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引种与捕捉种苗
1.引种蝎所需要把握的几个原则
(1)根据不同的饲养目的选择最适宜蝎种。养殖蝎,最原始的目的当然是药用,但随着现代蝎产品开发技术的发展,蝎不但在药用方面的用途被不断发掘,而且在食用、保健品用等方面的开发有了长足的发展。后者对蝎的消费量大有超过前者的趋势。不同种的蝎子有着不同方面的优势,如东亚钳蝎含毒量较高,非常适合药用,而会全蝎、藏蝎等则体形较大,外观肥满,适宜于食用。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在蝎育种等方面的应用,今后人们还会根据不同的消费目的,培育出不同的蝎品种。养殖者应根据自己所处环境,人们对蝎的消费习惯与趋势,以及自己的经营能力,确定饲养目的,同时选择适宜的养殖品种。
(2)就近引种的原则。每一种蝎都只在一定的地理纬度区域分布,对相应地域中的气候条件也就较为适应,一旦被引入另一种生态区域,其生长、繁殖等生命活动就有可能受到影响,甚至发生障碍。因此,养殖者引种前,一定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准备引种的蝎种对环境生态条件需求的严格程度,本地区气候生态特征,以及自己能够创造养殖小生态的能力,同时还应掌握该种蝎目前已养殖成功的区域等。应遵循先近后远的原则,最好先了解一下本地区是否有合适的野生蝎种,如果有,就在当地收集。当地有养殖成功者,就在当地引种,实不得已才到远方去引种。
(3)引种前应对供种对象有一定的了解。近几年来,特种养殖行业出现了一些怪现象,有些人利用人们对某一新兴的特种养殖业还不十分了解的弱点,干起了高价炒卖种苗的生意,有的甚至把普通的种苗冠以各种名称,进行不科学的歪曲宣传,坑害那些有志于发展此项事业的真正的养殖者。所以初养者如需引种,在引种前,一定要了解各种蝎的种质特征,并对供种对象作一定的认真调查,冷静识别,尽量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大的成功把握投入生产。
2.引种季节
原则上,一年四季都可以引种,但对于没有经验的初养者来说,为了提高引种的准确性及繁殖成功率,最好是在每年的5月中旬到6月下旬引种。因为在每年的5月中旬到6月下旬期间,气温较正常,温度保持在25℃左右,此时冬眠蝎子已出蛰,并已度过“春亡关”,成活率高,且成年雌蝎已进入孕期。过早引种,因温度忽高忽低,容易造成死亡;过晚引种,因在运输时受颠簸,容易造成孕蝎流产或死胎而影响繁殖率。如果在秋冬时节引种,由于引回之后,还要度过一个冬眠非生产期,而且来年春天还要有一个“春亡关”,这样不划算,所以引种时最好在初夏蝎繁殖之前。
3.种蝎的优劣鉴别
鉴别种蝎的优劣主要从其外观与行为上。
外观上:作为种用的蝎应身体完好无缺,不得断肢,体节伤残等。体色要鲜亮有光泽,不得有异常斑点等病状表现。一般春天的雌蝎,只要前腹部肥大饱满,呈浅灰色,体长5厘米左右,产子率都会比较高,产期也会较早,这有利于蝎的种群发展。相反若雌蝎前腹瘦小,身体显得衰老,体肤粗糙无光,则繁殖能力已经过了最佳时期。对于体长太短的雌蝎,即便腹大色正,也不要轻易选择,因为其繁殖期往往较晚,不能满足作种要求。
行为上:健康的种蝎运动动作灵敏协调,身体各节能灵活互动,不僵硬,被挑逗时有举钳准备迎击的动作,精神饱满。
另外,引种时,引种者最好能在供种者的养殖场现场学习几天,并在蝎活动的夜间,能亲临现场观察到蝎群的活动、取食等情况,以保证引入的种蝎健康、活动正常。
4.种蝎的年(蝎)龄鉴别
到目前为止,蝎的年(蝎)龄鉴别还只能从体长大小来鉴别。因此,引种蝎前,必须了解所要引入种类的生长发育年龄与体长、体重之间的关系,由测定的体长数据反推其年龄。各种蝎都有自己年龄与体长对应关系的资料,如正常生长下的东亚钳蝎,3龄时体长约为2厘米,4龄时为2.7~3厘米,5龄时体长约为3.5厘米,6龄时为4~4.5厘米,7龄蝎(成蝎)的体长约为5厘米。7龄以后的蝎,体长不会有很明显的增加,其年龄鉴别,只能根据体表颜色光亮与否来判断,初产蝎与经产蝎的主要区别在于:初产蝎一般体形较瘦,皮肤鲜亮,活动灵活,捕食活跃。经产母蝎一般体形粗、宽,前腹部肥胖饱满,活动较稳健,捕食动作猛、狠。老龄母蝎则皮肤粗糙老化,活动呆滞,捕食较迟钝。
5.种蝎的雌雄鉴别
在一般情况下,区分雌雄蝎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它们在入药、取毒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只有在引种时,这种区分就显得十分必要。引种者只有掌握了区分雌雄蝎的方法才能自己动手挑选种蝎,并保证引回的种蝎,雌雄比例适当。
蝎的雌雄区分不像一般的动物(如哺乳动物)那样直观,只要观察外生殖器即可辨别。它必须经过认真观察,进行形态学鉴定,才能准确判定其性别。一般蝎的雌雄,可以从以下一些形态学差异上加以区分。(www.xing528.com)
(1)雌蝎个体比雄蝎长,雌蝎体长约为5.2厘米以上,雄蝎体长约为4.8厘米。
(2)一般雌蝎的触肢钳细而长,可动指的长度与掌节宽度之比为2.5∶1;雄蝎触肢钳粗而短,可动指的长度与掌节宽度之比为2.1∶1。雌蝎触肢的可动指基部内缘无明显隆起,而雄蝎此部位有明显隆起。
(3)雌蝎躯干部的宽度与尾节宽度之比较大,可超过2,甚至达到2.5;而雄蝎则小于2。直观看上去,雄蝎更显得上下一般粗,而雌蝎则明显表现为身粗尾细。
(4)雌蝎的前体背板从前向后的三角形的两腰分得较开,即梯形的头胸部的前后底宽度相差较大,而雄蝎刚好相反,前后相差较小。
(5)雌蝎的生殖板较软,而雄蝎的较硬。
(6)最量化的区别在于雌雄蝎的栉板齿数不同,雄蝎的为21,雌蝎的为19。
6.野生蝎种苗的捕捉
这是一种较经济而且较稳妥,但发展速度较慢的求种方式。捕捉野生蝎要注意掌握好时机,一般在春夏秋三季进行。往往雨过天晴或大雨过后次日,蝎活动频繁,可趁机捕捉。
蝎对栖居场所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平时不落窝时,它喜欢栖息在山坡、石砾、树叶的落叶下以及墙隙、土穴、荒地的潮湿阴暗处,有时吊于悬空的石板向下的一面晒太阳,妊娠雌蝎尤其如此。蝎的常居地则选择在背风向阳,有大量石缝间隙,且地面适度紧实,相对平坦的地方。而且为了寻找最适宜的温湿度,蝎还会在不同的季节选择不同的栖居地,盛夏居住在山腰或山顶,以躲避雨水冲刷,其他季节则迁移至山脚,在长期干旱的季节,蝎还会迁移至水沟边栖居。捕捉野生蝎,应根据这些栖居特点而寻找。
蝎子昼伏夜出,怕烟、怕风、怕火、怕水,如果白天抓,可以采取两人合作的方式,发现蝎时对其煽风或喷烟,趁它趴下不动时,即可抓捕。但是,白天抓到的机会很少。夜间抓简单易行,只需用手电在蝎经常出没的路线上照来照去,照住蝎时,它便趴伏不动,此时即可捕获。抓捉蝎时,不能用手直接去抓,以免被蜇伤,应用竹筷、镊子等夹住尾巴,放入带盖的容器内。在蝎的产子季节,有时还会遇到正在背子的雌蝎,此时应将雌蝎与其背上的子蝎一并抓回,且一定要轻抓轻放,以免其抖落身上的幼子,如幼子被抖落,应用另外的小容器装好,回家后再将母子放于同一小饲养器具中,让子蝎爬回母蝎背上,或将子蝎放回母蝎背上。
7.蝎种苗的投放
种苗的投放包括确定投放时间、投放密度和投放方法等。
(1)投放时间。原则上,只要蝎起蛰,即可投放。但是对于引种者来讲,如果自己的蝎场条件差,则不宜过早,因为早春气温低,蝎在这样的情况下经过捕捉、存放及运输,迫切需要得到一个良好的栖居环境,以利种蝎迅速恢复体力,并保持种性。而较差的蝎场条件,显然无法满足这个要求。而且早春蝎还有一个“春亡关”,而供种者的种苗价格一年四季并无多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应等到天气继续转暖,蝎群已度过“春亡关”,即将进入繁殖期时引入,投放种苗。
而对于捕捉种苗者来说,种苗投放时间就是捕到种苗的时间。对于条件好的蝎场,引种时间应适当提早,以促使引回的蝎,尽早适应新的环境,提早繁育。
(2)投放密度。一般情况下,每平方米投放蝎的数量为:2~3龄幼蝎3 000只,4~5龄小蝎1 500只,6龄蝎800只,种蝎600只,妊娠与临产的雌蝎,最理想的繁殖密度是一蝎一繁殖室。对于蝎场的标准蝎窝,可在中层隔板的每个分室中各投放一只雌蝎。其他阶段的蝎,每个蝎窝内可投放20~25只,基本上保证一室一蝎。而对于无标准蝎窝或只用砖做蝎的栖息床的养蝎场,则可用大口瓶做雌蝎产房,一蝎一瓶。
(3)投放方式。直接将种苗投放于栖息床中即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