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伯族射箭
2009年列入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自治区级传承人:金忠
射箭是锡伯族最喜爱的传统体育竞技运动。锡伯族的传统射箭主要流传于新疆伊犁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锡伯族居住的八个牛录。
锡伯族素有“好骑善射”之盛名。早在大兴安岭活动时期,锡伯族先民以狩猎为生,其武器主要以弓箭为主。后来,清政府根据其好骑善射的特点,将其编入旗军,遣往各要隘台站驻防,由于弓箭威力强大且用途广泛,故练弓射箭仍为军事训练的重要内容。1764年部分锡伯官兵西迁新疆屯垦戍边,防守与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的十八座卡伦(边防哨卡),驻守塔尔巴哈台(今塔城市)、喀什噶尔(今喀什市)等台站,练习射箭技术仍为官兵的重要操练之一。锡伯族官兵曾参加平定张格尔、大小和卓木、阿古柏叛乱、抗击沙俄侵略等一系列重大政治、军事斗争,他们以弓箭为主要武器,浴血奋战,保家卫国。清朝灭亡后,锡伯官兵卸甲归田,此时练习射箭依然成为锡伯民众强身健体的一项体育活动。20世纪50年代,锡伯族射箭好手曾代表新疆参加全国各类竞赛,获得过多项荣誉。自70年代以来,从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走出去的锡伯族运动员在箭坛赛场纵横驰骋,在国内外大型比赛中先后夺得近百枚金牌、百余枚银牌和铜牌,创造了一段箭坛神话,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射箭运动的发展。
1979年,根据我国发展现代射箭运动项目的需求,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建立射箭厅,着手培养现代射箭运动员。
随着时代的发展,弓箭失去了狩猎工具和作战武器作用,增添了民间体育竞技活动色彩。每到逢年过节或聚会之时,举办各类射箭比赛用于助兴。随着民间射箭竞技活动的广泛普及,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成为全国闻名的箭乡。
古代响箭与箭壶(贺灵拍摄)(www.xing528.com)
过去,锡伯族每个牛录都有箭场,家家有弓箭,每个锡伯人都视“神射手”为无尚荣耀。家中降生男孩,门口要用红绳挂一小弓箭,祝愿孩子成为一名勇敢善射的男儿。在男孩出生的第三天长辈要向天、地和东西南北方向各射一箭,祝福孩子日后能顶天立地、为国效力;到了四五岁时,父母要给儿子制作一把小的弓箭,进行放弓射箭的早期训练;到十五六岁时,在教练的辅导下进行严格的骑射训练,参加民间的各类射箭比赛;满十八岁后,每年都要参加官方严格的骑射考核,达标者注册为伍克辛(披甲)应征入伍,成为守卫疆土、冲锋陷阵的战士。若在战争中不幸身亡,自己的弓箭也要一同入土作为陪葬品。弓箭就是这样伴着锡伯人降生、成长与离世,弓箭文化造就了锡伯族人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民族性格。
过去,每个牛录每年都举行一至两次射箭比赛,其形式为:先在本牛录内举行选拔赛,即按街坊选出数名射手,集中十几日练习,在牛录范围内比赛,夺魁者得到官府奖励,牛录群众亦准备奖品。输方备丰盛宴席请赢方。席间,赢方长者将礼品如弓箭、靴、箭袋等发给获奖者。旧式的箭靶用马皮和毛毡制成,上粘蓝、黄、绿、黑、紫、红六色布环圈,红圈为靶心。参赛箭头呈圆锥形,上有四小孔,箭一离弦,啸声震耳,使观者精神振奋,乐趣倍增。
传统射箭比赛(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文化馆提供)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锡伯族的传统射箭竞技活动,由古代渔猎生活的谋生工具转化为守家卫国的军事武器,随后又成为民间竞技娱乐项目,在新中国成立时成为一项现代体育竞技项目。如今锡伯族射箭在民俗旅游活动、民间艺术表演中重放异彩,每年举办锡伯族西迁节庆祝活动中,传统射箭作为压轴表演项目。
2004年,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建立了国家唯一的射箭体育运动学校,为国家培养射箭运动员的后备人才。
锡伯族射箭被赋予教育功能和人文教化的内涵,其强调体能与心志的和谐发展,倡导以射悟道。还承载着锡伯族的英武精神和热爱祖国、保卫家园的爱国主义传统,折射出锡伯族崇高的人文精神。
锡伯族传统射箭是锡伯族民间竞技活动的精髓,对于强身健体、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等具有重要的作用,也为我国射箭运动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