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神秘神学》狄奥尼修斯著作导读,重要意义与影响

《神秘神学》狄奥尼修斯著作导读,重要意义与影响

时间:2024-01-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狄奥尼修斯著作导读狄氏著作流传至今的共为五部,通常称为《论圣名》、《神秘神学》、《天阶体系》、《教阶体系》,与《书信集》。现全集迻译出版,深信必对汉语神学界重溯与诠释狄奥尼修斯及整个西方基督教神秘神学之传统,具有重大意义与影响。学者麦基恩援引巴尔塔萨的分析作出了恰当的总结,对狄奥尼修斯而言,宇宙“必然是上帝之形象,却不能为上帝的本象。”

《神秘神学》狄奥尼修斯著作导读,重要意义与影响

狄奥尼修斯著作导读

狄氏著作流传至今的共为五部,通常称为《论圣名》、《神秘神学》、《天阶体系》、《教阶体系》,与《书信集》。狄氏在著作中偶然提及另外一些著作,如《神学论》(或译《神学大纲》)、《象征神学》、《天使的特性与品级》与《神圣赞美歌》。 [50] 这些作品可能是佚失,或更可能如狄氏最擅长的伎俩乃子虚乌有。

早期的汉译编收于“基督教历代名著集成”之《东方教父选集》 [51] ,只包括三部:《神的名称》、《天上圣品等级》(即《天阶体系》),与《冥契神学》(即《神秘神学》)。现全集迻译出版,深信必对汉语神学界重溯与诠释狄奥尼修斯及整个西方基督教神秘神学之传统,具有重大意义与影响。

1. 《书信集》 :神学之引言

托名狄氏的书信共有十封,其中以论及上帝不可知性的第三封,与论及神学传统的第九封最为突出。第九封书信因着以下一段有关神学的本质与任务的立言,而突显出独特的地位:

神学传统有双重方面,一方面是不可言说的和神秘的,另一方面是公开的与明显的。前者诉诸于众象征法,并以入教为前提。后者是哲学式的,并援用证明方法。不过,不可表述者与能被说出者是结合在一起的。一方面使用说服并使人接受所断言者的真实性;另一方面使用行动,并且借助无法教授的神秘而使灵魂稳定地面对上帝的临在。 [52]

狄氏的神学观明显有二重点:首先,在此并不是界说两个神学传统,狄氏强调的为一个神学传统的双重方面,并不存在两个独立分开的神学进路:神秘或公开、象征与哲学,而是一个神学传统同时具有两种向度,既是神秘,亦可公开;既是象征性,亦为哲学性。此双重向度的区分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于神学传统之中。 [53]                

其次,这种神学传统是什么?神学家又是哪些人?狄氏在其全集中屡次以“神学”与“神学家”来代表《圣经》与其作者。 [54] 故狄氏所理解的神学传统,乃是源于与本于《圣经》的神学,他从诠释《圣经》所发展出的圣经象征学与神秘神学,乃是建基于《圣经》之神学,因为其素材与典模皆取自《圣经》。《圣经》中所遍见的神人相遇的神秘或密契经验(其中的典范为摩西上西乃山),就是神秘神学的基础与圭臬。正如在本段引文之后,狄氏以耶稣的比喻与设立圣餐为例子,来说明这就是他所理解的神学传统,如何“借助无法教授的神秘而使灵魂稳定地面对上帝的临在。”

神秘神学非但不是脱离《圣经》的主观宗教经验,反而是完全溯源于《圣经》的神学,因为《圣经》作为记录与见证神人相遇与冥契合一的经典,就是神秘神学的基础。狄氏此种以《圣经》为本的神秘神学传统,便型构了往后一千多年的西方基督教神秘主义的发展,从马克西母、奥古斯丁、爱留根纳、伯尔纳与艾克哈特,皆是先始于圣经神秘经验的象征学,再拓展出他们神秘神学的体系。

2. 《天阶体系》:天使学与宇宙论

在所有狄奥尼修斯的原创性神学词汇中, [55] 其中最重要之一乃是“阶层体系”(hierarchy)。此希腊文名词由“神圣”(hieros)与“源头”(arche)组成,表明其为神圣之起源与层级的秩序。 [56] 《天阶体系》第三章提供了清晰的定义:

在我看来,一个阶层体系是一个神圣的秩序,一种理解状态和一种与神圣者尽量近似的行动。它与所受到的神圣启示相称地被提升至对上帝的模仿。 [57]

所以,阶层体系乃是一种秩序、理解与行动,而狄氏进一步指出,此种神圣行动是包含了洁净(purification)、光照(illumination)(本书作“照亮”),与完全(perfection),此乃上帝的属性与行动,亦为阶层体系中每一成员间的相互关系与行动。不过我们切勿以此为上帝论的终点,因为典型的狄奥尼修斯式的否定最终指向的上帝,是超出了洁净,超出了光;祂是超出完全的完善的源泉本身。祂也是所有阶层体系的原因,然而祂又远远超出神圣的事物。 [58]                

而整个层级式的宇宙系统,便是要导引人达致与神合一的超验地位:“阶层体系的目的在于使存在物能够尽可能地与上帝相像并与祂合一。上帝在阶层体系中是所有理解和行动的首领。阶层体系永远直接地面对上帝的美。” [59] 从非物质的天使界至物质的生物界,都是要引导存有“与上帝相像并与祂合一”,成为“上帝的形象”。而此种宇宙层级的系统基本上乃是一种美感(aesthetics)的关系,故巴尔塔萨一语中的地指出了狄奥尼修斯的神学与宇宙论乃是审美式的。 [60] 宇宙世界在形态上表彰神圣之美,乃是上帝的“神圣显现”(theophany), [61] 正如诗人所言:“诸天述说上帝的荣耀,穹苍传扬祂的手段。”(诗19∶1)

但此种以世界为神圣显现的宇宙观却又不等同泛神论之观念,泛神论以神即万物,万物即神,并强调一切万物是神均等的分流。故此狄氏层级式的天阶宇宙观正正否定了泛神论的均等分流说,并且特别从《论圣名》中可以看见狄氏最终指涉的神格(thearchy),乃是不可言说、绝对超越,并与万物有本质上差异的上帝。狄氏那种夸张修辞(hyperbolic)的上帝言谈,排拒了任何将上帝与世界完全对等混一的立场。学者麦基恩援引巴尔塔萨的分析作出了恰当的总结,对狄奥尼修斯而言,宇宙“必然是上帝之形象,却不能为上帝的本象。” [62]

最后,狄奥尼修斯区分了三种三元的天界阶层,第一组为撒拉弗、基路伯与宝座的天使(分题七), [63] 第二组为主治者、掌权者与执政者(分题八), [64] 第三组为首领、天使长与天使(分题九)。 [65] 狄氏在此对天界的描述,奠定了中世纪天使学的标准词汇与架构,并为后世提供了无尽的想象素材。

3. 《教阶体系》:圣礼与权力

从《天阶体系》引伸出《教阶体系》,正如从“阶层体系”(hierarchy)一词引伸出“教长”(hierarch,本书译作“祭司”,亦可作主教或高僧)。在《教阶体系》开首,狄氏申明二者的关系:

我们有一个可敬的圣洁传统,它肯定每个阶层体系都是它当中的圣洁组成要素的完全表达……正由于此,圣洁的祭司在被祝圣后便要专心于他的所有圣洁活动。实际上,这就是为什么他被称作“祭司”(hierarch)的原因。如果你谈论“阶层体系”,你实际上便是谈到了所有圣洁的实在的秩序安排。如果谈到“祭司”,那么便是谈到一位圣洁的和圣灵感召的人,他理解一切神圣知识,在他之中整个阶层体系都得到完全的完善化,并被认知。 [66]

神圣的阶层体系与主教或祭司的教会体系是互相连结、循环相生。狄氏在此似乎以其阶层宇宙论来支持圣品人员的阶级制度,正因如此,神圣体系一词在现今英语中常被迻译为“教阶”,失却了狄氏原初那种神圣显现的重点。

麦奎利指出不论我们是否欣赏与接纳狄氏的阶层体系观,但我们的确可以说是生存于一种具层次关系的宇宙(graded universe),从核子到原子、分子,从植物动物,从星系到星云,存有界均展露了一种层级次的关系。并且层级是动态而非静态的,上下层次互相运动,由上帝至人,由人回溯上帝,此种“出溢”(proceed)与“回归”(return)乃是狄氏的新柏拉图主义的思想背景而构成。 [67]

正如天阶体系一样,教阶体系亦是由三种三元单位来组成,分别有三种圣礼 [68] ,三种圣职 [69] 与三种入门信众的等级 [70] 。狄氏的层级观似乎与现代提倡平权均等的社会背道而驰。哈佛神学院之玛尔教授(M. Miles)区分中古前的权力观为保护与促成(power                    to),十六世纪以降则重视驾驭之权力(power over)。 [71] 狄氏所理解上帝与层级的权力是前者,因为上帝是一切权力之源,借此充满与促成万物,这是一种创造与培育存在的权力。故层级之间亦为相互孕育的关系。但是不幸地,狄氏教阶体系却产生了一种维护圣品阶级制度的历史效应,亦由此而招致如路德的猛烈批判。(www.xing528.com)

总的来说,若要全面评价狄氏的天界与教阶体系观,必须要兼顾其内在思想型构与外在历史效应的批判。不过,或许重要的不是为狄氏的层阶观申辩或翻案,乃是如何批判地转化承继其思想中更富锐见的部分,就是《论圣名》中的否定神学。

4. 《论圣名》:不可言说的圣名

《论圣名》是狄奥尼修斯全集中最长与复合辩证之著作,全书十三章,一至三章纵论诠释之方法,四至十三章为对上帝圣名的诠释:善、光、美、爱(分题四),存在(分题五),生命(分题六),智慧、心智、道、真理、信(分题七),大能、公正、拯救、救赎(分题八)、全能(分题九),完全与一(分题十三)。

以上所有上帝名称均出自《圣经》,因神学对狄氏而言就是圣经神学。狄氏在《论圣名》之首即指出,我们若要对上帝有何言说,不可以人的智慧,必须“遵循《圣经》的指示”。我们不敢逾越《圣经》的启示之外,“我们在《圣经》之光的引导之下,昂首远望,极目天穹,心中充满对神圣的敬畏;让我们会聚于神圣的辉煌之中吧!” [72]

我们之所以可能根据《圣经》来论述圣名,因为“祂在圣经的神圣道说中向我们传达了祂自己”, [73] 但是《圣经》一方面向我们言说上帝的圣名,另一方面又强调上帝为不能看见与不能言说:“许多《圣经》作者都会告诉你,上帝不仅是‘不能看见的’和不可理解的,而且是‘难寻难测的’,因为任何人都找不到踪迹以进入这无限者的隐秘深处。” [74]

上帝如何自我启示,又自我隐藏?神圣之名的言说性与不可言说性之间的张力应如何理解?在狄氏的辩证神学背后,乃是新柏拉图主义的世界观。在普罗丁(Plotinus)与普罗克洛斯的思想中,万物的本质有三:一、智、魂;存在的形态有三:本体、生命、智慧;因果的运动形式有三:停留(mone),出溢(proodos)与回归(epistrophe)。在普罗克洛斯《神学要素》第卅五命题中指出,事物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由因产生果乃是因的自然流溢,故因中必有果,此为存有自在的形态;由因至果的自然流露进程,此为进展或出溢(拉丁文exitus)的形态;由果而回溯因之关系,此为存有回归(reditus)本源的形态。 [75]

上帝与万有的存在关系亦是按照此种普罗克洛斯式的宇宙观,狄奥尼修斯为读者设想,提出详尽的具体例子解说:

想一下这与我们的太阳相似性。它并不作任何理性活动,并无选择行为,但它只存在那里,便把光给了一切能以自己的方式分有它的光照的事物。这同样也适合于善。善远远存在于太阳之上,是比自己的昏暗形象远为高超的原型,将自己未区分的善之光芒送向一切能以自己的方式来接受它的事物。 [76]

作为至善的上帝,自然流溢其美善的光辉,照耀世间一切的存有。上帝与世界的创造与关连,不单是上帝的作为与大能,更是上帝本性的必然流露,并且是层级相符的美善彰显。故此,万物乃是由上帝而出,并渴望回归本源,并且根本存于上帝之内。最后,狄氏的神秘神学既是圣经神学,他自然会在《圣经》中找到了同样的见证与诠释:“因为万有都是本于祂、倚靠祂、归于祂。”(罗11∶36) [77]

5. 《神秘神学》:肯定神学与否定神学

相比于《论圣名》,《神秘神学》的体裁短小,但其影响力却绝不下于《论圣名》,特别因其篇幅简短,往往成为了编收文集的理想材料,故此亦堪称狄氏最著名的传世之作。

但是《神秘神学》却不因体裁短小而易于理解,在第三节中,狄氏指出本书似乎为先前三书(《神学论》[失佚]、《论圣名》、《象征神学》[失佚])的总结。故此,本作品高度浓缩了狄氏的神秘思想,并扼要地总结了其否定神学的思想。

究竟何谓“神秘神学”?神秘神学(希腊文theologia mystikē)在狄奥尼修斯采用后便广为流传, [78] 但“神秘”一词在现代宗教语境中,往往带有一种近乎负面的超自然或主观的个人化宗教经验之意义,但是在狄氏及中世纪用语中,神秘之基本字义乃是隐藏。法国中古史家撒努(M.D. Chenu)指出,十六世纪的用语中“神秘主义者”即冥想者或灵修者,神秘一词并非神怪或怪异之事,而是隐藏,即秘密,故需以冥想与修炼来达致了解与融合。 [79] 故十四世纪英国经典《未知之云》的隐名作者翻译此书时,便冠以书名《狄尼氏的隐藏神学》。故神秘神学并非指一些怪异玄妙之神思,乃是上帝隐藏之秘密,需要人透过礼仪、象征与诠释来加以理解,而其中最重要的乃是《圣经》的叙述,因为神学(theologia)就是上帝的话。故此《圣经》之冥想与诠述便成为西方基督教神秘主义的出发点,而这便是狄奥尼修斯的最大贡献之一。

神学之所以是秘密的,并非因其为什么怪力乱神之学(或术),乃是因为上帝是可言说与不可言说之奥秘,而神学既为上帝之言说,故其必具有其明理与隐藏之向度(亦由此而需要诠释学之译码)。此两种神学向度,在《神秘神学》中便称为肯定(cataphatic)与否定(apophatic)神学,狄氏之定义如下:

在先前的书中,我的论证从最崇高的范畴向最低下的范畴进发,在这下降的道路上包容进越来越多的,随着下降的每个阶段而增加的观念。但是现在我的论证从在下者向超越者上升,它攀登得越高,语言便越力不从心;当它登顶之后,将会完全沉默,因为祂将最终与那不可描述者合为一体。 [80]

故此,肯定神学是由上而下,以最高超之名来确定地指述至高者;否定神学是由下而上,从最低的范畴来逐级否定,迫近那“超出理智的黑暗”。此种意义的上升成为了中世纪《圣经》释义的最重要向度,人借着冥思《圣经》中的象征意义的超升,引致灵魂的升华,这就是超升灵意(anagogical)的释经层面。 [81]                

狄氏接着指出肯定与否定并非相反或对立的两极,乃是人朝向上帝同时进行之道。我们对神圣的命名永远是一种“不相似的相似性”(dissimilar simmilarity), [82] 既有肯定的相似性,又同时具有否定式的不相似性,而这就是特雷西(D.Tracy)所称为人之上帝言说乃是一种“类比式的想象力”。 [83] 由此而产生了狄氏的辩证式的上帝观:既肯定,亦否定:

我们不要认为否定只是肯定的相反,而应认为万物之因远远优先于此,祂超出缺乏,超出所有的否定,超出所有的断定。 [84]

所以否定既非否定神论,亦非不可知论,因其并非否定有神论,或上帝言谈的可能性,反而其所强调的,乃是在上帝言谈中,人只能指说上帝既非此亦非彼,而肯定则是正面地言说上帝为此为彼。故在中文的翻译上,可意译apophatic  theology为“非此非彼”的上帝言说,或“无名神学”,或上帝之不可言说性,因其乃拒绝为神圣命名,而negative  theology则为否定神学。Cataphatic theology可作“为此为彼”的上帝言说,因其肯定为圣神命名(affirmation of names)。 [85]

上帝之无名(apophatic)并非单纯之否定(negation),因为上帝作为绝对的超越,甚至连有名与无名,肯定与否定的辩证亦予以超越。“祂超出肯定与否定……因为祂作为万物的完全……超出所有的肯定;同时由于祂超绝地单纯和绝对的本性……祂也超出一切否定之上。” [86] 故此在《神秘神学》的结语中,狄氏达致了否定的否定(negation of negation), [87] 因为只有如此,我们才可迫近那位“既不可被不存在,也不可被存在所描述”的,并是“无名的,又是有一切存在者的名字”。最后,当我们进入那超出理智的黑暗时,“我们将发现自己不仅词语不够用,而且实际上是无言与不知”,或许,人指说至高者的终点,就是最终的沉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