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共同构建人格长城-《新教育对话录》

共同构建人格长城-《新教育对话录》

时间:2024-01-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现在有一些青少年就是没有写好这个“人”字。从形形色色的发生在青少年学生身上的抢劫、杀人、强奸以及其他恶性伤害案件来看,重视青少年的人格教育即道德教育,已成为一个不可等闲视之的问题。所以我觉得《文汇报》提出“人格教育”的问题非常及时,如同陶行知先生当年倡导构筑“人格长城”一样,今天也应把这件事提到教育的议事日程上来。我认为,要讲德育,要构筑“人格长城”,先得研究人的德行的形成规律。

共同构建人格长城-《新教育对话录》

时间:2001年12月7日

媒体:《文汇报

采访者:茅廉涛

学生阶段是人生读书的黄金时段,学校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要让学生把人类文明中最经典、最精华的内容大致浏览一遍。这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读书行为,它对学生良好德行的养成、美好人格的塑造具有深远意义。

记者:前些天,本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发表了同济大学将学生人格培养纳入教育体系,坚持开展“人格教育”,促进学生道德素质提高的报道,在学校中引起强烈的反响。作为多年从事教育研究的专家,“人格教育”无疑也是您研究的领域,能谈谈您的看法吗?

朱永新:你们这篇报道的题目抓得很准,很有现实针对性。你们的标题做得也很醒目,叫“成才,先得写好‘人’字”。人做不好,有再大的本事也没有用。现在有一些青少年就是没有写好这个“人”字。如果留意一下身边的传媒,你就会发现每天都有不少关于青少年犯罪案件的报道,其中还有一些性质相当严重的恶性案件。有资料表明,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总数已占到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而且呈低龄化趋势。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警惕。

记者:确实, 目前一些青少年学生中存在的人格扭曲、道德沦丧等现象,向社会敲响了警钟。从形形色色的发生在青少年学生身上的抢劫、杀人、强奸以及其他恶性伤害案件来看,重视青少年的人格教育即道德教育,已成为一个不可等闲视之的问题。

朱永新:人格即人品,人品的重要内容便是人的品德。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视道德教育,都把道德教育置于一个特别崇高的地位。德国著名的教育家赫尔马特曾说:“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的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环,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否则,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所以我在不久以前,就提出‘人格长城’来,要我们大家建筑‘人格长城’。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自觉地创造真善美之人格。”古今中外教育家对德育的论述当然远远不止这些,但从中可以看出,他们把德育放到一个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德育的确是整个教育的灵魂。

记者:中华民族是一个“重德”、“尊德”、“敬德”的民族,历来强调个人的品德修养。孟子就曾经提出,要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人不可以无耻”,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现在一些青少年学生人格上出现问题,道德滑坡,原因固然错综复杂,但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我们的道德教育往往在“德育首位”的呼喊中被忽视或遭扭曲不无关系。

朱永新:确实如此。所以我觉得《文汇报》提出“人格教育”的问题非常及时,如同陶行知先生当年倡导构筑“人格长城”一样,今天也应把这件事提到教育的议事日程上来。我认为,要讲德育,要构筑“人格长城”,先得研究人的德行的形成规律。

记者:此话挺新鲜,人的德行的形成有什么规律呢?

朱永新:人的德行必须在自然的活动中形成,这是德行形成的第一个规律。抽象的道德戒律光靠说教是不能深入人的心灵的,是不能为人所掌握的。如在以往的家庭中,一般都有两三个子女,这些子女在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中,就会自觉地认识到自身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等。比如吃苹果,几个小孩就会自觉地遵从优先法则,年龄大的要自觉少吃点儿,给年龄小的多吃点儿。又如做家务,每个人都会自觉地分工合作,使每个人的权利、责任、义务得到统一。这本身是一种自然而然的道德实践。在这样自然的活动中,就可以让儿童学到许多道德规则,无须父母反复说教。

记者:您所讲的其实是人的德行形成的环境个人成长中所处的家庭环境或学校环境,可以说是一种“道德小气候”。一个人良好德行的形成,除了个人修养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的影响。青少年可塑性大,更容易为环境所左右。他们所处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他们所接触的社会圈子,对他们人格的磨炼以及志趣、能力、气质的培养,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朱永新:环境影响确实是很大的,而现在绝大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相对来说,这些独生子女间的互相交流就少了。上学前被关在“铁笼子”里,孩子们大多数时间与外面的世界隔绝。上学后,学生尽管生活在一个集体的环境中,但大部分时间仍不能随便交流和活动。由于这些学生没有与别人交往的经历,他们不知道怎样处理矛盾,不知道怎样面对挫折,不知道怎样处理冲突,而这些基本的处事道德又不是靠简单的说教就能奏效的。道德教育应存在于活生生的现实中,在孩子与孩子的交往中,在孩子与老师的交往中,德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记者:现在的孩子们是太孤独、太寂寞了。宇航员遨游太空回到地球上,当人们问他的第一感觉时,他回答是孤独。其实,宇航员登上太空的使命之一,便是为人类寻找天外知音。交流、沟通应当是人类的天性。一个人如果与其他人都不接触,老死不相往来,是很难形成良好德行的。(www.xing528.com)

朱永新:因此,学校道德教育的开展必须要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和环境,即要创造自然的德育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人格。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在《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的问题》一书中描述了他把学生置于自然环境和自然活动中进行教育的故事。他说:“经历了学校生活的第一个秋季,我们就深信:赞叹长着火红色的硕果的野蔷薇,欣赏还挂着几片黄叶的枝干匀称的小苹果树,心疼被初冬的寒风吹僵的西红柿——这一切都在唤起儿童对有生命的美好事物的亲切、爱护的态度。在儿童心里,一株植物变成了有生命的东西,这个生命在凛冽的寒风中会瑟瑟发抖,于是孩子就想保护它,帮它抵挡严寒……教育者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使儿童、少年和青年形成关于美,关于人的思想、情感和体验中的高尚和神圣的观念。我们要使这些观念成为有血有肉的东西——用高尚的道德行为的生动实例来充实它。”遗憾的是,眼下这样拨动心弦的德育已经很少很少了。

记者:前面您主要论述德育不能光靠说教,并强调要在自然的活动中培养青少年的德行,是否意味着课堂教学、书本知识的学习对德育教育和对人格的提升不那么重要了呢?

朱永新:不!恰恰相反,我认为读书对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我前面强调在自然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人格,主要侧重从感性的角度让学生感受和领悟道德的准则。通过读书来净化学生的心灵,则是强调把道德的体验、道德的感情升华到道德的理性层次,上升到一种自觉的境界。

记者:英国哲学家作家培根说:“读书使人充实,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确实,书是人类文明的积淀,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文化知识能转化为人生的推动力,塑造人的气质性格和品质

朱永新:其实,许多文学作品和社会科学作品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渗透着一种无形的德育力量。阅读这些优秀的作品,必然会给学生以强烈的心灵冲击,学生会把书中弘扬和推崇的道德境界作为自己的一种自觉追求目标,这种内化的道德教育力量是其他方式难以企及的。

记者:可见让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是实施道德教育的有效手段。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也对各类文艺作品的创作提出了要求,特别指出这类作品要以其独特的形式和艺术魅力,给人以鼓舞、启迪和美的享受。

朱永新:令人遗憾的是, 目前我们绝大多数学生都很少有时间去读课外书,尤其是中学生,整日被“正统”的教科书所包围,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失策。学生阶段是人生读书的黄金时段,学校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要让学生把人类文明中最经典、最精华的内容大致浏览一遍。这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读书行为,它对学生良好德行的养成、美好人格的塑造具有深远意义。

记者:在论述了创造自然的德育活动及重视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对推进教育的作用后,您认为构筑“人格长城”还需在哪些方面下工夫呢?

朱永新: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艺,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也是构筑“人格长城”的一条重要途径。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艺的发展对人格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过去我们往往把一些生活情趣和才艺看做一种技能,看做与道德无关的东西,因而忽视它们在德行养成中的作用,如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其实,真善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德智体美劳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古人要求才子佳人不仅要熟读四书五经,还要精通琴棋书画。古人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因为他们已经意识到,这些健康的生活才艺绝不仅仅是一种技艺,它们对人的德行养成具有陶冶功能。

记者:您的这番话对我颇有启发。技艺可陶冶性情、修身养性,而修身立德则又促进技艺的提高,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罗曼·罗兰说:“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贝多芬也曾说过:“那些立身扬名出类拔萃的,他们所凭借的力量是德行,而这也正是我的力量。”我们之所以青睐品学兼优的学生,推崇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其源盖出于“德”的主导作用,这也印证了您的观点。

朱永新:确实如此。当我们给学生规定诸多“不准如何如何”的时候,不如把那些高雅健康的东西充实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苏霍姆林斯基在这方面的德育实践值得我们借鉴。苏氏曾提出了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三点措施:一是在启发和吸引学生在完成各门学科学习任务的同时,一定要引导学生拥有一门自己特别喜欢的学科,让他们去钻研更多更深的问题;二是设法让学生选择一样自己最喜爱的劳动项目和科技项目,使他们在业余时间搞自己的发明创造和科学实验;三是使每一个学生都要有自己喜爱的书籍,热爱课外阅读。倘若我们的学生都具有丰富的精神生活,我们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显而易见,培养学生某方面的才艺,绝不只是让他们掌握一种技能,它对塑造一个人的人格具有重要作用。

记者:德行,或者说人格,不可能在真空中培养,它是在与人的交往中、在不断克服自身弱点的过程中形成的。

朱永新:当然,人格的培养手段或方法是多方面的,除了前面所说的以外,还要经常为学生寻找生活的榜样,用真实、可感的道德形象激励学生,引导学生在心目中树立像雷锋孔繁森那样充满人格魅力英雄形象,培养学生的英雄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掌握自警、 自诫、 自励等自我教育方法,使学生在陶冶情操、磨砺意志的过程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习惯;在社会上形成“做人为本”的共识,建立起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网络,使各种力量形成时空交叉影响的德育优势力量等,都是塑造人格、升华道德的重要环节。限于篇幅,不再一一展开了。

记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构筑“人格长城”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积跬步”、“积小流”,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我相信,只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坚持不懈地开展“人格教育”,就一定能筑成“人格长城”。在贯彻落实党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过程中,这无疑是一项重要任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