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山水灵秀的缘故,江南自古多才子。无锡,这个浸润着稻香粉藕的江南小城,在世纪初又诞生了一位令世人为之倾倒的学者——钱钟书。
钱钟书诞生于1910年11月21日。当时,钱家是无锡的名门望族,出了很多文人儒士。比如他的父亲钱基博就是一位很受世人尊重的国学大家;再如当代著名的史学家钱穆,与钱钟书家是同一个宗祠,只是同宗不同支。钱钟书是家中的长孙,一生下来就被寄以厚望,而他也没有辜负家人的希望,凭借天资的聪颖和后天的努力,最终成为了冠盖当世的鸿儒大家。
钱钟书的父亲在家中排行老二,大伯钱基成膝下无子,按照传统惯例,钱钟书一生下来就被过继给大伯,成为长房长孙。已经三十六七岁的钱基成终于有了儿子,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连夜冒雨到乡下找了一个身体强健的寡妇给钱钟书做奶妈,这个寡妇在中年后时常发呆,人称痴奶妈。钱钟书就是吃痴奶妈的奶长大的。
民间有个风俗,儿童出生一周岁的时候都要进行“抓周”,说这样可以预测小孩的未来。《红楼梦》里贾宝玉“抓周”抓的是脂粉,让他的父亲贾政老大不高兴,认为他将来没有出息。钱钟书“抓周”抓到一本书,这让他的祖父、伯父、父亲非常高兴。父亲于是给他正式起名“钟书”。
钱基成天生资质平平,终身只是个秀才,没有中过举,也没有做过官,读书的乐趣没有享受多少,苦头倒吃了不少,所以对弟弟的孩子爱若掌上明珠,不想让他过早受读书之苦。虽然3岁就给他开蒙,但并不严格要求他。童年的钱钟书在大伯的爱护下,过得轻松快乐。钱基博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但是有大哥护着又不好说什么,只好委婉地劝大哥把钱钟书送去上学。这样,5岁的钱钟书就被送去上附近的秦氏小学。可巧,体弱多病的钱钟书这一年生了一场病,伯父实在心疼,索性让他和叔父的长子钟韩到亲戚家的私塾里上学。于是,他又可以任意玩耍了。
钱钟书虽说在伯父的呵护下,读书不那么刻苦,但博览群书的习惯却从小就养成了。他7岁前就看完家中收藏的古典名著,又跑到街头书摊去看家里不屑收藏的侠义小说。他一回到家,就给弟弟手舞足蹈地讲书上的内容,并将书里每个好汉的兵器的斤两记得一清二楚,但是却不认识阿拉伯数字。(www.xing528.com)
幼年的钱钟书非常顽皮。当时,有个女裁缝经常带着女儿来他们家做活。裁缝的女儿是个漂亮的小女孩,比钟书、钟韩大两三岁,叫宝宝。有一次,两个淘气的男孩乘宝宝不备,把她按在大厅的隔扇上,钟韩拿着一把小刀在她身上比划着要刺她,吓得宝宝大哭,直到大人们把两个恶作剧的小兄弟赶跑才了事。钟书建议在此立碑纪念,钟韩就在隔扇上用刀刻了四个字“刺宝宝处”。
钱钟书10岁的时候大伯不幸去世,他就又回到父亲身边开始规规矩矩地上学。东林小学毕业后,1923年和堂弟一起考入苏州美国圣公会办的桃坞中学。在中学里,钱钟书表现出极高的语言天赋,一口字正腔圆的英语,让外籍教师都深为叹服。1927年,桃坞中学停办,兄弟俩又转入无锡辅仁中学,从高二读起。刚到辅仁,兄弟俩就一鸣惊人,在学校举行的国文、英文、数学全校竞赛中,钟书得了国文、英文两个第一,钟韩得了国文、英文两个第二,数学第一。可是钱钟书的数学还是乱七八糟,怎么学都学不好。
钟书、钟韩是钱家最出色的两个,钟书擅长文史,钟韩喜欢数理。钟韩的国文也非常好,很受大家的赞赏,但是因为家里有个天才,所以就不再学习国学,而改攻理工。后来他成为我国著名的自动控制理论及应用专家,现在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少年时期的钱钟书相当狂傲、自负、目空一切,为人尖酸刻薄,常得罪人。为此,父亲特地为他改字“默存”,意思是让他少说话,保持沉默。可是这个名字对他并没有起多大作用。当他步入清华文学院的大门后,更是凭他的智慧和傲气获得了“清华狂才子”的称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