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1969~1974年
人物
戴高乐
阿兰·波埃
蓬皮杜
1969年,蓬皮杜在总统选举中获胜。这位兢兢业业的总统延续戴高乐的方针政策,又有所发挥,引导法国走向现代化发展道路。蓬皮杜为他的事业和理想鞠躬尽瘁,最终死于任上。
总统之路
戴高乐引退后,根据宪法规定,参议院议长阿兰·波埃出任代理总统。不久,新一轮的总统选举展开,其中一个强有力的候选人便是戴高乐的左膀右臂蓬皮杜。蓬皮杜出生于外省,1934年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在马赛和巴黎等地担任中学教师。1944年法国光复后,他放下教鞭,步入政坛,任临时政府总理办公室专员,得以接近戴高乐。戴高乐虽是军人出身,却精通文墨。他颇为赏识意志坚定又带有儒雅之气的蓬皮杜,两人交往甚笃。
1946年戴高乐首次引退后,蓬皮杜一度出任最高行政法院审查官。戴高乐虽然隐居乡间,但一直与蓬皮杜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从1948年起,蓬皮杜兼任戴高乐的私人办公室主任,并代表戴高乐出席各种秘密或公开场合。戴高乐在生前早就立好了遗嘱,一份由戴高乐的家人持有,另一份交由蓬皮杜保管,可见他对蓬皮杜的信任。(www.xing528.com)
1958年戴高乐东山再起,蓬皮杜任总理办公厅主任,参与制定了第五共和国宪法。1962年4月,他担任总理一职,成为首位既非议员又非部长出身的总理。蓬皮杜的任职惹来极大争议,多亏戴高乐力保,才得以巩固地位。蓬皮杜与戴高乐的关系一直十分融洽,但是他们的亲密关系却在“五月风暴”期间破裂了。5月29日,戴高乐秘密前往联邦德国,这件事连蓬皮杜也被蒙在鼓里,让蓬皮杜产生了不被信任感,也加深了两人的矛盾。“五月风暴”平息后,蓬皮杜递交了辞呈,戴高乐很干脆地表示同意。而此后不久,蓬皮杜对记者表示要竞选总统的消息则使两人的关系迅速降到了冰点。
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
坐落于巴黎市中心的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是蓬皮杜文化政策下的一个产物。
在总统选举中,蓬皮杜以明显的优势击败代总统阿兰·波埃,当选为新一任总统。上台后,他坚持戴高乐的方针,对内执行“新社会”政策,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提高社会福利;在外交政策上,他延续了戴高乐的方针原则,同时又有所改变,更倾向于用温和的外交手段维护法国的国际地位。蓬皮杜一反戴高乐拒绝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的立场,于1971年与英国首相达成了关于英国加入欧共体的协议。蓬皮杜对文化建设也十分关注,将巴黎作为文化改造的基地,通过兴建各类建筑使巴黎焕然一新。
藏于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的《新桥夜景》是一幅平面式的风景画。天空、水面和桥都用灰黑的冷色调表现出来。黄色的色点,点缀出灯光和小船,增添了活跃气氛。前景中黑色的汽车使画面赋予了流动感。
猝死任上
蓬皮杜兢兢业业,对实现政治理想充满了抱负,却不幸身患恶疾,于1974 年4月因败血症猝亡于任内。参议院议长阿兰·波埃第二次出任代理总统,法国再次提前举行总统选举。
此次选举竞争激烈,共有12名候选人参与竞选,最终由独立共和党的候选人德斯坦胜出。德斯坦出身于豪门世家,他和他领导的独立共和党曾是戴高乐派最重要的支持者。但是随着局势的变化,他与戴高乐派的矛盾趋于公开化。1969年的全民公决中,独立共和党公开反对戴高乐,是促使戴高乐引退的重要政治力量之一。
德斯坦之所以能够竞选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他得到了戴高乐少壮派希拉克的支持。德斯坦担任总统后,任命希拉克为总理。然而这两个同样主见性很强的人很快产生了摩擦。当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第四次经济危机席卷法国时,他与希拉克在政策上出现分歧,致使希拉克愤而辞职。希拉克离职后,德斯坦开始大展拳脚,他任命经济学家巴尔担任总理,开展旨在复兴经济的“巴尔计划”,然而见效不大。人们对政府的不满情绪逐渐高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