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掷弹筒与枪榴弹:抗战机密档中的重要历史资料

掷弹筒与枪榴弹:抗战机密档中的重要历史资料

时间:2024-01-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抗战期间,30厂一共制造40909只二七式掷弹筒,1551313枚掷榴弹。二七式掷榴弹,在50米以内则用手投掷。现代复刻之二七式掷弹筒及携行袋。枪榴弹的长处在于无须另行携带单独的发射器,发射筒可以直接装在步枪上,平时可以遂行正常射击;发射榴弹时只要装上榴弹、更换特种子弹即可,准备时间短,操作简单。

掷弹筒与枪榴弹:抗战机密档中的重要历史资料

“部队运动之轻捷灵活,以及他的掷弹筒之有威力等,都是敌人的长处,我们将敌人长处检查出来以后,我们不必怕他,而要学习他的优点,抵制他的惯技……”

——蒋介石,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训词,中华民国27年(1938年)11月27日出席第四次会议的讲话。

“掷弹筒为步兵重要兵器之一,对接近战,效用极大。其最大射程为220公尺、最近50公尺。弹道弯曲,可杀伤隐蔽物后之敌军,并可于隐蔽物后发射,可补步机枪直射之缺点。其使用之弹丸,称为掷榴弹,于五十公尺内可作手榴弹用。其破片有效半径可达20米(详掷榴弹使用法),筒之射角永为45度不变,发射药量亦不变。射程之变化则利用气门之大小调节之,气门大发射药气体漏去较多则射程近,气门小则射程远。使用时须充分利用地形,务须于隐蔽物后发射俾敌之步机枪失其效用。掷榴弹系用定时引信,发射后历时七秒五至八秒五即行爆炸,故射击移动迅速之敌军如骑兵装甲车等须估其八秒钟后所达到之地位而射击之。二七式掷弹筒,简单坚固,使用便利,远较日军所用者为优,掷榴弹则与日军所用者相同,如抢得日军之掷榴弹,亦可置于此式掷弹筒内发射。”(引自30厂二七式掷弹筒使用方法。)

“掷弹筒为步兵曲射武器,抗战军兴,我军缺乏此项配备,每于两军接触时,辄受敌军掷弹筒猛烈轰击,无法还射。兵工署原令汉阳炮厂星夜赶造,初期完全仿造日式,旋以日式构造复杂,使用困难,对我国机械落后之工厂,及来自农间士兵,极不合用……时各厂多已西迁,乃改令30厂研究改良,并限期大量出产。”

30厂于民国27年(1938年)底试造完成,经由兵工署派员试验,认为合格,定名为“二七式掷弹筒”,民国28年(1939年)元月开始大量制造。

二七式掷弹筒携行时,装在皮套中,挂在左后方

二七式掷弹筒卧射示意图

二七式掷弹筒跪射示意图。注意左脚压住锄梭,与上图士兵均戴德制M35钢盔

二七式掷弹筒射击姿势主要以卧射为主,如前面有障碍物时,可以使用跪射法,在濠沟中亦可另将小平台作为阵地。

“29年将底座打字表尺盘、淬火表尺盘加厚,瞄准线改狭;30年将表尺盘汽门体改用梯形螺纹底座铆钉改为立装,添加洗把(即通条)。31年添加署微,加装装箱纪录表。32年添加装箱衣。”

“27式掷弹筒构造简单,装拆容易,使用便利,远较敌军使用者为优。其各部制造时间,仅及日式三分之一,即在同机械能力之工厂,制造二七式较制造日式者,可增加三倍以上。且其具件粗大,不易损坏,即材料较差,亦不妨碍,此点于战时颇属重要。使用装拆,尤称便利,调整射程,手续简单,且可不用目视,于夜间射击,殊为适宜,其发射速度,每分钟可达二十发,并可卧射。”

抗战期间,30厂一共制造40909只二七式掷弹筒,1551313枚掷榴弹。二七式掷榴弹设计与日九一式手榴弹相同,日式八九式掷榴弹亦可以通用。日军曾将战场上缴获的二七式掷弹筒拿到太平洋战场使用,美军在缴获之后,以为是一种新发现的日制武器,二七式可能为明治年号,因此认为是大正十年式之先导型。

二七式掷榴弹,在50米以内则用手投掷。以右手执弹,引信向上;用口咬去保险销;以右手执弹,将有引信之一端(上端)向鞋底,或枪托,或其他硬物上猛撞,俟引信底部有黑烟喷出(注意手勿接近,以免烫伤),即向目的地投去,8秒左右即爆炸,杀伤半径为20米左右,投掷者需自行隐蔽,以免遭遇危险

国产二七式掷弹筒,切开供教学使用,并上有绿漆,原品表面为烤蓝处理

泄气孔部分的特写,转盘旋转时,可调整由全开至全关;上为部分覆盖,下为全开

教学用的二七式掷弹筒切开样品,可以清楚地看出筒身、瓦斯腔、撞针等部分

二七式掷弹筒在基座的铭文(Leland Ness提供)

二七式掷弹筒剖视图

掷弹筒的使用方式是将其锄梭稳定地固定在地面上,以筒上瞄准线瞄准敌人的方向,掷榴弹置入筒中,猛拉扳机击发。筒身的角度是固定的45度。二七式投弹筒调整射程原理与日军的十年式类似,但设计及使用均较为简单,筒身下方有一个圆形的转盘基座,上面钻了一个直径约1.25厘米的泄气孔。调整转盘以弹簧及轴承钢珠固定在转盘基座的凹槽上,调整转盘上也有一个直径1.25厘米的圆孔,射程由泄气孔覆盖的面积来决定,一共有8个位置。由全开至全关,射程由50米至最大射程220米。距离刻度分别是50、75、100、125、150、175、200及220米。

日式的锄梭为半圆形,二七式掷弹筒为简单的L形。

现代复刻之二七式掷弹筒及携行袋。二七式掷弹筒由G-Ma×按原品1:1复刻。皮制携行袋为笔者按照片记录制出

掷弹筒的性质,介于迫击炮与手榴弹之间,在战线防御及两军近距离相持时,相当有效。美军在太平洋列岛战役中,当战线僵持时,被日军用掷弹筒连夜轰击,也吃过大亏。美军称之“膝盖迫击炮”(Knee Mortar),误以为锄梭是顶在大腿上的;实际上如果真这么用,后坐力会打断腿骨。

枪榴弹和掷榴弹一样,都是步兵用于近战的曲射武器,用来消灭掩蔽物后的敌人。枪榴弹的长处在于无须另行携带单独的发射器,发射筒可以直接装在步枪上,平时可以遂行正常射击;发射榴弹时只要装上榴弹、更换特种子弹即可,准备时间短,操作简单。

二八式枪榴弹发射器

民国28年(1939年)2月,航技处俄籍技师拉力果夫(Gergore R.Larikov)开始研究步枪枪榴弹,6月开始制造,命名为二八式枪榴弹。航空兵器技术研究处,协助空军整理械弹,于民国32年(1943年)改为27厂,专造二八式枪榴弹。

24厂民国35年(1946年)8月24日报告,此为重复一个民国32年(1943年)即提出的建议:

二八式步枪枪榴弹剖视图,左为普通爆炸弹,右为黄磷弹(按“弹药识别”重绘)

“28式发射筒原为航技处拉力果夫所设计,计分筒体、底座及枪管套三部螺接而成。其筒体为射击时容纳枪榴弹木柄之用,枪管套系装配步枪管之用,其底座之功用,乃螺结筒体及枪管套,并增强射击枪榴弹时最大气压之抵抗。

拉氏当时设计,其筒想系舶来钢管车制,故底座及枪管套之间,必须底座为之螺接。但自31年由24厂轧炼铬质枪管钢,供本厂及各友厂制造发射筒之用,仍依照拉氏设计之图样制造,颇费工料。

兹为节省工料无谓消耗计,拟将筒体改良,废除底座……将筒体改为圆锥形,以发射筒总重不超过原设计之实际重量(3/4公斤)为原则。乃将筒体长改为194毫米,筒之最大外径为36毫米,筒之最小外径为33毫米,其余各部尺,仍照原设计图列尺寸制造。”

从以上记录可以看出一些构造的细节。改良建议虽在民国32年(1943年)即已提出,但一直到抗战胜利,二八式枪榴弹发射筒的设计均未更改。

二八式步枪枪榴弹。左为普通爆炸枪榴弹,用作杀伤人马;右为黄磷枪榴弹,用作引火燃烧及产生烟幕。在作为手榴弹使用时,应将细铜丝移除,撞击木柄底部引燃。由于枪榴弹威力较强,应注意掩蔽,使用与防御手榴弹相同。注意其刻度为70米至220米,最后一线为50米。欲达到250米距离时,除木柄需全部塞入外,枪身应调整为45度角(复国会提供)

二八式枪榴弹实物(詹姆斯·鮑丁(James Bogdan)藏品)

二八式枪榴弹弹头部,注意保险针洞及距离刻划(James Bogdan藏品)(www.xing528.com)

二八式枪榴弹弹尾,注意铜片包裹木柄,圆铁板镶嵌油毛毡(James Bogdan藏品)

航技处及27厂厂记

二八式枪榴弹发射器基座上的印记,为24工厂的厂徽,31年9月生产

二八式的使用方式是,套在中正式步枪或类似的枪支枪管上,枪管套内有一层铜垫,可以取出,因此发射筒可供不同尺寸枪管的枪支使用。枪管插入之后,将紧扣环旋转,环身抵在步枪准星之后,以手螺丝旋紧,即完成固定。发射枪榴弹时使用特种子弹,枪身成35度角,朝向目标,枪榴弹尾端有一木柄,如同木柄手榴弹,木柄上有50米至220米的刻划,按目标距离,将木柄插入适当深度来调整射程。普通二八式枪榴弹使用的不是碰炸引信而是延迟引信,但无须拉火,拔出木柄盖及保险销后,置入枪榴弹筒之中,即可使用。射出时的惯性力会克服保险丝,引燃信管。用于中正式步枪时,将表尺置于2000米刻度;用于汉阳式步枪时,表尺应置于1800米刻度。表尺与地面平行,枪身即成35度角。当枪身与地面成45度角,枪榴弹完全插入筒中时,可以达到250米的射距。

枪榴弹主要用于杀伤藏于掩蔽物后、平射武器无法排除的敌人,因此以在敌人上空离地2米之内空炸最为有效。射手在特殊地形状态下,可调整枪身角度,以起到空炸之效果。其杀伤半径在10米左右,称为“死界范围”,其产生破片数目,在600以上。至于敌人永久及半永久工事,枪榴弹所含炸药太少,铸铁弹体破片威力不足,并无效果。

二八式枪榴弹发射器的枪管固定部分。可以看出枪管套内有一层铜垫,手螺丝上并有一个S型挂攀夹环,由枪上取下时,可将枪榴弹发射器挂在皮带上

二八式枪榴弹筒所附之皮制枪托护套,并可携带5发特种子弹

中正式步枪装置枪榴弹发射筒发射时的标准姿态,注意表尺与地面成水平,枪身即成35度角

枪榴弹亦可用作投掷手榴弹用,须将弹颈部分的细铜丝拔出,将木柄尾在硬物上(如木枪托等)敲击,引燃信管,其击发声音清晰可闻,默数1、2、3后,再将弹掷出,缓燃时间约为6.5秒。由于枪榴弹威力较强,须注意掩蔽,其他使用细节相同于防御手榴弹。

民国32年(1943年)之后,27厂专事生产枪榴弹,月产量为80000枚。枪榴弹发射筒的生产,交给24厂负责,月产量为2000只。

抗战胜利后在广州成立的第八十兵工厂,亦生产二八式枪榴弹。该厂曾对使用普通子弹发射枪榴弹作过试验,其结果如下:

“用七九步枪置于木板架上,用绳引至远处遮蔽物体后,间接拉动扳手而行发射。并于枪后置马粪纸一块,与人体大小形状相仿。

先试射空壳枪榴弹三枚,系用七九尖弹发射榴弹,可射至一百公尺左右。检视榴弹,木柄均被子弹击坏,弹内部无损,发射筒与枪身亦无任何损坏。

再发射有雷管不装炸药之榴弹三枚,检视结果,射程与前相仿,其延期时间与爆炸仍与用特种子弹发射相同。木柄亦均击坏,发射筒已现裂痕,枪身无损坏。

抗战之后生产的二八式枪榴弹发射器,已按当初建议,将底座取消

二八式枪榴弹发射筒平时可以装在枪上,一样能够正常射击,亦可以利用筒上所附的腰带挂环,挂在腰带上

掉换发射筒后,继续发射装炸药之榴弹四枚,仍用普通尖弹发射,其中三枚,在射程约100公尺处爆炸,与平常情形相同,另一枚发生速炸,其原因大约系木柄质料太松,被子弹直接穿透于弹体内,而引起速炸。结果将发射筒前端炸裂,枪身亦完好如常。检视马粪纸上,亦未被破片击中。破片散布面,在枪口前一公尺之地面处,多向两边散布,面积极广。

二八式枪榴弹发射器的射击姿势,分为跪式及卧式,射击角度在10~70度之间

晚期型二八式枪榴弹发射器枪管套部分,稍有更改,加上了准星固定凸耳;图中可看出铜垫为2层,是为了配用在美制的1903式步枪上。当配用在中正式步枪上时,要取出一层铜垫。当用于汉阳式步枪时,两个铜垫均要取出

晚期型二八式枪榴弹发射器(44厂在民国40年4月生产)

据此次试验之结果,今后制造枪榴弹时,若将木柄后之铆钉改良,及里面击针座之铁片加厚,并注意木料之选择,则士兵万一不慎,虽误用普通子弹发射二八式枪榴弹,亦不致发生速炸之弊。即遇速炸,亦断不致会损坏枪身及伤害射手也。”

国产十年式掷弹筒改良自日式,因此其构造及使用方式均类似。十年式使用步兵的九一式手榴弹,只是在弹底加装发射机构,即可用于掷弹筒中。

民国23年(1934年),汉阳兵工厂曾小量仿造十年式掷弹筒。

驻守北平的第29军亦拥有大量的掷弹筒,相信是大沽造船厂所造。由大小来看,至少有两种不同的型号。其构造与日式略有不同,附有两脚架。

有一些小型兵工厂在抗战期间也曾小量生产日式掷弹筒及掷榴弹。

日造九一式手榴弹与发射装置示意图(照片及实物来自马克·斯特兰奇(Mark Strange)藏品)

日造十年式掷弹筒(照片及实物来自Mark Strange藏品)

民国26年,日军在占领北京之后,检视掳获的中国军械。其中有大批掷弹筒(亦称为手炮、手迫击炮,多以口径命名),其构造与日制稍有不同,为第29军在大沽造船厂生产

十年式掷弹筒调整距离的转盘(照片及实物来自Mark Strange藏品)

十年式掷弹筒使用装有推进装置的九一式手榴弹(照片及实物来自Mark Strange藏品)

相信是敌后根据地生产的仿日式十年式掷弹筒,其击发方式较为独特,虽拉环已毁损,相信是用拉环释放击针来击发(国内收藏家河北网友“往往”提供)

仿十年式掷弹筒击发机构特写,可以看出是用拉环释放击针来击发(国内收藏家河北网友“往往”提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