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神秘神学:探讨完全与一的重要性

神秘神学:探讨完全与一的重要性

时间:2024-01-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神学在把一切品性归于万物之因时,称祂为“完全” [184] 和“太一” [185] 。因为“多”也必须分有一定的“太一”才能存在。祂超出了“一”本身,而且确定了这“一”。但是超越的统一体确定着“一”自身和所有数字,因为祂是“一”、数字以及一切存在的泉源、原因、数字和秩序。

神秘神学:探讨完全与一的重要性

十三、 论“完全”和“一”

1. 关于这些名字就谈到这里;如果你愿意,我们现在就讨论它们中最持久的名字。神学在把一切品性归于万物之因时,称祂为“完全” [184] 和“太一” [185] 。祂是完全的,这不仅因为祂是绝对的完满,祂在自身中并从祂的单一存在和彻底完满界定“完全”,而且因为祂还远远超出此之上。祂为无界限者立下了界限,并且在祂的整个统一体之中超出了所有限制。祂不为任何事物所包容或理解。祂遍及万物而又超出万物,并且以永远有保证的宽厚充沛和毫无限制的作为进行着这一切。

所谓上帝是“完全的”也就说上帝不可能增加或减少,因为祂是永远完满的,祂预先就在祂自身之中包容万物,祂在永无止息地、同一地、满溢地和从不减少地涌流着,令完全者得以完全,并用自己的完全充满万物。

2.“太一”之名的含意是:上帝通过超越的唯一统一体而与万物有一种独特的同一,祂是万物的原因但又不曾离开那个“一”。世上没有任何东西不分有太一。正如一切数字都分有统一体——如我们提到一对、一打、一半、三分之一、十分之一——万物以及万物的所有部分也都分有太一。通过分有太一,万物方能出现。产生万物的太一本身并非世上许多东西中的一个,祂实际上先于“一”与复多,并且界定着一与多。因为“多”也必须分有一定的“太一”才能存在。拥有许多部分的事物从其整体看仍是一。拥有众多属性的事物从其主体看仍是一。数量或能力上众多者从种类上看仍是一。种类众多者从总属上讲仍是一。进程上是多者在泉源上仍是一。故无物可以全然不分有太一;太一则在祂完全包容的统一体中奇妙地包含了所有的事物,甚至对立的东西。没有太一就不会有复多;但是没有复多却仍然可以有太一,正像“一”先于所有的复多的数字一样。而且,如果把万物思考为在万物之中的统一的话,那么事物之总体必须被视为一。

3.还有一些事也应当记住。当说到事物是统一之时,这都是根据事先领悟的与各种事物相宜的“一”的形式。从这个方面讲,太一可以被称为是万物的基础元素。如果你取走了太一,那么无论整体还是部分,或是任何创造的东西,都不会剩下了。事实乃是:万物皆预先被包容于太一之中,并且被作为内在统一者的太一环抱着。所以《圣经》把整个上帝之统治即万物之描写为太一。而且,“只有一位上帝,就是父;只有一位主,就是耶稣基督” [186] ;“只有同一个圣灵” [187] ;这些又都以彻底的不可分性处于上帝的“一”之中,在祂之中,万物皆被结合于一个超越的统一体的进程之中,和它们预先存在的超越性之中,而成为一。故而万物被归之于上帝是十分正确的,因为正是通过祂、在祂中和为了祂,万物才存在、共同安排、持存、成立、“完全”并被回转。世上无物不在太一之中,太一是超越之上帝的名字。万物皆由于太一而具有自己的独特存在和据以“完全”与保存的过程。在上帝的统一体的这一力量面前,我们必须从多回到太一;我们独特的赞美颂歌应当献给那唯一的、完全的上帝,祂是万物的唯一原因,祂在杂多之中的所有“一”之前就已存在,祂先于所有的部分与全体、有限与无限、确定的与不确定的。祂确定了所有存在着的东西,也确定了存在本身。祂是事物的原因,也是事物总体的原因。祂同时与事物同在,又先于它们、超出它们。祂超出了“一”本身,而且确定了这“一”。被造物中的统一是一种数字的统一,而数字也分有存在。

但是超越的统一体确定着“一”自身和所有数字,因为祂是“一”、数字以及一切存在的泉源、原因、数字和秩序。超越之上帝既是“一”又是“三”这一事实,不能以我们的任何常用意义来理解。存在着上帝的超越统一体和上帝的丰茂多产性,当我们准备赞美这一真理时,我们用“三位一体”和“统一体”的名字来称呼那事实上超出一切名字的上帝,把祂称为万物之上的超越存在。但是没有任何“统一体”或“三位一体”、数字或“一”、“丰茂多产”等等名字,以及一切存在的或已知的名字,能用来称呼那超出所有心智和理智的奥秘,那超越万物的超越的上帝。对于祂,没有任何名字或表述。我们无法追随祂进入祂远远高于我们之上的、无法接近的居所,我们甚至不能用“善”这个名字来称呼祂。我们在努力寻找与那无法言说的本质相宜的概念与语言时,我们首先把最为人敬重的名字保留给祂。在这个方面,我当然与《圣经》著述者一致。但是这些事的真正真理,事实上远远超出我们。这就是为什么灵魂们宁愿取通过否定而上升的道路,因为这使灵魂站出到一切与它自己的有限本质相关的东西之外。 [188] 这条道路引导灵魂经历所有的神圣概念,这些概念本身被那远远地超出一切名字、一切理智和一切知识的上帝所超越。在世界的最远边界之上,灵魂在我们能力所容许的最大范围中,被带入与上帝的合一之中。

4. 这些就是圣名。它们都是概念性名字。我已尽我最大努力阐释了它们。不过我当然远远没有把握它们的真实含意。甚至连天使也会承认这种失败,而我哪能与他们作的赞美比呢?甚至连我们当中最伟大的神学家也比天使中最小者要差。不过我不仅不幸地比不上神学家和他们的听众与追随者,而且甚至不如我的伙伴。所以,如果我所说的是正确的,如果我多少也正确地理解和解释了上帝的名字的某些问题,那么,这工作必须归功于一切善美的事物的原因,是祂给了我言说的话语和恰当使用它们的力量。我可能漏了一些相似力量的名字,如果确实漏了,这也必须用同样的方法加以解释。也许我所做的当中有些不对的或不完善的,也许我完全或部分地偏离了真理。如果确实如此,请你为我好而改掉我无意的无知之处,给需要教导的人以一个论证,帮助我不稳固的力量,并治疗我所想去掉的软弱性。我请求你告诉我你自己和别人所发现的一切,它们都来自于至善。请不要让对朋友的好心成为你的负担。 [189] 我从未把恩赐于我的天国话语秘而不宣。我已经把它们一丝不变地转告于你和其它圣洁的人,只要我还有说话的力量,你还有倾听之力,我就将继续这么做。只有当理解和说出这些真理的力量离我而去时,我才会背离传统。愿我所做和所说的能令上帝欢喜。

这样,我就结束我关于上帝的概念名称的著作,并且在上帝的指引下,进入到《象征神学》。 [190]

[1] 此文已佚失或未写。

[2] 《哥林多前书》二章4节。《圣经》中译文基本上将按照“和合本”,个别之处行文略有不同。

[3] 《歌罗西书》一章15节;《提摩太前书》一章17节;《希伯来书》十一章27节。

[4] 《罗马书》十一章33节。

[5] 《以弗所书》三章15节。

[6] 《帖撒罗尼迦前书》四章17节。

[7] 参看《马太福音》十七章1-8节;《马可福音》九章2-8节。

[8] 《路加福音》二十章36节。

[9] 《歌罗西书》一章17节。

[10] 《士师记》十三章17节;并参看《创世记》卅二章29节及《出埃及记》三章13节。

[11] 《腓立比书》二章9节。

[12] 《以弗所书》一章21节。

[13] 《出埃及记》三章14节;《启示录》一章4、8节。

[14] 《约翰福音》十一章25节,十四章6节,一章4节,五章26节。

[15] 《约翰福音》八章12节,一章4-9节,九章5节;《约翰一书》一章5节。

[16] 《创世记》廿八章13节;《出埃及记》三章6、15节。

[17] 《约翰福音》十四章6节。

[18] “上帝的智慧的人”(theosophs)在本书中指《圣经》著述者。

[19] 《马太福音》十九章17节;《路加福音》十八章19节。

[20] 《雅歌》一章16节。

[21] 《约伯记》九章4节;《罗马书》十六章27节。

[22] 《以赛亚书》五章1节。

[23] 《申命记》十章17节。

[24] 《申命记》十章17节;《诗篇》一三六篇3节;《提摩太前书》六章15节。

[25] 《但以理书》九章24节。

[26] 《以赛亚书》四十章28节。

[27] 《出埃及记》三章14节。

[28] 《希伯来书》一章2节;《提摩太前书》一章17节。

[29] 《马卡比后书》一章25节。

[30] 《箴言》八章22-31节;《哥林多前书》一章30节。

[31] 《以赛亚书》四十章13节。

[32] 《约翰福音》一章1节;《希伯来书》四章12节。

[33] 《苏珊拿传》四十二章。

[34] 《歌罗西书》二章3节。

[35] 《启示录》十九章1节;《哥林多前书》一章18节;《诗篇》廿四篇8节。

[36] 《提摩太前书》六章15节;《启示录》十七章14节,十九章16节。

[37] 《但以理书》七章9、13、22节。

[38] 《玛拉基书》三章6节。

[39] 《出埃及记》十五章2节;《启示录》十九章1节。

[40] 《哥林多前书》一章30节。

[41] 同上。

[42] 同上。

[43] 《列王纪上》十九章12节。

[44] 《所罗门智训》(次经)七章27节。

[45] 《哥林多前书》六章19节。

[46] 《诗篇》一一五篇3节;《以赛亚书》六十六章1节;《耶利米书》廿三章24节。

[47] 《诗篇》一○二篇27节。

[48] 《约翰福音》一章10节。

[49] 《诗篇》一一三篇4节。

[50] 《玛拉基书》四章2节。

[51] 《彼得后书》一章19节。

[52] 《出埃及记》三章2节。

[53] 《约翰福音》七章38节。

[54] 《约翰福音》三章5-8节,四章24节。

[55] 《以赛亚书》十八章4节;《何西阿书》十四章5节。

[56] 《出埃及记》十三章21节,廿四章16节,三章9节;《约伯记》卅六章27节。

[57] 《诗篇》一一八篇22节;《马可福音》十二章10节;《使徒行传》四章11节。

[58] 《出埃及记》十七章6节及《民数记》二十章7-11节。

[59] 《哥林多前书》十五章28节,“all in all”。

[60] 《创世记》三章8节,十八章2节;《以西结书》八章2节。

[61] 《出埃及记》三章2节;《以西结书》一章26节。

[62] 《诗篇》十一篇4节,十七篇6节;《但以理书》七章9节;《出埃及记》卅三章23节。

[63] 《出埃及记》卅三章22节;《申命记》卅二章11节,卅三章27节。

[64] 《出埃及记》卅三章23节,廿四章10节。

[65] 《启示录》十四章14节;《诗篇》七十五篇8节;《箴言》九章2节。

[66] 《象征神学》是讨论这些取自感知觉领域的《圣经》象征符号(关于上帝)。此文已佚失或未曾写出。它的位置应当在《论圣名》即关于从概念领域得出的神论之后。

[67] 《提摩太前书》六章20节。

[68] 《诗篇》一一九篇43节。

[69] 《马太福音》二十章15节。

[70] 《诗篇》一四三篇10节。

[71] 《出埃及记》三章14节。

[72] 《启示录》一章8节、4节。

[73] 《诗篇》一○二篇27节。

[74] 《约翰福音》十五章26节。这儿引用时稍有添加,以适应这里的论证。

[75] 《约翰福音》五章21节。

[76] 《约翰福音》六章63节。

[77] 例如,《哥林多前书》一章2节。

[78] 《哥林多后书》三章17节。

[79] 《哥林多前书》十一章12节。

[80] 《歌罗西书》一章16-17节。

[81] 《诗篇》一○四篇30节。

[82] 《约翰福音》十章30节,十六章15节,十七章10节。

[83] 即《神学论》。

[84] 《马太福音》十四章22节。

[85] 本文作者常常承认自己受惠于老师哈尔罗修斯(Hierotheus)及其《神学要素》。

[86] “同感受”一词,取自新柏拉图主义。

[87] 《腓立比书》二章7节(Kenosis)。

[88] 这里是指圣保罗

[89] 《哥林多前书》八章5节及下。

[90] 《希伯来书》五章14节。

[91] 学者多认为此处是在说圣母受孕之事。

[92] 《诗篇》一三一篇1节。(www.xing528.com)

[93] 本章尽管有这么一个标题,内容却主要是关于“善”之圣名的(太19∶17,20∶15)。

[94] 已佚失。

[95] 已佚失。

[96] 《创世记》一章16节。

[97] 《创世记》一章3-5、19节。

[98] 《歌罗西书》一章17节。

[99] 参看Plato,《克拉底鲁》,409a。

[100] 《罗马书》一章20节。

[101] 《路加福音》七章47节。

[102] 《雅歌》一章16节;《约翰一书》四章16节;《以赛亚书》五章1节;《诗篇》四十五篇2节。

[103] 作者在“Kallos”(美)与“Kaleo”(召唤)之间做的文字游戏,也可参看Plato,《克拉底鲁》,416c。

[104] 《罗马书》十一章36节。

[105] 关于“渴求”(eros)与“爱”(agape)的讨论,持续到下面第18节。“渴求”(eros)亦可译为“爱欲”。此处不作此译,以免与agape混。

[106] 《提摩太前书》六章16节。

[107] 《箴言》四章6、8节。

[108] 《所罗门智训》八章2节。“狄奥尼修斯”并不认为此书是伪经或次经。所谓“先导性的”,可能是在把《旧约》看成《新约》的“先导”的意义上说的。

[109] 《撒母耳记下》一章26节。此处引文与七十士译本《圣经》的行文不完全相同。

[110] 《加拉太书》二章20节。

[111] 《哥林多后书》五章13节。

[112] 本章余下部分是关于“恶”的讨论。文中明显用了Proclus的著作,从而应属于公元二○○年写的,“狄奥尼修斯”只是托名。

[113] 《所罗门智训》七章26节,八章1节。

[114] 《以弗所书》一章19节。

[115] 《马太福音》七章18节。

[116] 《所罗门智训》七章26节。

[117] 《犹大书》6节。

[118] 可译为“自然”或“本性”。

[119] 《路加福音》十二章47节。

[120] “存在”之名来于《出埃及记》三章14节:“我是自有永有的。”以及《启示录》一章4节。另外,西文中的being可以有三种意义与译法:“存在”,“有”,“是”。

[121] 这四个名字(善、存在、生命和智慧)是第四章到第七章的各章主题。

[122] 《诗篇》十八篇11节。

[123] 《提摩太前书》一章17节。

[124] 《诗篇》五十五篇19节。

[125] 《歌罗西书》一章17节。

[126] 《诗篇》廿四篇7-9节;《哥林多后书》四章18节。

[127] 有学者建议此句当订正为“存在并不拥有衪,相反祂拥有存在。”

[128] 《启示录》一章4、8节。

[129] 《何西阿书》十三章4节。

[130] 参看《启示录》廿一章6节。

[131] 时间与永恒的讨论参看本书分题十。

[132] “生命”之名来自《约翰福音》十一章25节,十四章6节。

[133] 《诗篇》一○四篇29节。

[134] 《使徒行传》八章9节。

[135] 本章实际上集中讨论了“智慧”这一圣名(箴8∶22-31;林前1∶30)。另外也讨论了“道”(Logos,或译为“词”、“理性”)。

[136] 《诗篇》一四七篇5节。

[137] 《哥林多前书》一章25节。这里把圣保罗描写成是作者、提摩太和哈尔罗修斯的老师。

[138] 《歌罗西书》一章15节;《提摩太前书》一章17节,六章16节;《希伯来书》十一章27节。

[139] 见分题一。

[140] 《罗马书》十一章33节。

[141] 《歌罗西书》二章3节。

[142] 《约翰福音》廿一章17节。

[143] 《提摩太前书》六章16节。

[144] 《但以理与苏珊拿》(次经)四十二章。

[145] 《诗篇》一○四篇28节;《箴言》八章30节。

[146] 《希伯来书》四章12节。“道”或“逻各斯”(Logos)有几种含义:“语词”、“理智”、“言说”等等。

[147] 《罗马书》八章39节,十一章20节。

[148] 《使徒行传》廿六章24节。

[149] 也许源于《罗马书》八章36节(诗44∶22)。

[150] “大能”:《历代志下》二十章6节;《诗篇》廿四篇8节;《哥林多前书》一章18节;《启示录》十九章1节。“公义”:《哥林多前书》一章30节。“拯救”:《出埃及记》十五章2节;《马太福音》一章21节;《启示录》十九章1节。“救赎”:《哥林多前书》一章30节。

[151] “力量”又可译作“权能”或“大能”。——译注

[152] 《使徒行传》十三章8节。

[153] 《提摩太后书》二章13节。

[154] 这一主题可见《哥林多前书》九章26节。

[155] 《诗篇》八十六篇10节,一四五篇3节,一四七篇5节。

[156] 《列王纪上》十九章12节。

[157] 《诗篇》一○二篇21节;《哥林多前书》十二章6节;《希伯来书》十三章8节。

[158] 《历代志下》六章14节;《诗篇》八十三篇1节,八十六篇8节。

[159] 《诗篇》八十二篇1节。

[160] 《诗篇》廿九篇10节。

[161] 《所罗门智训》七章24节。

[162] 《希伯来书》四章12节。

[163] 《哥林多前书》十五章28节。

[164] 《以弗所书》三章18节。

[165] 《创世记》一章26节。

[166] 《哥林多前书》一章17节。

[167] 《撒母耳记下》七章8节;《启示录》一章8节,十一章17节;《哥林多后书》六章18节。

[168] 《申命记》七章9、13、22节。

[169] 《约翰一书》一章1节。

[170] 《诗篇》廿四篇7、9节。

[171] 《哥林多前书》十五章53节。

[172] 《诗篇》七十七篇5节;《罗马书》十六章25节;《提摩太后书》一章9节。

[173] 《诗篇》一四五篇13节。

[174] 《以弗所书》二章14节。

[175] 《使徒行传》一章23节,十八章7节。

[176] 《哥林多前书》十二章6节。

[177] 《但以理书》九章24节,亦可译为“至圣者”。

[178] 《提摩太前书》六章15节;《启示录》十七章14节,十九章16节。

[179] 《出埃及记》十五章18节;参看《诗篇》十篇16节。

[180] 《申命记》十章17节;《诗篇》一三六篇3节;《提摩太前书》六章15节;《启示录》十七章14节,十九章16节。

[181] 《申命记》十章17节;《诗篇》一三六篇2节,五十篇1节。

[182] 在神圣性(theos)与看(thea)两词之间,已有人试图找出联系。参看Plato,《克拉底鲁》,293。

[183] 《利未记》十一章44节;《民数记》十一章28节;《诗篇》八十二篇6节。

[184] 《马太福音》五章48节;《希伯来书》二章10节,五章9节,七章28节。

[185] “太一”,亦可译为“一”。

[186] 《哥林多前书》八章6节;《以弗所书》四章4-6节。

[187] 《哥林多前书》十二章11节。

[188] 肯定神学最终是达不到目的的。甚至连最尊贵的名字“善”也不能表达上帝的本质。所以《圣经》更愿走否定之路——否定使灵魂站出自己之外(“出神”)。用于上帝时,指神圣的超越和“向下”的创造、给予进程;用于人身上,指正确地解释神圣的表现,尤其是由“通过否定而上升”的道路来解释。所以进程与回归分别讲的是神圣的“出神”和人的“出神”。

[189] 《帖撒罗尼迦后书》三章13节。

[190] 从顺序上说,下一部著作应是《象征神学》,因为整个论证是追随上帝的“降临”:从概念领域中的名称向下进入到从感知觉象征符号中得到的名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