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19世纪俄罗斯文学亮点

19世纪俄罗斯文学亮点

时间:2024-01-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于不懂俄语的西方读者而言,俄国文学只不过就是19世纪和当代的一些俄国小说而已。这两位诗人都属于19世纪初的浪漫派,也都像欧洲近半数的青年作家一样,深受英国诗人拜伦的影响。这也可以被看作是俄罗斯人特有的精神。令人遗憾的是,这两位当时文学界的领袖最后都死于决斗之中。

19世纪俄罗斯文学亮点

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里—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柯夫—高尔基—安得烈耶夫—库普林—柯罗连科

在我们当中,形势的发展已经定型——文学作为最微不足道、最无足轻重的一种形式,现在只能变成以下两种东西:要么就沦落为历史的垃圾,要么就成为可以震撼整个帝国的领袖的声音。

——陀思妥耶夫斯基

对于不懂俄语的西方读者而言,俄国文学只不过就是19世纪和当代的一些俄国小说而已。这种看法是很片面的。因为它没有看到天才辈出的俄国诗坛和其它一些文学的表现形式。当然,小说有着更深远的影响力,因为它可以比任何一种文学形式更容易跨越国界。而俄国小说就更是这样一个有力的工具。它不像上面那位批评家所说的,只是一堆垃圾,而是一种可以震撼俄罗斯帝国,甚至是整个欧洲的声音。也正是俄国小说的丰富多彩,使我们忽略了俄国文学一些其它的表现形式——即便我们也知道的不少。最为重要的是,在俄国文坛出现小说巨匠之前,俄国文人还都在向西欧学习和借鉴,而在他们领悟到新事物的萌芽和开创自己的文学之前,西欧的这种影响力还在继续向东方传播着。

他们曾经一度从法国、意大利和英国那里获得创作的灵感,而忽略了他们自己民族的歌谣和故事。

尽管我们主要感兴趣的是散文小说,但是,近代俄国文学的两位奠基人却是两位诗人,他们分别是普希金和莱蒙托夫。当然,他们也写散文。这两位诗人都属于19世纪初的浪漫派,也都像欧洲近半数的青年作家一样,深受英国诗人拜伦的影响。

普希金有着很高的文学天赋,他同时是一个抒情诗人、戏剧诗人和故事作家。但是,他首先还是一个有着超强表现力和美感的剧作家。他的许多剧作品给很多俄国作曲家提供了可以发挥的主题。根据他的故事和诗歌改编的歌剧有《叶普盖尼·奥涅金》、《鲍利斯·戈都诺夫》、《罗萨尔加》和《别克夫人》。他对其后俄国文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因为他可能创建了,或是发展了一种新的简约的文体,这种文体清晰明了而富有表现力。

莱蒙托夫像普希金一样,是具有拜伦风格的诗人,但是他的作品之中也不乏雪莱的味道。他是一个幻想家,对俄罗斯人民内心深处那些神秘的精神非常感兴趣,而这种兴趣也深深地影响了后来的俄罗斯文学,也成为了俄国小说中区分于任何国家小说的民族特点。莱蒙托夫的代表作《当代英雄》,已经被翻译成包括英文在内的很多国家的语言。这部小说以高加索山区为背景,通过高加索山民同俄罗斯绅士们的对抗,来展示一种浪漫主义的骑士精神。这也可以被看作是俄罗斯人特有的精神。我们在这里并不是要支持小说里所表达的观点,但是,与现实生活采取一致观点还是很有必要的,而且从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不同的人性。小说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次可以领略普希金和莱蒙托夫那个时代的文学状态,以及社会的风土人情的机会。令人遗憾的是,这两位当时文学界的领袖最后都死于决斗之中。

第一位放弃浪漫主义传统,走进生活去寻找素材的小说界大师是尼古拉·果戈里。他的小说《死魂灵》看起来远比它的题目生动活泼的多,讲述的是一系列深入俄国社会底层的冒险经历,在诙谐的幽默之中,充满着对普通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虚伪、欺诈的无情的讽刺。据说,很多诙谐的语句因为翻译的原因已经丢失了;这可能是真的,因为果戈里是一位难以企及的、观察乡村小镇人物风情的大师。但是,我们在其英文的译本里,还是可以看到尽显其伟大之处的人道主义精神。除了他的讽刺和观察天赋之外,果戈里还长于描写戏剧性的冲突,在他的作品《塔拉斯·布尔巴》这一描写哥萨克人和波兰人的对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他首先还是俄罗斯现实主义的创始人,后世的俄罗斯小说家们也都尊他为始祖,尽管他们在现实主义的道路上比他走的更远。正是那位令人尊敬的学者和前任革命家克鲁泡特金一语道破,我们才真正明白过来:后世俄罗斯的小说家们继承的更多的是普希金,而不是果戈里。但是不管怎样,可以肯定的是,果戈里曾经是、而且现在仍然是一位不可小觑的大师。一直以来他的作品都被读者们争相传阅,而他试图让小说离开浪漫主义之路,并使它们更贴近生活的努力也都没有白费。

在这方面,伊凡·屠格涅夫是第一位实现一次真正进步的作家。他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是俄罗斯小说历史上最伟大的三剑客。屠格涅夫首部重要的作品是《猎人日记》,他描述的是穷苦农民的悲惨生活,因此,在推动农奴解放运动中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书中的写实手法在托尔斯泰笔下变得更有表现力,在他的笔下,俄罗斯的小说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些田园诗般的故事了,而成为了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在他的小说《父与子》之中,屠格涅夫描写了一个处在上升时期的新一代与逐渐败落的老一代争权夺利的画面:新的一代有着对科学和智慧的执着追求,而老的一代则是些守旧的贵族。他在他的思想中引入了一种叫“虚无主义”的东西,而这一单词正是当时政府用来污蔑那些新的自由思想的;结果,一时之间使他失去了所有同情他的那些人的支持。而在此之前的几年,他又因为批评政府的官僚作风而触怒政府,结果被短期监禁和流放。这样一位俄罗斯作家的生活,既充满刺激又掩伏着种种危险。

但是,屠格涅夫主要不是一位社会活动家。他是一位艺术家,一位人物性格的研究者,一位热爱一切美好事物的人。他的作品形式时常让我们想到法国作家的风范。他的作品既简约又深刻。有这样一种说法:除了屠格涅夫之外,没有人可以写出完美的小说。这可能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但是,如果他要表达的意思使所有屠格涅夫的小说都臻于完美的话,就不无道理了。在他的作品《前夜》和《春潮》里,他细致地描绘了俄罗斯年轻妇女那楚楚可怜的美。他能够感觉到俄罗斯人民身上的野性和那种觉得自己无用的自暴自弃;也能够明白他们的伤感从何而来——因为他自己也同他们一样。他的悲哀不是病态的,而是不乏柔和的英勇。他作品中清晰明了的分析和充满智慧的叙事,都使他可能成为向外界社会阐释俄罗斯民族本质特点的最佳人选;当然,他也是最易读懂的人选。至于他是否真的比他那些伟大的同僚们更写实,恐怕也只有俄罗斯人民才可以告诉我们答案了。他的小说采用的是欧洲风格,而非散漫毫无剧情的俄罗斯风格;他在巴黎度过了他最有创作力的几年,因此,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都认为他被法国化了,或是至少有被法国同化的危险;但是,他还是经常返回俄国寻找第一手的材料。他的自我流放使他成为俄罗斯语言的崇拜者,而这语言——连俄罗斯人都认为——在他笔下被运用的到了近乎完美的地步。他写作时善于捕捉任何细微的事物,这可能是他从法国人那里学来的。当然,法国人对他的这种熏陶并没有影响他成为一位伟大的俄罗斯艺术家。而这位俄罗斯艺术家也因此写下了,只有一个处于文学革新阶段的艺术家,才可以用他自己的母语所能写出来的、深富影响力的话语:“如果这样一种语言不被赐予一个这样伟大的民族,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屠格涅夫的小说精巧而拘谨。而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则是一位感情更为强烈,而思想更不为任何事物所控制的作家,任何事实都可以不加任何约束的从他内心奔涌而出。在他青年时代,他就因为一些革命的行为(其实只不过是几句话而已)而被捕,然后被流放到西伯利亚4年。他的这些痛苦经历都被记录在了《死屋手记》一书中。但是,自此之后,他的心就如同坚冰一般,一生都充满着忧伤;也正因为他所遭遇的痛苦,才从他内心激发出了一种同情一切受苦者的激情,他对那些罪犯和被放逐者的同情,在《被侮辱的与被损害的》一书之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他最知名的作品《罪与罚》让人看了既恐惧,又感动。该书讲述的是一个叫拉斯科尔尼科夫的穷学生,因为一种病态的自我中心主义和对生活的愤恨,极其残忍地谋杀了一个放高利贷的老太婆。值得让人注意的是,他杀人的动机不同寻常:既不是情杀,也不是仇杀,更不是纯粹的谋财害命。他向他的所爱索菲亚——一个穷苦的、被迫沦为妓女的女孩——坦诚交代了他的罪行,而她最后也说服了他去投案自首。最终,他向警察交代了一切,然后被流放到了西伯利亚,而索菲亚也随他同行。她之所以如此执着的原因是为了替他赎罪。通过对这两人痛苦遭遇的描述,陀思妥耶夫斯基,虽然没有借助于象征主义的手法,却让我们看到了当时整个俄国的现况,也向我们展示了,他所认为的只有爱才可以把俄国和整个世界拯救出苦海的梦想。他不相信暴力可以根治一切压迫。在《群魔》一书中,他向我们展示了进行暴力革命的愚蠢和所产生的悲剧。他认为农奴是俄罗斯的希望,所描述的农奴形象也都是富有道德意识的,而这一思想在比他近代的高尔基看来,也正是当时俄国文学和政治理想之集大成者。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中所反映的生活的悲惨,很多时候会被西方一些读者误以为是病态的。说它是病态的,也只有首先承认人类都有着一些不健全的动机才可以。我们不应该因此而责怪作家本人,就如同我们不会责怪一个把一桩谋杀、一次纵火或是一桩绑架放到新闻头版头条去的编辑;不会埋怨一个为了向大自然展示我们人类的勇气而开始征服北极之旅的人;也不会诋毁一个为了挽救更多同胞的生命而牺牲自己的外科医生一样。当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素材不是取自新闻报纸,而是取自芸芸众生。他小说中的代表作《卡拉马佐夫兄弟》就是通过描写一群无足轻重的小人物身上的软弱和遇到的困难,来试图解决善与恶的问题。在所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之中,没有任何“英雄”人物。女主角的出现也不是为了勾画感人的一幕。他们都是异常可怜、异常悲惨却又异常真实的人物。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天赋中所缺乏的唯一的东西,可能就是一种幽默感,又或者他的幽默感都掩藏在一种相当苍白、相当富有同情心的哲理之后。而三剑客中最伟大的一位——托尔斯泰有的也只是一种庄严肃穆、不苟言笑的幽默感而已,他的作品顶多只能使人微微一笑而不会放声大笑。当然,我们在果戈里和契柯夫的作品中,几乎找不到任何可笑的东西。

俄罗斯人有时候是难以理解的。但是,也不比理解其他国家的人更困难。有人怀疑,是他们斯拉夫民族的秉性所致;但是,这种误以为是“精神学”上的问题也可以在我们周边其他国家的人身上找到。对于研究这种国家之间的联系,唯一有意义的就是,可以应用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第一本小说《穷人》身上,因为这部作品深得狄更斯的真传,尽管事实上,他也并没有怎么读过狄更斯的作品。陀思妥耶夫斯基认为,他们的民族和他们的文学与欧洲的风格是不同的,这也可以从他对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令人匪夷所思的评价中可以看出来,他认为“此书是最能证明在解决人类受压迫的问题上,俄国人西方世界的人更有能力的铁证”。但是,他的小说中所表现的人类受压迫的问题,不管是在西方还是在东方,都没有在小说或是现实中得到解决。我们所能真正从陀思妥耶夫斯基所勾画的俄国中学到的东西,是他可以分散在各个细节和一些相当普通的事物上的沟通能力与激情,就像我们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一书中所看到的那样。他在英美国家中被广为知晓,也是在屠格涅夫和托尔斯泰之后很多年以后的事情了。可能开始是因为他激烈的民族主义使他被挡在国界之外;但是最后,还是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人文主义取得了胜利,至少是在那些有智慧的人和所属国家那里取得了胜利。现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已经成为了一位为世界所认可的19世纪文学大师了。(www.xing528.com)

俄国的小说家们把世界的担子都扛在了他们的肩膀上,至于这样做会不会影响他们的艺术创作,我们就不敢多言了。只要他们为人坚强,艺术作品高贵、真诚就足够了。当托尔斯泰于1910年去世的时候,他已经成为了一位世界上最杰出的文学家了。如果他仅仅是一位小说家的话,他就不会广为世界所推崇了;但是,如果他又不是一个小说家的话,他作为社会改革家和争取自由的旗手的作用也不会有那么大的影响力了。世界上有许多文学家用他们的笔——他们的青春和他们的思想——作武器,勇敢地加入到非文学领域的纷争上去,像英国著名诗人弥尔顿和法国著名大文豪雨果。有些人因为他们的“志向”而贡献了他们所有的精力,或是因此而时常耽误他们艺术的创作;另一些人弃文从军,像拜伦。托尔斯泰具有第一流的创作力,他不像很多作家一样,否认和压抑自己的艺术创作,认为艺术的创作是跟自己更崇高的事业丝毫不相干的。而在这方面,恐怕在世界文坛上再也找不到像他这样的一个人了。值得庆幸的是,在他从自己的小说和故事中发现他的创作天赋之前,这些所谓的崇高事业并没有占据他的心灵。青年时期他是一位保守的贵族并且当过兵,只是因为外界环境的限制而保守,并非本质上就保守。他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经历为他的《萨波斯托伯尔》以及其它一些以战争为背景的故事提供了素材。他自己声称,所有他的主人公的品质都是真实,一点不带虚假的英雄主义和感伤文学的矫揉造作。

他所描写的战争真实可靠,是什么样子就写什么样子,战争在他的笔下是可怕而又起不到任何作用的,普通人只能沦为它的牺牲品。当时他还不是一个和平主义者或是社会宣传家;事实上,沙皇还曾下命令,把他从危险地区调离呢!即便在他的文学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他对人和事的兴趣还是比对文学的兴趣高——这也是他不竭的能量的来源。他花了很多时间在他的乡村庄园里,教育那些村野儿童和改善农民的生活。在做所有社会活动的同时,他还写下两部巨著,分别是《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

《战争与和平》与其说是一部小说,不如说是反映拿破仑战争时期,俄国社会生活和历史的一部史诗。它的涉及面极其宽广;它包含了许多部小说结合在一起才能向我们展示的内容;所有人物的活动都有着一定的社会及历史背景,而且他们都是以个人身份活动的人;所有构成本书主要线索的四大家族的成员也都是一些个人。托尔斯泰有一种刻画人物的非凡天赋,他笔下的人物都是栩栩如生的;他的描述能力以及捕捉场景的能力也很强,在他的笔下,不管是烽烟滚滚的战场,还是富丽豪华的莫斯科贵族家庭,都能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他的叙事手法有些堆积和复杂,这也是因为在他的书中,有太多交织在一起的,关系到不同人利益的线索。因此,他本能的采用了一种,后来他为之称道的手法——从来都不硬给一个故事强加一种结局,而是让它们自然而然的发展;他的所谓“自然主义”不是一种理论,而是他天性的一种自然流露;他看事物不仅从表面上来看,而且也通过他的想象力去挖掘其深层次的东西。

可能《战争与和平》唯一的缺点就是它太长了,以致于显得有些松散无形;而在《安娜·卡列尼娜》一书中,就没有再采取那样恢宏的视角,而是更为集中在了某一点上。安娜的悲剧也如同世界上任何伟大的悲剧一样,都是无法避免的。

她的性格和她所处的环境最终把她引向了坟墓,这就像一条注定要流入瀑布的河流一样。这个罪孽深重的女人离开了她的丈夫——一个尽管刻板但却正直的模范丈夫,来到她的情人——一个外表冠冕堂皇而内心黑暗的混蛋那里。最后,因为她的情人厌倦了她,而她又抛弃了那个原本属于她的社会,她自己也成为了孤家寡人。她最终得到了惩罚,并不是因为什么抽象的善恶法则,而是因为她的道德被破坏后的悔罪;在生活中没有任何地方可去,只能选择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与安娜和她的情人之间燃烧的激情相比,故事的一条辅助线索是列文和吉蒂平静的家庭生活。书中对这部分的描写看起来可能与悲剧的主题不相干,但是,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列文代表了托尔斯泰,他与迷一般的生活抗争,以及最后在宗教神秘主义中寻找到了安慰,这些都是托尔斯泰的思想所经历过的。托尔斯泰将自己的剩余时间都用来发展和扩充他对论理学、宗教学、政府管理以及艺术方面的研究。因此,屠格涅夫曾经说,托尔斯泰的造诣是“在当今欧洲文学界无人能比”的,但是屠格涅夫也认为托尔斯泰不专心于文学创作是一种不可饶恕的罪过。但是在托尔斯泰看来,最不可饶恕的罪过之一,就是只醉心于他已经成为大师的文学!在他的《艺术是什么》一书中,他把包括他的小说在内的,几乎所有我们推崇的著作都视为垃圾之作。当他70岁高龄的时候,他又拾笔写下了一本小说,即《复活》。但是,他的动机并非是为了给艺术界增加一件瑰宝,而是纯属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为了帮助当时正在受迫害的、基督教派的一个分支而筹钱。托尔斯泰一生视钱财为粪土,但是,却乐意为那些需要它的人去募捐。整本书虽然充满了道德目的,但是,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和场景真实性的描写丝毫不逊于当年。看来这次他身上的艺术之魂又一次占领了先机,也报了多年不被重视的一箭之仇。

托尔斯泰的宗教观念虽然深深地扎根在他的灵魂之中,但其实是非常简单的:他认为仅仅靠耶稣的教义就足够了,不需要推崇神职人员的权威性和把神学搞的那么复杂。东正教会害怕他的影响力,而把他逐出了教会并且封禁了他的书。他的宗教信仰很自然的就把他引到了不抵抗与和平的无政府主义上来了。如果他只是一个无名的穷人,那么他早就被投进监狱或是流放到西伯利亚去了。但是,他是文学领域的无冕之王,其影响力甚至超过了当时的沙皇;如果政府对他进行任何处治的话,那么当时整个欧洲就会爆发一场革命。所以,当权者选择了去迫害他那些没什么影响力的追随者,这也一直苦恼着托尔斯泰本人。他能在1914年革命爆发之前去世,也许应该是件幸事。

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都被翻译成了英文,有些还有便宜的简装版。最好的译本应该是阿尔玛·莫德翻译的;另外,他不仅翻译了托尔斯泰的数卷本的巨著,而且还写下了两卷本的《托尔斯泰传记》。通过他的描述,读者可能会对托尔斯泰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很感兴趣,甚至包括他某个时期因为某种兴趣而搁浅了他的创作事业。他那令人震撼的生动性,使他书中的每一页都那么逼真。

俄罗斯批评界流传这样一种观点,说那些伟大的文学前辈们有条斗篷,或者是斗篷舒适的一角搭在了契柯夫的肩膀上。契柯夫是一位短篇小说家、剧作家和乡村医生。因此,文学对于他来说,至少是短暂生涯中的一种娱乐手段,或是生活的一个小插曲。随着托尔斯泰变的越来越严谨,他开始认为契柯夫不懂哲学。但是,他还是很喜欢他这个人和他的短篇小说以及戏剧作品。契柯夫以一种看似毫无艺术可言的艺术形式,描绘了他所看到的,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些有趣的幽默逸事。他的文风异常朴实。他的故事尽管描写的都是一些无足轻重的小事,但是却都真实可靠。当然,契柯夫因此也丢弃了俄国人视若珍宝的一些观念。要想领略到他的幽默,我们可以欣赏他的《小人物》,此书是对虚荣女性的一种温和的嘲讽,读起来让人觉得幽默十足。他最杰出的戏剧作品是《樱桃园》,说它是一部奇怪的作品,是因为在令人伤感的背景之中又融入了一种淡淡地诙谐。“悲剧幽默感”——这还是文学史上从没有达到过的境界,而契柯夫却做到了。他的短篇故事是如此的简洁、精练,以至于有些激情洋溢的批评家曾把他与莫泊桑作比较,其实这样是不对的。当一种流派的影响力从一个国家传到另一个国家的时候,跟随大潮流是有趣的;但是,如果硬要把那些从没有听过彼此大名的作家拿来比较就很无聊了。契柯夫可能就在一点上与莫泊桑相似:那就是他们的短篇小说都写的很好。

马克西姆·高尔基在近代俄国文学史上有着令人匪夷所思的重要地位。在俄国文坛有些贵族出身的作家同情农奴,像屠格涅夫和托尔斯泰,另外还有更多出身高贵的俄罗斯人,因为解放农奴的事业而被流放到西伯利亚。而马克西姆·高尔基(他自己这么称呼自己,高尔基在俄语里是“苦难”的意思)出身于农奴和工人家庭。不管是在小说还是自传体书籍之中,他的主人公永远是他本人,一个出生在黑暗之中却不停地追逐光明的人。但他不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因为他的战斗精神太激烈,以至于他的每一页书中都充斥着他对革命的宣传。但是,如果你深入阅读他的作品,还是可以发现像《母亲》这样感人肺腑的佳作的。由于某些未知的原因,他产生了对俄国以外的世界的好奇心,因此,他也成为了可能是英语世界里最有名望的当代俄国作家。

与高尔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安得烈耶夫,他是一位持怀疑论的学者,不与生活抗争,而是试图去理解生活。因此他的世界里也充满着怀疑和幻灭。他的短篇小说《七个被绞死的人》和《赤色讥笑》,语调强烈的让人觉得可怕;他的戏剧作品如《人的一生》和《被鞭笞的人》都是充满着悲观厌世的象征主义(借用一下这个逐渐被淘汰的词)风格的。这种悲天悯人即便对受苦受难的俄国人来说,也显得过于凄凉了。据说他的戏剧《人的一生》在彼得格勒(也可能是今天的列宁格勒)上演,因为气氛过于阴郁而使很多看过它的学生自杀。如果果真如此,这部戏剧的威力就不可小觑了。当然,或许是因为当时俄国学生的心理太过脆弱造成的。

很多现在仍然健在或是刚刚去世的俄国作家也都属于世界文学的一部分;但是,这部分的涉及面究竟有多广就没有确切的答案了。库普林天生的幽默感可以与契柯夫相比;而他在短篇小说方面的造诣和他稍长些的小说《决斗》,英语读者们都可以找到令他们满意的译本;阿特哲巴舍夫是一个鬼才,他的作品《萨妮娜》在我看来一点都不具有真实性,但是他至少还写过一部值得推荐的作品——一个好人在一个野蛮未开化的世界里败落的故事——《伊凡·兰德之死》;柯罗连科也应该因为一本书而永垂史册,这就是《森林絮语》,它是一部感伤小说,但至少是一本任何一个健在的、有视觉的人都应该视为珍宝的书。但是,我们却不能找出一些至今仍然健在,又很有发展前途的作家,因为即便是以我们有限的视野去寻遍包括法国、英国、德国和美国在内的任何国家,我们也仅仅只能找出不超过10人的作家可以在一个世纪之后仍然留名。近一个世纪以来,俄国一直是一个政治经济复杂的国家,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有很多经济学家都离开莫斯科来到西方,甚至在本书出版的时候,我们都不知道该把俄罗斯民族称为一个文明开化的民族还是一些蛮夷之流。但是与此同时,俄罗斯的文学、音乐、舞蹈和舞台表演技巧却都已经征服了整个世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