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外滩·源:亚洲文会大楼的建筑奇迹

外滩·源:亚洲文会大楼的建筑奇迹

时间:2024-01-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亚洲文会大楼Royal Asiatic Society Building20 Huqiu Rd.. Designed by Palmer & Turner. Completed in 1932.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Art Deco style with Chinese details and motif.地点:虎丘路20号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保护单位 第一批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现在使用单位:上海外滩美术馆早在鸦片战争之前的1823年,英国人就在伦敦成立了皇家亚洲文会,并设支会于孟买等地。太平洋战争后,亚洲文会大楼为日军占领,大批藏书被运至东京,日本投降后虽予以追回,却已失落不少。修复后的亚洲文会大楼

外滩·源:亚洲文会大楼的建筑奇迹

亚洲文会大楼Royal Asiatic Society Building

20 Huqiu Rd.. Designed by Palmer & Turner. Completed in 1932.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Art Deco style with Chinese details and motif.

地点:虎丘路20号

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保护单位 第一批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现在使用单位:上海外滩美术

早在鸦片战争之前的1823年,英国人就在伦敦成立了皇家亚洲文会,并设支会于孟买等地。1842年后,英国占领了香港,遂于1847年成立亚洲文会中国支会,以调查研究中国艺术科学及自然物产为宗旨。当上海开辟租界后,英国人来沪者日多,便由尼柯逊从男爵、裨治文、艾约瑟、雒魏林等发起,组织上海文理学会,也是从事调查和取得中国文化、科学及物产的情报工作。1858年,学会与皇家亚洲文会联系,改为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这是以香港的位置而定,上海在港之北,故有此名。亚洲文会在上海成立后,征集到不少动植物标本和中国历史文物,但缺少会所,曾先后借用洋文书馆、外滩新规矩堂、南京路金沙洋行的房屋。为此英国驻沪领事阿利国上书英国政府,请求建造会舍,工部局便拨给上圆明园路的地基一块,地产商汉璧礼捐银500两,又得英国政府资助,由地质学家金思密义务设计,1871年建成,1874年在此建立亚洲文会博物院,当时只有两大间,陈列不少稀有动物标本、化石,因其中中国历史文物较少,故名上海自然历史博物院。经过在沪英美人的捐赠,博物院的藏品及资料逐渐充实,如传教士伟烈亚力捐了藏书718卷,以东方史料居多。亚洲文会还聘请各方面专家参与博物院的各项工作,如爬虫学家凯丝威、考古学货币学专家伟烈亚力、鱼类学家魁克特、人类学家科提尔、鸟类学家海崛黎等。而剥制动物标本则聘请中国技师王树衡承担。亚洲文会博物院的声誉在当时上海西人社会中蒸蒸日上,不久后,公共租界工部局将上圆明园路改名博物院路(今虎丘路)。

亚洲文会大楼(www.xing528.com)

1929年,因发现房屋有白蚁之患,于1930年开始筹建新楼,但须募银16万两,工部局拨特种建筑费5万两,另由支会向各方面募款凑成。英商公和洋行设计,1932年建成,其中三、四层是博物院。经过陈列布置,博物院于1933年11月15日正式开幕,当时的工部局总董贝尔出席致词。

大楼高5层,局部6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一楼为演讲厅(名伍连德讲堂),二楼为图书馆,三、四楼为博物院,三楼陈列自然历史文物,有动植物标本、古生物和人类化石等,四楼为中国历史文物,有青铜器、陶瓷器、钱币等,甚至还有鸦片烟具、小脚绣花鞋等。五楼为中国科学美术杂志社借用。这里要说明一下,解放前,大楼的计层方法不将底层算入,故底层即今之一楼,底层上的一楼,今则作为二楼,所以有些书上说亚洲文会博物院在三、四层,也有说是四、五层,所谓六楼,就是杂志社。而四、五层,四层中央是通高至五层的大厅,五楼实际是周边的走马楼。

大楼外观为艺术装饰派风格,底层石砌墙面,以上各层用青砖清水墙。正立面以竖线条为主,顶部的装饰用中国传统图案。二层挑出阳台,栏杆也是中国式的。底层三道券门,铁门栅栏用寿字式图案,两旁为八角窗,望去如八卦。二至五层中间墙面各层窗旁砌贯穿的砖柱。公和洋行采用欧洲装饰主义建筑风格并糅入了一些中国传统装饰,别具一格,得到不少人欣赏。1934年,公和洋行与中国建筑师陆谦受设计外滩23号中国银行大楼,在檐下及窗格等处,均采用中国古代人物及车马图案,便是这种风格的进一步发挥。两座建筑层高、体量相距很大,而造型与风格,则有相同之处。

太平洋战争后,亚洲文会大楼为日军占领,大批藏书被运至东京,日本投降后虽予以追回,却已失落不少。上海解放后,因经费来源发生问题,当时的北中国支会会长是黎照寰(同盟会会员,曾任国民政府铁道部次长、交通大学校长等职)便致函上海市人民政府,要求接管。1952年6月政府接收后,交市文化局使用,先后为上海历史与建设博物馆筹备处(后停办)、上海自然博物馆筹备处等,上海图书馆也曾用作书库

修复后的亚洲文会大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