。
功用:补中益气,养血止血。
适应证:身体虚弱,贫血体质者月经过多,症状有月经量多,血色淡红或红,淋漓不尽,体虚无力,疲倦乏力,少言懒动。
方2
配方:阿胶20g,艾叶15g。
用法:将艾叶洗净,入锅加清水,大火煮沸,小火慢熬2h;再加入捣碎的阿胶粒,边煮边搅匀,阿胶溶化后即可饮用。5天为1个疗程。
功用:温经祛寒,养血止血。
适应证:虚寒型月经过多、崩漏。
方3
配方:连皮天冬、红糖各30g。
用法:天冬连皮洗净,用清水1250ml煎成500ml;加入红糖再煮开即可。温热服用,每天1次,5次即可显效。
功用:养阴清热,润肺滋肾。
适应证:妇女月经过多、崩漏。
方4
配方:茶叶10g,冰糖20g,莲子30g。
用法:将茶用水冲泡后取汁;另将莲子用温水浸泡2h后,加冰糖炖烂,倒入茶汁拌匀,即可饮用。平时可经常服用。
功用:健脾益肾。
适应证:脾肾两虚型月经过多或崩漏。
方5
配方:三七5g,白及15g,血余炭、姜炭各10g,冰糖适量。
用法:将前4味共研为末,水煎,冲冰糖服。分2次服,连服5天为1个疗程。
功用:活血化瘀,止血调经。
适应证:血瘀型月经过多。
方6
配方:毛豆角250g,太子参、黄芪各10g,食盐适量。
用法:将毛豆角洗净,太子参、黄芪洗净。将全部用料同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共煮,中火煮1.5h即可。豆熟后,剥开皮食种仁,可常服用。
功用:补气止血。
适应证:气虚型月经过多,症状有月经量过多。
方7
配方:黄芩100g,陈醋250g,粳米60g,冰糖适量。
用法:将黄芩放入陈醋中浸泡10天后,滤出焙干研末;粳米煮成粥后,放入黄芩20g,以及冰糖,调匀服食。可连服5天。
功用:滋阴清热,凉血止血。
适应证:血热型月经过多。
方8
配方:鲜芹菜150g,白糖适量。
用法:将芹菜洗净切碎,榨汁;加入白糖调味即成。随时饮用。
功用:清热凉血,止血调经。
适应证:血热妄行月经过多。
方9
配方:鲜荷叶2张,红糖30g。
用法:将鲜荷叶洗净,切成细丝;放入锅内,加红糖适量,置大火上烧沸,再用小火熬煮30min,滤去荷叶渣。饮汁代茶,可连续、经常服用。
功用:滋阴安神,清热止血。
适应证:血热型月经过多。
方10
配方:乌梅、金樱子各500g。
用法:将乌梅、金樱子洗净后捣碎,加水2500ml,用耐温的沙锅小火熬成250ml。每次服5ml,每天3次,连续服7天。
功用:敛肺,涩肠,生津,安蛔,收敛止血。
适应证:气虚型、血热型月经过多。
一、药 茶
方1 乌梅红糖水
配方:乌梅9g,红糖适量。
用法:将乌梅、红糖加水1大碗,煎至半碗,去渣饮用。每日2次,温热饮服。
功用:收敛,止血。
适应证:功能性子宫出血。
方2 豆浆韭汁饮
配方:豆浆1碗,韭菜250g。
用法:韭菜洗净,捣取汁,对入豆浆煮沸即可。空腹时1次服下。
功用:补气温经。
适应证:气虚型崩漏。
方3 黑白茶
配方:墨旱莲30g,白茅根30g,苦瓜根15g,冰糖适量。
用法:将诸药洗净,加水适量煎取药汁,再加入冰糖调味即可。每日1剂,不拘时代茶饮。
功用:滋阴清热,凉血止血。
适应证:阴虚型崩漏。
方4 芙蓉莲蓬茶
配方:木芙蓉花15g,莲蓬15g,冰糖15g。
用法:以上前2味加水煎汤,去渣取汁,加入冰糖,代茶频饮。
功用:清热凉血,消肿解毒。
适应证:血热型月经过多。
方5 仙鹤草茶
配方:仙鹤草60g,荠菜50g,茶叶6g。
用法:上3味同煎,每日1剂,随时饮用。
功用:清热凉血止血。
适应证:崩漏及月经过多。
二、药 酒
方1 参茸补血露
配方:当归15g,川芎12g,丹参30g,鹿茸6g,枸杞子9g,五味子9g,白豆蔻9g,白术15g,莲子15g,茯神12g,远志15g,石菖蒲15g,甘草12g,何首乌12g,生地黄15g,白酒2500ml,白糖适量。
用法:将上述药物切片盛入绢袋,用白酒2500ml,白糖适量,同置罐中,密封,放锅中隔水煮3h,取出放凉,埋土3天出火毒,5天后过滤,即成。一日3次,每次1盅。
功用:活血养血,滋肝肾,补精血,理气健脾,安神定志。
适应证:精血不足,妇女月经闭止,面色不华,阳虚精血不足的不孕等症。
方2 川芎止痛酒
配方:川芎24g,白酒150ml。
用法:将川芎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煮成100ml,去渣,即成。日服1剂,分3次服完。
功用:祛瘀止痛。
适应证:适用于妇女血崩。
方3 丹参去痛酒
配方:丹参30g,延胡索30g,牛膝15g,红花15g,郁金15g,白酒500ml。
用法:以上前5味加工捣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5天即成。行经前2天即开始饮服,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服15ml,至月经干净时停饮。
功用:活血散瘀,行气止痛,益肾除痹,解瘀止痛。
适应证:血瘀气阻,经水不畅,5天以上月经仍不干净者甚效。
方4 双蓟根白酒
配方:大蓟根100g,小蓟根100g,白酒500ml。
用法:以上前2味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5天即成。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服30ml。
功用:止血。
适应证: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及妇女崩漏,下血不止。
三、药 粥
方1 小麦鸡血粥
配方:小麦150g,鲜鸡血1碗,米酒100ml。
用法:用小麦加水煮粥,鸡血用酒拌匀,放入小麦粥内煮熟。每日分2次服。
功用:养心,益肾。
适应证:气虚型功能性子宫出血。
方2 乌雄鸡粥
配方:乌雄鸡1只,糯米100g,葱白3茎,花椒、食盐各适量。
用法:将鸡去毛及内脏,洗净,切块煎烂,再入糯米及葱、椒、食盐煮粥。空腹食,每日2次。
功用:益气养血,止崩安胎。
适应证:脾虚血亏而致的暴崩下血或淋漓不净、血色淡质薄、面色白或水肿、身体倦怠、四肢不温、气短懒言等。
方3 糯米阿胶粥
配方:阿胶30g,糯米100g,红糖适量。
用法:先将糯米煮粥,待粥将熟时,放入捣碎的阿胶,边煮边搅匀,稍煮二三沸加入红糖即可。每日分2次服,3天为1个疗程,间断服用。
功用:滋阴补虚,养血止血,安胎,益肺。
适应证: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及血虚等。
方4 益母草汁粥
配方:鲜益母草汁10g,鲜生地黄汁40g,鲜藕汁40g,生姜汁2g,蜂蜜10g,粳米100g。
用法:先以粳米煮粥,待米熟时,加入上述诸药汁及蜂蜜,煮成稀粥即成。每日2次,温服。病愈即停,不宜久服。
功用:滋阴,养血,调经,消瘀,解渴,除烦。
适应证:妇女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等。
四、药 膳
方1 艾叶生姜煨鸡蛋
配方:艾叶15g,生姜25g,鸡蛋2个。
用法:将上3味加水适量同煮;待鸡蛋熟,剥去壳,复入原汤中煨片刻。吃蛋饮汤,每日2次。
功用:温经,止血,安胎,散寒。
适应证:崩漏及胎动不安、习惯性流产。
方2 芹菜益母汤
配方:芹菜250g,益母草50g,鸡蛋2个,油盐适量。
用法:将上3味加水适量同煮汤,加油、盐调味。每日分2次食,食蛋,饮汤。
功用:补血调经。
适应证:月经不调。
方3 猪皮胶冻
配方:猪皮500g(去毛),黄酒120ml,红糖120g。
用法:将猪皮切片,加水适量,炖至稠黏状,加黄酒、红糖调匀,停火,冷藏备用。每次20g左右,每日3次。
功用:滋阴清热固冲。
适应证: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方4 炮姜当归烧羊肉
配方:羊肉500g,当归12g,生地黄10g,炮姜10g,酱油、米酒、糖各适量。
用法:将羊肉切块,放入沙锅内,加其后诸味,用文火煮熟透即可食用。可作中、晚餐菜肴,分次适量服食。
功用:温经固冲止血。
适应证: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方5 参芪鸽汤
配方:西洋参3g,黄芪15g,乳鸽1只。
用法:将乳鸽去毛及内脏(不必清洗腹腔内余血),加入西洋参片、黄芪,加水适量,隔水蒸炖1h,加盐少许即可服用。饮汤食肉,嚼食参片。
功用:益气健脾,固冲摄血。
适应证: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