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图说琐罗亚斯德教文化

图说琐罗亚斯德教文化

时间:2024-01-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公元前588年,得到大夏国的支持,琐罗亚斯德教由波斯东部发展到西部和邻近地区。琐罗亚斯德教的教义是善恶二元论,认为世界和社会是善和恶两种本原构成的。不过世界本原二元论是琐罗亚斯德教独具特色的认识论,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在善恶斗争中,琐罗亚斯德教提出了一套神话世界观。琐罗亚斯德教主张灵魂转世和末日审判。把世界本原确认为针锋相对的光明与黑暗的二元论,是琐罗亚斯德教不同于世界一切宗教的特征。

图说琐罗亚斯德教文化

琐罗亚斯德画像

琐罗亚斯德教因创建者的名字而得名,是公元前6世纪开始,流行于古代波斯、中亚等地区的宗教,以后传播到亚非许多国家。公元3至7世纪伊朗萨珊王朝一度奉为国教。7世纪阿拉伯人统治波斯后,伊斯兰教占据主导地位,琐罗亚斯德教在本土趋于衰微,但在印度波斯移民帕西人中仍很盛行。该教经典为《波斯古经》,主张善恶二元论,它的教义思想对基督教、摩尼教、诺斯替教及希腊哲学中的一些流派都有影响。该教大约于公元6世纪经中亚传入我国,被称为“祆教”、“火教”、“拜火教”。隋唐时期一度很流行,到宋代以后逐渐消失。

该教创始人琐罗亚斯德是一个传奇人物。琐罗亚斯德在古阿维斯陀语中作查拉图士特拉,意为“黄色的骆驼”或“驾驭骆驼的人”。他出身于安息贵族骑士家庭,活动年代约在公元前一千至前六百年之间,而琐罗亚斯德教内说他生于公元前628年,死于前551年。其出生地,一说波斯西北部拉格斯镇,另说是阿赛拜疆乌尔米阿湖畔的伽山。据说他二十岁弃家隐遁,三十岁创教。流浪于波斯很多地区,备受官方神权代表祭司阶层迫害。公元前588年,得到大夏国的支持,琐罗亚斯德教由波斯东部发展到西部和邻近地区。

琐罗亚斯德教的教义是善恶二元论,认为世界和社会是善和恶两种本原构成的。善的化身为光明和善神,叫做阿胡拉,是一个群体;恶的化身为黑暗和恶神,叫做提婆,也是一个群体。光明和善的主神叫做阿胡拉·玛兹达(阿契美尼德王朝铭文作“阿乌拉马兹达”,希腊文作“奥尔穆兹德”)。黑暗和恶的主神叫做安格拉·曼纽(希腊人称为“阿赫里曼”)。在阿胡拉·玛兹达之下,是六光明之灵,叫做阿梅沙·期朋塔(意为“不朽的圣者”),也叫大天使,在六光明之灵之下,还有很多光明之灵,为小天使,称做“雅扎塔”。这些神灵,或者是纯自然现象及其元素(天宇、太阳、大气、风、火、水等)的化身,或为德行的化身。在安格拉·曼纽之下,也有六黑暗和邪恶之灵,叫做提婆、安德拉、埃什摩等。

以上善恶之神,同时为旗鼓相当的世界万物的创造者。阿胡拉·玛兹达创造光明、洁净、理智等等,安格拉·曼纽创造邪恶、不洁、愚昧等等;光明神造肥土沃壤,黑暗之神造贫瘠荒漠;前者造家禽家畜,后者造猛兽凶禽;洁净的自然元素如土、水等,特别是火,是阿胡拉·玛兹达所造,而疾病、死亡、不育,则出自安格拉·曼纽。由此可见,琐罗亚斯德教二元论的核心内容为:阿胡拉·玛兹达是真理、智慧、善良的代表;安格拉·曼纽则是虚伪、愚蠢、凶残的代表。琐罗亚斯德教认为,虽然善与恶同为世界之本原,但善终将战胜恶,这样,又推导出了主神论。据《耶斯那·伽泰》第三十章所述,阿胡拉·玛兹达与安格拉·曼纽原是孪生兄弟,但前者在战胜后者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寺庙的主宰者”、“光明王国和黑暗王国的统治者”,变成了唯一的、最高的存在。因此有人把琐罗亚斯德视为一神教或者多神教的主神(把大天使、小天使视为诸神);也有人认为,既然善神和恶神是兄弟,那么主神应是他们的父亲等等,总之众说纷纭。不过世界本原二元论是琐罗亚斯德教独具特色的认识论,具有重要文化价值。

在善恶斗争中,琐罗亚斯德教提出了一套神话世界观。认为善与恶斗争的过程也就是世界创造和劫灭的过程。该教把世界历史推进过程分为四个时期,每一个时期三千年,共历程一万二千年。第一时期创造精神世界;第二时期创造物质世界,包括人类;第三时期阿胡拉战胜安格拉取得胜利,琐罗亚斯德诞生;第四时期琐罗亚斯德指定儿子索希扬为救世主,引导人类进入光明王国。

大天使阿梅沙·期朋塔画像

创世分为7个阶段,其一是创造天空,其二是创造水,其三是创造大地,其四是创造植物,其五是创造动物,其六是创造人类,其七是创造火。火具有特别的意义,把能力给予世界万物,而太阳便是火或能量之一。阿胡拉·玛兹达创造的大天使为人类保护神。其他六位天神分别是:天空保护神、大地保护神、水神、植物保护神、动物保护神、火神

琐罗亚斯德教认为,在光明与黑暗的善恶对峙中,人有选择自己命运的自由,从善得善报,从恶得恶报,“愚痴受到永世惩罚,真理引向丰颐的生命”。琐罗亚斯德教把活动概括为思想、语言、行为三大类,在每一类中又分为善恶两种,并把善恶与天堂地狱说联系起来。做善事的人可以进入天国,做坏事的人就要下地狱。

琐罗亚斯德教宗教画

琐罗亚斯德教的圣火崇拜

按照琐罗亚斯德教的教义,火是最圣洁的,是光明和善良的代表,是阿胡拉·玛兹达(最高神)的象征。该教要求教徒在祭司的主持下,举行专门仪式礼拜圣火(当然还有其他崇拜内容),所以该教也称“拜火教”。公元3到7世纪,波斯萨珊王朝把拜火教定为国教。当时,每个村子都有火神庙,为礼拜圣火的场所。公元6世纪南北朝时,拜火教传入我国,西域的焉耆、康国、疏勒、于阗等地均信此教,北魏北齐、北周的皇帝也都信奉。目前,在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仍有该教信徒,崇拜圣火是其重要的宗教仪式。

琐罗亚斯德教的新生礼(www.xing528.com)

琐罗亚斯德教规定男女到七岁(印度)或十岁(波斯)时都要举行入门仪式,由祭司授予圣衫和圣带作为正式教徒的标识。圣衫用白麻布缝合,前后两面象征着过去和未来,有追思祖先、嘉惠子孙之意。圣带代表正确的方向。圣衫和圣带要终身佩用,以示不忘。

琐罗亚斯德教的葬礼

琐罗亚斯德教视水、火、土为神圣,所以反对水葬、火葬和土葬,而实行“天葬”或“鸟葬”,这是古代葬礼的遗俗。教徒死后,把尸体放到塔顶的一块石板上,让秃鹰啄食,只留下尸骨,晒干后放到塔内的井里。这种葬仪在现代社会中已难觅其迹。

琐罗亚斯德教主张灵魂转世和末日审判。认为人死后,其灵魂在四天之内还留在死者身上,任务是回顾终生思想语言行为,之后进入“裁判之桥”,善良的灵魂将受到美女的接待;恶劣的灵魂将受到冷遇。在此,灵魂将接受审判官的裁处。善者之灵将分别进入星界、月亮、太阳、天堂;恶灵则下地狱,地狱有四层,根据罪恶轻重定其居于何处。据说,不管进入天堂的,还是下地狱的灵魂,在终世劫没之时,都要接受最后审判,经审判,恶灵如果悔罪自洁,也可与善灵一起进入天堂。

把世界本原确认为针锋相对的光明与黑暗的二元论,是琐罗亚斯德教不同于世界一切宗教的特征。这种二元论的根源何在呢?一说,波斯既有丰富的绿洲,又有森严可怖的自然力,诸如洪水地震、漫天风沙等等;对立的自然现象使波斯人产生了关于光明与黑暗、善良与凶恶二元对立的观念。此说依据存在决定意识原理,有一定道理,但说服力不强:为什么其他地区的人也有类似的自然环境,却没有产生二元论宗教观念呢?另有一说,认为波斯人的这种二元论来源于古老的孪生兄弟神话。不少学者赞同此说,并将原始社会的二元外婚制视为二元神话之根源。认为,这种原始神话的某些远古遗存,为琐罗亚斯德教二元体系所容纳。此说由一般性问题推导到个别问题,似乎有道理,但是,历史上古印度人曾与古波斯人同处于雅利安时期,为什么独有波斯人产生了二元论观念呢?还有第三种说法,认为波斯人的二元认识论是定居的农耕部落同逐水草而居的游牧部落之间抗争和仇视的反映。本来,波斯人和印度·雅利安人关系比较密切,但是由于发展经济的道路不同,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经济制度,也就难免产生矛盾和抗衡。从事农耕的波斯人与从事游牧的印度·雅利安人常常在利用自然环境方面发生纠纷;波斯人屡遭草原部落袭扰,奋起抗争在所难免。波斯人崇奉阿胡拉·玛兹达,印度·雅利安人崇拜提婆;波斯人就把自己崇奉的神说成是光明善良的化身,把印度·雅利安人崇奉的神说成是黑暗邪恶的代表,并进而形成了世界本原二元论的宗教理念。看来此说说服力较强,不过,也仅供参考。

阿胡拉·玛兹达浮雕

琐罗亚斯德教的神像与古埃及较为相似。在伊朗西部古代遗址的城墙上,阿胡拉·玛兹达被描绘成人头、狮身,并长着两只翅膀的形象。

琐罗亚斯德教神庙遗址

从上述介绍与分析中,琐罗亚斯德教的伦理属性已昭然若揭。光明之神,几乎无自然神的属性可寻;此神是善良、正义、智慧的化身;“玛兹达”一词,即“智慧”之意。跟随马兹达的神,也都是美德的化身;六“不朽的圣者”,即大天使中沃胡·玛纳是善思的化身,阿沙·瓦希什塔特是至圣、正义和幸福的化身,豪尔瓦特是幸运和康泰的化身,如此等等。而安格拉·曼纽则是邪恶、愚昧、罪恶的化身。宗教形象伦理色彩如此之重,是琐罗亚斯德教不同于其他古代民族宗教的重要特征。它要求虔信者的主要善行,是勤于耕作;罪大恶极之行,均与违背光明、洁净、智慧有关;焚尸、食自死动物之肉、行淫秽之事为重罪;世人忠诚与否、信仰虔诚与否,被视为亡灵祸福之所系。如此强调伦理,已使琐罗亚斯德教臻于宗教发展历程的较高阶段。琐罗亚斯德教形成于波斯王朝创建及发展时期,阶级矛盾重重,亚细亚君主制濒临危机。在此形势下,统治阶级以及附属于它的祭司阶层深感控制民众精神的必要。他们在宗教中给人们描绘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图景,既是慰藉,又是震慑,实质上要达到的是他们的政治目的。这是琐罗亚斯德教伦理色彩十分浓厚的深层奥秘。

雅利安人

本应称“雅利阿人”,属印欧语系。原住中亚地区,主要从事畜牧业,擅长骑射,有父系氏族组织,崇拜多神。公元前二千年到前一千年间,一支南下定居印度河上游流域,一支向西南进入波斯,另一支迁入小亚细亚。进入波斯的一支信奉多神特别是火神,并实行繁琐的祭仪。最早反映在《伽泰》中的诸神崇拜,光明神或善神阿胡拉·玛兹达的地位已经十分重要。进入印度河上游流域的一支,从事游牧业,崇奉提婆,他们崇拜的神被琐罗亚斯德教徒视为黑暗和邪恶的化身。这一支人被称为“印度·雅利安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