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麦西来甫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麦西来甫

时间:2024-01-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麦西来甫申报单位:伊宁县文化馆2009年列入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治区级传承人:萨力·萨吾提在现代维吾尔语中,“吾吐孜吾故力”意为“30个小伙子”,“麦西来甫”意为“聚会”、“场所”。在伊宁县等地流传的吾吐孜吾故力麦西来甫保留了男子聚会的这一传统风格,且采取轮流方式定期举行。以上的“职务”都由当次麦西来甫的参与者集体推选,必须要有能力和威信,仅限当次麦西来甫有效。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麦西来甫

麦西来甫(吾吐孜吾故力麦西来甫)

申报单位:伊宁县文化

2009年列入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自治区级传承人:萨力·萨吾提

在现代维吾尔语中,“吾吐孜吾故力”意为“30个小伙子”(实际为30个成年男人),“麦西来甫”意为“聚会”、“场所”。

维吾尔族吾吐孜吾故力麦西来甫分布在伊犁河谷维吾尔族聚居区,主要在伊犁州的伊宁市、伊宁县、霍城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维吾尔居住村落以及南疆的阿克陶县周边。

有关麦西来甫起源与发展的史料极为罕见,我们只能通过维吾尔族的神话故事、汉文典籍和阿拉伯语典籍等相关史料,对麦西来甫的产生与发展作一个简单的勾勒。在维吾尔族早期英雄史诗《乌古斯传》中,描绘了乌古斯汗召集部众举行“大喜”仪式,大家聚集在一起吃喝狂欢,据说这是麦西来甫的雏形。在现代维吾尔语中,麦西来甫意为“聚会”、“场所”,是古代维吾尔先民祭祀、祈福、庆典等传统习俗的遗存和发展。

据《新疆简史》记载,伊犁河谷大量维吾尔人迁入始于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当时,受清朝政府敕令准噶尔蒙古的首领葛尔丹在这一地区行使管辖权。在伊犁河谷为准噶尔种地的,主要是从南疆乌什、焉耆、阿克苏喀什、叶尔羌(即今莎车县)被征迁来的维吾尔族农民,他们被称为“塔兰其”(意为种地人)。迁到伊犁屯田并定居的维吾尔人,大部分来自南疆和东疆地区,而这些地方正是维吾尔麦西来甫这一文化传统的主要传承地。由这些地方迁移到伊犁河谷的维吾尔人中,有一些是熟知麦西来甫组织规则的传承人,还有许多掌握各种表演技艺的民间艺人,正是他们把多种形式的麦西来甫,带到了以伊宁县为中心的伊犁河谷地区,在这里落地生根、传承发展。

维吾尔麦西来甫的传统实践内容丰富。一次完整的麦西来甫,涵括了维吾尔族民间歌舞戏剧曲艺等表演,以及口头文学、竞技、游戏、礼仪、宗教饮食文化等丰富的文化内容,包括维吾尔木卡姆的一些歌舞性曲目,也经常在麦西来甫场合演唱,供民众集体合着音乐即兴舞蹈。因此,可以说,维吾尔麦西来甫既是民间艺术家展现精湛技艺的重要“舞台”,又是司仪依规则调解矛盾、维护伦理的“法庭”,也是民众习得传统礼仪、自然知识、生产经验的“课堂”和娱乐身心的“游乐场”。

麦西来甫(吾吐孜吾故力麦西来甫)(亚力买买提·沙比尔提供)

现已知有数十种不同名称的麦西来甫,体现了其地域性差别和社会文化功能的多样性。如:在辞旧迎新的春天举行“阔克(青苗)麦西来甫”,在婚礼、成年礼、丰收、节庆时举行“获夏勒克(喜庆)麦西来甫”,在调节矛盾、平息纠纷时举行“那玛库力(赔礼)麦西来甫”,为批评不道德行为、教育民众而 举办“开依提(惩戒)麦西来甫”,为表示对祖先狩猎生活和勇敢无畏的崇拜而举行“刀郎麦西来甫”,为组织一次文学评论而举行“克依塔甫罕力克(评论文学新作)麦西来甫”等;还有《塔合(山区)麦西来甫》、《博孜克尔(草原)麦西来甫》、《欧依拉(庭院)麦西来甫》。麦西来甫名称的前缀词语,即是其地域性差别和不同社会文化功能的表达。(www.xing528.com)

在伊宁县等地流传的吾吐孜吾故力麦西来甫保留了男子聚会的这一传统风格,且采取轮流方式定期举行。一般来说,参加“吾吐孜吾故力麦西来甫”的成员年龄大体相当,年轻人、老年人都在自己的同龄人之间举行麦西来甫,有时年轻人举行麦西来甫也邀请有威望的老人参加,并请老人讲一些麦西来甫来源及习俗。在20世纪40年代的伊犁,以哈克木伯克为首的老年组,以伊明·伊布拉音为首的中年组,以阿不都拉热依木为首的大青年组和以伊沙木(伊犁著名的笑话大师)为首的小青年组就很有名气。经常参与“麦西来甫”的成员才会获得“麦西来甫人”的称号,其一般都在社会上有一定威信,在他人眼里,皆是知书达礼的人。

吾吐孜吾故力麦西来甫的主持人(司仪)叫“依给提比西(首领)”是现场具有最高权威者,麦西来甫所有事情均由他主持安排。其助手一个叫“卡孜伯克(法官)”,负责麦西来甫活动中“惩罚”等事项;一个叫“巡更官”,负责巡视全场,监督维持纪律;此外还有“差役”,负责将违反纪律者押送到“法官”面前接受询问;“库利伯克”专门管理饮食;“达热伯克”专门管理演奏等表演形式;“哈孜尼伯克”掌握着经济大权,当次麦西来甫的一切支出都由他来管理。以上的“职务”都由当次麦西来甫的参与者集体推选,必须要有能力和威信,仅限当次麦西来甫有效。

吾吐孜吾故力麦西来甫主要程序有:(1)“巡更官”清点人数,没来的人都要询问原因,然后给首领汇报,首领对没有理由不来的人决定下一次要给予“惩罚”,这都由“卡孜伯克”来处理;(2)由“库利伯克”请大家净手,享用由主家提供的点心和馕、抓饭、羊肉水果等食物;(3)餐后由“达热伯克”安排音乐家弹唱(演奏用的乐器,除了弹拨尔、都它尔、达普等维吾尔传统乐器外,在近代加入了小提琴手风琴等西洋乐器,这也是伊犁麦西来甫的一种地域性特色),组织大家跳舞,然后由“恰克恰克其”(擅长讲笑话者)讲笑话,让大家始终沉浸在欢声笑语之中;(4)惩罚上一次麦西来甫的违纪者,由“卡孜伯克”来宣布,被“惩罚”者必须拿来几匹“马”(指梨子)、几只“羊”(指苹果)、几峰“骆驼”(指甜瓜);至于谁在民间生活中,违反了公德,造成不好影响等问题,“差役”会将这些人押送到“卡孜伯克”面前接受询问,经询问证明问题属实后,就必须给予惩罚。有趣的是,为了维护麦西来甫的纪律,每一个麦西来甫都有专设的“纪律察事员”,由“巡更官”具体负责“检查”和“惩罚”。整个过程既严肃认真,又弥漫着轻松愉快的戏剧性,对参与麦西来甫者也是一种开心的文化享受。

花茶”游戏在冬天举行的“吾吐孜吾故力麦西来甫”中较为常见:先将一个苹果切成花的形状,然后插上三根木棒,放在碗的上面,由一个能歌善舞的人取下“花茶”并随即朗诵一首诗歌,如此延续下去。直至游戏快完时,要将这个“花茶”送回第一个拿“花茶”的人手中,如果找不到或送错人,这个人将要受到“处罚”,“处罚”的形式就是诗朗诵、唱歌、跳舞、讲笑话。这些游戏中出现的歌谣、诗篇都是维吾尔人代代相传的经典名作,或是人人熟知的民歌,表演者丰富的艺术表演力,往往在这种场合里得到完美的展现。

麦西来甫主要由熟悉举办规则、文化内涵和地域风格的司仪,以及经常参加麦西来甫、技艺精湛的民间艺术家传承。他们或经前辈司仪、优秀民间艺人师传习得,或在经常参与麦西来甫实践活动中习得。得到当地民众普遍认可者,才会被公推为麦西来甫司仪。同时,麦西来甫的传承也离不开参与实践的广大维吾尔民众。因此,有一句维吾尔谚语这样说道:“你要学习知识,去学校吧;你要学习做人,去麦西来甫吧”。

吾吐孜吾故力麦西来甫是维吾尔麦西来甫中具有地域特色和独特风格的一个样本,是麦西来甫多样性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承载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和实践活动,它将维吾尔族各种生活风俗、艺术、教育融为一体,形成一种综合性的寓教于乐的活动。

在吾吐孜吾故力麦西来甫这个特殊的传统文化的实践空间,人们不仅从歌唱、舞蹈、联句对歌、讲故事、讲笑话、做游戏、即兴吟诵中享受了文化娱乐,而且还从中学到了礼仪、了解了历史、传承了文化、树立了道德情操,并受到了宗教习俗的熏陶。

吾吐孜吾故力麦西来甫是维吾尔族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持久地影响了当地维吾尔族男子的性格和心理的形成,成为相关群体文化身份的重要象征。

麦西来甫作为维吾尔族实践传统、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维吾尔族世代相传的活传统,它为本民族成员提供丰富的传统知识、礼仪习俗和持续的文化身份认同感,增进了各民族间的凝聚力,被本民族视为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保护维吾尔麦西来甫,既顺应了相关群体提高该遗产存续能力、发展活力的需要,也与社区、群体和个人之间相互尊重的要求相符。

麦西来甫是传承维吾尔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和空间,维吾尔族的所有民间文艺表现形式,都可以在这里得到养分,它是维吾尔族最具有文化传统特色的大学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