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19世纪
人物
大仲马
大仲马和小仲马双双跻身文坛,一时传为奇谈。有人说父亲是天才,儿子才能平庸;也有人说儿子的文学天赋同样可与父亲比肩。无论评价准确与否,这对才华横溢的父子用笔墨在当时的文学界中闯出一番天地,为后人留下了一段佳话。
“多产”的作家大仲马
亚历山大·仲马,父子同名,故分别称为大、小仲马以作区分。大仲马(1802~1870)的父亲曾参加过法国大革命,并以过人的勇敢与胆识,逐渐升迁为将军。大仲马4岁时,父亲去世,从此孤儿寡母相依为命。20岁时,大仲马到繁华的巴黎闯天下。其父当年的一位战友推荐他到奥尔良公爵(即后来的路易·菲利普国王)的办公室里当抄写员,花光了最后一点儿盘缠的大仲马才没有沦落到露宿街头。
1829年,大仲马的第一出剧本《亨利三世与其宫廷》在法兰西剧院上演,获得了极大成功。1831年,他的另一部剧本《安东尼》演出后也大受欢迎。相传在演出时,男主角沉浸在剧情中,竟忘了手中拿着的是真匕首,不慎将女主角的手划伤,可见该剧的艺术感染力。(www.xing528.com)
伊夫城堡
距法国马赛老港3千米处有一座孤岛——伊夫岛。岛上的伊夫城堡一直被当作关押政治犯的监狱使用。相传,大仲马所著的《基度山伯爵》一书中的主人公就曾被囚禁在那里。
短短的几年间,大仲马成为巴黎最受欢迎的剧作家,并开始频繁进出上流社交场合,可谓是春风得意。剧作让大仲马成名,然而给他带来巨大财富的却是他创作的一系列小说。大仲马是个多产作家,一生创作的各种作品近300卷,其中有不少小说是为了稿酬的应付之作,文学价值颇有争议性。但不可否认的是,大仲马的《基度山伯爵》《三个火枪手》《玛戈王后》《铁面人》等作品情节曲折,构思巧妙周密,故事扣人心弦,远远比一些有“文学价值”的著作受欢迎。
在金钱方面,大仲马豪爽大方,今日有钱今日花,从来没想过留余。他和巴尔扎克一样,常常被债主们追着跑。《基度山伯爵》的出版给大仲马带来了巨额稿费,他于是在圣日耳曼昂莱山脚下兴建起了富丽堂皇的基度山城堡。可惜好景不长,不过几年工夫,大仲马就把自己的财产挥霍一空,不得不把城堡转卖给他人。
小仲马与《茶花女》
小仲马(1824~1895),是大仲马之子。大仲马曾经说过,这个儿子是他平生最得意的作品。在奥尔良公爵办公室充当抄写员那段日子里,大仲马和同住一层楼的女裁缝同居,生下了小仲马。小仲马7岁那一年,大仲马终于承认他的身份,却始终不愿给他母亲名分。
尽管深受父亲宠爱,但是“私生子”身世给小仲马带来的屈辱、讥嘲以及父亲对母亲的态度,使他对父亲始终怀有怨恨和不满。尤其是大仲马后来曾横加干涉他的恋爱,更是给小仲马的心灵深处留下了难以愈合的伤痕。1848年,小仲马根据自己的爱情经历写出了长篇小说《茶花女》,一举成名。
《茶花女》描写了一位巴黎名妓悲剧性的命运。主人公玛格丽特酷爱茶花,故被称为“茶花女”。她出身贫寒,迫于生计沦落风尘。美丽动人的她很快成了贵族公子争相追逐的对象。此时,她结识了富家子阿芒。阿芒对她一片真心,激起了她对爱情的美好向往。但是阿芒的父亲反对这门婚事,迫使她离开了阿芒。阿芒不明真相,误以为她无情无义,愤然羞辱了她。最后,在爱情和病痛的双重折磨下,玛格丽特含恨离开了人世。在她临死前,得知真相的阿芒赶回去忏悔,并控诉了社会道德的沦丧和丑恶。大仲马对小说的体裁并不满意,强迫小仲马将小说改为剧本。1852年2月,《茶花女》首次公演,轰动了整个巴黎。
除《茶花女》之外,在小仲马的创作生涯中,一共写了两部小说和20余部剧本,比较重要的作品有《半上流社会》《金钱问题》《私生子》《放荡的父亲》《欧勃雷夫人的见解》和《克洛德的妻子》等。这些作品多半描写了资产阶级的婚姻家庭问题,关切妇女的命运,批判社会道德的败坏。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些作品具有明显的自传性质,例如《私生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