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有关思维的加速回报定律
信息技术的发展,都遵循加速回报定律,与思维相关的技术也不例外。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生物医学已成为一项信息技术,并呈指数级发展。在互联网上,每秒比特的传递量每16个月就翻一番。磁共振成像技术,也以指数级速度稳定发展,目前的空间分辨率已接近100微米。
尽管在某些方面,人类应保持高等生物的姿态,但这一点与自然规律并不一致:虽然动物很早就被人类全面超越了,但自然还是赋予了它们某些超过人类的本领。蚂蚁和蜜蜂的群体社会组织能力过人,鸟儿能翱翔蓝天,鱼儿能畅游水底,马儿能在大地奔腾,狗儿能自我牺牲,这不都是大自然母亲赐予动物的过人之处吗?
很久以前,整个地球上只有动物和植物。用我们最优秀的哲学家的话来说就是,那时的地球仅仅是个外壳逐渐冷却的圆滚滚的火球。如果这种状态下的地球上有人类存在,他会以为这是另外一个世界,而他才不会关心这世界是怎样的呢。如果同时他对所有的自然科学一无所知,难道他会宣称生物可能拥有意识这东西,它也可能从眼前这片混沌中进化而来?他难道会承认地球有任何发展意识的可能性?然而物转星移,意识还是产生了。那么,有没有可能存在新的渠道发掘意识,即使我们现在还没有找到任何线索呢?
当我们回顾生命经过的多个阶段,回顾已经进化了的人类意识,就会发现,认为地球再无发展可能,认为动物生命即是万物之终结的观点是毫无根据的狂言。曾经,火是万物之终结,可是曾经的曾经,石头和水也是。
虽然现在机器尚无意识可言,但谁能保证以后机器没有意识呢?软体动物也没有多少意识。回顾机器在过去几百年所取得的卓越进步,人们会惊觉动植物王国的进化速度是如此之慢。高组织机器与其说是昨天的产物,还不如说是5分钟前的产物,一切都今非昔比了。为了论证这一观点,我们假设有意识的生物已经存在了两千万年:看看机器在过去一千年中实现了怎样的跨越!世界还会有下一个两千万年么?如果有的话,这些机器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子?
我的核心论点,也就是我所称的加速回报定律,是信息科技中的基本理论,它遵循可预见的指数级增长规律,反对传统的认为“你无法预知未来”的观念。虽然仍有许多事情都是未知数(例如哪个项目、公司或者技术指标会在市场流行,中东何时能迎来和平),但事实证明,基础性价比及信息承载量却确确实实可以预见。更让人吃惊的是,这些变化并不受战争或和平、繁荣或萧条等因素的干扰。(www.xing528.com)
进化创造大脑的主要原因是为了预见未来。几千年前,当人类的一个祖先穿梭于热带雨林之时,她可能会注意到有一只动物正朝着她行走的路线靠近。她知道如果继续走这条路,他们就会碰上。想到这一点,她决定朝另一个方向走,她的远见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但是这种固有的对未来的预言是线性的而非指数性的,线性预测这种特质源于大脑皮质中的线性组织。这使我们想到,大脑皮质在不断预测:下面我们要看到什么词语、我们在拐角处想见到谁等。大脑皮质的每个部分都由线性组织构成,这说明我们不会自然而然地进行指数级的思考。小脑也会使用线性预测,如果我们要接一个飞过来的球,小脑会帮助我们进行线性预测,我们就知道在视线范围内球会落到何处,我们戴着手套的手应去哪里接球。
前面我已指出,线性增长和指数级增长之间有很大的区别(线性的40是40,但是算成指数就是10亿)。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开始我根据加速回报定律作出预言时,旁观者都是一副骇然的表情。我们必须训练自己进行指数级的思考,因为对信息技术而言,这才是正确的思考方式。
加速回报定律中的一个经典例子就是,性价比的平稳双重指数级增长。110年来,这种增长一直保持平稳,期间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大萧条、美苏冷战、苏联解体、新中国成立、近期的金融危机,以及所有其他19世纪后期、20世纪和21世纪初发生的重大事件。有人用摩尔定律解释这种现象,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摩尔定律认为每隔两年你能将两倍多的元件置于同一个集成电路上,它们体积减小所以运转更快,而这其实只是众多范式中的一个。实际上,这是第五个,而不是第一个将指数级增长带入性价比的范式。
计算的指数级增长开始于19世纪90年代的美国人口普查(首次实现自动化),此次普查用到了电子机械运算的第一个范例,这比戈登·摩尔的出生都要早几十年。在《奇点临近》一书中,我提供了一张统计到2002年的表格,在本书中我将其更新到2009年(参见图10-5)。这种平稳可预见的发展轨迹仍在继续,尽管最近经济不景气。
根据我们现有的数据,以及计算的广泛应用及其在彻底改革我们关心的事物中的重要地位,计算可说是加速回报定律最重要的应用。但这样的应用远远不止一个。一旦一种技术成为信息技术,它就得服从加速回报定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