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伯族民歌
2012年列入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自治区级传承人:佟李美
中国首届锡伯族民歌大赛(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文化馆提供)
锡伯族民歌,是锡伯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种类,也是锡伯族群众文艺活动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锡伯族民歌主要分布于新疆伊犁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在该县锡伯族居住的八个牛录都有众多的民歌艺人,在各类喜庆场合及民间集会中经常性地开展锡伯族民歌演唱活动。
锡伯族民歌可追溯至锡伯族先民鲜卑人的音乐文化时期,从时间上可以分为古代鲜卑人的民歌、古代渔猎文化时期的民歌、清代前期的民歌、清代后期的民歌、中华民国时期的民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民歌、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民歌、新时期现阶段的新民歌等。在历史发展的各个不同时期,都有内容丰富、为数众多的民歌出现。特别是锡伯族西迁两个多世纪以来,锡伯族民歌中充分吸收了周边民族的优秀民歌成分,使本民族的民歌具有了多元文化的特征,其体裁和内容不断丰富和发展,成为与锡伯族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锡伯族民歌作品(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文化馆提供)
古代鲜卑族的民歌体现强悍尚武的精神,语言质朴,感情表达直率,散发出浑朴苍茫的草原气息。在《魏书·乐志》中记载有《阿干之歌》、《真人代歌》等。(www.xing528.com)
渔猎歌是锡伯族西迁时从东北带来的民歌,反映锡伯族先民上山狩猎、下河捕鱼等山林文化时期的原始渔猎生活。有专门乐曲和器乐伴奏,还可 伴舞,以《亚其纳》、《蝴蝶舞歌》为代表。
清代前期的民歌有渔猎歌、萨满歌等。后期有田野歌、习俗歌、叙事歌、格言歌、儿歌等。清代后期民歌以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歌为主。
中华民国时期的民歌以用于社会改良的劝导歌和格言歌为主。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民歌分改革开放以前和以后的民歌。新时期现阶段的新民歌主要讴歌新时代、新变化。
锡伯族民歌,从题材上可分为古代鲜卑族的民歌、渔猎歌、萨满歌、叙事歌、田野歌(情歌)、习俗歌、劝导歌、格言歌、儿歌和新民歌等。萨满歌有20多种,将歌、舞、音乐融合为一体,每首歌都有固定曲调,用弹拨乐器伴奏。叙事歌有近10种,篇幅较长,反映锡伯族西迁以后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固定曲调和乐器伴奏。习俗歌以婚礼歌为主,有固定曲调和乐器伴奏。田野歌(情歌)第一句较短,谕景;第二句较长,寓意。歌词首、中、尾压韵,曲调固定,歌手自编自唱,亦用乐器伴奏。格言歌和儿歌有古代、近代和现代的民歌,曲调固定,用乐器伴奏。新民歌按田野歌(情歌)格式演唱。
锡伯族民歌以其不断演进、不断丰富的方式,反映着锡伯族各个时期的社会生活,表达着锡伯族人民的情感和对真善美的追求,具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创新能力,体现了锡伯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文学、艺术和科学价值。
在锡伯族传统文化中,锡伯族民歌最富有创造力和创新性,随着社会发展、新事物的不断涌现而不断创造和更新其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成为体现锡伯族文化创造力的一种典型性、代表性艺术表现形式,因此具有重要的价值。
锡伯族民歌在歌词创作、演唱和演奏等艺术上都具有鲜明的民族音乐文化特色,对丰富发展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