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晃膀基本功法
1.晃桩论
以白虎相争之势,导引之术,兵家搏斗之技乃兵法为据,融天地转、无始无止、深藏莫测、万物归一、天然聚合之理,采阴跷,丹田纵横提吸,吸阴补阳,阳起阴生,阴阳合璧,提顶挑肩,膀转身摇,拧裆活膝,立身旋滚发变,内含吸、转、护、封、化、让一体之击法,旨在激发搏斗技击中的神觉神能。
初先培育高度完整一致的亢灵神气力,警觉灵变的神、气、力合一状态;进而锤炼阴阳二神与丹田纵、横、提、吸以达立体变身,旋滚发变,神速自然,玄妙圆滑如连绵之波浪。吸、转、护、封、化、让,势中含势,拳打阴阳两面防,为顾打合一之一体之技击法。
注:(1)三晃膀动作分为先天式和后天式,先天式:不见其形,只见其力,手到劲发,天地交合,阴阳之变,随使日月无光。三十六势后天式,有形生在无形之中,顺其自然,伸手就打(对方)、回手就打、抬手就打,伸手没有回手有,利用胳膊周身变化,摆挂、旋转,千变万化,无穷无尽,集中全身之力开合击打目标。三晃膀不止三晃,可上、下、左、右,作纵、横、反侧的变化,故又称“多晃膀”,练成者,顺其自然而行之,用时可随需要作360°浑元式,目标即是中门。三晃膀连环掌法有:穿云波回掌、荷叶掌、穿臂掌、滚龙掌、五手快掌。
(2)晃桩,是三晃膀的技击动桩功,可谓三晃膀功法的老母。它包含了五种基本功法,即:吸阴补阳行功过气法、蔽身埋膀临敌应急法、宽窄老嫩救活法、奔步捶法和擒拿控制定身法。实战功法各师各传,各有高妙,但都大同小异,万变不离其宗,学者可结合谱诀自去意会体悟,有志者能推本而求之。
(3)“以白虎相争之势”是支撑八面,两手对拉拔长的对称劲,有前必有后、有左必有右、有上必有下,有利于发力和稳定重心。
(4)“采阴跷,丹田纵横提吸,吸阴补阳”是指采阴跷脉(会阴部),吸气时会阴上提,丹田脉通,元气下沉;呼气时丹田鼓荡,元气上升,它的旋转滚动,阴阳互补,带动身体四肢的运动,也就是行功过气法。
(5)“阳起阴生,阴阳合璧”是指三晃膀“阴阳回环牵缘手”,周身一家,左右两臂要相吸相系,起势为阳,合势为阴,如影相随。
2.筑基功力训练法
(1)晃桩功单操法
两脚开立,站与膀宽,头正顶悬,两臂下垂于小腹前成风头拳。起势虚领顶劲,挑右肩,右臂由下经前、向上环臂,此为一晃(如图63);同时,左臂自然后摆,由后经下向前环臂,此为二晃(如图64);右臂继续向后、向下、向前环臂,同时左臂继续向上、向后环臂,此为三晃(如图65)。如此前后方向环臂,两脚站立不动,须膀转身摇,拧裆活膝,如风轮旋转滚走不停,此称为大晃膀。环臂力量和速度根据个人情况而定,以立足稳为度,以后逐步加快至呼呼生风。两臂左右方向环臂,旋滚发变道理相同,根据两臂环圈的大小,左右环臂可称为小晃膀。三晃膀包含了吸、转、护、封、化、让一体攻防之技击法,环臂由大圈逐步变小,功力上身,再由小逐步变无,由有形逐步变为无形,无形之形方为晃桩之真形,故有“学会三晃膀,打人不见掌”之说。昔前辈先师夜间练功,功房内置一圈油灯于壁台,运气行功,呼呼生风,一阵风闪过油灯全熄。据说张监先师,登房捉鸡,展动身手,鸡不能逃,功力显见。
图63
图64
图65(www.xing528.com)
(2)马步桩
功理:主要是气沉丹田是练气的方法。气沉丹田方能根基稳固。
功法:站好马步桩,要五指抓地,涌泉穴虚,两膝盖外撑,挺胸,坐胯,收腹。两手臂前平举或左右平举(如图66、图67),自然伸直,掌心向下。站高桩或低桩以自身基础而定,一般初学先站高桩,有了一定功力后,可逐步降低。功架低,得气快,爆发力强。但最低大腿与小腿的夹角不能少于90°。站功时间的长短,可依自己身体素质而定,以两腿久站而不疼为度。如此日复月继,日久天长,气觉沉入丹田,其功夫也自长。在站桩中,可配合身体的上下伸缩,这有利于腰肾坚强,起落敏捷,日后在练习拳法时,无腰疼腿抖之情形,是传统体能训练的好方法。
图66
图67
(3)站桩功
功理:以放松为主,自然而然。人体气血,虚则行,实则滞,自然放松,则气血可充填周身,滋养骨质和五脏六腑。
图68
功法:我自然站立,两脚尖内扣,稍曲膝下蹲,两手臂自然前伸平举,手腕放松(如图68),气从鼻孔出入,气力日久可增长。练功中要入静,眼睛可微闭。身动气不入神,应凝神忘形;心动神不入气,神散则气喘,应默然养心。日久形神合一,血气之行动,可随呼吸贯注,则功力可不练自练,不养自养。
(4)手臂功
功理:主要是运丹田气贯手梢,功成手臂力大增,功夫上手。
图69
功法:在桩功基础上(如图69),运气以长呼短吸为运使方法,以运用腋力为起始,令其气由肩窝腋下运至手指(以中指为限),而后才能使全身之力贯入手。用力久而久之,手足两心相应,至此功夫便可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