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听钱钟书解读不着一字,尽得风流,领略文学之美

听钱钟书解读不着一字,尽得风流,领略文学之美

时间:2024-01-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指文艺创作要懂得利用空白,虚实相间才有韵味。“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说的是诗歌要含蓄才能有韵味,才算得上好诗。历代诗人都主张“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已着诸字”和“不着一字”是相反相成的。因此,“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这句话只能作为一种艺术手法,形容一种艺术境界,用做狡辩的文字游戏就没有意义了。

听钱钟书解读不着一字,尽得风流,领略文学之美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指文艺创作要懂得利用空白,虚实相间才有韵味。钱钟书认为“不着”能产生效果,需要有“已着诸字”的衬托,而不是骗人的无字天书。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说的是诗歌要含蓄才能有韵味,才算得上好诗。这句话是唐代诗人司空[5]首先提出来的。你也许会感到奇怪,诗歌明明是用文字写成的,一字不用,风流从何而来?钱钟书解释说,“不着”其实是“不多着”的意思,就是不要说废话,要惜墨如金。这句话点出了文艺创作中的一个普遍规律,即好作品应当做到意在言外,给读者留下足够的想像空间,哪些地方需要浓墨重彩地渲染,哪些地方需要一带而过,作者心里都要有明确的安排。一部作品能做到虚实相间才能引人入胜,好像我们在幽深的林间小路中穿梭总比在一览无余的平地上走时感到更有兴致。

钱钟书说法国诗人马拉美等人论诗,以为每一行每个字之间,甚至页眉页边的空白处都是和文字的镶嵌组合,帮助产生整体美感的手段,也就是说诗的韵味不能只从实在的文字里寻找,还需在字里行间展开丰富的联想。正像我们的中国画,一个要诀就是无笔墨处和落笔点染处互相烘托。大家肯定没有见过将一张纸涂得满满的中国画,几只姿态灵动的小虾就能让人想到水的流动,几所茅屋就能让人看到整个山村的幽静,图案一般只占据纸的一角,剩下的大片空白可以任观赏者驰骋。像刘禹锡的《石头城》“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诗人看到潮水寂寞地拍打着城墙,曾经的都城繁华不再,只有那永远照耀人间的月亮在深夜从城墙的那边踽踽地爬上来。诗人没有写具体的战争兴亡、朝代更替,但是,这幅由月亮、城墙、潮水组成的图画足以把人世兴衰的沉重感慨刻画出来。(www.xing528.com)

历代诗人都主张“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但是,它只是一个目标,而不是手段。怎么才能达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呢?钱钟书说,要“已着诸字”。“已着诸字”和“不着一字”是相反相成的。留出空白的地方能达到什么效果和你写出了哪些东西直接联系着,这就需要构思和技巧。而那些望文生义的人却闹出了笑话。清代人讲过一个“无无生”的故事,无无生小时候不喜欢读书,感到味同嚼蜡,后来索性不读了。他写起文章来也是眼高手低,最后竟然连一个字也写不出来,于是自以为是地说,天地以无为贵,日月以无为贵,上天化育万物的“大道”也是无声无息的,我就是要把这个“无”字推到极致。从此以后,他家的对联卷轴全都用白纸裱糊,纸上几乎没有半点笔墨,只剩下个落款。别人问他原因,他回答说,天地间万物都有好处可寻,只有笔墨这一门寻不出好处来,没有好处还要挂在眼前岂不是成了累赘?有个大官仰慕他的名声,请他去写文章,从早到晚,无无生没有写一个字,把一张白纸呈了上去,大官拍案叫绝道,好一个“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无无生和司空图的“不着一字”相差万里之远,前者是骗人的无字天书,后者却蕴涵着作者的良苦用心。因此,“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这句话只能作为一种艺术手法,形容一种艺术境界,用做狡辩的文字游戏就没有意义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