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1799~1850年
人物
法国文学史上群星云集,但是对社会现实入木三分的刻画却几乎无人能敌巴尔扎克。他生活在剧烈变革的时代转折点,往日的贵族荣耀毁于一旦,未来的光辉尚未形成。在这个破碎纷乱的时代,他用笔戳入现实的最深处,尖锐无情地将时代的呻吟、人生的悲苦全数挖掘出来。
作家的家世
巴尔扎克(1799~1850),出身于法国古城图都尔。他的父亲善于钻营,凭借着灵活的手腕和吹牛的本事在大革命中混得如鱼得水,从一个农民摇身一变成为政府官员。他50多岁时还娶了一个小自己30岁的新娘,即巴尔扎克的母亲。
巴尔扎克一出生便被送到乡村寄养,读书期间,母亲也从未去看望过他。因此,巴尔扎克几乎没有享受过家庭的温暖。自私冷淡的母亲给巴尔扎克的心理造成了很大影响,他成年后一直渴望没有条件的爱与宽容,而这种爱,只有从年长的女性身上才能获得。
一个乞丐将一块木板扔在泥泞的大街上,向一家巴黎人索要使用费。19世纪初的巴黎满街垃圾,上面还覆盖着厚厚的黏泥。尽管如此,巴尔扎克还是疯狂地爱上了这座城市。(www.xing528.com)
15岁那年,全家人搬往巴黎,巴尔扎克开始接受系统的教育。他喜好文学和哲学,可是他的父亲却强迫他学习法律。1819年,他向父亲宣布了自己要从事文学创作的决心,经过力争,终于获得两年时间来证实自己是否有写作方面的才华。在这两年中,他写过蹩脚的悲剧,和别人合伙做过生意,办过出版社,还经营过印刷厂,结果搞得几乎破产,欠下了一辈子也没还清的债务。为了生活和还债,他不得不匿名写了不少色情低俗却畅销的小说。
激情澎湃的创作生涯
1819~1829年的10年间,是巴尔扎克在文学道路上的摸索时期。这一时期虽没有重要作品产生,但是他积累了对现实的深厚认识,搜罗了不少素材。巴尔扎克不是人们常见的那种“谦虚、安贫乐道”的作家。他的家里摆着一座拿破仑石膏像,他曾写道“他(拿破仑)的宝剑没有完成的伟业,我将用笔来完成”。巴尔扎克花钱如流水,不知餍足地追求贵妇人;他虚荣心强,成名后一心想挤进上流社会,甚至在自己的名字当中加上“德”(贵族的标志)。知道他底细的友人瞠目结舌,他却扬扬自得。巴尔扎克丑陋的相貌、庸俗的打扮、对女性狂热的追求和不知节制的大饭量,一时成为巴黎社交圈的笑柄。
然而作家本人的创作才华却受到了所有人的公认。1829年,巴尔扎克出版了《舒昂党人》。这部现实主义题材的小说笔触尖锐,思想深刻,一出版便大获成功,标志着他真正意义上创作史的开端。巴尔扎克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创作热情高涨,笔耕不辍,在写作最繁忙的时候,他常常一天连续写上14~18小时,甚至有过连续奋战45个小时的记录,中间靠喝大量又苦又浓的黑咖啡提神。
《舒昂党人》出版后,巴尔扎克将精力主要集中于中短篇小说创作上。短短几年间,他创作的中短篇作品便达30多部。随后,他又转向长篇小说创作。1833年,《欧也妮·葛朗台》的发表使巴尔扎克名声大噪,奠定了他在文坛上的地位。此后,他陆续创作了《高老头》《贝姨》《邦斯舅舅》《烟花女荣辱记》等名作。
《人间喜剧》
早在1833年,巴尔扎克便萌发了将自己的全部作品组成一个庞大有机整体的念头。他想通过“人物再现”(同一人物在多部小说中出现)的手法将诸多作品连缀起来,同时进行风俗描写,使其成为一个时代的历史见证。借鉴但丁的《神曲》(意为“神的喜剧”)之名,巴尔扎克将自己的作品合集命名为“人间喜剧”。《人间喜剧》原计划由150部作品组成,但巴尔扎克最终只完成了90余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
巴尔扎克的影响是巨大的,《人间喜剧》被誉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为人们生动地展示了一幅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生活的画卷。他对现实尖刻的嘲笑和辛辣的讽刺令人过目难忘。1850年8月18日,巴尔扎克因病去世,雨果、大仲马等人冒雨送葬。在葬礼上,雨果面对前来吊唁的公众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说。他深情地说道:“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第一等的;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成就最高的一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