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运声 陈永辉 陈红燕 周赞马
在厦门,人民法官的形象是高大美好的。记者在采访中,明显地感受到厦门两级法院荡漾着一股清正的风尚。强烈的职业自尊,使法官把荣誉和清正廉洁看得高于一切。良好的群体素质、健康向上的风气使他们勇于淡泊名利、严于律己,抵挡来自各方面的诱惑。
在厦门中院经一庭庭长黄国滨的办公室里,有一幅字特别引人注目:“坦荡为人”四个大字高挂墙上。黄国滨以此自勉,也以此警示庭里的法官要保持清正坦荡的作风。他经常用朴实的道理教育大家:法官如果收了昧心钱,便永远没有安心的一天。经济庭是一些企业的“公关”对象。平常即使没有案子,有些企业也会想方设法要来搞联谊活动,经一庭的法官们总是婉言谢绝。因为厦门的法官们知道,今日若与企业搞了联谊活动,明日面对他们的案件,就难以保证司法公正。做法官就要能耐得住寂寞。
在厦门,法官是人们最为崇尚的职业之一,这不仅仅是因为其社会地位高的缘故,更重要的是厦门法官在社会上已经竖起了良好的形象。在厦门,法官甚至已经成为一些姑娘们择偶的首选职业对象。银行的女职员在厦门找对象是比较挑剔的,但她们中不少人却把喜欢认死理的法官看成心中的白马王子。记者向一位这样的女士请教其中的缘由,她说,法官给我们的感觉是素质好、人正派、守规矩。一些在党政、金融等部门工作得十分出色的干部,如今有人主动放弃美好的仕途和丰厚的俸禄,积极要求加入法官行列。不久前,一位前途看好的纪委干部经过努力,已经如愿调入法院当了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
厦门市人大代表们对法院队伍建设的评价也很高。厦门市人大常委曾昭文接受记者采访时,由衷地称赞法院队伍的素质与法院办案的公正。他说他所了解法院判决的一些案件,从事实认定和适用法律上看,法官判案都很公正。
记者采访了一位七十来岁的老大伯,他曾经因债务纠纷被人指控为被告,经过法院审理,结果他输了官司。老大伯说,通过亲自参加案件庭审,知道法官办案是严格依法的。他向记者竖起大拇指,说法官判案说理透彻、裁判公正,让他输得心服口服。厦门建发集团每年都有一些官司,公司负责法律事务的郭琳女士告诉记者:作为企业,能面对厦门这样的执法环境是十分幸运的。因为这里的法官审理案件认真讲法律、认真讲道理,让人心服口服。郭琳女士说,建发公司打过不少官司,有时胜诉,有时败诉,但公司至今还没有碰到令我们不服气的官司。她特别欣赏厦门法官的清廉,她几次随法官执行案子,想请法官吃顿便饭,每每都被饥肠辘辘的法官婉言谢绝。(www.xing528.com)
厦门天翼律师事务所刘鹭华律师告诉记者:“社会上有人认为律师素质比法官高,在厦门却没有人敢这么说。”在与一些法官的接触中,刘律师常为他们的博学所折服。厦门法院确有一种好学的风气,法官们出差,最喜欢去的是书店。不久前,厦门中院两位法官到武汉办案,出差回来,两人采购了1000多元的业务书籍。厦门中院助审员陈朝阳是1994年毕业的法律本科生,他一边工作,一边写作,几年来已发表法学论文20多万字。厦大一位法学教授说,按小陈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当个法学副教授没问题。厦门思明区法院好学的风气特别突出,院里人人都持有厦门大学图书馆的阅览证,百来个人的法院,目前正在攻读研究生的就有十几位。浓厚的学习风气,提高了法官们的办案水平,也提升了他们的思想境界,使他们在8小时以外能够远离灯红酒绿。
一支数百人的法官队伍难以像练兵场上整齐划一的方队,然而,厦门法院队伍总体素质和社会形象却总是一个令人称道的方队。正因为有一支清正廉洁、积极向上的优秀队伍,厦门法院各项工作呈现生机勃勃的可喜局面。从1998年至2000年,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85364件,年受理数从23448件增长到33317件,平均每年增长19.3%;年结案数从22667件增长到31774件,平均每年增长18.88%;诉讼标的额也从40.85亿元增长到67.73亿元。同时,全市法院共涌现出41个先进集体和171位先进个人,他们受到来自各级党委和上级法院的表彰。厦门市中级法院被福建省高院授予“全省十佳法院”,并荣立集体二等功。集美区、思明区法院被省政法委、省高院授予“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人民满意的好法院”称号。湖里区、杏林区、同安区法院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1998年以来,在福建法院队伍建设考评中,厦门中院连续多年名列前茅。
(载2002年1月5日《人民法院报》)
注:《人民晚报》(2001年12月25日)、《厦门日报》(2001年11月13日、12月25日)、《福建日报》(2001年12月28日)相继刊发了厦门市中级法院荣立集体一等功的消息。《人民法院报》(2001年6月13日)以及《台湾法研究学刊》从不同的角度分别报道了厦门市中级法院的先进事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