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20世纪中国文学与西方现代艺术的交融

20世纪中国文学与西方现代艺术的交融

时间:2024-01-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郑敏的现代诗着重于意象的叠加、拼接和组合。按照现代主义诗歌先锋者庞德的定义,好诗是一种“意象的复合体”,一种“在瞬息间呈现出的一个理性和感情的复合体”。“母亲”和“满月”这两个意象是“金黄的稻束”这个整体意象的升华和延伸。

20世纪中国文学与西方现代艺术的交融

在印象派绘画模仿大自然的技巧遭到质疑的时候,立体派用作品做了新探讨,他们认为凡是反映可视的客观世界的一个侧面的艺术产品,就只能是客观物象的某种环境条件下的某种替代品而已,它永远不是现实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要想制造出世界上一切可视物象的纯粹的复制品的思想,至少从一个艺术家的角度看来是荒唐的。毕加索善于用准几何学(三角形、菱形、长方形)和接近立体几何学的形式(体积、立体、棱锥体、圆柱体)来安排画面,诸如他的《斗牛士或斗牛迷》,在错综复杂的树枝中分辨出一个戴帽、荷枪、背挎帆布包、后面跟着一只猎狗的猎人来,但是画的内容和画的名称《斗牛士或斗牛迷》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实质上这两对意象也是有着内在联系的:猎人和猎狗,是打猎的一对搭档,斗牛士和斗牛,是斗牛场上的一对搭档,他们象征着征服、力量和战斗,它们在艺术家的心里通过情感叠加到了一起。这种意象的叠加,给予了郑敏无限灵感。

郑敏的现代诗着重于意象的叠加、拼接和组合。何为“意象”?“意”是诗人主体理性与感情的复合或“情结”,是主体思想或理性与感情的交融;“象”,即用以表现主体思想感情“复合体(意)”的外在形象,适当呈现了主体之“意”的形象就是完整的意象。按照现代主义诗歌先锋者庞德的定义,好诗是一种“意象的复合体”,一种“在瞬息间呈现出的一个理性和感情的复合体”。庞德认为,意象派诗歌采用的意象叠加的形式,就是把“一个思想放在另一个思想之上”,也就是一个意象叠加在另一个之上,即把两个意象不用任何联接词叠放在一起,其中一个表述另一个,它们之间是互文的隐喻的关系,而这种隐喻显然是一种主观性的选择和决定。[3]这类意象所呈现的是感觉中的直接现实,似乎是对实境的描摹,实际却是经过诗人改造,“因心造物”而得到的情境与心象,是诗人选择与情感相对应的物与景进行描绘、摹写而产生的意象。

郑敏在代表性诗作《金黄的稻束》中写道: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www.xing528.com)

没有一个雕像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毫无疑问,本诗的中心意象是成熟了的金黄的稻束,围绕着“金黄的稻束”这个中心意象展开的是其他两个意象:“母亲”和“满月”。“母亲”和“满月”这两个意象是“金黄的稻束”这个整体意象的升华和延伸。细品这三个递进的意象,成熟了的金黄稻束挂着饱满的颗粒静穆地站在田地里,映衬着挂在这收获日上空的满月,形成两种盈盈丰满的意象,与田地里成熟的稻束相映成趣,诗人将这盈盈丰满的两个意象叠加,并注以诗人的选择与情感,隐喻着哺育了无数儿女、辛勤操劳一生、默默奉献的母亲的意象。这三个意象经由诗人的情感隐喻,貌似跳脱实则关联地联系到了一起,这三个意象的共同点便是:饱满、成熟、丰富,有着因沉重劳累、丰硕而弯曲的美丽的轮廓,它们同样经历了时光的流逝、辗转、轮回,才达到此时此刻的完美与丰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