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伊斯兰教的传统在图说世界宗教文化中备受重视!

伊斯兰教的传统在图说世界宗教文化中备受重视!

时间:2024-01-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伊斯兰教非常重视教育。伊斯兰教教育的具体内容是服从于培养目标的。伊斯兰教非常注重对实用知识的学习,“圣训”说:“学习不切实际的学问,来世必受最严厉的惩罚。”苏丹清真寺伊斯兰堡的费萨尔清真寺体育,即培养穆斯林强壮的体魄。伊斯兰教教育方法是比较灵活的。伊斯兰教兴起以后,最早出现的教育场所是类似我国古代“私塾”的“库它布”。图书馆也是伊斯兰教教育中心之一。

伊斯兰教的传统在图说世界宗教文化中备受重视!

伊斯兰教非常重视教育。《古兰经》说:“你应当宣读,你的主是尊严的,他曾教人用笔写字,他曾教人知道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真主将你们中信道者提升品级,并将你们中有学问的人提升若干级。”先知穆罕默德也说:“你们求学吧!为真主求学等于敬畏,探讨等于功德,阅读等于赞颂,砥砺等于抗战,教知识于文盲好似施舍,传学问于家属犹如赡养。”“求知,是男女穆斯林的天职。”“求知,从摇篮到坟墓。”“知识,虽远在中国亦当寻求。”“贫困不可怕,可怕的是无知。”等等。

从伊斯兰教“两世并重”的宗教思想出发,伊斯兰教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安拉在大地上的“代治者”,是奉安拉之命,管理好这个世界建设好这个世界的人,是今世后世兼顾、出世入世并重、物质精神统一的人,形象地说,是成为“白天的斗士”(白天到处奔波惩恶扬善,履行社会义务)、 “夜间的修士”(夜间潜心思考,礼拜安拉,修身养性)。

伊斯兰教教育的具体内容是服从于培养目标的。培养出来的人要成为安拉的代治者,就必须是信仰虔诚、品德高尚、知识丰富、身体健康、趣味高雅的人。而培养具有这种高尚素质的人,必须开展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等多方面的教育。

所谓德育,就是伦理道德观的教育。主要是通过学习《古兰经》、“圣训”、教义学、教法学,使穆斯林按照安拉的意志,处理好人与安拉的关系,认主独一;处理好人与社会的关系,治理好今世;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行善戒恶;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爱护自然;树立伊斯兰教的宇宙观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

所谓智育,就是向穆斯林传授知识,并培养他们各种技能。《古兰经》上说:“谁禀赋智慧,谁确已获得许多福利,唯有理智的人,才会觉悟。”号召人们“观察天地间的森罗万象”,通过学习、观察与思考,增加知识,培养知识和能力,提高素质。伊斯兰教非常注重对实用知识的学习,“圣训”说:“学习不切实际的学问,来世必受最严厉的惩罚。”教法学家艾布·哈乃斐、哲学家伊本·西那都强调,穆斯林除学习《古兰经》外,还要学阿拉伯语文,学习职业知识和技能。一般情况下,穆斯林学习的内容有:语言、文学、哲学、逻辑、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物理、化学、算术、几何、代数天文、医学……等。

苏丹清真寺

伊斯兰堡的费萨尔清真寺

体育,即培养穆斯林强壮的体魄。这是代治者完成管理和建设世界的物质保证。“圣训”说:“你应对自己的身体负有义务。”意思是说,为了完成使命,穆斯林一定要有好身体。首先,要有较强的免疫力,为此要注意饮食卫生、环境卫生、生理卫生、心理卫生,禁止不良习惯。第二,应使身体结实,动作敏捷,为此要学习游泳、射箭、骑马、击剑等。第三,要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为此要进行适应各种艰苦环境的训练。

美育,就是培养穆斯林审美情趣艺术鉴赏力。《古兰经》说,安拉是按照美的原则、规律和尺度来创造万物和人的。人的美感是安拉赋予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育,就是把人爱美求美的本能开发出来,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力。授课内容为音乐、舞蹈、雕刻书法等。在历史上,穆斯林在这些方面都有杰出表现。

劳育,就是培养穆斯林劳动习惯、劳动能力。《古兰经》说,“你说‘你们工作吧!安拉及其使者和信士都要看见你们的工作;你们将被送到全知的幽明者那里去,而他将你们的工作告诉你们。’”“圣训”说:“谁合法地寻求今世,正直而不乞讨于人,为自己的家人生产,爱护同伴,将来他相会安拉,面容洁白,如十四夜的满月。”为此,要教会穆斯林各种劳作技能,并使之成为劳动习惯,热爱劳动。

伊斯兰教教育方法是比较灵活的。提倡自由讨论,鼓励师生对话。“圣训”说: “学问是宝库,它的钥匙,便是问。” “善问,是学问的一半。”“提问者的水平并不比被提问者的水平差。”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常常进行交流、辩论,或者由学生朗读课文、讲解,然后大家讨论。教学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不同天赋,采取不同方法。提倡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认为“能实践自己学问的人,才是真正的学者。”提倡学术旅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各地各学派学者经常研讨切磋。

伊斯兰教兴起以后,最早出现的教育场所是类似我国古代“私塾”的“库它布”。先生在自己家里招生授徒,除讲授《古兰经》外,还教一些语文、数学基础知识等。(www.xing528.com)

继“库它布”之后,宫廷开展了学术活动和教育活动。宫廷里文人多、图书多,统治者利用这些条件,向子孙传授《古兰经》、 “圣训”、诗歌、语法、历史等知识,有时还举办学术研讨会。后来,贵族朝臣和富有人家也仿效宫廷,在府邸教育子弟。

清真寺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机构。先知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造第一座清真寺以后,不但带领穆斯林礼拜,而且向穆斯林传授《古兰经》,为清真寺办学开创了先例。后来的“哈里发”(继承者、国君)们仿效先知,也在做完礼拜之后,组织学习活动。除此之外,清真寺还附设“库它布”,讲授《古兰经》。随着伊斯兰教的兴盛,清真寺出现了中等教育,除讲经外,还讲天文、地理等知识。后来,一些规模较大的清真寺,如开罗的艾资哈尔清真寺、摩洛哥北部非斯的卡拉维因清真寺、突尼斯的扎土纳清真寺,办学水平已近于高等学院

图书馆也是伊斯兰教教育中心之一。中世纪的主要城市如巴格达、开罗、科尔多瓦,都有设备完善的图书馆,藏有大量图书。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是搜集书籍,组织翻译,指导阅读,抄写图书,进行科学研究。阅读者往往是学生,馆长通常由学者充任,为学生们介绍图书,并解答疑难问题。从7世纪到9世纪,大批学者被邀请担任评述、注解和整理工作,从此掀起了一个翻译运动古希腊罗马一些重要典籍均由他们译为阿拉伯文,得以保留、流传。图书馆还为青年学子提供食宿,便利他们学习钻研。从某种意义上说,图书馆就是当年穆斯林的大学。后来,有些图书馆便成为高等学校,有的图书馆附设了高等院校。

在阿拉伯——伊斯兰帝国鼎盛时期的阿拔斯王朝,伊斯兰高等教育机构开始出现。第一所著名的高等教育机构是哈里发乌蒙于公元830年在首都巴格达建立的,名为“白易图·黑克麦”(智慧之宫),延揽东西方学者担任校长、图书馆长、教师,除翻译研究外,还向学生传授天文学、数学、医学、哲学、历史等知识。法蒂玛王朝于11世纪在开罗设置了“达儒·艾勒目”(知识之家),主要讲授自然科学知识;后来,倭马亚王朝在首都科尔瓦多(今西班牙境内)的清真寺成立了大学,传授经训和其他学科高深知识。11世纪,塞尔柱王朝创立了“尼采名亚”大学,有学生宿舍,有奖学金,有比较完整的规章制度,成为早期欧洲大学效仿的对象。近现代,伊斯兰国家吸收西方教育方式的长处,建立了一套独立于清真寺的、从小学到大学完整的教育体系。有些国家随着经济增长,增加了教育投资,条件不断改善,办出了世界一流的大学。如科威特大学,教室、图书馆、宿舍和教学仪器等方面条件十分优越,并实行免费教育。

伊斯坦布尔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

又称蓝色清真寺。清真寺内墙壁全部用蓝、白两色的依兹尼克磁砖装饰。巨大的圆顶周围有六根尖塔,蓝色清真寺是世界十大奇景之一。建造蓝色清真寺没有使用一根钉子,而且历经数次地震却未倒塌。260个小窗、2万多块蓝色磁砖、地毯和阿拉伯书法艺术是该寺的重要看点。

印度贾玛清真寺

伊斯兰教于唐永徽二年(651)传入中国。自明朝嘉靖(1522—1566)年间开始,清真寺出现了经堂教育。这种教育形式和伊斯兰教兴起时出现的“库它布”类似,是一种寺院教育。经堂教育分为小学(教授少年儿童伊斯兰教基础知识、阿文字母等)、中学(向成年人传授《古兰经》)、大学(系统讲授经训、教义学、教法学、哲学、阿语、波斯语、词法、句法、修辞及相关知识)。经堂教育传承了伊斯兰教的信仰与价值观,维护巩固了穆斯林群体,造就了一批传播伊斯兰教文化的人才。

清末民初,在我国新文化运动浪潮中,中国伊斯兰教界出现了文化复兴运动,对传统伊斯兰教育进行了改革,兴办了一批新式学校。著名的有北京的回文师范学堂、清真第一两等小学、济南成达师范学校、万县伊斯兰师范、上海伊斯兰师范、北平西北公学等。其特点是德、智、体、美并重,不仅传授经学,而且传授历史、地理等科学文化知识。新式学校培养了一批综合素质较高、适应能力较强,既可弘扬伊斯兰优秀文化、又可为社会所用的人才。

新中国成立后,伊斯兰教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除中国伊斯兰经学院和八所地区性的经学院外,有的地区还建立了中阿学校。各清真寺也办了一些经学班。这些院校和经学班,培养了一批新型的人才,对于推动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了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