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世上没有绝对静止不动的事物。事物的发展变化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事物在时间与空间中的位移、改变,会显示出其内部在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某些特征。这一切,都会引起人们去发掘、去感悟、去寻觅、去探索,人们利用事物的这一性质,就可以考察和发现出每个事物的本质。哥白尼正是在对天体运动的研究中发现了日心说,爱因斯坦在对宇宙变化的研究中发现了相对论。而我们,完全可以用这种方法,实现快速记忆。那么,我们要怎样使用这种方法来实现快速记忆呢?
(1)在变化中发现事物的性质。
我们知道,金属钠遇到水会燃烧,氧气与氢气相遇燃烧会生成水,酸和碱生成盐……这些化学知识表明,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才会显露出它们的性质。我们记住了它们的性质,才能在根本上形成有效记忆。因此,在学习化学时,必须在实验室里反复做实验,尽可能多地了解每一种元素的属性。其实,在其他学科里,人们也会在变化中进行发现和记忆。
当我们长期去记忆某个对象时,大脑的相应区域会负担过重,容易产生疲劳,甚至“罢工”停止记忆,感觉自己头昏脑涨。这时候我们继续死记硬背,不但没有任何效果,还可能会影响身心健康。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大脑处于疲劳状态时,可以采取改变顺序的方式进行记忆。比如,我们要记住ABCDEFG,若按照顺序记忆感到枯燥乏味,就不妨采取GFEDCBA的倒置顺序进行记忆,这样记忆往往效果很好。当然,也可以采取先记住A与G,再去记住BCDEF或ABFG+CDE的方式进行记忆。
(2)在交替中观察特征,有助于快速记忆。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要求两个参与实验者背诵一篇陌生的较长文本,因为涉及大量专业名词、术语,理解上很难准确到位,只好死记硬背。实验要求一个参与实验者采取从头到尾记忆法,另一个采取每天背诵10段的分段记忆法。实验结果表明,那个从头到尾进行记忆的参与者,在10天里并没有完全背诵下来,只记住了前三分之一的内容,而另一个参与实验者则用了9天时间,几乎完整无误地背了下来。
专家们进一步研究表明,利用分段或交替记忆法之所以记忆高效可靠,就是因为这种方法能够促使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从而能更积极地观察到事物的某种特征。所以,当你去记忆某个较为枯燥的对象时,不妨采取以下办法:若是文章,先把重点和开头、结尾记下来,然后再去记忆次重点段落;若是大量的单词、名词,可以每部分选择两个词汇分别作为“开头”和“结尾”,然后平均使用时间进行记忆。再则,要合理组织记忆对象,按照难易程度重新搭配组合,这也是安排课程表时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比如,语文与数学或物理挨在一起,就远比语文与历史挨在一起更能提高大脑的记忆效果。
交替记忆法,也符合人体生理学的要求,早起时人的精力很充沛,适宜记忆单词之类的枯燥对象,晚上睡觉前就不适合背诵课文,而是对数学公式更敏感。充分利用这些特点,注意适当安排休息时间,就可以扬长避短,实现快速记忆。(www.xing528.com)
(3)开启大脑运动模式,实现快速记忆。
人类的大脑是一个高度发达的智慧机器,但只有少数人将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开发,绝大多数的人都几乎未开启大脑的运行模式,就连爱因斯坦也只使用了百分之十以内的功能。现代科学表明,人类的大脑是一个最高级的计算机,每秒的计算速度可以达到1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次,而超级计算机每秒40亿次,与人类大脑相差20个数量级。所以让大脑运动起来,就可以开发出无穷的潜能。
有位日本人,在1987年成功记忆了π小数点后面的40000位数字,一时被认为是记忆高人。但很快这个记录就被另一位日本人赶超了,他记住了42195位数字。好景不长,1999年,马来西亚人西姆·伯罕竟然复述出67053位数字。可以说,只要你也开动起大脑这部机器,让它进行快速运动,也将不断刷新自己的记忆纪录。你不妨按照下列题目,去开启大脑这部记忆机器。
练习1.用5分钟记住1000个数字,然后在15分钟内按原顺序复述出来。
练习2.用15分钟记住400个单词,然后在30分钟内按原顺序复述出来。
练习3.用5分钟记住扑克牌打乱后的顺序,并复述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