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1929~1940年
人物
达拉第
马其诺
贝当
法国让步,德国则是步步紧逼,法国人最不想看到的战争终究还是爆发了。然而,法国人还痴心妄想着敌人的仁慈,躲在自以为牢靠的马其诺防线后面,消极防御德军的入侵。没想到德军绕过防线,悍然发动进攻,使马其诺防线沦为了世人的笑柄。
法国采取绥靖政策其实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是政府懦弱无能,再也没有出现过拿破仑那样的人物主事,只能尾随国力强于它的英国。同时,国内的厌战情绪也十分强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政府曾信誓旦旦地保证士兵们能回家过圣诞节。但是仗一打就是4年,无数家庭失去了自己的亲人,法国国力也遭到了重创。
刚刚从战争的阴影走出来,人们再也不希望看到流血和杀戮,不想再背井离乡,骨肉分离。他们开始盲目地渴望和平。然而,将和平的希望寄托在希特勒身上是不切实际的,向刽子手乞求和平无疑是痴心妄想。
战争的钟声
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向波兰发动闪电战。波兰立即向法国请求援助,法国像对待西班牙和捷克斯洛伐克一样选择了熟视无睹。其实,战局对法国还是相当有利的,当时德国将大部分兵力集中在东线攻打波兰,而法国在德军防御薄弱的西线上部署了大量军力。只要法国发起猛攻,必定会打乱德军的军事布局。没想到,法军却选择了按兵不动,希特勒走的这步险棋又成功了!9月2日,达拉第还希望通过谈判解决冲突。这一要求遭到了希特勒的明确拒绝后,法国迫不得已于次日对德宣战,实际上是宣而不战,史称“奇怪战争”。宣战之初,法国曾借口没有完成动员一再推迟向德国进攻的日期,后来在波兰政府的强烈要求下,才派一支军队进攻德国。法国和德国似乎达成了默契,德国任由法国占领几个无人村庄,而法国也识趣地不再前进,并于半个月后撤回。法军的不战而退让德军松了一口气,也敲响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丧钟。
贝当(1856~1951),法国陆军元帅,维希傀儡政府首脑和国家元首。他于1945年4月被法国临时政府逮捕,并于同年8月以通敌罪判处死刑,同年11月改判终身监禁。
奇怪战争
开战前半年,基本上是“西线无战事”,交战双方都在对方步枪射程范围内,却可以大摇大摆地在敌军视线范围中走来走去,甚至隔着阵地开玩笑。在前沿阵地上,德军只要竖起“我方不开枪”的标语牌,就可以不用掩蔽地进行工程作业。防守在马其诺防线后面的法国士兵则整日无所事事、百无聊赖。政府和军方为了给士兵“散心”,还在军营里建立了娱乐中心,派剧团演出,后来又购买1万个足球,供士兵们发泄精力和烦闷。
后方同前线一样,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战争打不起来。在这种盲目乐观情绪的支配下,人们马照跑、舞照跳,一派歌舞升平。法国人之所以能够这么乐观,主要是因为马其诺防线的存在。
凡尔登要塞在一战中曾经起到过重要作用。战后,法国为了保障军事安全,开始制定在边境构筑壁垒要塞体系的计划。1929年,马其诺任陆军部长,他正式向议会提出了在法国东北部边境修建防御工事系统的提案,这一防御工事体系因而被命名为“马其诺防线”。马其诺防线从1929年年底起修建,一直到1940年德国入侵法国才停止。
坚固而脆弱的防线
马其诺防线全长约700千米,由保障地带和主要防御地带组成,共建有大型要塞工事44个,开挖地下坑道100千米,有炮塔150多个、大小碉堡1500多个。防线主体由钢筋混凝土建造而成,地面是机枪工事和火炮工事。地下建筑有数层,包括指挥所、兵营、食品储藏室、弹药库、医院、发电站、过滤通风室等,内部通道四通八达,较大的工事中还有电车通道。工事外面则密布金属柱、铁丝网,或是河流、沼泽等天然屏障,可谓是固若金汤。躲在马其诺防线后面,法国人如同吃了一粒定心丸。
自向德国宣战以后,法国一直奉行消极避战的政策,一来是想维护“和平”的局面,二来希望将战争的祸水引向苏联。德国之所以也“安分守己”,是因为要稳住西线,避免两线同时作战。侵占波兰后,德国又试图以此为烟幕弹,掩饰其战争意图,以争取军事准备时间。(www.xing528.com)
当德国准备就绪之时,便是法国大难临头之日。这一天很快到来了,1940年5月10日,德军在西线发起全面进攻。马其诺防线确实坚不可摧,但德军从比利时取道,绕过马其诺防线进占了法国北部。耗费巨资修筑而成的马其诺防线完全失去了作用,沦为了世人的笑柄。
镰刀挥向法国
德军打起了擅长的闪电战,快速绕过马其诺防线,直捣法国中心地区。而此时,固守马其诺防线的士兵还在眼巴巴地等待敌人的正面攻击。当时法国的军事力量远远落后于德国,当德国使用大规模装甲集群并有空军配合进行协同立体式作战时,法国还依赖单兵作战,企图用漫长的防御线迎击德军集中绝对优势兵力的机动作战。
德军装备现代化的坦克和战斗机,强大的空军直接从空中摧毁了法国的地面部队。而法国几乎没有防空武器,只能坐以待毙。在德军的快攻之下,法军节节败退,公路上挤满了南逃的平民和溃败的士兵。德军很快深入到法国腹地,德国飞机不停地在上空盘旋,对地面军事建筑进行空中袭击。马其诺防线被德军包围了,它确实是固若金汤,在德军的猛攻下毫发无损,但是在巴黎面临围困的情况下,它已然没有了意义。
6月10日,法国政府匆忙撤离巴黎,迁往图尔和波尔多。同日,意大利向法国宣战,狠狠地在法国背后捅了一刀。恐慌情绪迅速蔓延至整个法国,战败的谣言四起,要求停战的舆论铺天盖地地袭来。
屈辱的投降
6月16日,主战的保尔·雷诺总理下台,在凡尔登战役中一举成名的贝当元帅重新组阁,他立即请求西班牙政府充当法国与德国谈判的中间人。次日,贝当下令法军停火,并向全国发表广播讲话,宣称要停战议和。6月20日,贝当政府正式向德国请求停战投降。次日,双方代表在贡比涅森林附近的雷通德车站谈判。德国人没有忘记签署《凡尔赛和约》时遭受的侮辱,他们特地将谈判地点安排在1918年11月11日法国将军福熙接受德国投降的那节车厢里。6月22日,法德双方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法方几乎在所有谈判条款上都做了让步。
马其诺防线的驻军不敢也不愿相信政府已经投降了,他们一直坚守到了6月底。7月1日,法军总司令要求他们投降的命令直接传达到了防线各处,他们才明白一切都结束了。士兵们绝望地走出了工事主体,马其诺防线就此成为德军的战利品。
根据停战协定,法国被分为“占领区”与“自由区”两部分。前者由德国直接占领,法国还必须支付巨额占领费;后者仅占法国领土的2/5,由贝当政府统治。法军削减至10万人,只能驻扎在南部。法国人没有感到屈辱,他们只知道战争结束了,人们向促成停战协定的总理贝当欢呼,奉他为救世主。
贝当执政
6月29日,因波尔多被划入德军占领区,贝当政府被迫迁往克莱蒙费朗,7月1日又迁往温泉疗养胜地维希,贝当统治下的法国因而被称为维希法国。7 月10日,议会通过了赋予贝当起草新宪法的权力。从7月11日开始,贝当连续颁布3个制宪法令,用“法兰西国家”取代了 “法兰西共和国”,第三共和国就此寿终正寝。
贝当被授予“国家元首”的称号并兼任总理,拥有召开国民议会、制定行政立法和指挥军队等多种权力,而新议会实际上成了可有可无的装饰品。手握大权后,贝当开始了清算:一切被他认为应该对战败负责的政界人物纷纷被下狱;凡是拒绝宣誓效忠于他的官员都被免职;左翼力量被排斥在政权之外;共产党被宣布为非法政党,3万多名共产党人被捕;犹太人遭到迫害,他们被禁止担任公职,连新闻业和工业也不能从事。
贝当对内打出了“民族革命”的旗号,宣称要保卫“劳动、家庭和祖国”。他抬高了天主教的地位,关闭了他认为是反神学院的师范学校,由此得到天主教的支持。贝当对外则执行法德合作的政策,1940年10月,他和希特勒在都兰的蒙都瓦握手会晤。此后,贝当声称,为了法国的“荣誉和尊严”,法国必须寻求对德合作,这已经是很明显的投降主义政策了。
一名法国士兵举起双手向包围他的德国士兵投降。法国人为自己的“绥靖政策”付出了惨重代价。
英雄还是卖国贼
很难仅仅用“凡尔登英雄”和“1940年卖国贼”来形容贝当。这位出生于天主教农民家庭的元首信奉专制,在停战之初,他力图建立一个稳固、强权的政府。然而他毕竟是个军人而不是政治家,在德国的操控下,他只能左右摇摆,后来基本被架空了权力。
1942年11月美军在北非登陆后,德国即出兵占领了法国南部地区。此后的贝当完全成为纳粹德国的傀儡。1944 年8月20日,贝当被德国人从维希带到洛克马林根的霍恩佐伦软禁起来。法国解放以后,贝当回国接受审判,以叛国罪被判处死刑,经戴高乐将军特赦才改判为无期徒刑。1951年,贝当死于囚禁地耶岛。这是后话了,无论贝当的真实意图如何,由于奉行的妥协政策,他无形中成为纳粹的帮凶,出卖了祖国的利益,这条罪状是无论如何也免除不去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