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情绪、兴趣与人的记忆有关外,据研究,音乐对人的情绪、行为和记忆也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通过对小白鼠的实验,得到一个结论——轻音乐可以提高小白鼠的空间记忆能力。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大量α脑电波音乐,而人在聆听可以促进人脑产生大量的α脑电波的音乐时,有助于促进记忆力的提高。
人的大脑存在脑电波,而且是有频率的。人的大脑频率分为四段:β波14~30赫兹,α波8~13赫兹,θ波4~7赫兹,δ波0.5~3.5赫兹。
(1)β脑波,会以14~40周的速度传送和接收信息,这时候,人所处的状态是外向的、有意识的、有感知的,如果人正处于清醒和警觉的状态下,可能会有不安和焦虑的情绪产生,这时候的大脑所运行的是有意识的逻辑思维活动。例如我们正在与对方全神贯注地交流,或是思考一道逻辑性很强的运算题。
当一个人的情绪处于激动状态下时,大脑的β波速度会超过每秒21周,这时人的控制免疫机制就会耗尽,甚至会引发疾病。而此时人也很难使自己的注意力得到集中,这会致使思考能力遭到破坏。
当脑电波的频率接近每秒40周时,人就会变得很躁动,什么事情都做不下去,甚至前一秒的想法都会想不起来。因此说,β脑波是不适合记忆事情的。
(2)α脑波以每秒8~13周的速度运行,在这个时候,人的状态是冷静的、轻松愉悦的。这时候人的警觉性比较低,但并不会太迟钝,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思维和情感。这一电波的特征是以沉思与放松为主,人们会在其中自由发挥想象,也可以说这是一种警醒性放松状态,故而,此时可以促进人的灵感,使人收集资料的速度加快,记忆力增强。应该说,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此时,由于紧张与压力已经被消除,大脑深处被隐藏的潜能开始活跃起来,储存在右脑的启发性信息也会被激发出来。所以,此时是记忆新东西的最佳时期。
研究认为,当人们处于沉思状态,或者倾听一首能让自己精神放松的音乐时,便可达到这样的脑波状态。
(3)θ脑波,处于这种脑波状态时,大脑节奏缓慢,并逐渐由放松的状态向朦胧的睡意、沉思、冥想和幻想的状态转变,也就是昼夜分界线,人在似睡非睡的临界点,这是一个过渡区间,在这种状态下,大脑具有高度暗示性。人处于这种时刻,也许会昏昏睡去,也许会出现直觉和洞察力,一些内心的想法、计划如梦幻一样的意识等,这就是所谓的睡眠中的记忆,而它所依据的主要是这个阶段的脑波下的记忆状态。这时人的精神是放松的、舒适的、集中的,是创造记忆的最佳状态。
既然人在这两个脑波段状态下,更适宜学习和记忆,那么可以人为地创造这样的机会,也就是有意识地转换脑波,即在我们需要的时候,让它转换成我们所希望的状态,以帮助我们提高大脑的学习效率和记忆效果。(www.xing528.com)
俄罗斯科学家研究发现,在17世纪和18世纪所创作的音乐中,很多对人类的大脑记忆有着强大的影响力,而这些作品大都是在承继古代音乐流传下来的特殊格式的前提下创作出来的,其中,以巴洛克所创作的音乐最为典型,其协奏曲中每分钟55~65拍的行板音乐,对提升人的学习效率就非常有效。巴洛克创作的乐曲大都舒缓、宁静,其韵律和谐、自然,而舒缓而宁静的音乐可以使人血压降低,心脏有节奏地律动,排除紧张的情绪,使免疫能力加强,而这时,左右半脑的脑电波也会达到同步。也就是说,当人在欣赏舒缓和谐的韵律时,大脑和身体会随着音乐进入到放松和警觉的状态,从而能够使人处于最佳的学习和记忆状态。
而有研究认为,在人脑的四个波段中,当人的大脑到达α波状态时,就与宇宙的频率相接近了(宇宙的频率是不变的,人的大脑的波是变化的),这时人的大脑的潜意识就被打开了。其状态犹如达到老子说的“天人合一”,因此大脑也进入了最佳的学习状态。而一些音乐恰好可以打开大脑的潜意识,正如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由于这种音乐能把大脑调到α波状态,进而打开人的大脑的潜意识,所以人们的学习就会在理解力、记忆力和注意力上获得更大的突破。
基于音乐的这项功能,一些国家积极采用这种方法,将脑部保健寄望于音乐疗法。在欧美及日本等国家或地区“脑部思维保健”的方法就比较盛行,其主要是在健脑中心配备了一套健脑设备,如美国的“阿尔法兴奋器”,就是在健脑时播放优美动听的音乐,以消除疲劳感,增加愉悦感,更主要的是让人的注意力能够得以集中。据说,很多艺术家都尝试过这种健脑方法,并在之后产生了创作灵感。
“音乐疗法”可以唤醒人之前储存的记忆,使系统功能得到强化,以巩固和加强记忆。那么,我们要如何利用“音乐疗法”来促进自己的记忆能力呢?
●可以经常哼唱那些能让自己感到心情舒畅的音乐。
在学习或识记材料时,可以播放一些舒缓宁静的曲子,只能是音乐,而不是歌曲,因为歌词会使我们的思维被干扰和打乱,从而影响我们的记忆效果。当然,如果你觉得这样的做法对你毫无用处,或者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就不要在学习和记忆的时候使用这种方法。但是,在休息时可用音乐来“养大脑”。
●自己尝试着去编写歌词或曲子,这对提升人们的记忆能力很有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