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病变:环境问题与健康

病变:环境问题与健康

时间:2024-01-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六节环境问题会引起病变从古至今,人类就懂得了避开恶劣环境来选择宜居的地方,并逐渐在这些地方发展成了村落和城市,而那些不适宜人居的地方往往成了人烟稀少的地方。1.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甲状腺肿是由于环境中碘的缺乏而引起的甲状腺肿大,俗称“大脖子病”。过量氟的摄入,会引起全身性慢性中毒性病变,使人体内的钙、磷代谢平衡受到破坏。地方性氟中毒已经成为我国最严重的地方性疾病之一。

病变:环境问题与健康

第六节 环境问题会引起病变

从古至今,人类就懂得了避开恶劣环境来选择宜居的地方,并逐渐在这些地方发展成了村落和城市,而那些不适宜人居的地方往往成了人烟稀少的地方。但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一些不适宜人居的地方也渐渐住上人。如一些盐碱地带、高寒地带、山区、地震频发地带、活火山口附近等,这些地方居住条件恶劣,人的生命安全常常受到威胁。另外一种情况是某些地方地质土壤中由于缺乏某些元素物质,或者某些元素物质过多而出现某些地方性疾病。如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大骨节病、地方性氟中毒等。

1.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

地方性甲状腺肿是由于环境中碘的缺乏而引起的甲状腺肿大,俗称“大脖子病”。甲状腺是人体内最大的内分泌腺,贴近喉和颈部的前面,由两个侧叶和峡部组成,呈H形,重约30克。它合成和分泌的甲状腺激素有促进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的作用。一般人的甲状腺由于被皮下脂肪和肌肉覆盖,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只有当它的任何一叶超过本人拇指末节大小时才称甲状腺肿。如果在某一个固定地区内,有比较多的人都患甲状腺肿时,则叫地方性甲状腺肿,其患病率一般在5%以上。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地区性很明显,几乎是住在病区内的人就易发病,离开病区就可好转甚至痊愈(指中度、轻度者)。

地方性甲状腺肿是世界上常见的地方病,尽管许多国家采取了有效的防治措施,估计患此病的人数仍不低于两亿。世界上最严重的病区是在安底斯山、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等地区。我国除东南沿海个别省市外,几乎都有此病流行,尤以东北、西北、华北和西南等地区的山区丘陵地带为重,表现出山区多于平原、内陆多于沿海、乡村多于城市、农区多于牧区的特点。

由非病区迁入病区,其中一些人于3—6个月内即出现症状,迟的不超过3—4年;当从病区迁入非病区后症状消失则较慢。

环境中碘缺乏是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基本原因,没有碘则甲状腺不能合成甲状腺激素,当然也就没有生理效应。正常人的甲状腺内都储存一定量的碘,供合成甲状腺激素之用,但当较长时间得不到碘的补充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都随之减少,由于血中甲状腺激素水平的降低反馈地使脑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促使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增大、增多以至发展成甲状腺肿,同时肿大的甲状腺也可造成激素的合成障碍,因而加剧了因缺碘引起的碘代谢紊乱,促使甲状腺肿的发展。

多数甲状腺肿病人除颈部变粗外,并无明显症状,初为弥漫型,时间一长便发展成为巨大的甲状腺肿,垂于颈下、胸前,可压迫气管、影响呼吸,严重的可使气管移位、软化、弯曲、狭窄,造成呼吸困难,甚至可引起肺气肿支气管扩张以至肺循环障碍等。

更严重的是,严重缺碘病区常发现地方性克汀病,又称地方性呆小病,患者会出现智力低下、身材矮小(故名“呆小病”)、聋、哑、瘫等症状,成为家庭的灾难和社会的负担。另外还有一大批因缺碘而造成的智力迟钝、体格发育落后的儿童。

实践证明,碘盐是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最切实有效、简便易行的措施。碘盐就是把微量碘化物或碘酸盐与大量原盐混匀后,供居民食用的盐。

2.地方性大骨节病(www.xing528.com)

大骨节病是一种变形性、多发对称性、地方性骨关节病,主要侵害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导致关节软骨坏死,轻者关节粗大、疼痛、活动受限,重者可致身材矮小、畸形,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终生残疾,是严重危害病区人民身体健康的地方病。

大骨节病主要发生在我国农村,病区分布在从东北到青藏高原的狭长地带内,受累病区省份共计14个,受威胁人口达3000万以上。病人发病年龄越早,关节变形和侏儒越为明显,成人患者的症状一般较轻,常仅限于关节。

本病病因与病区环境缺乏硒元素有关;本病的发病区域也大致与土壤低硒地带相一致。此外,也有人认为,与谷物受镰刀菌T-2产生的毒素污染和饮水中有机物污染有关。

3.地方性氟中毒

地方性氟中毒是由于当地岩石、土壤中含氟量过高,造成饮水和食物中含氟量增高而引起。过量氟的摄入,会引起全身性慢性中毒性病变,使人体内的钙、磷代谢平衡受到破坏。儿童主要表现为牙齿出现斑釉,即氟斑牙;成人表现为四肢、脊柱关节持续性酸痛,功能障碍,即氟骨症,俗称“糠骨症”、“大黄牙”或“干勾牙”。发病人群轻者牙齿黄黑,碎裂脱落;重者背驼腰弯,丧失劳动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世界上此病分布十分广泛,目前有50多个国家存在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我国除上海市外,各省、市、自治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其中以黄河以北、贵州西部以及西北、东北等地区较为多见。地方性氟中毒已经成为我国最严重的地方性疾病之一。

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主要分布在骨骼、牙齿、指甲和毛发中。氟对机体的影响随摄入量的多少而变动。当氟缺乏时,动物和儿童龋齿发病率升高,摄入适量的氟可预防龋齿,有益于儿童生长发育,可预防老年人骨质变脆。而氟过量时则可影响细胞酶系统的功能,破坏钙磷代谢平衡,抑制酶活性。钙是骨骼、牙齿的重要组成部分,氟和钙有很大亲和力,当大量的氟进入体内后,钙与氟化合成氟化钙,沉积于骨组织中,引起血中钙离子浓度下降。血钙含量下降到6—7毫克/100毫升时,就出现缺钙症候群(腰、腿痛,手抽筋和麻木)。由于血钙下降使甲状旁腺功能活跃,骨组织分泌枸橼酸增多,使局部骨组织酸度增高,骨质溶解,骨组织中的钙向血液中转移,临床上出现骨质脱钙的变化。骨质脱钙首先累及脊椎,脊椎支持不住身体重量时,逐渐发生骨骼变形。当椎间孔下部神经根受挤压时,即出现神经根痛、肢端感觉异常、肌肉萎缩,甚至出现瘫痪。氟化钙大部分沉积于骨组织中,使骨组织硬化、密度增加;少量沉积于软组织内,使骨膜、韧带及肌腱钙化。

适量的氟可使牙齿的牙质光滑坚硬、耐酸、耐磨。但当进入体内的氟过多时,大量的氟沉积于组织中,以致牙釉质不能形成正常的梭晶结构,而形成不规则的球状结构,渐使牙釉质发生色素沉着,牙的硬度减弱,牙质遭受破坏。

氟斑牙(斑釉牙)是慢性氟中毒最常出现的体征。氟化物对发育中的牙釉质及牙本质都可因氟中毒而受损害,而釉质发育成熟后再进入病区者,尽管可能有其他方面的氟中毒表现,但不易发生斑釉。牙齿表面粗糙、失去光泽,呈粉白、浅黄、棕色甚至综黑色,有的兼有斑点,牙质脆易缺损、脱落。

氟骨症主要表现为四肢及脊背酸痛,尤以膝、肘、腰为多见,发病初期即可有关节酸痛。疼痛呈持续性,受季节影响小,无炎症表现。发病过程中,先是下肢关节痛,然后是腰和上肢。由于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压迫神经,可有肢体麻木、抽搐或皮肤异常感觉。病情较重的晚期患者,因临床类型与病情程度不同,地方性氟中毒关节功能障碍与肢体变形的表现较为复杂。主要分成两类:以骨质硬化为主者,主要表现为肢体僵硬和运动受限;以骨质疏松软化为主者,主要表现为肢体变形,脊椎出现不同程度的弯曲,重症者脊椎弯曲如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