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尧
根据福建高院党组的部署安排,我有幸于2012年6月至南平市延平区人民法院挂职锻炼。期间,恰逢南平市两级法院在南平中院“1110工作机制”的有力引领下,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新进展。作为辖区基层法院的一分子,同时又戴着省院挂职干部的“眼镜”认真审视,我强烈地感受到,以“一升一降一亮点零违纪零事故”为主要内容的“1110”工作机制犹如扑面而来的一股清风,令闽北两级法院呈现出一派敢闯敢干、爱拼会赢、赶超一流的新气象、新成效。
形象系于公信,法威存乎民心。司法公信体现着社会公众对司法的尊重感与认同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程度的标尺。正如1和0两个数字构成了神奇的计算机世界,在我看来,南平中院“1110”工作机制可谓匠心独具,在1和0的有机组合和精秒运算中,切实找准了影响和制约司法公信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通过强化审判管理,化解社会矛盾,抓好品牌建设,打牢队伍基础,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与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在审判实践中不断开拓创新,构筑起一座司法公信的宏伟大厦。
一、夯实司法公信大厦的“地基”:队伍建设过硬
一座大厦的稳固与否,取决于地基的牢固程度。构筑司法公信大厦必须将队伍建设这个“地基”夯实。一支忠诚可靠、能力过硬、作风优良的高素质法官队伍对于司法公信整体形象的树立至关重要。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先有人的公正,才有案的公正。很多情况下,人民群众对司法公信的最初印象来源于法官的工作作风和勤政廉政方面。正如南平中院欧岩峰院长所言:“一次庭审行为失范,会导致当事人对程序公正的怀疑;一次接待接访的横眉冷对,会使当事人对法官的人品产生质疑;一次与当事人或律师不经意的接触,会引发司法不廉的联想。”此时此地的一个严重结果源自彼时彼地的一个微小原因,这本质上就是一种“蝴蝶效应”。消除这种“蝴蝶效应”,就要求我们在队伍建设方面始终坚持“小题大做”,将队伍建设视为人民法院的永恒主题,并上升到“关乎人民司法事业兴衰成败”的高度来认识、来推动。实践中,南平中院结合闽北地域文化特点,提出“法平崇理、求实担当”的闽北法院精神,要求每一名法院工作人员“行正道、办实事、谋长远”:将自己手上的每一项工作、与当事人的每一次接触都当做是服务群众、帮助群众解决困难的一次具体实践,实实在在地做一件成一件;创字为先,与时俱进,与势俱进,与事俱进;勤勤恳恳,自强不息,“人一我十”,在难题面前敢闯干试,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在风险面前敢于承担;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将人民赋予的审判权关进制度、理智的笼子里;带着深厚的感情投入到群众工作中,把工作标准调整到最高,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自我要求调整到最严。努力锻造出了一支务实为民清廉的过硬队伍,大大夯实了司法公信大厦的“地基”,有效确保了整座大厦建设地更加宏伟、更富气势。
二、树起司法公信大厦的“立柱”:审判质效提升
作为国家审判机关,人民法院职能的发挥是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件的审理得以实现的。案件审理过程中,如果说司法公信是“一体”,那么审判质量和效率就是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两面”,这两个方面就如同一根根承重的“立柱”,使司法公信这个“体”能够“立得住”。南平中院将审判管理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着力,大力提升案件审判质效。宏观层面,着力顶层制度设计。制定出台《审判执行岗位目标绩效考评办法》和《政务后勤部门岗位目标绩效考评办法》,加强对“31率”审判评估指标体系的运用,对全院所有的岗位设定科学评估指标,实行量化考核,以客观的数据和分值体现部门和个人的工作业绩,将管案、管人、管事融为一体,最大限度调动干警的积极性。同时,为实现全市法院“一盘棋”思路,在充分调研、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基层法院“1110”工作目标绩效考评办法》,有效激发了基层法院在提升案件审判质效方面创先争优、敢为人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经过努力,全市法院“31率”指标持续稳步提升。微观方面,着力个案公正审理。在做好均衡结案工作的同时,以案件评查为重要抓手,将评案与评人有机结合起来,认真严谨细致地抓好每一个案件的质量、效率和效果,坚持实体、程序、形象三个公正并重,让公平正义以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方式得以实现。通过可以具体感知的个案公正,不断累积整体公正,提升司法公正性、认同度和亲和力。(www.xing528.com)
三、撑起司法公信大厦的“横梁”:涉诉信访下降
信访无小事,件件系民生。涉诉信访工作是当前法院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难点所在。涉诉信访总量下降,就像一根根“横梁”,与案件审判质效这一根根“立柱”无缝衔接,共同编织成确保司法公信大厦“撑得住”的严密网络。南平中院敢于正视难点,不回避,不推脱,不懈怠,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使涉诉信访工作取得很好成效。建立健全矛盾化解衔接机制。制定出台《关于开展“大接访、大走访、大联动、大对接、大协调、大调解”六大活动的实施意见》,与政法法制办、林业部门、侨联、妇联等部门沟通协调,建立纠纷的诉前、案前、访前化解衔接机制,努力将矛盾解决在前端、化解在基层、消弭在萌芽。建立健全“四全一选四下访”领导值日常态接访工作机制。固定日期、固定接访人员,并公示,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诉求情况,对照接访领导的岗位职责,选择信访时间和接访领导,以此畅通信访绿色通道,拓宽民众表达司法诉求的渠道和方式,打造密切联系群众的民心工程,将领导接访工作常态化、规范化、机制化,方便群众就近信访,即时解决群众信访问题。建立健全民事案件救助机制。积极与市委政法委和财政部门协调,针对人身损害、交通事故和追索劳动报酬等三类案件,在案件一审、二审、再审、执行中,发现被告人确无履行能力的,而且原告或申请执行人生活贫困且有上访倾向,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可以实施救助,找准从源头上化解涉诉信访问题的突破口,大大促进了案结、事了、人和、业兴。
四、美化司法公信大厦的“外观”:司法品牌闪耀
改革创新是推进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的不竭动力,打造特色司法品牌更是提升法院发展软实力,增进社会公众对法院正面感性认识的重要举措。南平中院以“詹红荔精神”为引领,立足于闽北法院特色,挖掘亮点,推陈出新,着力打造“荔满枝头”的集群品牌效应,以精品特色带动常规工作,以品牌创建辐射全局工作,使司法公信大厦的“外观”更加璀璨夺目。从近年来各地法院安全事故频发中吸取经验教训,建立“全员、能动、快速”安保工作机制,构筑“自防、自助、自救”防线,堵塞法院安保盲点,有效保护了干警和诉讼参与人的人身安全,保障了审判活动秩序良性运转。结合闽北森林覆盖率高的实际特点,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服务南平市委“四绿”发展战略,扎实培育林业审判司法品牌。深入推行机制进林区、人员进林区、巡回审判进林区、法制宣传进林区,大力开展“无讼”林区建设,推出“林木补种监管令”等新举措,受到社会各界好评。为在全市法院系统形成司法品牌百花齐放、竞相迸发的生动局面,南平中院还专门制定出台《全市法院亮点工作实施意见》,倡导每个法院都有新亮点、新品牌,每个庭室都有工作着力点、切入点,大大激发了基层的创建潜能和首创精神,涌现出延平法院医患纠纷调处模式及库区法官工作室、建瓯法院基层党建工作、光泽法院巡回审判、顺昌法院司法为民实践基地、武夷山法院服务旅游产业机制等各具特色的司法品牌,充分释放出司法为民的正能量,广泛传递出司法公信的好声音,备受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赞誉。对此,福建高院马新岚院长高度肯定并深刻指出,南平中院“1110”工作机制就像一部列车,每一节车厢都装满了品牌。是的,这列满载司法为民品牌和公正司法诚意的高速列车正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轨道,向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终点飞奔疾驰。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司法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有效“庇护”,也要通过一座座司法公信宏伟大厦的建设得以实现。“1110”工作机制不仅仅是四个“数字符号”简单机械的堆砌,其中蕴藏着南平中院努力打造司法公信升级版的“战略战术”,体现出一种为实现“一个目标、一条主线、两篇文章、三项司法”谋篇布局、运筹帷幄的大智慧、大道理。四步战术之间巧妙勾连、相辅相成,共同描绘出一幅由地基、立柱、横梁、外观构筑的司法公信大厦的宏伟蓝图。大厦顶端树起一面鲜艳醒目的旗帜——詹红荔精神,正迎着司法改革的春风烈烈飘扬。大厦中那不可或缺的一“砖”一“瓦”,正是一件件具体的司法案件,只有每一件案件的质量、效率、效果都合格达标,整座大厦才会坚不可摧。为法官者,就是要在“1110”工作机制构筑的司法公信宏伟大厦中,再添高质量的“砖”,再加高质量的“瓦”,让宏伟大厦更加牢不可破,让司法公信更加深入人心,让人民群众获得真正的“庇护”、信赖和依靠。我想,这也正是“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题中应有之义。南平中院积极而有效的探索,无疑为我们提供了行之有效、可资借鉴的实践范本。
(作者系延平区人民法院副院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