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藏传佛教:佛教文化的民族化产物

藏传佛教:佛教文化的民族化产物

时间:2024-01-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藏传佛教,或称藏语系佛教,俗称喇嘛教。因形成于西藏,所以称为藏传佛教。藏传佛教固然是本土化的产物,但主要的是民族化的产物。藏传佛教以浓郁的藏族文化特色而闻名于世。藏传佛教这一时期密教色彩较浓。活佛转世制度是藏传佛教的最具特色的组织制度。藏传佛教的学僧学位制度也是一个别具特色的宗教文化制度。藏传佛教派别噶当派噶当,意为用佛的教诲引导信众的行为。

藏传佛教:佛教文化的民族化产物

藏传佛教,或称藏语系佛教,俗称喇嘛教。在国内,除藏族外,蒙古族土族、裕固族、纳西族人民也有很多人信仰;在国外,流布于不丹、锡金、尼泊尔、蒙古人民共和国等。因形成于西藏,所以称为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固然是本土化的产物,但主要的是民族化的产物。藏传佛教以浓郁的藏族文化特色而闻名于世。

小昭寺

藏传佛教寺院,位于西藏拉萨市北。7世纪中叶由唐文成公主主持建造。殿高三层,上覆金顶,建筑形式与汉地寺庙相同,后几度焚毁,又按藏式重修。寺内曾供奉由文成公主带到拉萨的觉卧佛像释迦牟尼12岁时等身像),后此像移至大昭寺,改供奉尼泊尔赤尊公主带到吐蕃的不动金刚佛像(释迦牟尼8岁时等身像)。寺内装饰精美,壁画彩绘和金银饰物很多。该寺原为格鲁派密宗学院之一。

佛教在西藏的发展分为“前弘期”和“后弘期”。

从公元前7世纪初至公元9世纪中叶(841)为“前弘期”。这一时期前期,松赞干布(约617—650)做赞普照(君主)时,先后由尼泊尔的赤尊公主、唐朝的文成公主将佛教传入西藏,为初兴阶段。其特点是佛教信仰限于官方活动,尚未流传于民间。兴建了大昭寺、小昭寺等寺庙、道场,供奉各种佛像,翻译了十余种佛经。依据佛教戒律,制定了一些政治法律。公元8世纪初至9世纪初,为隆盛阶段。赤德祖赞(704—755)任赞普时,与唐朝的金城公主弘扬佛教;赤松德赞(755—797)亲政后,大量译经,请印僧入藏,为大批官民子弟授戒。到了赞普赤热八巾(815—838在位)时代,佛教已登峰造极。修寺、度僧、译经、依教制法等等不一而足。从赞普朗达玛(838—842)上台后毁寺、灭僧、砸像,公元841年,佛教在西藏被禁绝。前弘期佛教与西藏民族宗教——苯教斗争不断。苯教是当地的原始宗教,崇拜自然,相信万物有灵,每次祭祀鬼神都要大量宰杀马、牛、羊作为祭品,严重破坏生产力,但是靠着传统的保守势力尚可逞一时之能。

佛教在西藏的“后弘期”,一般指公元10世纪末以后藏传佛教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佛教是在西藏封建领主和印度佛教界支持下复兴的。其特点是佛教在与苯教的摩擦、碰撞中,吸收了苯教的一些形式,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藏传佛教——喇嘛教。

藏传佛教这一时期密教色彩较浓。一是承袭了印度佛教尊师如佛的传统。印度大乘佛教、汉地大乘佛教主张皈依佛、法、上师(喇嘛)、僧,为“四皈依”;二是所传译经典显密兼有,但密教经典较多,汉文大藏经收入的经藏(如四“阿含”、《大涅槃经》等)、律藏 (如《十诵律》、《四分律》等)、论藏(如《大智度论》、《成实论》等)为藏译所无,而藏文大藏经收入的却有大量的密教无上瑜伽部的经、论、疏、释(为汉译大藏经所缺);三是由于传教师来自不同地区,其学法师承不同,修行方法各异,因而形成了不同派别,主要有噶当派、萨迦派、噶举派宁玛派、格鲁派等,而这些派别也都是以密教的传承为主。

敦煌写经《大般涅槃经》

一世班禅画像

班禅额尔德尼为西藏黄教两大活佛之一。班,梵语意为“精通五明的学者”;禅,藏语意为 “大”;额尔德尼,满语意为“宝”。顺治二年(1645),和硕特蒙古固始汗尊称黄教领袖罗桑却吉坚赞为班禅,即班禅四世。实际是第一位班禅,前三世为后来追认。

在奉行戒律方面,虽然一些教派并非都不奉行比丘戒律,但严格按照戒律建立比丘僧伽制度的只有格鲁派。噶举派及萨迦派创宗传法者大多有妻室,宁玛派在朗达玛禁佛时在家中世传而成传统。藏区蔬菜很少,藏传佛教僧人一般都吃肉。

格鲁派形成政教合一制度,以教统政,大寺院中的僧职可起官职作用,这也是不多见的。大的寺院除殿堂、僧舍、灵塔、经幢外,还有私人住宅及街巷等,形成了一个自给自足的社会。寺中僧众集体构成经学院(称“扎仓”)。“堪布”(住持和尚)总理寺务,可以代表寺院出席地方政府重要会议。堪布以下设有总管、执法僧、诵经僧以及掌管众僧业务学习、晋升学位的执事僧。扎仓之下设“康村”,是一个事务管理组织。(www.xing528.com)

活佛转世制度是藏传佛教的最具特色的组织制度。活佛是指藏传佛教僧人中活在现世时已经修行成佛的人。活佛转世,就是在活佛肉体死亡后,而活佛的本性没有死亡,他要通过另一个人身寄体转世,接续活佛的身位。其佛理依据是佛有法身、报身、应身。与“三身佛”理论相应的是业报轮回说。活佛转世是“三身”、业报轮回说的印证,善有善报的证明。藏传佛教的活佛转世,最早出现于13世纪时噶玛噶举派的黑帽派。当时该派一位称做噶玛拔希的喇嘛在圆寂(逝世)前对邬坚巴说,拉朵方面将出现一个他的继承人。噶玛拔希圆寂后,邬坚巴据其遗嘱,在贡塘找到了一个叫攘回多吉的小男孩,确认为噶玛拔希的前身转世。攘回多吉五岁坐床,18岁受大戒,做了活佛。他圆寂后,乳必多吉成为转世活佛,活佛转世制度形成。以后格鲁派及其他派别,也承袭了这一制度。这一制度,有三个重要环节,即:对转世作预示;寻访灵童;金瓶掣签。每个环节都不可少,但“金瓶掣签”是最重要的环节。

藏传佛教的学僧学位制度也是一个别具特色的宗教文化制度。在格鲁派,有资格的学僧一般从入寺起至考取格西(博士或教授)学位需二十至二十五年,如能出钱免服寺中劳役,学程可缩减一半以上。毕业时申请学位,要进行答辩,合格才能获得。

在佛事仪式上,藏传佛教所行的密宗传法灌顶以及修法仪式,与汉地佛教明显不同;各个教派做法也不尽相同,种类很多。

受藏传佛教影响,西藏民间传统节日充满佛教内容,与佛教本身的节日几无区别。主要有佛诞节、释迦牟尼成道节、佛涅槃纪念日、雪顿节(类似夏安居竟)、望果节(丰收节),此外还有一些规模较大的祈愿法会。

藏传佛教的寺庙建筑,对印、汉、藏三种技艺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取精用宏,在汉地宫殿形式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雕梁画栋,备极精巧,风格独特。拉萨布达拉宫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青海塔尔寺等被称为古代建筑之杰作。密宗注重设像,因而使藏传佛教发展了雕塑、绘画技巧。各种形式的佛像均十分精美。金字藏经写工精妙,装璜瑰丽,为民族文化珍奇。彩绘画像布局设色纤细入微,酥油花捏塑佛像、佛传故事及山水,均令人赞叹不已。

藏传佛教派别

噶当派 噶当,意为用佛的教诲引导信众的行为。仲敦巴创于11世纪。认为显密教义不相违背,修行必须循序渐进。所依主要经典为阿底峡的《菩提道灯论》。15世纪归入格鲁派。

萨迦派 贡却杰布创于11世纪。因主寺建于萨迦县,名萨迦寺,所以该派被称为萨迦派。因萨迦寺围墙画着红、白、黑三色,所以该派又被称为花教。教义核心是道果论。认为只有专心修炼佛法,断除烦恼,才能获得解脱正果。元末势力大减,余续现存。

噶举派 该派分为两系。11世纪琼布南觉创香巴噶举派,达布拉杰创达布噶举派。因该派僧人穿白色僧裙,所以被称为白教。该派强调止观双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17世纪以后衰微。

宁玛派 在藏传佛教中,该派历史最长,是大乘密教与苯教融合而成的教派。因该派僧人都戴红帽,所以被称为红教或红帽派。教法授自莲花生,以传承前弘期密教典籍为主,遵循旧密咒。此派现在尚存。

格鲁派 15世纪由宗喀巴创立。因该派僧人戴黄帽子,俗称黄教。主张僧人严守戒律,独身不娶,脱离农事,严格僧伽制度;显密兼修,先显后密,坚持缘起性空。1542年以后,采用活佛转世制度。从明代万历年间起,其首领被封为达赖喇嘛;清康熙年间,该派已成为西藏执政教派。

哲蚌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