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谈到,“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这个爱好,伴随着习近平从梁家河村的窑洞到清华大学的课堂,从正定到福建,从浙江到中央,一路追寻过来,读书已经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存在于他工作、生活的每一个片段。
1969年初,习近平和来自北京的其他14名知青来到陕西省延川县一个名叫梁家河的小山村插队。在那个吃饭都是问题的年代,他依然秉持良好家风影响下形成的读书习惯。
据《习仲勋传》记载,习仲勋和齐心经常鼓励儿女多读书、多学习,为人民作贡献。习近平当时“带一箱子书下乡”,乡亲们甚至回忆起因为这箱书引发的一个小插曲。有个后生,平时村里人都知道他精明,那天给知青扛箱子时,他挑了一个看起来比较小的棕箱,结果在路上还是落在了后面。等歇息的时候,他随手掂量了一下别人扛的大箱子,才发现远没有自己的沉,他后悔自己上了当,嘴里嘀咕说,这北京知青是不是带了金元宝。后来证实,那个箱子是习近平带的,里面装的不是金元宝,而是满满一箱子书。读这箱子里面的书,是习近平在梁家河村劳动之余最大的爱好。
几乎梁家河的每一位乡亲在提到习近平时,都用“爱看书”、“好学”来评价他。在他们的记忆中,习近平经常在煤油灯下看“砖头一样厚的书”,他随身军包内装的全是书和厚厚的笔记。
2013年青年节,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座谈时回忆那段岁月说:“我到农村插队后,给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先从修身开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在报考大学时,习近平三个志愿填的都是清华大学。正是凭着这种勤奋好学、坚忍不拔的劲头,知识改变了习近平的命运。1975年,习近平来到清华大学,在化工系基本有机合成专业度过了四年大学生活。
1983年,习近平从中央军委办公厅秘书岗位上转业,来到河北正定县任职县委副书记,在这里他结识了知己贾大山。他后来在《忆大山》一文中提到,那时候的贾大山虽然只是一个业余作者,但其小说《取经》已摘取了新时期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桂冠,正是一颗在中国文坛冉冉升起的新星。
未到正定之前习近平就曾读过几篇大山的小说,常常被他那诙谐幽默的语言、富有哲理的辨析、真实优美的描述和精巧独特的构思所折服。到正定后,习近平第一个登门拜访的对象就是贾大山。作为一名作家,贾大山有着洞察社会人生的深邃目光和独特视角。在引为知己的同时,习近平也把他作为及时了解社情民意的窗口和渠道,作为行政与为人的参谋和榜样。
2003年开始,《浙江日报》经常在头版《之江新语》言论专栏发表一位作者名叫哲欣的文章,文章短小精悍,内容独到,常常让人感到振聋发聩。“哲欣”就是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的笔名。
在《之江新语》中,我们经过仔细翻检,发现其中关于“读书”主题的就有四五篇,“读书就是立德”,他提出“广大党员干部要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使读书学习成为改造思想、加强修养的重要途径,成为净化灵魂、培养高尚情操的有效手段。要真正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境界要求,使一切有益的知识、一切廉洁的文化入脑入心,沉淀在我们的血液里,融会到我们的从政行为中,做到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敦方正直,清廉自守,拒腐蚀、永不沾”。
2006年1月24日,习近平在浙江省委办公厅系统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谈到与大家交流这么多年来从政的几点体会,概括起来就是简单的28个字:激浊扬清、敬业乐业、乐在人和、力戒浮躁、贵耳重目、求知善读、戒奢节俭。习近平用自身对于“求知善读”的体验教育了广大党员干部,在这次讲话中,习近平引用“吾生有涯,而知无涯”强调了求知善读的重要性。
中共十八大后,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习近平开始了治国理政的繁忙工作,在日理万机之余,他从未中断的就是“读书”。2014年,在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采访时说:“对我来说,问题在于我个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当然是都被工作占去了。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习近平本人不仅坚持着这种工作和生活方式,他还率先垂范,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要将读书作为增强本领、胜任繁重任务的重要途径。“领导干部读书学习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2009年5月13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说,“我讲三个观点:一是领导干部要爱读书,二是领导干部要读好书,三是领导干部要善读书”,系统阐述了对读书的认识和体会。
2013年,履职国家主席的习近平再一次在中央党校强调“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为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对我们的本领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本领不是天生的”,要通过全面的、系统的、富有探索精神的学习才能获得。
2015年1月,在第四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序言》中,习近平提到要努力学习各方面知识,努力在实践中增加才干,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着力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着力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
印度工程师孟莎美一篇名为《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的文章曾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引起国人高度关注。孟莎美在文中提到,在从法兰克福飞往上海的飞机上,当时正是旅途休息时间,“机舱已熄灯,我蹑手蹑脚地起身去厕所。座位离厕所比较远,我穿过很多排座位,吃惊地发现,我同时穿过了很多排———不睡觉玩iPad的,基本上都是中国人,而且他们基本上都在打游戏或看电影,没见有人读书。”他在文章中感慨:“一个本有着最悠久阅读传统的国家,现在的国民却难以坐下来看一本书。”
当下,关于读什么书才能增长本领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习近平在多种场合的讲话给出了明确答案。
(一)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厚厚的一本《习近平用典》,体现了习近平对中国传统文化优秀成果的熟识和灵活运用。2013年11月,习近平参观孔子研究院,对《孔子家语通解》和《论语诠解》这两本书表示了浓厚的兴趣,这条新闻引发了媒体与公众的强烈关注与解读,这两本书也因此“一夜畅销”。
有媒体曾经汇总过习近平在文章、讲话与著作中用典情况,指出多次引用《史记》《诗经》《礼记》《尚书》等书中的故事、名句,四书五经典故运用娴熟,诸子百家文史笔记尽入文彀。
习近平深刻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们进行道德教育修养的“好教材”,人们通过学习把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助于“正确处理义与利、己与他、权与民、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等重要关系”,“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要求“领导干部多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经常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
(二)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武装头脑
习近平一再强调“我们正在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伟大而波澜壮阔的,是前人没有做过的。”这给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领导干部领导素质的核心和灵魂。
1939年底,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对一位进马列学院学习的同志说:“马列主义的书要经常读。《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100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读,每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我写《新民主主义论》时,《共产党宣言》就翻阅过多次。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于应用,要应用就要经常读,重点读。”今天,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更需要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
(三)汲取世界文明的营养
2009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曾同德国总理默克尔一起出席法兰克福书展开幕式,并致辞说:正是不同文化的彼此交流,才让不同国度的人们知道了中国的孔子、德国的歌德、英国的莎士比亚。阅读国外名著是习近平读书的一大特色,也是他吸取一切世界文明营养的具体体现。
在习近平的书单中,中外优秀书籍都是他阅读的范围,他对外国名著保持着广泛的阅读兴趣。据媒体报道,因为喜欢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在第一次访问古巴期间,习近平专程去了海明威当年写《老人与海》的栈桥边。第二次去古巴访问时,他抽时间去了城里海明威经常去的酒吧,点了海明威爱喝的朗姆酒配薄荷叶加冰块。
2014年2月7日,习近平在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深情地列举了11位俄罗斯作家的名字,“克雷洛夫、普希金、果戈里、莱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涅克拉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肖洛霍夫,他们书中许多精彩章节和情节我都记得很清楚”,习近平的文学素养令俄罗斯民众惊叹不已。
2014年10月,在文艺座谈会上,习近平多次回忆自己年轻时的阅读史,他在陕北农村插队时到处借书看,听说30里地外的下乡知青带了一套《浮士德》,就走了30里山路去借回来看,在会上一并列举了包括俄、法、英、德、美等国136位文化大师,近百部经典文学作品。近百部世界文学经典作品的名字,列出的不仅仅是读书单,更折射出习近平对精神世界的不懈追求。(www.xing528.com)
在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指出当前领导干部读书的状况不容乐观,突出表现为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追求享乐、玩物丧志,不好读书;二是热衷应酬、忙于事务,不勤读书;三是浅尝辄止、不求甚解,不善读书;四是学而不思、知行不一,学用脱节。
对待读书的态度上出现“差不多”、“无所谓”、“顾不上”、“会吃亏”的思想观念,习近平一再告诫大家“要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
(一)读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读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既要读得巧,又要读得实。读书人以“衣带渐宽终不悔”来形容读书要刻苦钻研。我国古代有“头悬梁锥刺股”的读书典故,习近平也有自己的读书心得。他强调读书要勤奋努力,舍得付出,百折不挠,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
2013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曾回忆自己插队时读书的状况,“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圈在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
习近平结合自身的学习工作经历,总结出读书应该发扬的三种劲头。
第一是发扬挤劲。争取每天挤出一定时间读书,特别要善于把各种零碎时间利用起来。
二是要发扬钻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功夫下到一定程度,就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三是要发扬韧劲。读书最可贵的是终身坚持,无论处于哪个年龄段都孜孜不倦地读书。
2002年4月,时任福建省长的习近平来到福州大学为2000多名青年学生代表作形势报告。他向青年学子们介绍一副对联,上联是“智叟何智只顾眼前捞一把”,下联是“愚公不愚哪管艰苦移二山”。通过这副对联,习近平勉励莘莘学子不仅要刻苦读书学习,更要端正读书学习的正确方向。
在习近平看来,读书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付出辛劳的过程,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用“韦编三绝”的精神,结合足够的知识积累,综合运用分析与概括、归纳与演绎等诸多思维方式,才能准确把握住文章的观点、作者所要表达的真实含义。
(二)学以致用是读书的最终目的
知然后行,行起于知。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做好领导工作、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各种知识,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根本目的是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只有这样,读书学习的成果才能在工作中显现。
2014年10月,习近平在他主持召开的文艺座谈会上,提到了德国的雅斯贝尔斯。他引述这位哲学家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说,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当时古代希腊、古代中国、古代印度等文明都产生了伟大的思想家,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文化传统,并一直影响着人类生活。他评价说“这段话讲得很深刻,很有洞察力”。
古往今来,中华民族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的巨大影响,无不来源于文化的强大号召力和吸引力。今天,以前所未有姿态屹立于世界舞台的中国,也深刻承载着文化的影响和感召,开启这种智慧的途径就是读书,读有所得才能学有所用。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习近平广泛吸取着历史带来的滋养。他熟读世界名著,用自己对于经典著作的体会来寻求各国之间的共识。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时表示,“读法国近现代史,特别是法国大革命史的书籍,让我丰富了对人类社会政治演进规律的思考。读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狄德罗、圣西门、傅立叶、萨特等人的著作,让我加深了对思想进步对人类社会进步作用的认识。读蒙田、拉封丹、莫里哀、司汤达、巴尔扎克、雨果、大仲马、乔治?桑、福楼拜、小仲马、莫泊桑、罗曼?罗兰等人的著作,让我增加了对人类生活中悲欢离合的感触。”这一长串深刻影响了近代思想的名字的背后,透视出习近平对法国文化的理解与尊重,自然拉近了中国人民同法国人民心理上的距离。
在国外的数次演讲中,他同样广泛谈到了各国的优秀著作,以读书的深刻体会拉近彼此之间距离,寻找到各国与中国契合的脉搏,为世界和平和发展谋取福祉。
(三)在读书世界里感悟人生、乐以忘忧
习近平曾说过,“要坚持在读书学习中把握人生道理、领悟人生真谛、体会人生价值、实践人生追求,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这些代表着中国千年积淀的文化体现,应该内化成为一种修养坚持和修炼。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时,对文艺工作者提出要求“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很多传世之作都是反映时代要求和人民心声的,多读书才能感受时代情怀,才能深知人民关切。
了解一些文学知识,通过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培养高尚的生活情趣。习近平以自身做典范,吸取着中外文化深厚的滋养。他曾在《忆大山》一文中回忆与贾大山交往情节,“一个春寒料峭的傍晚,我在工作人员陪同下来到大山居住的小屋,相互问候之后,便开始了漫无边际的闲聊,文学艺术、戏曲电影、古今中外、社会人生,无所不及,无话不谈。虽然第一次见面,但我们却像多年不见的朋友,有说不完的话题,表不尽的情谊……”,从中不仅可以感受到俩人惺惺相惜之情,更能看到深厚文化碰撞的火花。
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我们从习近平的众多著作中发现印迹,那首《念奴娇?追思焦裕禄》,是习近平担任福州市委书记时所作的一首词,意境开阔,感情真挚,令人动容。那本《之江新语》将民本情怀“润物细无声”,语言凝练,笔触生动,思想深刻,深厚的文化功底可见一般。
从2013年12月31日至今,习近平以国家主席身份连续三年发表了新年贺词,在聆听习主席令人振奋的贺词的同时,我们也从央视画面看到了他的办公室和他身后偌大的书架。据媒体梳理,书架上图书大致分为:
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辞典、历史、国际政治、科学素养等类。大致有《诗经》、《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大全集》、《宋词选》、《鲁迅全集》、《老舍全集》、《外国小说鉴赏辞典》、《李比希文选》、《21世纪资本论》、《抗日战争》、《世界秩序》等等。
从这门类齐全的书架中,我们可以看到,习近平吸取着古今中外文化智慧,浓缩为治国理政的远见卓识。▲(余亦青)
读书是最好的“营养品”,别再抱怨你没时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