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国家级传承人:阿迪力汗·阿不都拉
自治区级传承人:、卡马力·马喀依
冬布拉艺术是以哈萨克族最古老的民间乐器冬布拉为中心而发展形成的,它是由古代许多氏族、部落、部落联盟逐步融合发展形成哈萨克族的过程中产生、发展并历代积淀而形成的多元艺术。关于冬布拉的起源,学界看法不一,有研究者认为其萌发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千百年来,哈萨克人用冬布拉奎依(冬布拉乐曲)和冬布拉弹唱的方式记述着他们的历史、文化、生活、信仰等诸多方面,并以口传心授方式代代流传,冬布拉艺术成为哈萨克人在民族、文化、思想与精神方面的重要标志。
相传公元12—13世纪乃蛮部落的凯尔布哈以术赤汗之死有关的事件为题材,创作了著名的冬布拉曲《阿克萨卡库兰术赤汗》(跛腿的野马在狂奔)。15世纪到18世纪间为冬布拉艺术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代表人物有阿山·海戈、哈孜吐干、拜哲格提、波格达、江托列等人。19世纪后,冬布拉乐曲、冬布拉弹唱和舞蹈伴奏的形式、题材、内容以及冬布拉演奏技法和冬布拉的制作工艺日趋完善。在这个时期先后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演奏家、作曲家,库尔曼哈孜、塔特木别特、达吾列提克列依、迪娜、拜山拜·都南拜、卡衣拉合拜·恰列凯、库节凯·那扎尔、木库依·阿布勒卡依尔、阿西木·冬切、阿特汗·依沙、卡斯木巴依·胡赛英、塔依尔·别尔格拜、艾力甫别克·马力克等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人物,他们创作的大量冬布拉音乐为后人称赞并不断传承,哈萨克族冬布拉艺术开始进入兴盛期。
国家级传承人阿迪力汗·阿不都拉(那孜雅·阿依丁拍摄)
以艾赛提·乃曼拜、唐加勒克等人为代表的一批草原弹唱艺术家在传承传统民间文化的同时,继续以传统的弹唱方式创作了大量的现代弹唱艺术作品。与此同时,冬布拉乐器的研制与制作工艺也逐步成熟,并形成规模,相关的演奏技法与理论的成果也陆续传播,这时的冬布拉演奏方式由独奏、伴奏、自弹自唱逐步发展至乐队合奏。1934年由阿合买提·舟巴诺夫创建的冬布拉乐队就已建立并编配演奏了一批以冬布拉为主的合奏曲,1950年乌鲁木齐哈萨克文工团建立了冬布拉乐器组,1955年该组调至伊犁州文工团组成冬布拉组,1986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歌舞团正式成立了以冬布拉为主的民族乐队,至此,哈萨克族冬布拉艺术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哈萨克族冬布拉艺术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伊犁地区、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所辖5市、19个县和木垒、巴里坤两个哈萨克自治县以及乌鲁木齐地区和昌吉回族自治州各县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内。
哈萨克族冬布拉艺术由乐曲(冬布拉奎依)、弹唱音乐、民间舞蹈音乐、演奏方法与技巧、乐器与制作工艺五大部分组成,它既有用于歌者的自弹自唱,又可用于舞者的音乐与弹奏。它有独奏、齐奏、合奏曲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几千首曲目。它既为自弹自唱的弹唱者的歌声增加光彩,又为舞蹈者的舞蹈给予强烈的动力和细腻的感情。它有多种多样的演奏技巧组成的完整的演奏法,且琴法有规可循。
哈萨克人把冬布拉乐曲称之为“冬布拉奎依”,“冬布拉奎依”根据音乐结构和演奏技法的不同,分为“托克别奎依”(弹击乐曲)和“切尔特别奎依”(拨奏乐曲)两大类。“冬布拉奎依”的数量很多,据统计,在新疆哈萨克族民间流传的冬布拉乐曲就达几千首。冬布拉乐曲的流传方式为口传心授,乐曲在演奏时具有一定的即兴性和创意性。“冬布拉奎依”是独立的器乐曲,在民间拥有相当多的听众。演奏者在乐曲表演开始前,有讲述乐曲的故事或描述乐曲内容的传统。“冬布拉奎依”的题材与内容非常丰富,音乐形象的描述(包括音乐本身的形象)往往由演奏者用多种演奏手法进行夸张的塑造,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在草原上,冬布拉与冬布拉乐曲被广大牧民所崇尚,广大的听众有知琴、识琴、听琴、论琴的传统,是草原文化和民族认同的精神纽带。
弹唱音乐的体裁按民间传统分类可分为:安(弹唱)、阿依特斯(对唱)、铁尔麦、托勒敖、克萨、达斯坦六类,冬布拉音乐是这些艺术种类和艺术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冬布拉与这些丰富多彩的艺术种类共同形成了哈萨克人弹唱的艺术形式与历史。
冬布拉弹唱是哈萨克族古老的艺术形式。它的内容与表演丰富多彩,历史源远流长。在哈萨克阿吾勒的毡房里,在草原上,冬布拉的琴声总是伴随着弹唱家们口若悬河地向人们讲述着历史、英雄、爱情、神话、故事、谚语、教诲等。(www.xing528.com)
冬布拉是哈萨克族民间舞蹈音乐的主要演奏乐器,演奏的形式由独奏、对奏、齐奏组成。所用的音乐哈萨克语称之为“卡勒克比·奎依”,是指专为民间舞蹈用的乐曲。哈萨克族民间舞蹈在哈萨克语中称之为“卡勒克比”,著名的舞蹈“卡拉角勒哈”、“摔跤舞”、“赛马舞”、“秋千舞”、“圆月”、“鹰舞”、“熊舞”、“擀毡舞”、“挤奶舞”、“绣花舞”、“织花毯”和萨满教中“巴克斯”(巫师)在作法时的歌唱、对唱与舞蹈等。这些舞蹈的音乐都以冬布拉弹奏的乐曲为背景,音乐伴随着舞者的肢体语言与舞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草原舞蹈艺术。
哈萨克族民乐队中的冬布拉组(邱海拍摄)
哈萨克人在长期的冬布拉演奏实践中,总结和创造了完整而系统的演奏方法与技巧。在演奏姿态、左手指法、右手弹与拨法、长音奏法、声音力度控制、音色变化、双弦奏法、旋律奏法等诸多方面都有着一定的传统和理论。在冬布拉艺人的演奏(唱)活动中,一些表演性的演奏手法在弹唱音乐与冬布拉乐曲和一些舞蹈音乐中也常被采用,特别是在弹唱音乐的前奏或间奏时,抑扬顿挫的冬布拉音乐深深地吸引着广大听众。
冬布拉是哈萨克族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形制多样,但在民间普遍流传的 是阿拜冬布拉和江布勒冬布拉。前者的特点是琴箱扁平,琴杆较短;后者的特点是琴箱呈椭圆形,琴杆较长,二者都张二根弦,有品。
冬布拉的制作历史悠久、工艺考究,选用材料多样。制琴艺人的方法都有所不同,因此,音色甜美、音量宏大、工艺精细是使用者品琴与选琴的标准。自建立了以冬布拉为主的民族乐队后,改良制作的最高音冬布拉、高音冬布拉、低音冬布拉、倍低音冬布拉在乐队音响学、声学、多声部编配以及与此相关的演奏技法与技巧等各个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改良后的冬布拉在艺术表现力和艺术影响力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以冬布拉为主的哈萨克民族乐队中,独奏、齐奏、重奏、合奏已成为各种形制冬布拉的基本演奏形式,乐队多声部的演奏手法得到了广泛应用,在铿锵有力、节奏变化错落有致,旋律优美动听的冬布拉乐声中,哈萨克族的文化、思想、民族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冬布拉奎依内容丰富,表现范围有赞美壮丽山河、歌颂英雄人物、叙说历史事件、表现各种动物等。在弹唱音乐的唱词中既有民间歌谣、叙唱诗作的各种不同类型,也有篇幅宏大的历史长诗、英雄史诗、爱情长诗、还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故事、叙事诗、传说、诗歌、谚语、神话、教诲、谜语、格言等。
表演形式多样,有器乐(独奏、对奏、重奏、齐奏、合奏等);歌(包括叙咏歌、叙事歌、史诗、对唱、习俗歌等);有舞乐(群众性自娱舞,单、双或集体表演的舞蹈)。音乐形态、舞蹈风格、器乐组合、乐器形制、弹唱形式多样。
哈萨克族冬布拉艺术中的各部分都有着相对完整的体裁、结构、曲式、奏法、工艺等。器乐演奏中的弹法、拨法、奏法等有一定章法,乐器制作与工艺也有着一定的流程。
哈萨克族冬布拉艺术中各类原生态的艺术传承人以“口传心授”为主要方式,演奏与技法、唱词选用与创作、歌唱与伴奏、段落反复、旋律与装饰、弹奏(唱)与舞蹈音乐等各个方面都有大量的即兴创造。
哈萨克族冬布拉艺术中既可见到古代许多氏族、部落、部落联盟草原音乐的因素,也能见到中亚、西亚、南亚等国家地区文化的影响,是中华文化中多元一体的瑰宝。冬布拉艺术的萌生、形成、兴盛、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它与哈萨克人的民族史、文化史、音乐史、乐器史等息息相关,全面、完整、生动地体现着哈萨克族的草原文化传统和草原民族精神。
哈萨克族冬布拉艺术集哈萨克族音乐之大成,与冬布拉乐曲、弹唱、民间舞乐、乐器史和制作工艺、文学、诗歌、历史等诸方面都有紧密的联系,是哈萨克人在艺术方面最高水平的代表作。
哈萨克族冬布拉艺术源于哈萨克人的草原生活,是用独特形式反映人民生活习俗和精神风貌的“百科全书”,反映着多种文化交融的深厚内涵,它传承着哈萨克民族文化传统,体现着哈萨克族的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同时也是研究哈萨克族传统音乐、舞蹈、文学、说唱等艺术发展史的重要依据。
哈萨克族冬布拉艺术“多元一体”的文化特征是自古以来草原文明和哈萨克传统文化交融的体现,反映了哈萨克人崇尚自然、歌唱人生的精神特质和对美好爱情、幸福生活的执着追求,成为哈萨克族体现民族凝聚力和教育培养后代的重要手段。在多种礼仪、生产、劳动和节庆聚会上,在阿肯弹唱会中,冬布拉艺术都以它那独具特色的“话语”和“唤醒”能力,发挥着哈萨克人民在文化认同、民族认同、维护团结方面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冬布拉艺术既是解读哈萨克人审美心理和艺术共通与民族文化的依据,也是维系哈萨克民族精神的纽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