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民办大学困境与高等教育四大问题

中国民办大学困境与高等教育四大问题

时间:2024-01-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实际上,中国近20年来的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其中第一个进步就是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不管大学本身的教学质量是上升还是下降,中国每年增加了几百万受过四年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因此这件事情本身提高了国民整体素质。民办高等教育实际上处于中国高等教育的最底层,因为大部分民办高校都是三本学校。这是中国高等教育的第一个问题。中国高等教育的第二个重要问题是教育均衡问题。

中国民办大学困境与高等教育四大问题

中国民办大学的困境和高等教育的四大问题
——在中美教育高峰论坛上的演讲

讲到中国的教育问题,我们每个人都感觉到有点失望,因为我们讲教育改革讲了这么多年,其实很多本质的东西都没有改掉,而且有些最关键的东西似乎有越改越糟糕的倾向。实际上,中国近20年来的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其中第一个进步就是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尽管大学扩招得有点过分了,但是大学扩招不是一件坏事。中国的特点是一松就乱,一紧就死。大学扩招尽管导致大学毕业生有点过剩,但是这件事情本身依然是件好事。不管大学本身的教学质量是上升还是下降,中国每年增加了几百万受过四年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因此这件事情本身提高了国民整体素质。我们上个世纪80年代进北大的时候,全国的大学生人数加起来大概不超过20万。所以,实际上我们的高等教育是有进步的。

高等教育的第二个进步是国际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个就是越来越多的大学愿意把老师送到国外去进修,就像刚才特洛伊大学的厄尔讲的一样,他们也愿意把老师送到全世界各地去进修,进行学术交换。其实,在中国,最基层的大学都在这么做。我去年接手的耿丹学院是一个三本民办高校。民办高等教育实际上处于中国高等教育的最底层,因为大部分民办高校都是三本学校。但即使这样,耿丹学院今年一年也送了大概几十位老师到国外去进修,进修时间是两个月到四个月。你可以感觉到,实际上中国的大学在往外走,积极和国际接轨。另外,参与交换学生项目的大学越来越多,中美之间的这个项目叫CHEPD。所以,我们是希望学生走出去的。

第三个进步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积极引进国外的博士,特别是在国外有教学经验的人才回到中国来。我们的课程有时不自觉地变成了双语教育。这个也有例证,我们引进的一个博士毕业生在国外已经教了五年书,他的课堂是双语教学。一个有着国际教学经验的老师在面对中国学生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把国际化的理念带回到中国的大学课堂中来。所以,我能感觉到这些进步,大家都在不遗余力地努力。

同时,我看到的第一个问题是中国大学的经费不够,因为中国的大学不动用民间力量。我常说,从解放到现在六七十年的时间中国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不再相信民间力量。尽管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终于让民间力量的一部分释放出来了,尤其在经济领域。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当初不是邓小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允许个人成立公司,并从小公司壮大成大企业,今天的中国经济绝对不可能这么发达。现在中国的民营经济已经占到了中国GDP总值的60%左右,而提供的就业机会占到了70%左右。这就是民间力量,要相信民间力量所带来的变化。但是,让我们感到有一点纠结甚至有点失望的是,教育领域一直没有对民间力量真正地开放。教育同经济一样,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所有的私立教育就全部给卡断了,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改革开放以后,经济迎头赶上了,但是教育领域到现在为止依然没有任何真正鼓励民间教育力量的一系列举措。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关于耿丹学院有两件小事,但对我来说是天大的事情。第一件事是转设,就是要把耿丹学院变成一个独立的不依附于其他公立大学的民办大学。我们国家有规定,转设必须要有500亩地,并且每一分地上只能待一个学生,也就是每亩地只能招收10个学生。现在耿丹学院的状况是460亩地,差40亩地。耿丹学院的学生共有接近6000人,但是按照规定,460亩地只能有4600个学生,因为每分地一个学生。这样的规定是很荒谬的。理由非常简单,在北京这样一个寸土寸金的地方,非要增加到500亩地,并且一分地上只能待一个学生,土地多浪费。大家去看看美国的纽约大学就明白了。纽约大学在城里,也就那么十几栋楼,却有接近四万名学生在里面上学。僵硬的规定,不可变通的规则,导致耿丹学院的转设工作遇到了困难。当然我们还会继续做说服工作,抱怨是没有用的。

第二件事是民办大学的老师待遇低,社会地位也成问题。民办大学的老师和公立大学的老师待遇是不一样的。公立大学的老师退休以后的保障很好,属于半公务员制度。民办大学的老师则必须完全按照社会保险来安置,而且退休以后收入会急剧下降。所以,我们即使以更高的工资和待遇来吸引老师,也吸引不到公立大学的一般老师。虽然社会主义的原则是讲究公平,但实际上却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而且公私分明,几乎总是褒公贬私。由此可以看出国家政策对民办大学和公立大学是不一致的。

我不是在抱怨,我只想说中国教育不善于利用民间力量,所以到现在为止中国优秀的、顶级的私立中学和私立大学是不存在的。实际上,私立教育的兴起能减轻国家的教育负担,看看全世界的私立大学就可以明白,经费是不用愁的。为什么?民间力量会把经费补充进去。像我这样的人接手耿丹学院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把我一辈子赚来的财富用于耿丹学院,把它变成优秀的私立大学。但是接手一年以后,我开始犹豫了,因为我发现国家对于这样的事情其实根本不在乎,不在乎的话肯定就白做,谁都不愿意把自己一辈子的积蓄扔进去,最后发现这件事情是白做的。

对于政府来说,利用民间力量办学就是一个鼓励问题,不需要出一分钱,一鼓励民间的钱就出来了。我问过中国很多的著名企业家,他们都说,只要有一个合适的体制,他们都愿意成为大学的捐款者。因为放眼世界上的著名大学可以看到,一个人如果想要流芳百世,给大学捐款几乎是唯一的办法。杜克大学怎么来的?杜克就是一个烟草商,但是现在人们想到杜克,就觉得他很伟大,因为他有一所很著名的大学。很多大学也是如此,比如斯坦福大学。斯坦福曾经想把钱捐给哈佛,哈佛不要,不理他,结果他一生气自己办了所大学,就办成了现在跟哈佛较劲的一所大学,不是哈佛第一就是斯坦福第一。所以,中国高等教育的问题不仅仅是国际化的问题,而且是如何利用民间力量办教育,如何把民间财富活力调动起来,支持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历史上中国的教育体系以私塾教育为主,中国几乎所有的公学都是辛亥革命以后才有的,中国有着民间教育的传统,为什么不利用民间力量呢?这是中国高等教育的第一个问题。

中国高等教育的第二个重要问题是教育均衡问题。什么叫教育均衡?我最担心的是乡下人再也接受不到好的教育。我是乡下人之一,30多年前我在农村中学上学,最后通过三年高考到了北京大学。当时北京大学的农村孩子占的比例差不多是35%,而现在北京大学农村孩子占的比例最多只有15%,真正从农村来的10%都不到。我对北大学生做过一个简单的调查,发现80%左右都是来自有政府背景或者有钱人背景的家庭。大家都会问:是不是因为录取上有问题?比如这两天报道的中国高考作弊,在河南一个县有100多个学生有枪手替考,报道说这些被替考的学生的家长要不就是有钱的,要不就是当官的。但是我认为北大的学生应该100%都是自己考的,但是这些学生怎么大多数是政府家庭和有钱人家庭出身呢?我回到家乡又做了一个调查,结果发现这是一个必然现象。我从当地村长开始调查起,发现村长和村支书的孩子基本都在当地最好的幼儿园学习,乡长和乡党委书记的孩子在当地最好的初中学习,县长和县委书记的孩子在当地最好的高中学习。不管我们怎么宣传教育公平,都很难做到让政府领导的孩子按区划片上偏远的学校。他们的孩子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都接受了当地最好的教育,因此他们的子女走进中国最好的大学就成为了一种必然。(www.xing528.com)

这就说明中国农民和工人的孩子智商并不低,而是他们从一开始就得不到好的教育机会。我回到家乡问了一下我们村里的孩子,上当地最好的初中几乎都是没有希望的,他们上的是乡村的小学和初中。乡村初中毕业以后,他们怎么可能有能力一下子到省重点高中,根本就进不去,因此也就进不去中国最好的大学。所以,中国教育的问题最重要的是教育均衡的问题,是中国农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有钱有势家庭的孩子和无钱无势家庭的孩子怎样在教育上达到比较好的均衡状态的问题,而不是中国和美国之间的教育差距问题。当然,随着互联网教育,像MOOC课程的开始,可能有一些办法。比如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我们是有机会让落后贫困地区或者是农村的孩子接受到优质教育的,但要做到这点需要政府在政策上和资源上的大力支持。如果教育不均衡,中国的两极分化会越来越严重,而一个社会两极分化到一定程度就会崩盘

第三,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还有一个结构调整的问题。这个话题一说起来就特别敏感,全国政协会议期间我在教育组,民办教育的代表很少,90%都是公立大学的校长或者党委书记,最起码也是系主任。教育组毫无疑问不可避免地会讨论教育去行政化的问题,大家空谈的时候,每个人都认为中国高等教育的管理不应该这么行政化,否则就像有一个政协委员所说的那样,中国只有一所大学就是教育部大学,除了教育部大学就没有别的大学了。我不是批判教育部,我知道教育部很难做,因为教育部还要跟上面的制度保持一致。我也知道具体的改革是很困难的,比如教育去行政化。我问了很多大学校长:如果你这个校长不是教育部任命了,也没有了部级、局级待遇,让整个大学的教授来选你,你干不干?大部分校长是犹豫的,甚至干脆说不干。为什么呢?第一,他们说我们让教授选不一定能被选上。第二,他们说我们在教育领域辛辛苦苦奋斗这么多年,好不容易当了校长,现在也算副部级干部,你把这个行政化一拿掉,我们所有的基础都没了,待遇也没了,我们过去的奋斗算什么?所以行政化已经根深蒂固了,一旦涉及个人利益,即使有教育理想的人也不愿意放弃。坦率地说,在这样的教育系统中,唯上不唯下的教育行政化体系如果不改变的话,大学应该有的特质是很难发展起来的,因为大学需要独立的创新,需要独立的学术研究氛围,需要互相争论,甚至不留面子地互相探讨。所有这一切,当你面对一个可以罢免你的官员和可以罢免你的校长,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作为这个体系内的一员,你只会想,上面的人想听什么,我说什么。所以,这是中国高等教育目前遇到的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很难解决。但是无论如何,这是一个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怎么样解决不是我能够想到的,是有理想的教育官员和有理想的中央领导应该想到的事情。这个问题不仅仅关乎中国教育的现实,也关乎中国教育的未来。

第四个问题是教育国际化。首先,教育国际化就不应该是问题,为什么?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凡是有点常识的人都明白,教育国际化已经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任何人都明白,如果他不把自己变成一个全球公民,他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未来。如今中国每年出去读本科的学生接近30万人,而且每年还呈15%的增长,三年前曾达到了100%增长。出去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人也是源源不断。每年中国留学生总人数的增长大概在10%到15%之间,现在总量已经达到了每年接近50万人。除了留学,每年寒暑假去国外游学的学生人数也达到了20万人左右。所以,中国家长其实比任何教育家都明白,孩子必须国际化。家长包括政府官员、有钱人,也包括砸锅卖铁、卖房子也要让孩子出去读好大学的人。我就碰到过这样的家庭,孩子被美国前20名的大学录取了,但是家里钱不够,就把房子卖了。我问家长,你何苦呢?这个孩子在中国也能考上中国前20名的大学,为什么一定要送他出去呢?他说,俞老师,这是一个我的孩子未来80年有没有竞争力的问题,不是上中国大学还是上国外大学的问题。我就问,你为什么认为到了美国去上大学就必然会有竞争力呢?他的回答特别简单,他说,现在这个世界不是中国的世界,也不是美国的世界,而是全球的世界,是把中国和美国加起来的世界。家长这句话说得多到位,比任何教育家说得都到位。

对于中国的教育来说,国际化真不是个问题,各个大学都在强调国际化,这么多的大学跟美国大学联合起来,给学生提供国际化的机会。我反倒认为美国的教育国际化是个问题。我们常常说美国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对全球开放,但是美国人整体上实际上是封闭的。他们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价值观,对全世界真正的了解真的很少。他们了解欧洲,那是因为欧洲是他们的发源地,但他们对其他地方知之甚少,而且固执己见。你要在中国的大街上随便问一个普通老百姓美国总统是谁,都能说出来奥巴马。但我到美国马路上问老百姓中国主席是谁,结果十个至少有八个不知道。他们根本就不在乎这个世界发展成什么样。美国现在每年有多少人到中国来留学的?真的很少。不能说因为中国教育体制落后,因为中文听不懂,你真想要国际化的话,学中文并不比学英文难多少,我周围有一大批外国朋友讲中文讲得溜着呢。因为他们在中国做事情,他们在中国做生意,发现中国生意机会太多了,只要会讲几句外语就能开外语培训学校,就能赚钱了。

今天在座的美国大学校长和老师,我觉得你们很伟大,因为你们真正知道中美大学国际化的机遇是多么的重要。未来50年这个世界的和平一定是中国和美国之间互相谅解、互相理解以后的一种和平。

中国在国际化教育中还可以做一些事情,比如吸引外国人来中国。既然我们在讲国际化,为什么不能有一些大学是全英文授课呢?讲到这个问题,有人认为我是在卖国。我怎么会卖国?香港大学全英文授课,香港理工大学全英文授课,香港科技大学全英文授课,中国大陆的学生每年到香港去读书的很多,都是用英文上课啊。英文授课有几个好处。第一,国外的留学生会源源不断地过来,因为他免去了学中文之苦。第二,大量的学科跟世界科技前沿的信息接轨,你想一分钟之内获取的话,一定是用英文。你如果不懂英文,等中文翻译过来再去读,黄花菜都凉了。中国已经到了这么一个成熟阶段,应该拿出至少十所大学来试点,转成全英文教学。中国上个世纪9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送出去的一大批到美国去读博士的学生,现在有很多是在美国的教学岗位上的,他们全是英文教学。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把这帮人请回来,放在一个全英文环境教学,这帮老师是愿意回来的。我曾经问过这些老师,如果我把大学转成一个全英文教学的大学,跟美国一样的工资,你在美国拿五万美元,我给你五万美元,30万人民币一年,你们愿意不愿意回来?不少老师都是说愿意回来的,但是他们有一个附加条件,要给他们一个更加自由的研究氛围。

现在美国人对于到中国来学习的这个需求还不那么强烈。在中国办全英文的大学是吸引外国留学生过来最好的办法。国家现在也在采取一个曲线救国的方法,比如纽约大学上海分校是全英文教学,但是毕竟一年只招收150个中国学生。我们自己办的话成本低,一个大学当年就能转。

另外,有没有可能把我们的大学搬到国外去?我一直认为办孔子学院不是一个办法。因为孔子学院是把钱分散掉的,每年二三十亿人民币,分散以后变成了几百个孔子学院的使用经费。而且在国外办孔子学院的人不乏欺世盗名之徒,招几个外国学生、中国学生糊弄几下,每年拿点教育部的钱,就算把学院办了,也不能颁发学位。现在杜克大学在中国开始办学了,纽约大学在中国开始办学了,英国的爱丁堡大学,甚至伊顿公学在中国也开始办学了,为什么我们不能把中国大学也办到国外去?在国外办一所有影响力的大学分校,比如北京大学海外分校,我就不相信没有影响力,外国人不来学?我们中国人喜欢把力量集中起来办大事,也应该集中起来办教育啊。

对于中国教育来说,国际化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怎样更好地推动发展,是我们每一个老师、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考虑的问题。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做,能让中国人得到更好的国际化教育,也是我们要思考的。现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出现让事情变得更加简单。在网易上的公开课,很多课我都去听,而且不少课我都听完了。现在我已经开始注册在MOOC上面听课了。这些课程大部分都是免费的,而且MOOC课程有一个特点,学生和老师可以互动。试想,教育部国际司有没有可能把一些特别优秀的MOOC课程变成某些大学的翻转课堂?就是让学生学,有助教辅导,最后考试以后可以拿学分。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国际化的事情,在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学,老师的讲授、互动,学生的讨论,助教的辅导,再把学分结合起来,在基本没有成本的情况之下,就能让大量中国学生接受国际化的教育。我们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