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南飞
我是什么时候看到过雁南飞的景象了呢?好像是上辈子的记忆了。记得大概六七岁的时候,在深秋的江南上空,总会有排成人字形的大雁队伍从头顶飞过,一路高亢的雁鸣声由远及近,再由近及远。每当雁群飞过,孩子们就会停下手中的农活,站在田埂上,引颈凝视,直到目送大雁南去。再后来大雁就越来越少了,可能是因为全国的农田大量使用农药,河里和湖里的鱼虾被大量毒死,大雁就没有食物了;也可能是当时老百姓实在太饿,看见一只抓一只,最后被抓得越来越少了?印象中十岁之后就再也没看到过大雁成群飞过。而自从到北京上大学之后,在京城就更没看到过大雁南飞的景象。“江上三千雁,年年过故宫。”这种景象,不知道何处去寻了。
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时候,一首《雁南飞》的歌曲唱遍了大江南北,即使到今天,只要一看到“雁南飞”三个字,旋律就会在心头响起:“雁南飞雁南飞,雁叫声声心欲碎,不等今日去,已盼春来归……”简单的歌词饱含深情,让人听后感触很深。后来,刀郎用他雄劲的嗓子让这首歌再次流行在中国大地上,人们一边听着歌一边用失望的眼神看遍天际,始终没有等来一只大雁。这首歌曲,来自一部拍摄于1979年的电影《归心似箭》,讲述了一个纯朴的革命故事。我只记得当时在露天看完这部电影,被故事所感动,一口气在深夜跑步了五公里,但现在对于故事情节却一点都记不住了。上百度查了一下,百度上的电影梗概如下:“1939年冬,抗日战争处于最艰苦的岁月。东北抗日联军某部连长魏得胜在一次激战中负伤被捕。后伺机打死敌班长,逃出敌手,拖着伤重化脓的右腿,沿路乞讨,寻找部队。次年春天,魏得胜在一山沟里偶遇开小差离队的小徐子和淘金老汉齐大爷。为弄到掩护身份的通行证,他暂时留下淘金,在劳动中与齐大爷结成患难之交。不久,他谢绝齐大爷的好意挽留,重新上路。但由于小徐子的出卖,再落敌手。在日寇的毒刑拷打和假枪毙的恐吓下,他坚贞不屈,又被送下煤井当苦力,饱受摧残。后来魏得胜冒险找到一个废井口,率众逃出虎口后,又继续南行。秋季某日,他晕倒在一条小溪边,被齐大爷之女、善良的寡妇玉贞救回家中。在玉贞的精心照料下,魏得胜逐渐康复。在这段不寻常的日子里,二人建立起真挚的感情。但魏得胜怀着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毅然辞别玉贞,朝着南归大雁的方向继续前进,终于找到了部队。”那个时候的电影,英雄人物大多都是百折不挠、置生死于度外的,我那少年的心,一次次被革命英雄主义所感动,这种感动直到今天还留在内心深处。(www.xing528.com)
想起雁南飞,是因为我去了一趟加拿大小城里士满的海边,看到了成群的大雁。里士满实际上是一个岛。加拿大西部最大的河流Fraser从千里之外的落基山脉流出,到了温哥华分为三叉,中间就形成了两个岛,一个岛就是现在的温哥华机场,另外一个大岛就是里士满。里士满被两叉河流怀抱,就像母亲抱着孩子一样。实际上整个岛都是河流冲积而成的,岛的西面就是太平洋。里士满建设得很好,沿河沿海都是很好的散步步道,濒海的堤岸外是一望无际的芦苇荡。这里是看夕阳最好的地方,傍晚的时候,可以看到夕阳把河水染红,飞机迎着夕阳起飞,芦苇荡在夕阳中摇曳,夕阳在远方的温哥华岛山后一点点落下去,然后把整个天空泼洒得像一幅暖色调的水墨画。今天我去海边的堤岸上散步,看太阳西斜,突然听到天空中传来高亢的大雁鸣叫声,抬眼望去,看到一群又一群大雁从远方飞来,再看前方的芦苇荡里,群雁飞舞,上下翱翔,无数的翅膀在夕阳下闪烁着光芒。头顶飞过的大雁,有排成一字形的,有排成人字形的,也有排成几排共同飞翔的。雁群少的五六只,多的上百只,从头顶引吭高歌向着夕阳和芦苇荡飞去。大雁飞得很低,对下面的人没有任何戒备心理。这是少年时候才见过的景象啊,如梦一样地忘记了,又如梦一样地回来了。此时的秋雁,没有一声哀鸣,有的是飞赴万里征程的雄壮和气势。李白有诗云:“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诗歌表达的也许正是这种感受吧。
在血红的夕阳里,我最喜欢的一首歌《鸿雁》在我心里响起。每次到内蒙古去,内蒙古的朋友都会唱这首歌,欢迎我的时候唱,送别我的时候也唱:“鸿雁,向南方,飞过芦苇荡;天苍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乡;鸿雁,向苍天,天空有多遥远,酒喝干,再斟满,今夜不醉不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