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政法大学赵馥洁先进事迹
赵馥洁,男,1940年11月生,陕西富平人,西北政法大学资深教授,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和多所大学的兼职教授。1992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被国家人事部、司法部联合授予“全国司法行政系统英雄模范”称号,2004年9月被授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陕西省师德标兵”称号,2010年10月荣获“陕西省首届社科名家”称号。曾任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西北政法学院党委副书记、第八届陕西省政协委员。
赵馥洁教授不仅是一位严谨朴实、学识渊博的智者,更是一位宅心仁厚、品德高尚的仁者。正是他高瞻远瞩的识见、明心启慧的哲理、雍容典雅的诗文、诲人不倦的教风、崇实贵真的学风、行为世范的修养、弘毅任道的精神和宁静淡泊、温良恭俭让的气象,在为人与治学上都真真切切地濡染着他的学生和其他青年教师。正如一位学生毕业后曾在回忆中写道:“也常想起先生临毕业前的教诲——用形而上的姿态引导形而下的生活,像先生那样用哲学的精神去生活,冷静而深刻、平淡而从容、执著而包容、清心而寡欲,不盲目地随波逐流,也不肤浅地孤标自傲,虽然没有世人艳羡的功名利禄,然而精神是超拔的、心灵是自由的。”
一、淡泊名利 耐得寂寞
赵馥洁首先是一个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读书人。他曾对来访记者自述道:“我大半辈子就是读书、教书、写书,是一个典型的读书人。”这就是他对自己生命姿态和人生样式之自觉而一贯的定位。生于耕读之家的他从小就受到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并养成好读书的兴趣与习惯。在学生时代,他更是博览群书,特别是古今中外的文学、哲学书籍。如他所言,“我能找到的都读”。孜孜不倦的问学之乐使他心无旁骛。他十分赞赏诸葛亮“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箴言,并为书房取名“静致斋”。其寓意就在于远离功利以养心,辞让名利以静心;不以功名劳其神,“不以嗜欲累其心”。值得一提的是,1985年10月,赵馥洁先生受命担任西北政法学院党委副书记,但他多次坚决请辞,直到1988年9月终于辞掉行政职务。当问及原因时,他说:“我觉得我就是一个读书人,就是一名教师。”心如斯,行亦如斯。在金钱至上、权力本位、沽名钓誉的今天,赵馥洁如此不计名利而潜心于读书和教学科研的这一举动,至今在学界传为佳话。
说起治学,赵馥洁深有体会地说,做学问必须平心静气,独立地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不能去凑热闹,更不能去出风头,也不能随意跟潮流,要克服浮躁之气。“学问不是热闹的事情,治学必须耐得寂寞”“学问乃寂寞之道,著书属寂寞之业。平生治学,创获无多;多年著述,乏善可陈,唯有一点,差可自许,聊以自慰,曰:耐得寂寞。”数十年如一日地潜心于学问,赵馥洁以自己的学术经历和生命形态证明了寂寞之道正是学问之道。有读者在卓越、亚马逊网页上评论《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增订本时就说:“作者能耐的住寂寞,是早就听闻过的。”
赵馥洁的学问之道是寂寞之道,即以静心、平心、乐心为根本而追求真、善、美诸价值和谐圆融之境的人生之道。他对学问的追求实际上是对真理和生命之美以及至善人生境界的追求。“我们的学术研究成果如果能体现人类的一种真善美的价值,那么这样的成果当然有社会意义。把人类的事业与自己的人生价值统一起来,这样才能保持一种平心、静心的态度。”赵馥洁的自述更像是在谈学人之为学人的基本定位。
二、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赵馥洁还是一名追求“人师境界”的高校教师。从事教学和研究40余年,无论世事与处境如何变迁,面对种种事业和人生的机遇、选择,他都始终安乐于教师职业,致力于学术研究,并以“人师境界”为自己教学与科研、事业与人生圆满统一的奋斗目标。一位曾经对哲学抱有偏见的学生回忆赵馥洁教授对其影响时说:“先生很少向他人提及自己的人生信条,当把人生用哲学来书写时,任何言语都是多余。哲学的博大精深和导师的超然联手,把我从世俗偏见的泥淖中拯救出来,使我的人生从现实走向精微,原来人的一生竟是可以这样度过的啊!”几十年来,他不仅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发挥了杰出的榜样和示范作用,而且在文化建设中也堪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引领者。
赵馥洁对教师的价值和使命有着深刻的体认。他认为,教师的历史性价值在于对圣训、史慧的保存、人类文化的传承并为代际的中介人;社会性价值在于培育治世、治国人才;主体人格价值在于自身就是崇高人格的体现者;而师业的认识价值在于教师是科学知识的创新者。为此,他一再强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人师表是教师的‘天职’”“人格的引路人自己的人格要崇高,灵魂的工程师自己的灵魂要美好”。正因为有这种“清醒而不糊涂、警觉而不麻痹、自觉而不盲目、谨慎而不懈怠”的教师观和数十年的身体力行,使他对自己的职业、事业保持着责任感和神圣感。
赵馥洁说:“在本质上、在必然性上,做人、做事、做学问是相一致、相统一的。”他由此体知而自觉地把崇高人格、优良学风、高尚道德带入教学、治学中,切实发挥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作用与影响。他还通过撰文、报告、讲课等多种途径,教导学生、青年学者德智双修,一方面自觉培养崇高人格、道德品质和优良学风,并落实于治学之中,使其成为做好学问的精神主导和动力;另一方面,从学问中汲取精神营养以促进自己人格的提升和学风的优化。他感言:“任何知识、学科都是以人为主体的,其中都体现着人的精神品格,贵在善于发掘,善于吸取。”
在数十年的高校教育工作中,赵馥洁努力实现着自己“教师、导师、人师三者统一”的理想,他体认到“‘教师’是出发点,‘导师’是基本点,‘人师’是制高点。‘人师’是体现教师素质的最高标志。自觉追求‘人师’的崇高境界,尤为重要。”在人们眼中,他不仅是一名好教师,而且是好导师、大学者,更是一位人师。作为好“教师”,他总是认真备课教书,兢兢业业地传道、授业、解惑;作为好“导师”,他以硕果累累、享誉学界的学术成就为基础,保证高水平、高质量地指导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作为“人师”,他在教授学问的同时,关心学生的思想、品质、作风,引导他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他始终寓德育于智育之中,发挥专业课的思想教育因素,将其融入专业训练中,结合课程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治学态度、创造精神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他以治学严谨、教学认真、尊重科学、热爱真理、情调高尚、仪表庄重、行为文明、作风朴实、严于律己等优良教风感染学生、熏陶学生。许多毕业已久的学生一谈起恩师就说:“赵老师为人师表,治学严谨,教学有方,给我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赵老师不仅注重教书,更重视育人。关注同学们在政治和思想上的成长。注重把同学们培养成为具有共产主义道德理想和思想情操的人才。”
在40多年的教学中,赵馥洁严肃、认真,并力求创新。他不仅从备课、讲授、批改作业、评析试卷到指导毕业论文的每个环节都一丝不苟,而且每年都有教学新内容、新方法,尤其重视师生互动以启发学生思考。他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思维、凝练的语言和优良的学风,不但在教学中使学生如坐春风、如沐时雨,而且在学风上给学生树立了良好榜样,在人格境界上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和熏陶。他特别重视给学生传授学习方法、科研方法,引导学生提出独立见解和创新观点,鼓励学生在学术上超越老师。他经常通过召开座谈会、写听课心得等多种方式听取学生对自己授课的意见和建议。对讲课内容中出现的差错一旦发现立即纠正,绝不文过饰非。学生深有感触地说:“赵老师在教学中,能够正确对待每一门课,能够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能够耐心地解答每一个疑难,对每一个学生都高度负责,能够认真抓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同学们普遍反映“听赵老师的课是一种美的享受。”
他不但以身教,也以言教。在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中坚持对学生进行学风教育。近30年来,每一届研究生进校,他都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学风教育。把他写的《学风十戒》一文印发每个学生,要求他们自觉遵守。学风十戒即:“一曰戒满,满则无求;二曰戒骄,骄则无识;三曰戒惰,惰则无进;四曰戒浮,浮则不深;五曰戒躁,躁则无得;六曰戒急,急则不达;七曰戒粗,粗则易错;八曰戒袭,袭则无创;九曰戒奇,奇则常谬;十曰戒名,名则难实。”在教学和指导论文的每一环节,若发现学风问题,必及时指出,予以引导。针对近年来学界浮躁风气极为严重,危害甚烈,在学风教育中,他更是突出强调要“戒浮求实”。学风教育对研究生产生了良好影响,取得了显著效果,使研究生有了自觉的优化学风意识,并在学习和科研活动中有良好体现,其他专业的研究生普遍认为哲学专业硕士生的学风认真、踏实、严谨。(www.xing528.com)
由于赵馥洁的重大学术贡献、崇高学术声望、人师风范和优良学风,当他2007年7月被西北政法大学聘为首位资深教授后,得到校内外的一致赞誉。著名法理学者山东大学谢晖教授撰文说:“我想起了自己的老师,著名哲学史家赵馥洁先生。当年正担任西北政法学院党委副书记的他,为了专心致志地完成他的《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毫不犹豫,辞掉副书记职务。直到如今,该书仍然是相关领域最权威的著作之一。上月去母校参加七十周年校庆,得悉赵老师获母校终身教授待遇,我想,除了令人高山仰止的学问外,这种让人肃然起敬的精神,就配得上终身教授的称号。”
三、崇实创新 严谨治学
赵馥洁在治学中一贯坚持严谨治学,勇于创新,忠于真理,实事求是的优秀学风,加强学术自律;在科研中始终模范遵守学术规范,自觉恪守学术道德;在工作中自觉抵制、批判浮躁、虚假等不良学风,积极在本校、在全省哲学社会科学界推进优化学风建设。
他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在《陕西教育》杂志上发表了《学风十戒》的文章。近30年来相继发表了《哲学社科工作者的学风建设和道德建设》《我们应树立什么样的大学理念》《大学之道与“大人之学”》《人文性教育理念的追求》《论教师》《师德与师业》《导师素质与研究生教育》《人本理念、人师风范与人文精神论纲》《在书中读自己》等一系列文章。尤其是发表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年第2期)的《导师素质与研究生教育》在学界引起很好反响。网上转载后,学生和其他教师们一致赞誉。这些文章都从理论和实际结合的高度,并结合自己的治学经验和亲身体会,深入系统地思考、探索、阐发了学风在大学教育、科学研究、师德建设、导师素质中的重大意义,有针对性地分析了当前学风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学风的途径。他认为:“当前一般性的学风退化表现是华而不实、浮而不入、脆而不坚、伪而不诚。”而当前学术腐败亦有四大主要表现:“抄袭拼凑、制造泡沫、弄虚作假、学术交易”,此不良学风给高校、学术界和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他指出:“强化学问基础,关键是一个‘实’字;提高学术境界,核心是一个‘新’字;培养学者情怀,精髓是一个‘仁’字;优化学术道德,重心是一个‘诚’字。”他强调社科工作者在治学中要有“诚的警觉(诚而不伪)”“实的自觉(实而不浮)”“学的执著(学而不厌)”“创的追求(新而不陈)”“矩的遵守(谨而不漫)”。
赵馥洁数十年如一日自觉地将优良学风和高尚学术道德贯彻在教学、科研与学术活动之中。在科研中,发扬“贵真实”“崇实功”的实事求是作风。他撰写著作,严格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义必是自己的见解,文必是自己的风格,写作一丝不苟,引文反复核对,凡借鉴其他学者的观点必一一注明。一位读过他著作的人曾这样评论:“该书资料翔实,文句优美,义理圆融,意蕴深微,读之可见作者治学之严谨,心性之淡如。”
他十分关注学校的学风建设。西北政法大学领导采纳他的建议把“建设学科,创新学术,培养学者,优化学风”作为办校方针,并写入了学校发展规划。在任陕西省社科联主席期间,他在全省、西安市以及许多高校多次作学风建设和道德建设专题报告,都受到热烈欢迎,为推进陕西省社科界的学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与其他学者合作搞科研的过程中,他总是抱一种谦虚合作态度。多年来,无论是参加本校、校际间,还是社会上的各种学术合作,他都善于与人平等相处,诚意相待,真诚合作,协作共事。他曾任陕西省哲学学会会长十多年,与人合作共举之事甚多,他团结人、关爱人的品德和尊重每一位学者劳动成果的态度,深受学界的赞许。
四、孜孜不倦 硕果累累
赵馥洁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和研究,后来主要从事价值哲学、中国哲学史、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教学和研究。他40余年来的治学宗旨可以用他写的诗来描述:“学海精气凝雨云,洒向花木作甘霖。乐为春色消融尽,只缘大地是母亲。”这首诗的确是他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治学态度和优良学风的真实写照。
正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坚守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以及民族文化建设事业无私奉献的学术志向,他勇于探索、积极创新,多年来在教学与科研中取得了显著成就。他撰写的专著主要有《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价值的历程-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历史演变》《中华智慧的价值意蕴》《哲苑耘言》,主编的著作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儒学史》(主编之一),参编的著作有《中国儒学百科全书》《中国儒学词典》《共产党人人生观》等。历年来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哲学研究》《哲学动态》《中国哲学史》《文化中国》(加拿大)等国内外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其中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或摘要转载。
“学者贵有日新功,高音一奏陈言空。熟路轻车固省力,焉能险处登奇峰。”他的这一感言旨在揭示科学研究的生命力在于其创新性,科学工作者不可缺少的气质也在于其科学的创新精神。赵馥洁教授坚持发扬这种科学的创新精神,从而使他的学术研究始终保持不竭的创造性源泉。他从不满足于任何现成的结论和止步于前人的成就,绝不拘泥于现成的模式和迷信于书本的条文,绝不会盲从苟同、人云亦云,而总是努力突破创新、别开生面。赵馥洁教授对中国哲学研究最突出的创新性贡献,是他比较系统全面地研究了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此研究至今仍在国内学界处于领先地位。他的《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是我国研究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的第一部专著。此作出版后,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关注并获得好评和赞誉。《中国社会科学》《哲学动态》《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陕西日报》《人文杂志》等全国十五家报纸杂志为此发表了书评。评论该书为一部“开拓新域”“填补空白”“论述深细”“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学术专著。并被几十种著作引用,还被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作为中国哲学史研究生的重要参考书。1994年该著获陕西省政府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1995年获中国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赵馥洁教授历年获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成果奖20多项。
赵馥洁的学术成就曾载入《二十世纪中国哲学人物志》《中国当代历史学学者辞典》《中国哲学年鉴1997年》《中国高等教育专家名典》《中国当代学者大辞典》等书。1996年他被陕西有线电视台评为十位新闻人物之一。1996年11月24日陕西电视台《陕西人》栏目播放了介绍赵馥洁的专题片、《陕西日报》和《西安日报》、陕西经济广播电视台等媒体都专题介绍过赵馥洁的治学经历和学术成就。2010年,赵馥洁荣膺“陕西省首届社科名家”荣誉称号。他的一位已退休的老学生撰文说:“赵馥洁先生学问人品意境深远,德行高洁。吾为桃李,三生有幸!”这可以说是他的所有弟子对老师的衷心赞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