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教育对话录》:推动学生阅读的书目与方法

《新教育对话录》:推动学生阅读的书目与方法

时间:2024-01-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研制的“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希望解决的是小学生应该读什么书的问题。没有课外阅读的学生,最缺的当然是阅读。

《新教育对话录》:推动学生阅读的书目与方法

时间 : 2011年4月21日

媒体:《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

采访者:郭铭、任君、王明宇

一个民族要形成共同的精神家园,就需要有一个基础阅读书目,需要一个共同的阅读, 以形成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这个书目既要 有世界视野,更要有中国特色。

一、学生阅读状况不容乐观

记者:一项调查表明:59.2%的学生只用很少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籍,甚至有6.2%的学生阅读时间为零。您如何评价目前我国小学生的读书状况?

朱永新:对我们的阅读现状,曾经有人做过调查。20年来,我们的经济指标增长很快,但是人均阅读量只有微量增加。我们的图书出版数量很大,但是人均阅读量只增加了0.4册,从人均5.25册变成5.65册。我们研制的“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希望解决的是小学生应该读什么书的问题。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非常之少,几乎没有课外阅读的小学生占总数的40%左右。没有课外阅读的学生,最缺的当然是阅读。而对于有课外阅读的学生,我觉得最缺的是比较好的阅读指导。如果完全让小学生自己找书看,找到什么看什么,他们很可能得不到最好的东西,这对他们知识结构的构建及精神发展等方面也会造成一些不良影响。记者:小学生阅读的缺乏是否与学校图书馆的利用率太低有关?朱永新:我认为,缺乏阅读的首要原因是没有书读,比如在农村或边远地区缺乏可供阅读的图书资源。其次是由于课业负担太重,学生没有阅读的时间。当然,学校图书馆的建设水平和利用率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没有书和没有时间的原因背后还有一个共同的认识缺失问题,就是对阅读在儿童精神成长中的作用认识不够。对于精神发育而言,教科书的作用相当于母乳。一个孩子只吃母乳,他的身体会发育不良;一个学生只读教科书,他的精神会发育不良。他一定还要补充合理的“饮食”,就是最好、最经典的童书。

二、阅读给人生打下底色

记者:您在2006年曾经组织推出过一个阅读书目,如今您又组织研制了“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您致力于该项工作的出发点是什么?

朱永新:一个民族要形成共同的精神家园,就需要有一个基础阅读书目,需要一个共同的阅读,以形成共同的“核心价值观”。我们的孩子们应该阅读两类书:一类是打精神底子的,可称之为“打底书”;一类是在打完底子之后再看的提高性的图书,可称之为“提高书”。“打底书”是指奠基孩子精神世界、灵魂世界的经典书籍,而“提高书”则是指有“文脉”的书。书也有高低贵贱之分,孩子们需要看“血统高贵”的书。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古籍经典灿若星河,我希望孩子们从小就能读一些承载传统文化的启蒙书。我们只有拥有一些共同的东西,才会形成共同的语言和共同的精神密码,而基础性的书目则为共同阅读提供了文本。我们不仅关注小学生基础书目,接下来还要做中学生大学生公务员、父母、学前儿童等多个层面的基础阅读书目。新阅读研究所要用3~5年的时间研制出一个完整的、全体中国人应该阅读的基础书目。

另一个考虑是,对于大部分父母、教师及孩子来说,让他们自己选图书是有困难的。曾经有人争论说,应该倡导孩子自主选书,让孩子和父母自己去选书,不必搞一套书目束缚他们的思想,这会把所有的人都培养成一个模式。但是,儿童图书每年出版近4万种,图书馆和书店里的书琳琅满目,没有一定的文学素养的积淀,父母和孩子很难选到真正适合各年龄段孩子的好书。

所以,我们觉得通过书目给孩子以阅读指导是很必要的。我们给出的是一张地图,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要根据这张地图走。只是如果有了地图,至少人们就不会迷路,就可以快速地到达目的地。

三、用阅读书目推动阅读(www.xing528.com)

记者: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应当具有怎样的结构?

朱永新:在“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研制的过程中,我们团队经过反复讨论,形成了比较一致的基本理念。这些理念是我们在选择书目、审查内容、确定重点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首先考虑价值问题,这是我们研制书目的出发点之一。对真、善、美的认知和追求,是具有普遍性的人的基本价值,是每个民族在生活实践中的基本度量衡,也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最具基础性意义的“立人”之本。

目前基础书目主要包括三大方面,即文学、科学人文图书。文学类成果和作品更多地凸显人们求“美”的方面,科学类成果和作品更多地凸显人们求“真”的方面,人文类成果和作品更多地凸显人们求“善”的方面。同时,我们兼顾了八个价值领域,分别为:人与自我、人与家庭、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自然、人与世界、人与历史、人与未来。

在基础书目中,中国图书占多数,比例接近2/3。坦率地说,如果放在世界舞台上,本土的图书入选书目能有1/3就算不错了。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少儿图书创作、出版历史比我们长,好作品确实更多一些,而且往往很深刻。但是,这次选书目,我们有了更自觉的本土意识。因为这是中国人的基础书目。肯德基麦当劳再好,我们还是要吃稀饭、喝豆浆,因为这是中国的。我们的书目既要有世界视野,更要有中国特征。

记者:书目编制过程中,比较难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朱永新:在编制书目过程中最难解决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好书实在太多。我们聘请的专家筛选过的书大概在8万种左右,用穆旦诗中的一句话来说,就是“丰富和丰富的痛苦”,文学类书比较丰富,取舍要反复权衡。二是科学类图书好书太少,坦率地讲,可以用“贫瘠和贫瘠的痛苦”来形容,而且科学类图书大部分是套书,我们不想在书目中放入过多的套书。越是低年级的科学书目选择就越困难。另外,真正好的人文书也非常少,例如,我们要给孩子们找一本走进音乐、走进艺术的书,几乎就没有能使我们满意的,只能找很早以前丰子恺编的一本书。我们尽力做到综合平衡。综合,是综合各方面的意见,要去听;平衡是观念的平衡、范式结构的平衡、给孩子适合的书的平衡。

我们聘请的专家都是国内著名的科普作家和学者。科普作品的特点是时代性很强,以前优秀的科普作品很多已经不适合给现代的小学生阅读了。我们没有把这一部分书叫做“科普”,而是叫做“科学”,因为其中有一些科幻作品,而科幻作品更接近文学。要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还是需要有像凡尔纳等作家的作品的。这次我们还选进了一些非常受孩子们欢迎的国外的科学读本。

记者:据了解,《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传统蒙学读物进入书目,曾引起很大争议。

朱永新:是的,专家们在这一点上存在很大的分歧,争论很激烈。最后我拍板,应该入选。书中有糟粕,不等于孩子们就不能读;我们还没有找到好的方法来教这些书,但不等于就不能读。《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传统读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载体,已经流淌在我们文化的血液里了。

我们还恢复了一些传统的阅读、被遗忘的阅读,比如我们小时候爱读的连环画。现在连环画受卡通冲击太大。连环画也是传统,它是我们的阅读历史。这不光是一个怀念的问题。老版连环画,比如我们这次推荐的《武松打虎》,是著名画家刘继卣的名作。当年那些大画家都画小人书,因为那时的艺术品市场不成熟,大画家往往去画小人书;大画家画的小人书,都是非常棒的图画书。

四、建造图书馆里的学校

记者:中国的孩子不重视阅读,这也许和学校、家长及社会都有很大关系,我们的孩子似乎缺乏阅读环境

朱永新:确实如此,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前不久,北京朝阳区举办的儿童读书日活动的主题就是“建造图书馆里的学校”。图书馆是更大的学校、更大的知识殿堂。图书馆里的书架、墙壁的色彩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藏书够不够好、能不能吸引孩子。比如图画书就是一个美丽的世界,你打开一本就会让孩子亲近图书,有条件的地方为什么不可以让孩子们享受这种美丽的阅读呢?所以我们坚持放一些图画书在“基础阅读书目”里面。希望“基础阅读书目”出来之后社会各方面能进行相应的引导。

小学生阅读是老师、家长甚至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孩子们缺乏阅读环境,责任主要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社区的文化建设应该包括少儿图书馆。发达国家把一些阅读责任交给了社区、少儿图书馆和学校图书馆,中国在这方面还不太成熟,因此家庭就要负起更多的责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