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刘加平先进事迹荟萃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刘加平先进事迹荟萃

时间:2024-01-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刘加平先进事迹刘加平,男,1956年11月生,汉族,博士,中共党员,荣获“全国模范教师”“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等多项荣誉。近年来,他先后获得“陕西省职工经济技术标兵”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优秀共产党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等荣誉称号。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刘加平先进事迹荟萃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刘加平先进事迹

刘加平,男,1956年11月生,汉族博士中共党员,荣获“全国模范教师”“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等多项荣誉。他带领的研究团队于2009年荣获我国建筑学一级学科第一个国家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课题多项,研究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奖励。

刘加平是我国建筑物理学科教学和科研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他几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为建筑业科技事业的进步和学校的蓬勃发展默默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刘加平是2001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持完成了14项国家级课题,获得省部级教学科研奖励和国际奖励8项,是全国模范教师奖、陕西省高校教学名师奖、国家科技进步奖、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建设部华夏建设科技奖、陕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获得者;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战略发展研究建筑学学科组组长、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和建设部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

自任教以来,刘加平一直坚持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但为了优先保证教学,他总是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及其他业余时间完成科研工作。但凡休息日,办公室里总能看到他的身影,二十多年来,几乎没有过节假日。教学中,他能常把最新科技成果介绍给学生,让他们了解学科的发展动态。他所指导的本科生曾经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奖、获得过实用新型专利、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过多篇研究论文

一、恪尽职守,教学成果丰富、推广效果良好

刘加平热爱教育事业,不仅课堂教学效果好,而且能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言传身教,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学生的良师益友。说起刘教授,学生们都肃然起敬,不仅仅因为他在学术界的威望,更多的是因为他平等对待学生的态度。学生们从他身上感受和学到了敬业乐业、刻苦耐劳、进取创新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他积极为困难学生创造各种勤工俭学的机会,并从自己的科研费中支持学生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从事科研活动,给予他们充足的生活补贴,解决他们一定的生活困难,同时也使他们增长了知识,锻炼了科研工作能力。他曾为家庭困难的两位研究生支付了3万元的学费。近年来,他先后获得“陕西省职工经济技术标兵”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优秀共产党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等荣誉称号。刘加平是全国建筑学专业本科统编教材《建筑物理》的主编。作为建设部“九五”教改项目,在《建筑物理》第三版中,溶入了建筑节能、绿色照明和太阳能建筑等许多新的内容和方法,并对全书进行了更新。作为建设部“十一五”教改项目,主持修订完成了《建筑物理》(第四版)。他所主编的本科全国统编教材《绿色建筑概论》是国内建筑学专业为适应时代增开的专业主干课程“绿色建筑概论”的唯一教材,现已被80多所高校建筑学专业使用。他承担3门硕士生课程和3门博士生课程的主讲任务。他每年都超额完成教学工作量,教学效果好。

刘加平在教学中能经常和熟练运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注意将新的科研成果结合到课堂教学中,注重实验教学,研发了多项教学实验装置,集多年教学经验,编著出版了的全国建筑学专业统编教材《建筑物理实验》。能针对课程特点,他将传统的课堂讲授与电化教学相结合,与实习内容相结合,增强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感性认识和兴趣,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九五至十一五期间,刘加平分别主持完成了教育部和建设部两项教改项目,编著出版了我国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第一本《城市环境物理》教材,被学界前辈称为“建筑与城市物理环境学科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他所主编的《建筑物理》和《建筑物理实验》教材被100多所高校所采用,并被建设部选为全国一级和二级注册建筑师考试的指定用书,已经印刷发行16万余册。其中《建筑物理》教材曾获得2005年度陕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

二、锐意进取,始终走在科研攻关前沿、成绩突出

刘加平在建筑节能、西部生态民居、绿色建筑、太阳能在建筑中应用等多个领域取得了多项国际领先或国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1996年,刘加平等人的课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重点项目立项,并得到九十万元的科研经费,这是建筑学领域当时资助强度最高的重点项目之一。于是,他一头扎进了沟壑纵横的陕北黄土高原,深入黄河两岸的一处处村落,走访大量窑户。数易其稿,反复修改,终于拿出了完整的方案。该成果披露后,在海内外引起很大反响。日本大学理工部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协商后,组成了吉田灿教授和刘加平教授共同负责的研究小组,并在日本文部省正式立项,获得资助1 900万日元,就国际合作研究项目《黄土高原绿色建筑体系与住区模式》开展为期四年的合作研究。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专家也纷纷前来表达合作意向。从事建筑专业研究的人都知道,建筑物理研究工作是很辛苦的,每天要面对大量的仪器和枯燥无味的数据,尤其是室外测试都是在每年气候最为恶劣的严冬和酷暑进行的。每一次这样的测试,刘加平教授都是身体力行,亲临现场操作、调试、记录,为了得到可靠的数据,有时连续几天几夜不合眼,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让在场的同事、学生无不为之感动。他前后40余次深入陕北农村,与窑洞居民同吃同住。

近年来,刘加平主持完成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西部生态民居建筑理论与应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建筑节能设计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五”重点项目《西藏高原节能居住建筑体系研究》、国家863计划项目《太阳能富集地区超低采暖能耗居住建筑设计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庭院式民居自然采暖与降温效应的定量化研究》《被动式与主动式太阳房组合优化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普基金项目《西部生态民居》等国家级课题的研究工作。2010年,在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支持下,刘加平教授带领的团队系统地开展了西部低能耗建筑的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开发、设计创作和工程应用。运用该成果完成了四种类型低能耗建筑的创作设计和实践。在陕西、云南、宁夏等省建成示范建筑60多万平方米,在“5·12”地震重灾区——彭州市大坪村建成的约2万平方米示范建筑,被誉为“灾后重建首个节能低碳乡村”。该项目创建了与西部地域气候相适应的低能耗建筑室内热环境设计原理和方法;研究建立了太阳辐射参数确定模型,研发了中国建筑节能设计扩展数据库,完成了低能耗适宜性技术设计区划。创立了等热流围护结构保温设计原理和方法,建立了自然通风流量计算式,优化得到了主、被动式太阳能组合解决西部采暖的技术方案。研究建立了低能耗建筑性能化指标的“层级递进”设计原理;完成了黄土高原绿色窑居等四种低能耗建筑的模式创作和设计,应用面积超过110万平方米。(www.xing528.com)

刘加平在“十一五”期间主持课题经费超过1 000万元,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8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一、二等奖3项和住建部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二等奖两项;主持完成的《The new generation of Yaodong cave dwellings in Loess Plateau》荣获2006年度世界人居奖(World Habitat Award)提名奖。

三、咬定目标,坚持不懈为学科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作为学科带头人,刘加平领衔申报成功“建筑技术科学”二级学科博士点;作为建筑节能设计研究方向带头人,参与申报成功“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学科和“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两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多年来,刘加平一直坚持认为学科建设是高校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学科的综合实力体现了学校的水平,世界一流大学都有若干学科位居世界前列,为完善学院的专业建设组织体系,革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法,逐步形成独有专业特色贡献了重要的力量。作为学术带头人,刘加平建设建筑技术科学省级重点学科,力争获得国家重点学科,为学科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所领导的绿色建筑研究中心,是该领域国际知名的研究机构,整体实力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荣获2007年度住建部“建筑节能十大影响力机构”。刘加平的研究团队有100余人,在国内外绿色建筑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对陕北新窑居、云南彝族新居以及西藏新藏居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主张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与现代绿色建筑理论应有机结合,以解决广大乡村地区城市化进程中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其研究为编制和修订西部各省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相关规范奠定了科学基础,为提高西部城乡建筑环境质量、节约建筑能耗提供技术支持,推动建筑节能行业的整体进步,并且为学校探索高水平学科与特色并重的发展道路注入了新的动力。

四、春风化雨,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屡建新功

刘加平认为研究生不是大学的六年级、七年级(建筑学本科五年),不能把研究生当成是大学生的延续。必须换一种思维、换一种方法重新开始一个新阶段的学习。在这个阶段,学习的方法与本科不同,目标更不一样,因为研究生在毕业时要具备在本领域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这就需要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要有创造性思维,不思考肯定不会有创新。此外,还要具备融合知识的能力,将独立的每一门课综合起来加以运用,这是最重要的。由于刘加平所带的建筑技术专业在全国高校不设本科,所以他的研究生全部是跨专业考生,他们来自建筑学专业、采暖通风专业、结构工程专业、化工专业,甚至计算机专业和英语专业,刘加平将教学与科研结合在一起。他最突出的教学方法就是“真题真做”,用他的话来说,“这是训练研究生、博士生的最好方法”。所谓“真题”是经过专家论证的在国家省部立项的有经费支持的项目。优秀的研究生、博士生团队在实际项目中充分发挥自己本科专业的优势,每人负责应用基础问题的一个方面,然后汇总到一起通过设计、示范工程最后建成。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将理论用于实际,而且互相补充、互相学习。

刘加平已培养博士毕业生28名,硕士毕业生76名,这些博士和硕士毕业生已经成为国内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和生态民居建筑研究与推广领域的骨干力量。他积极培养青年教师,经过15年的努力,形成了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绿色建筑研究团队,荣获了2009年度“国家创新研究群体”荣誉称号,这是我国建筑学一级学科获得的第一个国家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项目。

五、求真务实,学术成果转化社会效益成效显著

经过多年的学术积累,刘加平的诸多学术成果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2002年,中央电视台科教部以刘加平主持完成的绿色窑居研究成果为基础,拍摄制作30分钟的专题电视片《新窑洞》,多次在《走进科学》栏目播放。2005年,中央电视台又以刘加平主持完成《长江上游绿色乡村生土民居建筑》为题材,拍摄制作了长达108分钟的6集专题片,作为当年《节约中国》系列片之一,专门介绍并予以推广;同时,制作了人物专题片《刘教授和他的生态民居》(25分钟),在《绿色空间》栏目播放多次。2007年年初,中央电视台又以刘加平主持的《西藏高原太阳能利用与节能建筑》为题材,拍摄制作了2集专题片《高处不再寒》(36分钟),作为央视贯彻“科学发展观”,为“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建立的献礼片。这些公益性成果,取得了广泛良好的社会效益。

2008年“5·12”地震发生后,他带领研究团队作为志愿者,支持彭州市大坪村建成了“灾后重建首个生态民居示范村”。青海玉树地震后,他带领团队,支持灾区的缠古村和甘达村完成了节能型藏族聚落的灾后重建。刘加平长期系统地研究人、气候、建筑以及建筑能耗的关系,坚持将热工与节能设计基础研究与建筑设计工程实践相结合。他与建筑师合作,完成各类建筑节能设计工程20余项,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与西藏自治区建筑设计院合作,集成运用“等热流”保温设计方法、被动式和主动式太阳能采暖技术,完成了西藏自治区区直机关低能耗住宅建筑设计,面积30万平方米,建筑节能率达到90%;与昆明有色冶金设计院建筑分院合作,完成了昆明新机场东航基地节能设计,面积8万平方米;完成了昆明贵研铂业生产基地绿色节能设计,面积4万余平方米;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崔恺建筑大师合作,完成了敦煌莫高窟服务中心和敦煌博物馆节能设计,面积2万平方米。

社会赋予教师很多耀眼的光环,作为一名教师,在领受这些美丽光环的同时,更应该去恪尽职守,努力适应时代的发展,去为这些光环增辉添彩。刘加平教授不但深知这一点,而且无论是做优秀教师,还是科研骨干,他都努力做到了身正为范,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师德的高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