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陕西师德先进事迹集锦

陕西师德先进事迹集锦

时间:2024-01-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西安交通大学陶文铨先进事迹陶文铨,男,汉族,1939年1月生,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级教学名师,工程热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据初步估计,自1974年以来聆听过陶文铨讲授课程的学生数目已近5 000人,他为我国能源动力事业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80年,41岁的陶文铨到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进修。

陕西师德先进事迹集锦

西安交通大学陶文铨先进事迹

陶文铨,男,汉族,1939年1月生,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级教学名师,工程热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现任西安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ASME Journal of HeatMass Transfer副编辑(Associate Editor)以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Mass Transfer,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in Heat Mass Transfer的负责中国地区事务的副编辑(Associate Editor),Numerical Heat Transfer(A,B)与Progress in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的编委。

一、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坚守三尺讲台近40年

陶文铨1966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校。1974年为学生开出《锅炉热工及流体力学课程,此后近40年中除了出国进修的两年外始终站在教学第一线,坚持为本科生授课。39个春秋的从教生涯给他带来了首届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的称号,39年孕育桃李爱心和执著使他成为学生心目中“最喜爱的交大导师”,深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陶文铨讲课很有特色,重点突出、信息量大,深受学生欢迎。在本科生的教学中,他注意引入新内容,并且常常通过采用撰写课程论文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研究生的课程则在新内容的引入比例上进一步加大,尤其是对博士生的课程,每次讲课都要更新15%~20%的内容,还特意引入一些有分歧的观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与思考。

清华大学复旦大学、西南物理研究院、重庆大学、山东建工学院、南京理工大学、华东冶金大学等数十所大学和研究所有这样一些本科生、研究生、青年教师与科技工作者,在他们求学和做研究的过程中都受到过陶院士的指导和帮助,陶文铨热情回复他们的来信,免费赠送软件与软盘,就算未曾谋面,他也对这些青年人倾注了真诚。陶院士常说:“我是一名老师,只要是好学的学生我就要尽我自己的所能来帮助他们。”

1991年在交大建校95周年之际,他鉴于目前国内不少教师成为教授和名人后就很少给本科生授课的情况,特地在学校出版的教学研究论文集上撰文指出:“在我国(至少在我校)教师一经当了教授似乎就较少为本科生开课而多为研究生开课。我认为这种情形应当有所扭转。建议学校应在校内造成这样的气氛,即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提倡教授们每隔一定时间承担一些本科生的教学任务。”陶文铨教授虽已年过70,身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但仍担任本科生、研究生的课程教学任务。虽然传热学、数值传热学以及计算传热学等课程,他已经在西安交大开设了几十次,但是每次讲课前他都要认真准备,都坚持重写讲稿或者修改投影片,一方面纳入上一次讲课所得到的心得体会,同时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恰当地引入新内容。据初步估计,自1974年以来聆听过陶文铨讲授课程的学生数目已近5 000人,他为我国能源动力事业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执著追求,传承精神,不断攀登科学高峰

陶文铨长期从事传热学及其数值模拟方法与工程应用的教学与研究,推动与促进了我国计算传热学科的形成与发展,获国家科学大会奖1项(1978年),电力工业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1996年),教育部中国高校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2001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2004年),国家科技发明奖1项(2009年,第二获奖人)。2005年,陶文铨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在毕业留校后的几十年工作中,陶文铨一直秉承着交大爱国爱校、追求真理、勤奋踏实、艰苦奋斗的“西迁精神”。他常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和热爱,使陶文铨在参加工作以来的45年中一贯刻苦认真,抓紧时间分秒必争。改革开放初期,国内出差的住宿条件较差,住房内常常没有台灯,他就自己带上台灯,以利用晚上时间抓紧工作;长年来,一年到头他几乎没有节假日,每天工作到凌晨2~3点。1980年,41岁的陶文铨到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进修。“当时我就像一块干海绵被放进了海洋里,拼命的汲取知识的水分。凡是关于数值计算的课程我都去听,都要学。”两年多的异国求学,为他后来的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回国的时候,陶教授把大部分积蓄买成了书籍资料和磁盘。1983年回国以后,他始终坚持把计算传热学作为研究方向,耐住寂寞,在科学的道路上向前默默地探索,并且积极地向国内同行推广共享从国外带来的资料和他在进修期间的英文听课笔记。

自1983年从美国进修回国后,陶文铨一直从事传热强化与流动传热问题的数值计算这两分支领域的研究,他所领导的研究组分别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与国家发明二等奖。他的著作《数值传热学》已经成为国内能源动力类研究生和青年教师从事数值模拟研究的必读之作,不少学生还将其作为权威之作携带到国外。本世纪初他根据国际上数值模拟研究的发展动向及时提出了流动与传热的多尺度模拟的新课题,成功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重点项目,经过近5年的努力,使我国在流动与传热的多尺度模拟方面的研究已经处于国际前列位置。2010年8月在华盛顿,每4年召开一次的第14届国际传热大会上,他应邀做了大会的主旨报告“流动与传热问题的多尺度模拟”,得到广泛好评。(www.xing528.com)

三、积极探索,坚持创新,谱写教学改革新篇章

陶文铨在教学中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为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做出了突出贡献,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两项,二等奖3项。

陶文铨在上世纪80年代任热工教研室主任时,就积极领导全室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同时他身体力行,在承担能动学院与机械学院的本科生传热学教学时,每次都组织课外兴趣小组,引导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钻研,该教研室的“锐意改革全面提高热课程的教学质量”的项目获得1989年首届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第一获奖人);上世纪末他积极组织国内热工教学界同行承担了“热工系列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的国家级教改项目,其成果获得2001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一获奖人);在他担任能动学院院长期间及卸任后积极开展能源动力类学生培养方案改革的研究,其成果“能源动力类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研究与实践”获得2005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一获奖人)。2009年他作为主要参与人的1项教学成果又获得国家级一等奖。在教学实践中,陶文铨教授十分注意编著有特色的教材,先后出版了《传热学》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协助杨世铭教授),《传热学》(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独著),《数值传热学》(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独著),《工程热力学》(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第一主编),《计算传热学的近代进展》(科学出版社,独著),《计算流体力学与传热学》(建筑工业出版社,独著)六部本科生、研究生教材,其中《数值传热学》的国内外引用次数已超过3 000次。

四、教书育人,爱心浇灌,高尚师德感染莘莘学子

陶文铨十分注意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影响学生,长期坚持在对研究生进行学术培养的同时,注重进行思想品德及学风的教育。为了开拓学生的思路,造就良好的、民主的学术风气,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他坚持定期开展小组学术活动(一般每个月一次),自开始招收研究生的时候起,他根据自己长期实践的体会,在所领导的研究组内,提出了“勤奋(hard-working),进取(aggressive),求实(practical),融洽(cooperative)”的小组座右铭。他给学生解释说:“勤奋是大多数人获得事业成功的基本条件,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前进就是进取,不脚踏实地的理想永远是空想,现代科学研究需要团队精神,相互理解支持和配合,就是融洽。”他培养出了许多德才兼备的人才,已经指导(含协助指导)90余名研究生获得学位,毕业生大部分在国内有关高等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工作,许多已经成为校、系领导或者学术带头人;仅留在本校的青年教师中就有两位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的资助,一位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教授,两人获得国家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一人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一人被评为陕西省教学名师,四位被评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

陶文铨对学生怀着一颗深切的父母心。“想想自己的孩子,希望他能在上学的时候遇见好老师,别的孩子的父母肯定也是一样,既然当了教师,就要对得起学生和家长。”每年陶教授再忙也要给学生们做两个报告:做人、做学问。他在放假前对家远的学生主动询问回家日期,安排好各项工作,让学生没有后顾之忧;他定期与每个研究生交流,了解课题进展情况、研究中遇到的问题、个人生活中的困难等,并尽力给研究生以帮助和指导……点点滴滴,如春风化雨。学生们从陶老师身上学到了勤奋:“老师只要不出差、不开会、不上课,都会在办公室里。只有大年三十才早点回家。”学生们学到了严谨:“讲了几十年的课,上课前都要认真备课。特别是作报告前,至少要练四到五遍。老师说,尽量不要浪费人家的时间。”学生们学到了敬业:“老师的教案每年都重新写,不断加入新内容。安排本科生答疑时,每次都坚持自己去。”学生们学到了踏实:“老师常说,饭是要一口一口地吃,文章是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实验数据是要一个一个地取得的,什么事情都不能一蹴而就,做研究更不能急功近利。”学生们学到了谦和:“无论获得什么样的荣誉,老师从不张扬,他总是说还有很多人做得比他更好,不敢以才能和成就自居。”学生们学到了诚实:“老师对我们的要求很严格,对论文的要求,细致到标点符号大小写。对于有弄虚作假行为的老师决不姑息。他强调我们要热爱学校,即使毕业后写出的以学位论文成果为基本内容的论文,作者单位都要写上西安交大,避免知识产权流失。”学生们学到了节俭:“老师会买打印室用过一面的纸回来用于打印非正式论文和资料,领着我们自制研究工具。”陶老师不但教给学生学识,更是用言传身教留给同学们受用一生的品德。当得知他获得国家科技大奖的时候、当得知他当选中科院院士的时候,很多学生都送上祝福,有学生说:“我虽然不是能动学院的学生,但是我为陶先生做人、做学问的精神感动,他是真正的大师,我们要向他学习。”

五、尊敬师长,奖掖学生,积极扶持青年学子的成长

陶文铨尊敬师长和老一辈学者的贡献。《传热学》第4版的修订工作主要是由他完成的,原书第一作者和出版社都提出采用适当方式在署名中反映这一事实,但他坚持以第二作者的身份署名,获得我国热工界同行的好评。近几年,陶教授读研究生时期的导师身体状况下降,他坚持每年春节都去上海探望。今年探望中发现其导师医治疾病方面存在困难,他及时向导师所在学校反映。在与研究生合作写出的科学论文中他始终坚持让研究生作为第一作者,鼓励学生奋发上进。他是国内外著名的传热学与计算传热学研究者,经常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年轻学子的询问信件,他总是尽可能抽出时间予以详细回答,甚至馈赠资料。上世纪90年代末核工业部西南物理研究院的一位研究生来信询问他的著作中的内容,他不仅热情解答,寄去了软件,同时还为她检查程序中的问题;还趁去成都出差的机会专门约她来旅馆了解论文进行中的困难。这位研究生在她的硕士论文致谢中专门写道:“作者在此特别感谢远在西安交通大学的陶文铨教授。在完成论文过程中,陶老师给予我大量的帮助,并且在休息时期为我答疑解惑。可以说,本文也是在陶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他主张凡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研究结果,应该让全国学者们共享,在他小组的网页上就及时发布由自己小组研制的程序代码。对于本校以及外校青年教师的出国进修或者访问,他总是热情地予以推荐介绍,经过他推荐介绍而去国外进修深造的青年学子已经逾百人。

陶文铨先后获得了二十余项部省级及国家级的荣誉和奖励。面对掌声和荣誉,他谦逊地说道:“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要努力做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为学校的发展发挥自己的余晖,不辜负领导和大家的厚望。目前虽已年过七十,但他仍然与所在团队的青年教师一起积极承担教学与科研任务,为建设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继续发挥着他的光和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