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世纪下半叶,法国哥特式建筑的主要形式是“辐光式”,在法文中,这个词的意思是“辐射”,它源于该时期巨大的圆花窗中辐条形的花格。当时,墙壁越来越薄了,只有很细的小圆柱间杂在建筑物发光的墙面中。渐渐地,哥特式建筑变得像石筑的笼子,这种特征越来越明显。
86.圣艾蒂安大教堂,从东南方向观看。
87.圣礼拜堂,巴黎,1243——1246年。
88.圣托兰神龛,埃夫勒的圣托兰大教堂藏,铜质镀银配珐琅饰板,13世纪中叶。
89.巴黎圣礼拜堂,从上层礼拜堂向东看。(www.xing528.com)
辐光式风格最好的例子,是法王路易九世(1214——1270年)建造的小礼拜堂,它地处巴黎王宫,建于1243——1246年之间。礼拜堂号称“圣礼拜堂”——法文中“神圣祷告堂”的意思。路易九世以“圣路易”而昭名于世,他建造圣礼拜堂,是用来收藏基督的荆冠和“真十字架”的一段残片,那是他在十字军东征时从拜占庭皇帝那里买下来的。我们现在当然可以设想当时的人们如何容易受骗(因为荆制冠冕不可能保留十三个世纪之久),但路易在政治上的精明和他在建筑学方面的品位还是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建造这座礼拜堂,如当时一位教皇所说,是表示基督用自己的王冠给路易加冕;而路易造出来的东西实际上是一个巨大而辉煌的圣物盒!
对比一下就清楚了——对比物是一个当时典型的圣物盒——铜底镀银嵌珐琅圣托兰神龛。神龛约作于13世纪中期,是为诺曼底的埃夫勒圣托兰大教堂制作的,以收藏教堂守护人圣托兰的遗物。圣物盒高约70厘米(28英寸),看起来像是——个有塔楼、人字墙、透雕小尖塔、人物雕塑和其他装饰品的小型哥特式建筑。人物和某些装饰部分采用了“凸纹制作法”,其图形是从背后对着凹陷的模具锤打而成的;神龛表面镶嵌着珐琅和宝石装饰。
90.索尔兹伯里大教堂,1220年动工,从东北方向观看。
圣礼拜堂原本也是富丽装潢的,和神龛更为相像。石墙表面涂着金色,墙上绘有壁画,用衬金作底色,那是在模仿金属制品。塑像沿墙置于窗子之间;但更让人联想到同时期圣物盒之光彩灿烂的,是那些几乎把垂直墙柱间的空白填得满满的彩色玻璃,它们的效果催人联想。窗子高而细长,有复杂的新式窗格图案,其精密细致一如此时期金属制品中的图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