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形象在《24小时》中的呈现

中国形象在《24小时》中的呈现

时间:2024-01-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4小时》与中国形象有好心的朋友提醒我,凌晨十二点的足球值得一看。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美国人在《24小时》中歪曲了中国人的形象,因为我们爱好和平。在他们以往的想象中,一个贫穷的国家是不可能对美国构成实质性威胁的,如在那时有这部名曰《24小时》,并将反恐目标针对中国的电视剧,美国人可能会嗤之以鼻,因为相信中国没有这个实力,纯属笑谈。

中国形象在《24小时》中的呈现

《24小时》与中国形象

有好心的朋友提醒我,凌晨十二点的足球值得一看。看完了新闻联播(这是我的例行习惯),离十二点还有一段时间,我拿出了美国电视剧《迷失》第一季,开始了我的观影之旅。

对《迷失》的喜好,在程度上和《24小时》基本一样,只是《迷失》不必那么着急上火的一口气要看完,可以悠悠地欣赏它。

说到《24小时》,有位友人说她迷上了杰克·鲍尔,但不知下一集杰克的“敌对目标”是否为中国,如是,情感天平不知该如何平衡。我答曰,新剧集的目标将针对中国毋庸置疑,这从第五季的尾声已见端倪。

杰克·鲍尔的“使命”遭遇中国是命定的,这从第四季中已然彰显,他的“反恐行动”在那一季中便深入到了中国领事馆,并“意外”地殃及中国领事。

虽然只是一部虚构的作品,但中国的“国际地位”通过这部剧集已被推置在了一个相当的高度:足以构成对美国的威胁,并使得美国政府迫于中国的压力将它们的“英雄”置于“隐名”状态,杰克只能通过“死亡”的隐匿才能缓解美国与中国的双边关系,中国的分量在此可见一斑。在影像中,中国人的形象是狰狞可怖的,这是一张概念性的脸,它也暗示着在许多不明真相的美国人的心目中,中国人的形象为何。

我并不认为一部哪怕是影响甚大的电视剧,足以毁掉中国人的真实形象,但我认为它作为一种“现象”可进入我们的“符号”学研究。

作为“符号”,中国亦以潜在的“敌对势力”存在于这部剧集中,相反,俄罗斯倒成了美国人的盟友(第五季)。这说明了什么?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倘若这部剧集,美国人潜在的敌对目标是英国,美国观众会作何反应?定然是否决的,因为英国是他们坚定的盟友,他们会在潜意识中就投了否决票,因为不信。

即便在《24小时》第五季中,将总统牵涉进了恐怖事件,为了让观者能深信不疑,还给这位猥琐的总统的行为找到了“国家利益”的理由,可是你信吗?(www.xing528.com)

因为不信,剧集的紧张性就会受到“间离”,可当中国人的形象介入时,隐身在影像背后的编导,坚信他的观众会对此深信不疑——中国是美国未来的潜在威胁。因为相信,剧中所渲染的紧张气氛便可长驱直入了。

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美国人在《24小时》中歪曲了中国人的形象,因为我们爱好和平。这都不错,可为什么美国人还要恣意妄为呢?并且还信?

肯定和美国政府所制造的中国“威胁”论有关。可从另一个角度看,好像还隐约地暗喻着另一个方向——中国的国际地位的确到了让美国人刮目相看的程度。

记得凤凰卫视有一次采访英国前首相布莱尔,他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中国的突然崛起,会让许多国家没有思想准备,所以要给他们时间来慢慢适应和接受——中国的崛起(大意)。

想想几十年前吧,西方人还认为伟大的中国仍生存在大辫裹脚的时代,贫穷落后几乎是他们可笑的共识,因此他们轻视我们。所以他们一旦踏上中国的土地才会惊叹:想不到这个国家是如此现代,与他们的想象大相径庭。

在他们以往的想象中,一个贫穷的国家是不可能对美国构成实质性威胁的,如在那时有这部名曰《24小时》,并将反恐目标针对中国的电视剧,美国人可能会嗤之以鼻,因为相信中国没有这个实力,纯属笑谈。但美国又需要假想敌,以此来壮大自己,为它们的霸权扩张寻找理由,所以它们锁定了前苏联。现在前苏联崩溃了,它们又需要新的目标,而这个目标的强盛又是能让它的国民信服的——说实话,这个世界的确需要一个国家力量能与美国抗衡,于是中国形象就此诞生——

这就有了杰克·鲍尔的“反恐”目标。

2006年6月18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